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化妆品’新闻 21个
-
K-pop联动品牌营销 粉丝经济激发新消费动能
近日,为纪念人气组合防弹少年团(BTS)出道,“BTS FESTA”活动在京畿道高阳市KINTEX会展中心举行。现场设置了不倒翁、兰芝、Photism、八道等品牌的宣传展位,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亲身体验品牌产品与服务。 活动期间,累计共有6万余名粉丝入场。随着K-pop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品牌通过明星代言、线下活动等方式宣传品牌产品,深化品牌认知与用户黏性,且不再局限于与传统广告合作。 据韩国演艺界20日消息,在本次“BTS FESTA”活动中,由成员金硕珍代言的兰芝品牌向粉丝派发了共计6.5万个产品试用装。同样由金硕珍代言的“金拉面”展位则举办了现场试吃活动,吸引了4000多名国内外粉丝参与。 K-pop明星在品牌宣传效应也体现在艺人权志龙身上。他于近日出席其自创品牌“PEACEMINUSONE”与酒类品牌Brewguru合作举办的新品发布会时,乘坐特斯拉赛博越野旅行车亮相,现场视频在X平台(原推特)上广为传播,甚至被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里夫·马斯克转发,引发热议。 K-pop明星与各品牌的合作热潮,还蔓延至流行的“快闪店”领域。化妆品牌JUNGSAEMMOOL上月在首尔圣水洞设立快闪店,现场布置了代言人TWS组合的打卡区。另一偶像团体P1Harmony则联手跳蚤市场,于首尔望远洞开设快闪店,展示并销售多款周边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K-pop与品牌联动的品类也正不断拓展,从传统的食品、化妆品、服饰等领域延伸至住宿服务领域。全球住宿平台爱彼迎便策划了一场由SEVENTEEN成员亲自担任房东的线下粉丝见面会活动,粉丝可通过平台预约参与。同时,爱彼迎也将在全球多座城市推出以SEVENTEEN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项目。 爱彼迎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在近日的见面会上表示,去年与SEVENTEEN的合作反响热烈,如果有机会希望再次携手。与SEVENTEEN的合作非常有影响力,未来希望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K-pop明星与品牌的合作不仅提升了艺人和企业的全球认知度,也助推了产品销量的增长。粉丝不仅追随偶像的作品与演出,也可以参与其所代言品牌的消费活动,对品牌传播和销售形成有力支撑。 韩国进出口银行2022年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韩国娱乐文化产业出口每增长1亿美元,化妆品、食品等消费品的出口将相应增长1.8亿美元,K-pop的带动效应不容小觑。 一位演艺界相关人士表示,K-pop粉丝不仅热衷于购买专辑、周边,还愿意为偶像代言品牌买单。对于非娱乐产业而言,如何吸引这些粉丝群体,已成为品牌营销成功的重要指标。 防弹少年团与SEVENTEEN所属公司HYBE方面也表示,将继续致力于为全球大众提供新颖、富有创意的体验,同时为企业与品牌打造差异化合作模式,实现共赢。
2025-06-21 01:48:57 -
韩中关系释放向好信号 化妆品与旅游业迎发展新机
随着李在明政府正式上台,韩中关系有望迎来改善,市场信心随之回暖,相关行业整体氛围逐步向好。特别是在对华依存度较高的流通行业中,化妆品、旅游和免税店等板块被视为最有可能率先受益的行业。 李在明于本月4日正式就任第21届韩国总统。新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强调稳定与务实,对华关系也被视为核心议题之一。李在明曾明确表示,将把中国视为在经济合作与地区和平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今后将致力于实现韩中关系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预期升温和市场信心回暖的推动下,韩国流通业界逐渐显现复苏迹象。随着韩中关系改善的预期不断增强,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普遍获得看好。LG生活健康、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和新罗酒店等,成为代表性受益企业,相关板块的复苏势头也持续增强。 近年来,尽管LG生活健康和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因中国消费者信心低迷而业绩承压,但中国市场仍是两家企业的大收入来源。LG生活健康以高端护肤品牌“后”(WHOO)为核心,持续加大在华投入,通过举办大型新品发布及品牌推广活动,不断巩固其在中华圈的市场影响力。 韩国证券业界普遍预测,随着中国内需逐步复苏,LG生活健康和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将成为主要受益者,预计其业绩将从下半年开始逐步回升。 随着韩中两国间人员往来逐渐回暖,旅游及免税行业也高度期待两国关系的改善。免税行业方面,新罗酒店的复苏预期持续升温。业内普遍预测,若下半年中国团体游客数量显著回升,该公司占总销售额83.7%的免税业务将迎来明显改善。 旅游行业方面,去年11月中国政府对韩国公民开放最长15天的入境免签政策,成为推动两国人员往来复苏的关键转折点。在航班增加、韩国赴华游客逐步上升的同时,来韩中国游客规模也显著增长,为长期受内需低迷困扰的旅游业带来新的希望。 中国对韩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以来,赴华韩国游客人数正快速增长。根据韩国携程网站数据,在五一黄金周期间,上海成为航班预订量排名第三的目的地。 与此同时,赴韩中国游客数量也大幅恢复。根据韩国旅游发展局的数据,去年访韩中国游客达460万人次,位居榜首;今年1至4月期间,访韩中国游客数量达157万人次,恢复势头明显。 韩国旅游行业有望借今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之机重启两国高层交流,届时或将大幅提升中国游客对韩国的旅游兴趣。
2025-06-08 23:54:33 -
老牌韩妆回暖 多元战略推动海外增长
在海外品牌持续冲击和韩国本土新兴品牌夹击的双重压力下,曾一度低迷的VIDIVICI、谜尚(MISSHA)、托尼魅力(TONYMOLY)等品牌,正通过品牌焕新、渠道多元化及本土化策略,积极重塑形象,重新开拓全球市场。 根据金融监督院电子公示系统(DART)数据,新世界国际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总营收304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77亿元),营业利润为47亿韩元。尽管营收同比减少1.7%,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滑58%,但旗下品牌VIDIVICI表现突出,推动美妆部门营收同比增长8.4%,达到1131亿韩元。 值得关注的是,VIDIVICI今年迎来成立二十周年。品牌正逐步打破以中国为主的市场格局,积极开拓日本和美国市场;在韩国本土,则从传统的百货店和免税店渠道,进一步拓展至欧利芙洋(Olive Young)等多元化零售平台。 同时,拥有谜尚(MISSHA)和奥普(A'PIEU)等品牌的韩国化妆品集团ABLE C&C,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52.4亿韩元,连续五个季度保持盈利。尽管受高汇率影响及对免税渠道依赖减弱,营收同比下降9.8%,降至603亿韩元,但通过实施以收益为导向的渠道策略,营业利润率提升至8.7%,创下两年来新高。 ABLE C&C第一季度海外营收占总营收的56%。其中美国市场贡献32%,中国市场占39%,中东市场达到44%。谜尚的明星产品BB霜在亚马逊春季促销期间销售激增428%,再次成为热门单品。以BB霜和气垫为主的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39%,中东新兴市场也实现了44%的高速增长。此外,奥普新品凭借独家入驻日本大创,营收增长约三倍。 另一方面,托尼魅力也实现第一季度业绩反弹,合并营收同比增长17.1%,达到489亿韩元,营业利润则同比大幅增长58.5%,达到36亿韩元。特别是入驻大创的托尼魅力子品牌BONSEP表现亮眼,其主打产品“视黄醇2500IU抗皱精华”截至上月累计销量突破300万件。此外,托尼魅力海外市场出口额同比增长17%,达到110亿韩元。 托尼魅力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传统线下渠道的萎缩,我们积极开拓的新销售渠道有望从今年开始显现实质性成果。未来,公司将继续巩固美国和中国香港等核心市场的基础,积极布局具备潜力的新兴国家市场,进一步扩大全球业务版图。” 谜尚(MISSHA)产品宣传图【图片来源 ABLE C&C】
2025-05-21 02:05:43 -
韩中小企业出口连续五季度增长 化妆品与汽车创历史新高
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部14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小企业出口额达270亿美元,同比增长0.7%。自去年第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0.1%、成功由负转正以来,韩国中小企业出口已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增长势头。 出口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化妆品、汽车、半导体制造设备等主力品类的强劲表现,以及中国制造业景气恢复所带来的相关产品需求回升。 从月度表现来看,受工作日减少影响,1月出口同比下降10.4%,但2月和3月分别增长7.1%和5.2%,实现连续两个月反弹。同期中小企业出口数量达6.3135万家,同比增加1.6%。 按出口品类来看,化妆品以18.4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居首位,汽车则以17.4亿美元紧随其后。两大品类均创下历年第一季度最高纪录。中小风险企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最大出口国美国,化妆品也创下第一季度历史最高业绩。中小企业出口前十大国家中,有8个国家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示出口市场正朝多元化发展。” 从出口对象国来看,对中国大陆、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泰国和印尼等六个国家的出口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反之,美国、越南、印度和墨西哥四国的出口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尽管美国仍为韩国中小企业第一大出口国,但本季度出口额同比下降2.5%,为45亿美元。虽然化妆品出口持续增长,但因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二次电池设备需求放缓,其他机械(-47.4%)、电子应用设备(-25.6%)等品类出口明显萎缩。此外,受美国加征钢铁和铝产品关税影响,相关品类出口也分别减少17.8%和7.6%。 对此,中小风险企业部全球增长政策官李顺培(音)表示:“政府将持续关注美方关税措施动向,并将尽快出台面向中小企业的追加关税支援措施,全力稳定出口增长势头。”
2025-05-14 19:17:55 -
韩妆双巨头加速出海 布局"超低价"突围市场
韩国美妆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热销,韩妆企业正在逐步减少对本土市场的依赖,加快海外扩张步伐。据化妆品业界7日消息,爱茉莉太平洋与LG生活健康今年第一季度的韩国本土销售同比均未现明显增长。 爱茉莉太平洋本土市场营收577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86亿元),同比仅增长2.4%,但以美洲为主的海外市场营收则大幅增长40.5%,达到4730亿韩元。同期,韩国本土营业利润增长0.6%至494亿韩元,而海外营业利润则大幅增长120.5%,达到696亿韩元,海外业务表现尤为亮眼。 对比往年数据,2021年爱茉莉太平洋在本土市场销售增长13.6%,远高于海外市场的3.3%。2023年起情况逆转,本土销售下降14.4%,海外销售下降5.5%。2024年则呈现分化趋势,本土销售继续下滑2.4%,海外销售则强劲增长20.6%。 近期,爱茉莉太平洋持续强化以美洲为核心的海外市场布局,韩国本土市场销售占比自2023年的60.2%降至当年年末的55.5%后,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降至54.1%。 LG生活健康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也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8%,其中本土营收1.1629万亿韩元,同比减少4.3%;海外销售则增长4.2%,达到5360亿韩元。整体营业利润同比减少5.7%。LG生活健康尚未公开各地区营业利润,但从海外销售持续上升而本土销售占比仍高达近七成的现状来看,本土业务压力依旧不小。 从地区来看,LG生活健康的海外销售正在逐步恢复,日本市场增长23.2%,北美市场由减转增3.1%,但中国市场销售则下降4.1%。在本土业务承压的背景下,爱茉莉太平洋与LG生活健康将目光转向“超低价”市场,试图借此突破业绩瓶颈。 随着主打高性价比的中低价品牌大受欢迎,高价化妆品因经济低迷而面临市场挑战。对此,企业纷纷通过入驻大创(Daiso)等代表性平价渠道,加快产品布局。 去年9月,爱茉莉太平洋在大创推出MAMONDE旗下副线品牌MIMO by MAMONDE,该品牌在上市4个月内销量突破100万件,截至上月累计销量已超过200万件。今年2月,伊蒂之屋也推出大创专供品牌Play101。 爱茉莉太平洋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秉持“前往消费者所在之处”的原则,积极进军超低价渠道,通过大创积累经验与大数据,为后续市场扩张打下基础。 LG生活健康同样在低价市场动作频频。去年7月在大创推出护肤专区专属品牌Care Zone Plus;9月推出CNP Bye OTD;今年2月推出TFS,3月又推出Code Glokolor,不断丰富产品阵容并拓展销售渠道。 此外,上月18日,LG生活健康与易买得(E-Mart)旗下品牌BEYOND合作推出最新护肤品牌GLOW:UP,共包含8款新品,定价均为4950韩元。截至上月底,8款产品全部进入易买得销售排行榜前11位,其中6款位居前6位,部分产品出现脱销,显示出其在低价市场的竞争力。 化妆品业内人士指出,低价市场潜力巨大,此类产品难以成为企业的营收主力来源,但从维系消费群体及市场渗透角度出发,各企业预计仍将持续扩大相关产品阵容。
2025-05-08 01:13:52 -
韩国4月出口创历史新高 半导体等主力产品助力增长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发布的数据,尽管对美出口和汽车出口出现下滑,但得益于半导体等主力产品的强劲表现,韩国4月出口额达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创下历年同期最高纪录。 在主要出口品类中,半导体表现尤为突出,出口额达到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创下历年4月新高。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自去年4月以来,通用型DRAM等存储芯片价格首次回升,且高带宽存储器(HBM)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共同推动半导体出口增长。 具体来看,无线通信设备在智能手机出口增长的带动下,同比增长26.5%,达15亿美元,实现连续三个月增长;生物保健产品的出口也表现不俗,同比增长14.6%,达14亿美元,创下历年4月新高;尽管美国自3月起对韩国钢铁加征25%关税,但钢铁出口仍同比增长5.4%,达30亿美元,时隔四个月重回增长轨道;二次电池出口同比增长13.7%,达7亿美元,终结此前连续16个月的下滑趋势;船舶出口同比增长17.3%,达20亿美元,延续上升势头。 然而,汽车出口受电动车需求放缓和美国加征关税的双重影响,同比下降3.8%,降至65亿美元。尽管混合动力车型已连续14个月实现增长,但内燃机和纯电动车出口下滑,拖累整体出口表现。相比之下,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3.5%,达20亿美元。 除主力品类外,受韩国食品和化妆品热潮推动,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同比增长8.6%,达11亿美元;化妆品出口同比增长20.8%,达到10亿美元,均创下4月历史新高。此外,电气设备出口同比增长14.9%,达14亿美元,再次创下同期新高。 从出口地区来看,受关税影响,4月对美出口同比减少6.8%,降至106亿美元。尽管石油制品、二次电池及无线通信设备等品类保持增长,但汽车和通用机械等核心品类的下滑,拉低整体出口表现。同时,对美贸易顺差同比减少16.7%,降至45亿美元。 相较之下,对华出口在半导体和无线通信设备强劲带动下,同比增长3.9%,达109亿美元。对东盟与欧盟出口则分别同比增长4.5%和18.4%,达94亿美元和67亿美元,部分弥补了对美出口的下滑。 同期,进口总额为533.2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能源进口因原油和天然气减少,同比锐减20.1%,至100亿美元;而非能源进口则同比增长2.4%,至434亿美元。 总体来看,4月贸易顺差达48.8亿美元,较1月的逆差大幅改善,连续三个月维持顺差格局。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安德根表示,尽管对美出口面临挑战,但韩国对主要市场的出口持续增长,特别是半导体、化妆品、农产品、水产品和电气设备等品类创下4月历史新高。政府将继续集中资源,帮助企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持续保持出口竞争力。 上月30日,釜山港新仙台码头堆满的集装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1 23:38:07 -
中国5月实施化妆品新规 韩国中小美妆企业出口承压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将自5月起实施化妆品新规,要求所有出口至中国市场的化妆品产品提交完整的安全性评估报告。随着认证门槛大幅提高,韩国中小型美妆企业对出口前景的忧虑情绪迅速升温。 据韩国化妆品业界29日消息,自5月起,韩国企业在向中国出口化妆品时,必须提交涵盖所有成分的完整安全性评估报告,详细说明各成分的安全性及潜在有害性。与此前允许提交的简化版报告相比,新规显著提高了认证标准。 大型化妆品企业因早期已完成大部分认证手续,且配备有专门的海外注册团队,预计受新规影响相对有限。相比之下,中小型独立品牌在中国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收紧的背景下,不仅出口负担加重,生存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受限于资源和人力,不少中小企业难以逐一应对中国复杂且频繁变化的法规。近期,许多企业加班加点处理申报工作,力求在新规正式实施前完成更多产品注册,以避免出口受阻。 此外,受限韩令影响,韩国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销与渠道拓展长期受限。随着5月中国有望解除“限韩令”的预期,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市场或将重新开放,促使企业加快布局步伐。 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对华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占据可观比重。业界普遍认为,一旦限韩令解除,对华出口渠道有望进一步拓展,但更为严格的法规也将成为新的挑战。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简化版注册程序被完整版取代,今后无论是原料还是成品,都必须经过更为严格的许可审查,整体流程也将更加繁琐。因此,越来越多中小型独立品牌选择委托第三方机构代为办理认证手续。 另有业内人士补充称,部分具备规模优势的设计代工(ODM)企业,正通过在中国设立的法人或合作机构,代理客户提交评估报告并办理注册流程,协助韩国品牌降低时间成本与合规风险。 一位顾客正在选购欧利芙洋“光州TOWN店”的产品。【图片来源 欧利芙洋】
2025-04-29 19:38:54 -
韩国零售巨头"无边界扩张"引争议 小商户集体陷入生存危机
随着Musinsa和大创(Daiso)两家新兴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加快扩张步伐,市场再次掀起关于它们“胡同商圈”影响的争议。尽管两家公司均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小商户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加剧。 据韩国零售业28日消息,Musinsa旗下电商平台29CM目前采用类似Coupang和Naver的综合型线上购物中心模式运营。该平台自2011年起从生活方式专业购物中心起步,在Musinsa接管后,迅速将业务扩展至以时尚为核心的多元化领域。目前,平台产品涵盖服装、家具、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甚至门票等各类商品。去年,29CM非时尚品类的销售额已接近50%。 Musinsa旗下自有时尚品牌Musinsa Standard自2021年在首尔弘大开设首家门店以来,迅速扩展,已在首尔、仁川等地开设了24家门店,并于2023年将业务拓展至釜山和大邱等城市。同时,29CM也开始布局线下市场,目前已运营5家门店。 与此同时,大创也在加速扩展其业务范围,逐渐与“胡同商圈”中小商户的商品种类重叠。自1997年在京畿道安养市开设首家门店以来,大创每年平均开设60家新店,到2023年已扩展至1519家。大创主营生活用品,并在产品种类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在服装、化妆品和保健食品领域的战略布局,推动了其销售额的显著增长。去年,这些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144%和34%。此外,大创还加强了线上销售渠道,并实施了“全渠道”战略,使其在线商城的月活跃用户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随着这些零售巨头的快速扩张,Musinsa和大创都迎来了创纪录的年度业绩。去年,Musinsa的合并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7亿元),而大创的年销售额则接近4万亿韩元。 然而,Musinsa和大创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地方商圈,许多小商户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例如,2023年,Musinsa Standard与Musinsa大邱店在东城路相距不到200米的地方新开设了门店,导致周边的服装店纷纷关门,销售大幅下滑。 目前,关于如何监管Musinsa和大创的扩张,社会各界开始呼吁加强管理。业内人士建议,应将这些零售巨头纳入《流通产业发展法》的监管范围,实施强制性停业和营业时间限制,以填补监管空白,保障小商户的生存空间。 首尔市一家大创门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8 20:27:39 -
韩国流通业打响"生鲜争夺战" 线上线下全面加码布局
随着线上线下渠道加速融合,韩国流通业正将生鲜食品确立为新一轮增长引擎。电商平台、大型超市及百货店纷纷加码该领域,围绕供应链整合、物流体系与商品竞争力展开激烈角逐。 据流通业界23日消息,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近期加快生鲜业务布局,不仅持续拓展高端商品线,还显著提升农产品的产地直采比例。为扩大地方农特产品采购,Coupang已与忠清南道锦山郡、庆尚南道南海郡、庆尚北道星州郡等地方政府相继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产地直供体系。 自2019年推出生鲜服务以来,Coupang持续扩张相关业务,疫情暴发后增速明显。以水果为例,去年采购规模较2021年增长超过三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Naver与Kurly也在加紧布局生鲜市场。根据双方协议,Kurly计划于年内入驻Naver Plus Store,用户在当晚11点前下单,次日清晨7点前即可通过其凌晨配送服务收货。Naver借此补强在生鲜领域的短板,Kurly则借助新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双方均将吸引新用户作为主要目标。 新世界集团旗下电商平台SSG.com则依托母公司旗下易买得的商品优势,构建以生鲜为核心的商品结构。一方面扩充“美食馆”等高端食品阵容,另一方面将原本仅限首都圈的凌晨配送服务拓展至忠清、釜山、大邱、光州等主要城市,全面提升配送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生鲜品类具备可观的增长潜力。数据显示,去年农畜水产品线上交易额达12.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5亿元),较2019年增长3.4倍。尽管整体零售市场受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影响,销售额同比下滑0.1%,该品类线上销售依然实现17.2%的逆势增长。 然而,尽管整体线上市场增速趋缓,从各类产品的线上渗透率来看,生鲜仍具备广阔增长空间。去年食品类线上渗透率为26.2%,远低于家电通信(38%)、时尚(44.7%)、化妆品(37.4%)等品类。 面对电商攻势,线下渠道同样加速应对。买得、乐天玛特、Homeplus等大型超市正推动将80%至90%的营业面积调整为食品专区,进一步强化生鲜专营特色。与此同时,乐天、新世界等百货公司则通过打造高端食品馆实现差异化竞争,并借助线下门店吸引线上流量,加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战略。 易买得近日推出“Order to Home”服务,通过其月活跃用户超过300万的自有应用程序(App),提供认证商品的产地直供服务。而乐天玛特则于本月与英国零售科技公司Ocado达成合作,推出生鲜专用App“乐天玛特ZETTA”,正式进军线上生鲜市场。 乐天方面表示,随着“乐天玛特ZETTA”配套的釜山自动化物流中心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公司将在配送效率和商品整合方面具备核心优势,预计将重塑线上线下生鲜市场格局。 Coupang配送车辆【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19:57:01 -
Exprive举行在韩工作外国人职场经验交流活动
EXPRIVE代表白承敏(左一)与参加活动的在韩就职中国人士合影。【图片提供 EXPRIVE】 本月12日,“Exprive Career Exchange”活动在位于首尔圣水洞的Sangsang Planet举行。来自三星、阿里巴巴、SM娱乐、Kakao娱乐、Silicon Two、爱茉莉太平洋等多家知名企业的35位外籍在职人员,分享了他们在各自行业中积累的经验与见解,并就韩国社会的多样性及全球战略方向展开了深入讨论。 本次活动由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博主们集聚的社区——EXPRIVE主办,来自医疗、化妆品、时尚、科技、文化艺术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外籍从业者以嘉宾身份参与,分享了他们在实际工作及文化交汇点上的亲身经历与感受。 本次活动一共设有7个专场,其中的中国专场邀请了在三星、SM娱乐、Kakao娱乐、爱茉莉太平洋等韩国知名企业就职的中国人作为嘉宾,就“中国人视角下的韩国:职业、文化与连接”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为现场观众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之谈和启发。 前亚洲政党国际会议秘书长、前马来西亚与缅甸大使赵炳济,亚洲荣誉协会(AHA)会长、前阿联酋大使李锡九,以及中国驻韩大使馆三等秘书赵超为活动致辞,与会嘉宾就韩国与海外各国经济合作及多元文化人才的潜力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EXPRIVE代表白承敏表示:“本次活动展示了外国专家不仅是简单的消费者,更是作为同事与合作伙伴,为韩国产业生态系统作出贡献的典范。”他强调,持续的交流与合作将成为提升韩国未来竞争力的关键。EXPRIVE Career Exchange今后将继续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与韩国企业之间搭建实质性合作与沟通平台。
2025-04-16 03:20:23
-
K-pop联动品牌营销 粉丝经济激发新消费动能
近日,为纪念人气组合防弹少年团(BTS)出道,“BTS FESTA”活动在京畿道高阳市KINTEX会展中心举行。现场设置了不倒翁、兰芝、Photism、八道等品牌的宣传展位,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亲身体验品牌产品与服务。 活动期间,累计共有6万余名粉丝入场。随着K-pop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品牌通过明星代言、线下活动等方式宣传品牌产品,深化品牌认知与用户黏性,且不再局限于与传统广告合作。 据韩国演艺界20日消息,在本次“BTS FESTA”活动中,由成员金硕珍代言的兰芝品牌向粉丝派发了共计6.5万个产品试用装。同样由金硕珍代言的“金拉面”展位则举办了现场试吃活动,吸引了4000多名国内外粉丝参与。 K-pop明星在品牌宣传效应也体现在艺人权志龙身上。他于近日出席其自创品牌“PEACEMINUSONE”与酒类品牌Brewguru合作举办的新品发布会时,乘坐特斯拉赛博越野旅行车亮相,现场视频在X平台(原推特)上广为传播,甚至被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里夫·马斯克转发,引发热议。 K-pop明星与各品牌的合作热潮,还蔓延至流行的“快闪店”领域。化妆品牌JUNGSAEMMOOL上月在首尔圣水洞设立快闪店,现场布置了代言人TWS组合的打卡区。另一偶像团体P1Harmony则联手跳蚤市场,于首尔望远洞开设快闪店,展示并销售多款周边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K-pop与品牌联动的品类也正不断拓展,从传统的食品、化妆品、服饰等领域延伸至住宿服务领域。全球住宿平台爱彼迎便策划了一场由SEVENTEEN成员亲自担任房东的线下粉丝见面会活动,粉丝可通过平台预约参与。同时,爱彼迎也将在全球多座城市推出以SEVENTEEN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项目。 爱彼迎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在近日的见面会上表示,去年与SEVENTEEN的合作反响热烈,如果有机会希望再次携手。与SEVENTEEN的合作非常有影响力,未来希望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K-pop明星与品牌的合作不仅提升了艺人和企业的全球认知度,也助推了产品销量的增长。粉丝不仅追随偶像的作品与演出,也可以参与其所代言品牌的消费活动,对品牌传播和销售形成有力支撑。 韩国进出口银行2022年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韩国娱乐文化产业出口每增长1亿美元,化妆品、食品等消费品的出口将相应增长1.8亿美元,K-pop的带动效应不容小觑。 一位演艺界相关人士表示,K-pop粉丝不仅热衷于购买专辑、周边,还愿意为偶像代言品牌买单。对于非娱乐产业而言,如何吸引这些粉丝群体,已成为品牌营销成功的重要指标。 防弹少年团与SEVENTEEN所属公司HYBE方面也表示,将继续致力于为全球大众提供新颖、富有创意的体验,同时为企业与品牌打造差异化合作模式,实现共赢。
2025-06-21 01:48:57 -
韩中关系释放向好信号 化妆品与旅游业迎发展新机
随着李在明政府正式上台,韩中关系有望迎来改善,市场信心随之回暖,相关行业整体氛围逐步向好。特别是在对华依存度较高的流通行业中,化妆品、旅游和免税店等板块被视为最有可能率先受益的行业。 李在明于本月4日正式就任第21届韩国总统。新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强调稳定与务实,对华关系也被视为核心议题之一。李在明曾明确表示,将把中国视为在经济合作与地区和平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今后将致力于实现韩中关系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预期升温和市场信心回暖的推动下,韩国流通业界逐渐显现复苏迹象。随着韩中关系改善的预期不断增强,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普遍获得看好。LG生活健康、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和新罗酒店等,成为代表性受益企业,相关板块的复苏势头也持续增强。 近年来,尽管LG生活健康和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因中国消费者信心低迷而业绩承压,但中国市场仍是两家企业的大收入来源。LG生活健康以高端护肤品牌“后”(WHOO)为核心,持续加大在华投入,通过举办大型新品发布及品牌推广活动,不断巩固其在中华圈的市场影响力。 韩国证券业界普遍预测,随着中国内需逐步复苏,LG生活健康和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将成为主要受益者,预计其业绩将从下半年开始逐步回升。 随着韩中两国间人员往来逐渐回暖,旅游及免税行业也高度期待两国关系的改善。免税行业方面,新罗酒店的复苏预期持续升温。业内普遍预测,若下半年中国团体游客数量显著回升,该公司占总销售额83.7%的免税业务将迎来明显改善。 旅游行业方面,去年11月中国政府对韩国公民开放最长15天的入境免签政策,成为推动两国人员往来复苏的关键转折点。在航班增加、韩国赴华游客逐步上升的同时,来韩中国游客规模也显著增长,为长期受内需低迷困扰的旅游业带来新的希望。 中国对韩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以来,赴华韩国游客人数正快速增长。根据韩国携程网站数据,在五一黄金周期间,上海成为航班预订量排名第三的目的地。 与此同时,赴韩中国游客数量也大幅恢复。根据韩国旅游发展局的数据,去年访韩中国游客达460万人次,位居榜首;今年1至4月期间,访韩中国游客数量达157万人次,恢复势头明显。 韩国旅游行业有望借今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之机重启两国高层交流,届时或将大幅提升中国游客对韩国的旅游兴趣。
2025-06-08 23:54:33 -
老牌韩妆回暖 多元战略推动海外增长
在海外品牌持续冲击和韩国本土新兴品牌夹击的双重压力下,曾一度低迷的VIDIVICI、谜尚(MISSHA)、托尼魅力(TONYMOLY)等品牌,正通过品牌焕新、渠道多元化及本土化策略,积极重塑形象,重新开拓全球市场。 根据金融监督院电子公示系统(DART)数据,新世界国际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总营收304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77亿元),营业利润为47亿韩元。尽管营收同比减少1.7%,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滑58%,但旗下品牌VIDIVICI表现突出,推动美妆部门营收同比增长8.4%,达到1131亿韩元。 值得关注的是,VIDIVICI今年迎来成立二十周年。品牌正逐步打破以中国为主的市场格局,积极开拓日本和美国市场;在韩国本土,则从传统的百货店和免税店渠道,进一步拓展至欧利芙洋(Olive Young)等多元化零售平台。 同时,拥有谜尚(MISSHA)和奥普(A'PIEU)等品牌的韩国化妆品集团ABLE C&C,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52.4亿韩元,连续五个季度保持盈利。尽管受高汇率影响及对免税渠道依赖减弱,营收同比下降9.8%,降至603亿韩元,但通过实施以收益为导向的渠道策略,营业利润率提升至8.7%,创下两年来新高。 ABLE C&C第一季度海外营收占总营收的56%。其中美国市场贡献32%,中国市场占39%,中东市场达到44%。谜尚的明星产品BB霜在亚马逊春季促销期间销售激增428%,再次成为热门单品。以BB霜和气垫为主的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39%,中东新兴市场也实现了44%的高速增长。此外,奥普新品凭借独家入驻日本大创,营收增长约三倍。 另一方面,托尼魅力也实现第一季度业绩反弹,合并营收同比增长17.1%,达到489亿韩元,营业利润则同比大幅增长58.5%,达到36亿韩元。特别是入驻大创的托尼魅力子品牌BONSEP表现亮眼,其主打产品“视黄醇2500IU抗皱精华”截至上月累计销量突破300万件。此外,托尼魅力海外市场出口额同比增长17%,达到110亿韩元。 托尼魅力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传统线下渠道的萎缩,我们积极开拓的新销售渠道有望从今年开始显现实质性成果。未来,公司将继续巩固美国和中国香港等核心市场的基础,积极布局具备潜力的新兴国家市场,进一步扩大全球业务版图。” 谜尚(MISSHA)产品宣传图【图片来源 ABLE C&C】
2025-05-21 02:05:43 -
韩中小企业出口连续五季度增长 化妆品与汽车创历史新高
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部14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小企业出口额达270亿美元,同比增长0.7%。自去年第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0.1%、成功由负转正以来,韩国中小企业出口已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增长势头。 出口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化妆品、汽车、半导体制造设备等主力品类的强劲表现,以及中国制造业景气恢复所带来的相关产品需求回升。 从月度表现来看,受工作日减少影响,1月出口同比下降10.4%,但2月和3月分别增长7.1%和5.2%,实现连续两个月反弹。同期中小企业出口数量达6.3135万家,同比增加1.6%。 按出口品类来看,化妆品以18.4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居首位,汽车则以17.4亿美元紧随其后。两大品类均创下历年第一季度最高纪录。中小风险企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最大出口国美国,化妆品也创下第一季度历史最高业绩。中小企业出口前十大国家中,有8个国家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示出口市场正朝多元化发展。” 从出口对象国来看,对中国大陆、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泰国和印尼等六个国家的出口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反之,美国、越南、印度和墨西哥四国的出口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尽管美国仍为韩国中小企业第一大出口国,但本季度出口额同比下降2.5%,为45亿美元。虽然化妆品出口持续增长,但因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二次电池设备需求放缓,其他机械(-47.4%)、电子应用设备(-25.6%)等品类出口明显萎缩。此外,受美国加征钢铁和铝产品关税影响,相关品类出口也分别减少17.8%和7.6%。 对此,中小风险企业部全球增长政策官李顺培(音)表示:“政府将持续关注美方关税措施动向,并将尽快出台面向中小企业的追加关税支援措施,全力稳定出口增长势头。”
2025-05-14 19:17:55 -
韩妆双巨头加速出海 布局"超低价"突围市场
韩国美妆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热销,韩妆企业正在逐步减少对本土市场的依赖,加快海外扩张步伐。据化妆品业界7日消息,爱茉莉太平洋与LG生活健康今年第一季度的韩国本土销售同比均未现明显增长。 爱茉莉太平洋本土市场营收577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86亿元),同比仅增长2.4%,但以美洲为主的海外市场营收则大幅增长40.5%,达到4730亿韩元。同期,韩国本土营业利润增长0.6%至494亿韩元,而海外营业利润则大幅增长120.5%,达到696亿韩元,海外业务表现尤为亮眼。 对比往年数据,2021年爱茉莉太平洋在本土市场销售增长13.6%,远高于海外市场的3.3%。2023年起情况逆转,本土销售下降14.4%,海外销售下降5.5%。2024年则呈现分化趋势,本土销售继续下滑2.4%,海外销售则强劲增长20.6%。 近期,爱茉莉太平洋持续强化以美洲为核心的海外市场布局,韩国本土市场销售占比自2023年的60.2%降至当年年末的55.5%后,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降至54.1%。 LG生活健康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也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8%,其中本土营收1.1629万亿韩元,同比减少4.3%;海外销售则增长4.2%,达到5360亿韩元。整体营业利润同比减少5.7%。LG生活健康尚未公开各地区营业利润,但从海外销售持续上升而本土销售占比仍高达近七成的现状来看,本土业务压力依旧不小。 从地区来看,LG生活健康的海外销售正在逐步恢复,日本市场增长23.2%,北美市场由减转增3.1%,但中国市场销售则下降4.1%。在本土业务承压的背景下,爱茉莉太平洋与LG生活健康将目光转向“超低价”市场,试图借此突破业绩瓶颈。 随着主打高性价比的中低价品牌大受欢迎,高价化妆品因经济低迷而面临市场挑战。对此,企业纷纷通过入驻大创(Daiso)等代表性平价渠道,加快产品布局。 去年9月,爱茉莉太平洋在大创推出MAMONDE旗下副线品牌MIMO by MAMONDE,该品牌在上市4个月内销量突破100万件,截至上月累计销量已超过200万件。今年2月,伊蒂之屋也推出大创专供品牌Play101。 爱茉莉太平洋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秉持“前往消费者所在之处”的原则,积极进军超低价渠道,通过大创积累经验与大数据,为后续市场扩张打下基础。 LG生活健康同样在低价市场动作频频。去年7月在大创推出护肤专区专属品牌Care Zone Plus;9月推出CNP Bye OTD;今年2月推出TFS,3月又推出Code Glokolor,不断丰富产品阵容并拓展销售渠道。 此外,上月18日,LG生活健康与易买得(E-Mart)旗下品牌BEYOND合作推出最新护肤品牌GLOW:UP,共包含8款新品,定价均为4950韩元。截至上月底,8款产品全部进入易买得销售排行榜前11位,其中6款位居前6位,部分产品出现脱销,显示出其在低价市场的竞争力。 化妆品业内人士指出,低价市场潜力巨大,此类产品难以成为企业的营收主力来源,但从维系消费群体及市场渗透角度出发,各企业预计仍将持续扩大相关产品阵容。
2025-05-08 01:13:52 -
韩国4月出口创历史新高 半导体等主力产品助力增长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发布的数据,尽管对美出口和汽车出口出现下滑,但得益于半导体等主力产品的强劲表现,韩国4月出口额达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创下历年同期最高纪录。 在主要出口品类中,半导体表现尤为突出,出口额达到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创下历年4月新高。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自去年4月以来,通用型DRAM等存储芯片价格首次回升,且高带宽存储器(HBM)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共同推动半导体出口增长。 具体来看,无线通信设备在智能手机出口增长的带动下,同比增长26.5%,达15亿美元,实现连续三个月增长;生物保健产品的出口也表现不俗,同比增长14.6%,达14亿美元,创下历年4月新高;尽管美国自3月起对韩国钢铁加征25%关税,但钢铁出口仍同比增长5.4%,达30亿美元,时隔四个月重回增长轨道;二次电池出口同比增长13.7%,达7亿美元,终结此前连续16个月的下滑趋势;船舶出口同比增长17.3%,达20亿美元,延续上升势头。 然而,汽车出口受电动车需求放缓和美国加征关税的双重影响,同比下降3.8%,降至65亿美元。尽管混合动力车型已连续14个月实现增长,但内燃机和纯电动车出口下滑,拖累整体出口表现。相比之下,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3.5%,达20亿美元。 除主力品类外,受韩国食品和化妆品热潮推动,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同比增长8.6%,达11亿美元;化妆品出口同比增长20.8%,达到10亿美元,均创下4月历史新高。此外,电气设备出口同比增长14.9%,达14亿美元,再次创下同期新高。 从出口地区来看,受关税影响,4月对美出口同比减少6.8%,降至106亿美元。尽管石油制品、二次电池及无线通信设备等品类保持增长,但汽车和通用机械等核心品类的下滑,拉低整体出口表现。同时,对美贸易顺差同比减少16.7%,降至45亿美元。 相较之下,对华出口在半导体和无线通信设备强劲带动下,同比增长3.9%,达109亿美元。对东盟与欧盟出口则分别同比增长4.5%和18.4%,达94亿美元和67亿美元,部分弥补了对美出口的下滑。 同期,进口总额为533.2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能源进口因原油和天然气减少,同比锐减20.1%,至100亿美元;而非能源进口则同比增长2.4%,至434亿美元。 总体来看,4月贸易顺差达48.8亿美元,较1月的逆差大幅改善,连续三个月维持顺差格局。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安德根表示,尽管对美出口面临挑战,但韩国对主要市场的出口持续增长,特别是半导体、化妆品、农产品、水产品和电气设备等品类创下4月历史新高。政府将继续集中资源,帮助企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持续保持出口竞争力。 上月30日,釜山港新仙台码头堆满的集装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1 23:38:07 -
中国5月实施化妆品新规 韩国中小美妆企业出口承压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将自5月起实施化妆品新规,要求所有出口至中国市场的化妆品产品提交完整的安全性评估报告。随着认证门槛大幅提高,韩国中小型美妆企业对出口前景的忧虑情绪迅速升温。 据韩国化妆品业界29日消息,自5月起,韩国企业在向中国出口化妆品时,必须提交涵盖所有成分的完整安全性评估报告,详细说明各成分的安全性及潜在有害性。与此前允许提交的简化版报告相比,新规显著提高了认证标准。 大型化妆品企业因早期已完成大部分认证手续,且配备有专门的海外注册团队,预计受新规影响相对有限。相比之下,中小型独立品牌在中国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收紧的背景下,不仅出口负担加重,生存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受限于资源和人力,不少中小企业难以逐一应对中国复杂且频繁变化的法规。近期,许多企业加班加点处理申报工作,力求在新规正式实施前完成更多产品注册,以避免出口受阻。 此外,受限韩令影响,韩国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销与渠道拓展长期受限。随着5月中国有望解除“限韩令”的预期,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市场或将重新开放,促使企业加快布局步伐。 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对华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占据可观比重。业界普遍认为,一旦限韩令解除,对华出口渠道有望进一步拓展,但更为严格的法规也将成为新的挑战。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简化版注册程序被完整版取代,今后无论是原料还是成品,都必须经过更为严格的许可审查,整体流程也将更加繁琐。因此,越来越多中小型独立品牌选择委托第三方机构代为办理认证手续。 另有业内人士补充称,部分具备规模优势的设计代工(ODM)企业,正通过在中国设立的法人或合作机构,代理客户提交评估报告并办理注册流程,协助韩国品牌降低时间成本与合规风险。 一位顾客正在选购欧利芙洋“光州TOWN店”的产品。【图片来源 欧利芙洋】
2025-04-29 19:38:54 -
韩国零售巨头"无边界扩张"引争议 小商户集体陷入生存危机
随着Musinsa和大创(Daiso)两家新兴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加快扩张步伐,市场再次掀起关于它们“胡同商圈”影响的争议。尽管两家公司均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小商户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加剧。 据韩国零售业28日消息,Musinsa旗下电商平台29CM目前采用类似Coupang和Naver的综合型线上购物中心模式运营。该平台自2011年起从生活方式专业购物中心起步,在Musinsa接管后,迅速将业务扩展至以时尚为核心的多元化领域。目前,平台产品涵盖服装、家具、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甚至门票等各类商品。去年,29CM非时尚品类的销售额已接近50%。 Musinsa旗下自有时尚品牌Musinsa Standard自2021年在首尔弘大开设首家门店以来,迅速扩展,已在首尔、仁川等地开设了24家门店,并于2023年将业务拓展至釜山和大邱等城市。同时,29CM也开始布局线下市场,目前已运营5家门店。 与此同时,大创也在加速扩展其业务范围,逐渐与“胡同商圈”中小商户的商品种类重叠。自1997年在京畿道安养市开设首家门店以来,大创每年平均开设60家新店,到2023年已扩展至1519家。大创主营生活用品,并在产品种类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在服装、化妆品和保健食品领域的战略布局,推动了其销售额的显著增长。去年,这些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144%和34%。此外,大创还加强了线上销售渠道,并实施了“全渠道”战略,使其在线商城的月活跃用户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随着这些零售巨头的快速扩张,Musinsa和大创都迎来了创纪录的年度业绩。去年,Musinsa的合并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7亿元),而大创的年销售额则接近4万亿韩元。 然而,Musinsa和大创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地方商圈,许多小商户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例如,2023年,Musinsa Standard与Musinsa大邱店在东城路相距不到200米的地方新开设了门店,导致周边的服装店纷纷关门,销售大幅下滑。 目前,关于如何监管Musinsa和大创的扩张,社会各界开始呼吁加强管理。业内人士建议,应将这些零售巨头纳入《流通产业发展法》的监管范围,实施强制性停业和营业时间限制,以填补监管空白,保障小商户的生存空间。 首尔市一家大创门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8 20:27:39 -
韩国流通业打响"生鲜争夺战" 线上线下全面加码布局
随着线上线下渠道加速融合,韩国流通业正将生鲜食品确立为新一轮增长引擎。电商平台、大型超市及百货店纷纷加码该领域,围绕供应链整合、物流体系与商品竞争力展开激烈角逐。 据流通业界23日消息,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近期加快生鲜业务布局,不仅持续拓展高端商品线,还显著提升农产品的产地直采比例。为扩大地方农特产品采购,Coupang已与忠清南道锦山郡、庆尚南道南海郡、庆尚北道星州郡等地方政府相继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产地直供体系。 自2019年推出生鲜服务以来,Coupang持续扩张相关业务,疫情暴发后增速明显。以水果为例,去年采购规模较2021年增长超过三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Naver与Kurly也在加紧布局生鲜市场。根据双方协议,Kurly计划于年内入驻Naver Plus Store,用户在当晚11点前下单,次日清晨7点前即可通过其凌晨配送服务收货。Naver借此补强在生鲜领域的短板,Kurly则借助新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双方均将吸引新用户作为主要目标。 新世界集团旗下电商平台SSG.com则依托母公司旗下易买得的商品优势,构建以生鲜为核心的商品结构。一方面扩充“美食馆”等高端食品阵容,另一方面将原本仅限首都圈的凌晨配送服务拓展至忠清、釜山、大邱、光州等主要城市,全面提升配送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生鲜品类具备可观的增长潜力。数据显示,去年农畜水产品线上交易额达12.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5亿元),较2019年增长3.4倍。尽管整体零售市场受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影响,销售额同比下滑0.1%,该品类线上销售依然实现17.2%的逆势增长。 然而,尽管整体线上市场增速趋缓,从各类产品的线上渗透率来看,生鲜仍具备广阔增长空间。去年食品类线上渗透率为26.2%,远低于家电通信(38%)、时尚(44.7%)、化妆品(37.4%)等品类。 面对电商攻势,线下渠道同样加速应对。买得、乐天玛特、Homeplus等大型超市正推动将80%至90%的营业面积调整为食品专区,进一步强化生鲜专营特色。与此同时,乐天、新世界等百货公司则通过打造高端食品馆实现差异化竞争,并借助线下门店吸引线上流量,加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战略。 易买得近日推出“Order to Home”服务,通过其月活跃用户超过300万的自有应用程序(App),提供认证商品的产地直供服务。而乐天玛特则于本月与英国零售科技公司Ocado达成合作,推出生鲜专用App“乐天玛特ZETTA”,正式进军线上生鲜市场。 乐天方面表示,随着“乐天玛特ZETTA”配套的釜山自动化物流中心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公司将在配送效率和商品整合方面具备核心优势,预计将重塑线上线下生鲜市场格局。 Coupang配送车辆【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19:57:01 -
Exprive举行在韩工作外国人职场经验交流活动
EXPRIVE代表白承敏(左一)与参加活动的在韩就职中国人士合影。【图片提供 EXPRIVE】 本月12日,“Exprive Career Exchange”活动在位于首尔圣水洞的Sangsang Planet举行。来自三星、阿里巴巴、SM娱乐、Kakao娱乐、Silicon Two、爱茉莉太平洋等多家知名企业的35位外籍在职人员,分享了他们在各自行业中积累的经验与见解,并就韩国社会的多样性及全球战略方向展开了深入讨论。 本次活动由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博主们集聚的社区——EXPRIVE主办,来自医疗、化妆品、时尚、科技、文化艺术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外籍从业者以嘉宾身份参与,分享了他们在实际工作及文化交汇点上的亲身经历与感受。 本次活动一共设有7个专场,其中的中国专场邀请了在三星、SM娱乐、Kakao娱乐、爱茉莉太平洋等韩国知名企业就职的中国人作为嘉宾,就“中国人视角下的韩国:职业、文化与连接”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为现场观众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之谈和启发。 前亚洲政党国际会议秘书长、前马来西亚与缅甸大使赵炳济,亚洲荣誉协会(AHA)会长、前阿联酋大使李锡九,以及中国驻韩大使馆三等秘书赵超为活动致辞,与会嘉宾就韩国与海外各国经济合作及多元文化人才的潜力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EXPRIVE代表白承敏表示:“本次活动展示了外国专家不仅是简单的消费者,更是作为同事与合作伙伴,为韩国产业生态系统作出贡献的典范。”他强调,持续的交流与合作将成为提升韩国未来竞争力的关键。EXPRIVE Career Exchange今后将继续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与韩国企业之间搭建实质性合作与沟通平台。
2025-04-16 0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