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半导体’新闻 79个
-
关税阴云难挡投资热情 韩国半导体双雄获市场青睐
【图片来源 韩联社】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持续释放针对韩国关键出口产品的关税威胁信号,但投资者对半导体板块的股价反弹期待依然不减。 韩联社旗下金融数据平台Yonhap Infomax于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17日,SK海力士信用交易融资余额达398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4亿元),环比(2153亿韩元)激增84.9%;同期,三星电子信用余额也从6995亿韩元增至7308亿韩元,增幅达4.5%。这一增长态势与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整体信用余额下降2.5%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于13日宣布将对半导体等战略产品加征关税。美国商务部已启动相关调查程序,以评估半导体及制造设备等产品的进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时,美国众议院也针对英伟达(NVIDIA)在亚洲市场的芯片销售展开了专项调查。 由于关税威胁及行业整体不确定性加剧,近期半导体股价持续走弱。进入本月以来,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的股价分别累计下跌4.33%与8.23%。然而,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考虑到当前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霸权竞争的战略重要性,短期内实施半导体关税的可能性较低。 SK证券研究员韩东熙(音)指出:“征收半导体关税将直接推高美国AI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从而削弱美国在AI霸权竞争中的地位,这与其维持技术领先地位的战略目标相悖。根据程序,相关调查最长可持续270天,在调查完成前就预判政策走向为时尚早。” 当前半导体行业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尽管面临短期政策不确定性,全球AI服务器市场需求仍保持年均38%的增速,这为存储芯片制造商提供了坚实的业绩支撑。KB证券研究员金东元(音)表示:“特朗普政府惯用的‘先施压后谈判’策略已被市场充分认知,相关风险已基本反映在当前股价中。若美国最终采取针对中国企业的精准制裁措施,反而可能为韩国半导体巨头创造新的市场机遇。” 韩国金融监督院相关人士表示,将持续关注半导体板块的资金流向,评估市场风险偏好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2025-04-21 22:35:39 -
丁薛祥视察三星西安厂 中韩半导体合作释放积极信号
在中美关税摩擦持续加剧的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近日赴陕西调研,并视察了位于西安的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分析认为,此举释放出中方希望深化中韩半导体产业合作、共同应对美方出口管制的明确信号。 据悉,丁薛祥于4月14日至16日赴陕西省开展调研工作,其间专程前往三星电子西安半导体工厂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丁薛祥是中共最高领导层成员之一,在党内排名第六,长期担任习近平总书记秘书,被普遍视为“习家军”核心成员之一,政治地位稳固,是未来国家重要领导人选之一。 丁薛祥现任中央科技委员会主任,全面统筹国家科技战略,亦是推动中国“半导体强国”战略的关键人物。在此次视察过程中,丁薛祥不仅考察了生产线运转情况,还就全球贸易形势发表讲话,批评美方对华加征关税及实施技术封锁等措施。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丁薛祥表示,“面对日益抬头的保护主义,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更加坚定。关税战、贸易战不得人心,中国愿与各方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三星电子西安工厂是该公司全球NAND闪存芯片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拥有两条生产线,产能占全球总产量的四成以上。工厂目前正加快推进第八代(178层)和第九代(256层)NAND产品的量产布局。 业内人士指出,丁薛祥此行的重要意义,在于向外界释放中国将通过加强与包括三星在内的国际领先企业合作,积极应对美方新一轮半导体出口限制的明确信号。除三星工厂外,丁薛祥还视察了正泰智能电气西北产业园、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及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等多家重点机构,均为国家当前重点发展和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单位。 “丁常委此次调研代表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部署,其所到之处均体现出鲜明的政策导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此行也体现出中方希望加强与韩方产业协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的战略意图。”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9年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视察三星西安工厂以来,丁薛祥是首位到访该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此前一个月,习近平主席曾在北京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并会见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显示中方高层正密集向韩方传递深化合作的积极信号。 业内普遍认为,尽管中国已培育出长江存储(YMTC)、长鑫存储(CXMT)等本土存储芯片企业,但在高带宽存储(HBM)等关键领域,与三星、SK海力士等韩企仍存在一定技术差距。在美方不断加强对AI芯片出口限制的背景下,中方有意通过与韩企开展务实合作,稳固半导体产业链安全。 近期,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再度发声,呼吁拜登政府扩大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措施,继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AI芯片“H20”被列入管控清单后,英特尔、AMD等厂商产品亦被纳入限制范围,中美科技领域竞争进一步升温。 三星半导体西安园区 【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中国】
2025-04-18 20:16:05 -
【亚洲人之声】中美科技霸权之争 韩国夹缝艰难求生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日宣布限制英伟达(NVIDIA)H20芯片的对华出口。H20芯片是英伟达在美国对华实施出口管制政策后,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AI)芯片。此次措施成为美国首次对本国半导体企业采取的出口限制,也是在拜登政府时期实施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禁令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 目前,中美两国正在尖端科技领域进行全面交锋。这场技术霸权之争可以追溯至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当时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看似贸易纠纷,实为遏制中国“科技崛起”战略。此后,美国不断加强对华技术封锁力度,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制裁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快推进半导体自主化和科技本土化进程。 事到如今,掌控世界的力量早已不是传统的武器或资源,而是AI、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截至2030年,AI技术推动全球生产总值(GDP)提高最多1.2%,并带来约13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尖端技术在未来会进一步拉大国家之间的差距,国际秩序则由技术领先国家主导。 在这场科技角逐中,韩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韩国60%以上的出口依赖中国和美国,既难以明确选边站队,也难以保持绝对中立。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韩国是全球需求枢纽的同时,又是战略技术的重要中间供应,正在面临来自美国制裁和中国自主的双重压力。 三星电子一方面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扩建工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维持中国西安工厂的运作。韩国企业在两大强权之间小心翼翼寻找平衡,不敢轻易有所偏向,可谓左右为难。此外,AI半导体设计领域英伟达一家独大,而在量子计算机与云计算技术方面,中国也在迅速赶超。 韩国政府在危机中推出《国家尖端战略产业法》,指定半导体、电池、生物等产业为国家战略产业。然而,距离实现科技自立还有长路要走,韩国当前在研发投入和技术人才储备方面与技术强国相比尚有不足。在技术决定国家存亡的当下,韩国必须在技术人才培养、供应链多元化以及核心技术开发三个方面齐头并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4-18 18:58:05 -
半导体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 韩国半导体产业面临成本压力
三星电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核心原材料价格呈持续上涨态势。受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调整及原材料主产国自然灾害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不确定性显著加剧。分析指出,若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延续,韩国半导体企业的盈利能力或将受到显著冲击。 半导体关键原材料锡的现货价格已突破每吨3.7万美元,创下202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一涨势主要源于全球主要锡产区的供应中断。上月末,缅甸地区发生7.7级强震,导致当地锡矿开采及冶炼设施严重受损。同时,非洲重要产锡国刚果因持续内战,锡原料出口同样受阻。作为半导体封装环节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锡因其优异的焊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芯片与电路板的连接。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推行的关税政策进一步扩大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数据显示,截至上月末,用于半导体内部电路连接的铜材价格已攀升至每磅5.183美元,年内累计涨幅高达28%,创历史新高。行业分析认为,此轮上涨主要受企业在美国正式加征铜关税前的恐慌性囤货影响。此外,应用于液晶面板和半导体制造的稀有金属铟价格同样持续走高,最新报价已达每公斤400美元,较去年年初(260美元)大幅上涨逾50%。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战持续深化,叠加美国对华高关税政策影响,中国已开始加强对稀有金属出口的管控。考虑到全球半导体产业对中国的铟、镓等关键材料依赖度高。若中国进一步收紧出口政策,或将直接冲击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 若今后半导体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企业的负面影响也会随之增大,半导体成本上升将导致收益性下降。韩国企业虽然致力于制造高带宽存储器(HBM)和DDR5等尖端半导体,但通用存储器的销售比重仍然不少。 市场担忧,若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延续,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企业将面临显著成本压力。尽管这些企业在高带宽存储器(HBM)和DDR5等高端产品领域保持技术领先,但产品结构中通用存储器仍占据相当比重。特别是在DRAM和NAND等对价格敏感的通用存储器市场,韩国企业正面临中国厂商长鑫存储(CXMT)等以价格优势发起的激烈竞争。 韩国半导体企业核心生产材料高度依赖海外进口,导致企业成本压力持续攀升。然而,受制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客户议价能力,难以通过产品提价来转嫁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使得整体盈利空间受到显著挤压。 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在关税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半导体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进一步加剧。韩国半导体企业应加速推进供应链多元化战略,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2025-04-10 19:54:59 -
韩国2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71.8亿美元
韩国银行(央行)8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显示,韩国2月经常项目顺差为71.8亿美元,较前一个月(29.4亿美元)大幅增加逾42亿美元,同比增加约7亿美元。这标志着韩国经常项目已连续22个月保持顺差。 从各分项来看,商品收支顺差为81.8亿美元,显著高于1月(25亿美元)和去年2月(69.2亿美元)。2月出口额为537.9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电脑(28.5%)、医药品(28.1%)、乘用车(18.8%)及信息通信设备(17.5%)等品类表现亮眼;但半导体(-2.5%)和石油产品(-12.2%)出口下降。 从地区分布看,出口对东南亚增长9.2%,但对中国(-1.4%)、日本(-4.8%)及欧盟(-8.1%)均有所下滑。 进口方面,2月总额为4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3%。尽管由于能源价格下跌,煤炭(-32.7%)、天然气(-26.7%)和原油(-16.9%)等原材料进口减少9.1%,但资本财进口增长9.3%,其中包括半导体制造设备(33.5%)、半导体(5.0%)和信息通信设备(4.0%)等。消费品进口也同比增长11.7%,主要集中在直接消费品(15.9%)和谷物(2.8%)等。 服务收支方面,2月逆差为32.1亿美元,较1月(-20.6亿美元)和去年同期(-18.7亿美元)进一步扩大。其中,旅行收支逆差为14.5亿美元,虽较1月(-16.8亿美元)有所收窄,但整体仍呈负值。此外,由于企业在研发领域的知识产权使用费支付增加,知识产权使用收支逆差为5.8亿美元。 本源所得收支顺差为26.2亿美元,与前月持平。尽管证券投资中的股息收入减少使得股息收支顺差降至16.8亿美元(环比减少2亿美元),但利息收入减少的影响更小,使得利息收支顺差由8.8亿美元增至12亿美元。 金融账户方面,2月净资产(资产减去负债)增加49.6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方面,韩国居民对外投资增加45.5亿美元,外国人对韩投资也增长9.1亿美元。 在证券投资方面,韩国居民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股票领域,增幅达132亿美元,外国人对韩投资则以债券为主,增加22.4亿美元。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19:13:01 -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S25系列销量破纪录成增长引擎
三星电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三星电子于8日公布的初步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6.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0.8亿元),同比减少0.15%。销售额为79万亿韩元,同比增加9.84%,创历史同期新高,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此前,市场普遍预测三星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将低于5万亿韩元。分析指出,Galaxy S25系列智能手机的热销及DRAM存储芯片出货量强劲,成为推动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因素。据悉,今年2月上市的Galaxy S25系列在韩国市场上市仅21天便突破百万销量,刷新该系列产品销售纪录。三星电子营业利润自去年第二季度(10.4439万亿韩元)以后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时隔3个季度后小幅回升。 分业务板块来看,尽管未披露详细数据,证券机构推测移动体验(MX)部门贡献营业利润约4万亿韩元,成为业绩增长主力;负责半导体事业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营业利润约达1万亿韩元。据推测,存储芯片业务实现约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但系统LSI及晶圆代工业务赤字规模约为2万亿韩元。 得益于中国实施“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智能手机需求同比增长15%,存储芯片行业去库存进程加速。此外,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调整预期下,供应链提前备货也拉动了DRAM出货量增长。同时,近期存储芯片行业普遍提价,市场预期三星业绩或将开启复苏周期。SK证券研究员韩东熙(音)指出:“尽管面临传统淡季及显示面板业务承压,但DDR5价格上调、NAND闪存部分产品涨价等因素,有望支撑存储业务利润持续回升。” 然而,第二季度前景仍存不确定性。iM证券研究员宋明燮(音)表示:“三星电子高带宽存储器(HBM)因未确保大客户订单,销售增幅有限。尽管DDR5价格企稳,但库存饱和。此外,DDR4与NAND产品需求仍不振,价格上行空间受限。加之美国关税政策还未完全落地,不确定性加剧。” 金融研究机构Informax预测,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营业利润或同比下滑41.24%,达6.1368万亿韩元。销售额同比增加2.2%,达75.6979万亿韩元。
2025-04-08 19:00:48 -
特朗普对韩国征收25%对等关税 韩德洙指示全力应对
当地时间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布对等关税措施。【图片提供 韩联社】 当地时间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根据这一行政命令,美国将对自韩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对等关税,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沦为一纸空文。 白宫称,本次对等关税征收措施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制定。具体来看,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对中国、欧盟、越南、日本、印度分别征收34%、20%、46%、24%和26%的对等关税。由于对韩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高于日本和欧洲,将导致韩国在对美出口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这一举措标志着特朗普引发的关税贸易战正逐步扩大至全球范围,欧盟、中国等已表示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利益,预计由美国长期主导的自由贸易体系可能会迅速转变为保护贸易体系。 韩国贸易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去年对美国出口规模为1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对美贸易顺差为55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主要出口产品为汽车、半导体、石油产品、动力电池等。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最新数据,今年1月自韩国进口占比为3.4%,位居第10位,排名中国内地、加拿大、瑞士、德国、爱尔兰、越南、日本和中国台湾之后。 韩美自贸协定事实上失效,韩国面临着不得不与美国重新签署新的贸易协议的局面。但目前韩国最高权力处于真空状态,引发各方忧虑。 代行总统职权的国务总理韩德洙3日紧急召开经济安全战略工作组会议,会上就美国对韩国征收对等关税措施讨论对策。 韩德洙在会上表示,全球关税战已成现实,当前经济形势极为严峻,政府必须全力以赴,克服当前的贸易危机。韩德洙指示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携手韩企就美方对等关税措施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积极与美方开展沟通协商,为汽车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制定扶持政策。
2025-04-03 23:42:29 -
中国晶圆代工企业激进降价 三星成熟制程业务压力山大
近来中国晶圆代工企业在成熟制程领域大幅降价,试图抢占市场份额,三星电子的亏损压力可能因此加剧。在先进制程上落后台积电导致三星电子的成熟制程业务占比较高,而中国企业的低价竞争可能造成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据业内2日消息,近期中国晶圆代工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排名第三的中芯国际(SMIC)去年营收同比增长27%,达到80亿美元,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45.4%,仅为4.93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营收的同时,利润仅为前一年的一半左右。 中国晶圆代工排名第二的华虹半导体同样面临盈利下降的困境,去年净利润同比减少79.2%,仅为5800万美元,远超营收12.3%的降幅。由此可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企业为了吸引客户,大幅降低成熟制程报价,导致利润空间缩小。 通常情况下,成熟制程是指28纳米及以上的半导体制造工艺。该领域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中国企业正在加大投入力度,以求扩大市场份额。《南华早报》分析称,随着成熟制程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企业的净利润大幅下滑。 业界担忧,中国企业的低价策略可能会进一步压缩三星电子的成熟制程盈利空间。目前,2至3纳米等先进制程市场份额主要由台积电掌控,因此三星电子在成熟制程业务中的营收占比相对较高。如果中国代工企业持续降价,三星所掌握的中小型客户今年可能会流向中国企业。实际上,三星去年第四季度在代工业务上亏损约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9亿元),今年第一季度预计亏损规模还会持续。 与此同时,全球代工市场排名第四的中国台湾联华电子(UMC)与排名第五的美国格芯(GlobalFoundries)可能进行合并。如果交易达成,成熟制程市场的竞争格局或进一步发生变化,三星电子的市场占有率可能会下滑至全球第三,竞争压力再度加大。 面对这一挑战,三星电子计划采取定制化策略,以扩大客户群体。三星电子副会长全永铉在近期的股东大会上表示:“我们计划在成熟制程领域加强客户定制化应对,提升产能利用率,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工艺盈利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称,三星的代工业务短期内依旧面临盈利压力,要想在成熟制程市场中取胜,三星必须在客户定制化战略方面与中国半导体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 三星电子平泽工厂全景【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4-02 19:38:48 -
韩国3月出口延续增长态势 半导体与汽车成主要驱动力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3月出口额达5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连续第二个月实现正增长。这一增长态势主要受半导体和汽车等主力出口产品的强劲表现。 在主要出口品类中,半导体出口表现尤为亮眼,3月出口额达131亿美元,同比增长11.9%。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高带宽存储器(HBM)和双数据速率5 (DDR5)存储器芯片等高价值产品的强劲需求。其他IT产品的出口也有所增长,其中电脑出口增长33.1%至12亿美元,无线通信设备出口增长13.8%至13亿美元,显示器出口微增2.9%至15亿美元。 与此同时,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3月出口额达6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动力汽车和内燃机汽车出口的增长有效弥补了电动汽车出口的下滑。此外,船舶出口表现突出,同比大增51.6%至32亿美元,创15个月新高;生物保健产品出口也实现13.2%的增长,达9亿美元。 然而,受国际油价下跌及主要炼油厂定期检修影响,石油产品出口额下滑28.1%至33亿美元;钢铁出口同比减少10.6%,降至26亿美元。 从出口市场来看,区域表现呈现分化态势。3月韩国对华出口下降4.1%至101亿美元,主要受芯片销售疲软拖累;对美国出口增长2.3%至111亿美元;对东盟国家出口增长9.1%至103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超过对华出口。 进口方面,3月进口总额为533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能源进口因国际油价下跌减少7.3%,而非能源进口增长4.8%,特别是半导体设备进口同比激增86.2%,显示出韩国制造业投资需求正在回暖。 韩国3月实现贸易顺差49.8亿美元,连续两个月保持顺差。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表示,尽管全球贸易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但韩国出口已显现稳定增长态势。他强调,政府将持续推进对外经贸合作,同时完善国内支持政策,为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提供有力支持。 1日,韩国京畿道平泽港停放的待出口车辆。【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1 23:45:42 -
三大业务掌门陪同李在镕访华 寻求三星危机破解之道
上月28日,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后回到韩国。【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上周中国之行期间,集团半导体、电池、显示器等核心业务负责人总动员陪同。在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中国,三星希望借积极构筑与当地企业的良好关系来推动集团汽车电子业务发展。 据经济界消息,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负责人全永铉、三星SDI社长崔周善、三星显示器社长李清(音)上月22日起陪同李在镕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的访问,先后到访小米北京工厂、比亚迪深圳工厂等,期间还与大批企业高层进行闭门会议。 半导体、电池和显示器是三星集团的三大核心业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建立起大规模生产基地。三星电子半导体自2014年起在西安运营NAND闪存工厂,显示器业务先后于1999年和2004年起在天津和东莞生产中小型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模组。 三星SDI从2008年起在天津生产供电动汽车及小型IT设备使用的小型电池,2015年起在西安制造供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使用的方形电池。但在美国近年来的关税“大棒”下,三星砸下重金投资在中国建设的生产设施面临战略调整。 核心高管集体踏上访华之路,被各界解读为三星今后将深化与中国企业合作。在中国生产后出口至美国虽难度日益加大,但面向中国内需市场的供应仍具潜力。 同时需要半导体、电池、显示器三大核心部件的电动汽车及汽车电子业务正在成为三星的战略焦点,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在改善三星电子及旗下子公司业绩上扮演其他市场无可比拟的角色。去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48.3%,三星一位高管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在欧洲市场快速扩张,这对于韩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可能面临与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但同时也将成为三星等汽车电子零部件的机遇。 在显示器领域,虽然中国企业正在快速缩小与韩国的差距,但韩国仍在OLED领域保持优势。三星计划通过车载OLED显示屏(数字仪表盘、中控娱乐系统)等抢占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市场调机构Omdia提供数据显示,去年全球车用高端显示屏市场中,韩国产品市场份额为32.5%首次登顶。 中国政府近年推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刺激内需,对于三星来说也是一大利好。去年下半年起,中国政府为扩大市场流通性,安排3000亿元人民币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援购买新款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等,进一步提振电动汽车市场预期。 在三星上月举行的高管培训上,李在镕强调三星处于生死存亡关头,要求高管以向死而生的觉悟应对危机。本次中国之行,副会长庆桂显的同行颇为引人注目。面对中国半导体技术自主水平的提高,韩国半导体业界陷入恐慌。在上月19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上,庆桂显表示,虽然中国可能逐步渗透低端(low-end)市场,三星仍可通过加快尖端节点开发巩固竞争力。去年5月,庆桂显还曾陪同李在镕会见访韩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
2025-04-01 21:24:14
-
关税阴云难挡投资热情 韩国半导体双雄获市场青睐
【图片来源 韩联社】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持续释放针对韩国关键出口产品的关税威胁信号,但投资者对半导体板块的股价反弹期待依然不减。 韩联社旗下金融数据平台Yonhap Infomax于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17日,SK海力士信用交易融资余额达398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4亿元),环比(2153亿韩元)激增84.9%;同期,三星电子信用余额也从6995亿韩元增至7308亿韩元,增幅达4.5%。这一增长态势与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整体信用余额下降2.5%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于13日宣布将对半导体等战略产品加征关税。美国商务部已启动相关调查程序,以评估半导体及制造设备等产品的进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时,美国众议院也针对英伟达(NVIDIA)在亚洲市场的芯片销售展开了专项调查。 由于关税威胁及行业整体不确定性加剧,近期半导体股价持续走弱。进入本月以来,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的股价分别累计下跌4.33%与8.23%。然而,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考虑到当前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霸权竞争的战略重要性,短期内实施半导体关税的可能性较低。 SK证券研究员韩东熙(音)指出:“征收半导体关税将直接推高美国AI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从而削弱美国在AI霸权竞争中的地位,这与其维持技术领先地位的战略目标相悖。根据程序,相关调查最长可持续270天,在调查完成前就预判政策走向为时尚早。” 当前半导体行业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尽管面临短期政策不确定性,全球AI服务器市场需求仍保持年均38%的增速,这为存储芯片制造商提供了坚实的业绩支撑。KB证券研究员金东元(音)表示:“特朗普政府惯用的‘先施压后谈判’策略已被市场充分认知,相关风险已基本反映在当前股价中。若美国最终采取针对中国企业的精准制裁措施,反而可能为韩国半导体巨头创造新的市场机遇。” 韩国金融监督院相关人士表示,将持续关注半导体板块的资金流向,评估市场风险偏好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2025-04-21 22:35:39 -
丁薛祥视察三星西安厂 中韩半导体合作释放积极信号
在中美关税摩擦持续加剧的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近日赴陕西调研,并视察了位于西安的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分析认为,此举释放出中方希望深化中韩半导体产业合作、共同应对美方出口管制的明确信号。 据悉,丁薛祥于4月14日至16日赴陕西省开展调研工作,其间专程前往三星电子西安半导体工厂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丁薛祥是中共最高领导层成员之一,在党内排名第六,长期担任习近平总书记秘书,被普遍视为“习家军”核心成员之一,政治地位稳固,是未来国家重要领导人选之一。 丁薛祥现任中央科技委员会主任,全面统筹国家科技战略,亦是推动中国“半导体强国”战略的关键人物。在此次视察过程中,丁薛祥不仅考察了生产线运转情况,还就全球贸易形势发表讲话,批评美方对华加征关税及实施技术封锁等措施。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丁薛祥表示,“面对日益抬头的保护主义,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更加坚定。关税战、贸易战不得人心,中国愿与各方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三星电子西安工厂是该公司全球NAND闪存芯片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拥有两条生产线,产能占全球总产量的四成以上。工厂目前正加快推进第八代(178层)和第九代(256层)NAND产品的量产布局。 业内人士指出,丁薛祥此行的重要意义,在于向外界释放中国将通过加强与包括三星在内的国际领先企业合作,积极应对美方新一轮半导体出口限制的明确信号。除三星工厂外,丁薛祥还视察了正泰智能电气西北产业园、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及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等多家重点机构,均为国家当前重点发展和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单位。 “丁常委此次调研代表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部署,其所到之处均体现出鲜明的政策导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此行也体现出中方希望加强与韩方产业协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的战略意图。”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9年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视察三星西安工厂以来,丁薛祥是首位到访该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此前一个月,习近平主席曾在北京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并会见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显示中方高层正密集向韩方传递深化合作的积极信号。 业内普遍认为,尽管中国已培育出长江存储(YMTC)、长鑫存储(CXMT)等本土存储芯片企业,但在高带宽存储(HBM)等关键领域,与三星、SK海力士等韩企仍存在一定技术差距。在美方不断加强对AI芯片出口限制的背景下,中方有意通过与韩企开展务实合作,稳固半导体产业链安全。 近期,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再度发声,呼吁拜登政府扩大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措施,继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AI芯片“H20”被列入管控清单后,英特尔、AMD等厂商产品亦被纳入限制范围,中美科技领域竞争进一步升温。 三星半导体西安园区 【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中国】
2025-04-18 20:16:05 -
【亚洲人之声】中美科技霸权之争 韩国夹缝艰难求生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日宣布限制英伟达(NVIDIA)H20芯片的对华出口。H20芯片是英伟达在美国对华实施出口管制政策后,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AI)芯片。此次措施成为美国首次对本国半导体企业采取的出口限制,也是在拜登政府时期实施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禁令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 目前,中美两国正在尖端科技领域进行全面交锋。这场技术霸权之争可以追溯至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当时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看似贸易纠纷,实为遏制中国“科技崛起”战略。此后,美国不断加强对华技术封锁力度,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制裁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快推进半导体自主化和科技本土化进程。 事到如今,掌控世界的力量早已不是传统的武器或资源,而是AI、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截至2030年,AI技术推动全球生产总值(GDP)提高最多1.2%,并带来约13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尖端技术在未来会进一步拉大国家之间的差距,国际秩序则由技术领先国家主导。 在这场科技角逐中,韩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韩国60%以上的出口依赖中国和美国,既难以明确选边站队,也难以保持绝对中立。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韩国是全球需求枢纽的同时,又是战略技术的重要中间供应,正在面临来自美国制裁和中国自主的双重压力。 三星电子一方面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扩建工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维持中国西安工厂的运作。韩国企业在两大强权之间小心翼翼寻找平衡,不敢轻易有所偏向,可谓左右为难。此外,AI半导体设计领域英伟达一家独大,而在量子计算机与云计算技术方面,中国也在迅速赶超。 韩国政府在危机中推出《国家尖端战略产业法》,指定半导体、电池、生物等产业为国家战略产业。然而,距离实现科技自立还有长路要走,韩国当前在研发投入和技术人才储备方面与技术强国相比尚有不足。在技术决定国家存亡的当下,韩国必须在技术人才培养、供应链多元化以及核心技术开发三个方面齐头并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4-18 18:58:05 -
半导体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 韩国半导体产业面临成本压力
三星电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核心原材料价格呈持续上涨态势。受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调整及原材料主产国自然灾害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不确定性显著加剧。分析指出,若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延续,韩国半导体企业的盈利能力或将受到显著冲击。 半导体关键原材料锡的现货价格已突破每吨3.7万美元,创下202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一涨势主要源于全球主要锡产区的供应中断。上月末,缅甸地区发生7.7级强震,导致当地锡矿开采及冶炼设施严重受损。同时,非洲重要产锡国刚果因持续内战,锡原料出口同样受阻。作为半导体封装环节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锡因其优异的焊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芯片与电路板的连接。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推行的关税政策进一步扩大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数据显示,截至上月末,用于半导体内部电路连接的铜材价格已攀升至每磅5.183美元,年内累计涨幅高达28%,创历史新高。行业分析认为,此轮上涨主要受企业在美国正式加征铜关税前的恐慌性囤货影响。此外,应用于液晶面板和半导体制造的稀有金属铟价格同样持续走高,最新报价已达每公斤400美元,较去年年初(260美元)大幅上涨逾50%。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战持续深化,叠加美国对华高关税政策影响,中国已开始加强对稀有金属出口的管控。考虑到全球半导体产业对中国的铟、镓等关键材料依赖度高。若中国进一步收紧出口政策,或将直接冲击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 若今后半导体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企业的负面影响也会随之增大,半导体成本上升将导致收益性下降。韩国企业虽然致力于制造高带宽存储器(HBM)和DDR5等尖端半导体,但通用存储器的销售比重仍然不少。 市场担忧,若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延续,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企业将面临显著成本压力。尽管这些企业在高带宽存储器(HBM)和DDR5等高端产品领域保持技术领先,但产品结构中通用存储器仍占据相当比重。特别是在DRAM和NAND等对价格敏感的通用存储器市场,韩国企业正面临中国厂商长鑫存储(CXMT)等以价格优势发起的激烈竞争。 韩国半导体企业核心生产材料高度依赖海外进口,导致企业成本压力持续攀升。然而,受制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客户议价能力,难以通过产品提价来转嫁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使得整体盈利空间受到显著挤压。 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在关税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半导体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进一步加剧。韩国半导体企业应加速推进供应链多元化战略,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2025-04-10 19:54:59 -
韩国2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71.8亿美元
韩国银行(央行)8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显示,韩国2月经常项目顺差为71.8亿美元,较前一个月(29.4亿美元)大幅增加逾42亿美元,同比增加约7亿美元。这标志着韩国经常项目已连续22个月保持顺差。 从各分项来看,商品收支顺差为81.8亿美元,显著高于1月(25亿美元)和去年2月(69.2亿美元)。2月出口额为537.9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电脑(28.5%)、医药品(28.1%)、乘用车(18.8%)及信息通信设备(17.5%)等品类表现亮眼;但半导体(-2.5%)和石油产品(-12.2%)出口下降。 从地区分布看,出口对东南亚增长9.2%,但对中国(-1.4%)、日本(-4.8%)及欧盟(-8.1%)均有所下滑。 进口方面,2月总额为4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3%。尽管由于能源价格下跌,煤炭(-32.7%)、天然气(-26.7%)和原油(-16.9%)等原材料进口减少9.1%,但资本财进口增长9.3%,其中包括半导体制造设备(33.5%)、半导体(5.0%)和信息通信设备(4.0%)等。消费品进口也同比增长11.7%,主要集中在直接消费品(15.9%)和谷物(2.8%)等。 服务收支方面,2月逆差为32.1亿美元,较1月(-20.6亿美元)和去年同期(-18.7亿美元)进一步扩大。其中,旅行收支逆差为14.5亿美元,虽较1月(-16.8亿美元)有所收窄,但整体仍呈负值。此外,由于企业在研发领域的知识产权使用费支付增加,知识产权使用收支逆差为5.8亿美元。 本源所得收支顺差为26.2亿美元,与前月持平。尽管证券投资中的股息收入减少使得股息收支顺差降至16.8亿美元(环比减少2亿美元),但利息收入减少的影响更小,使得利息收支顺差由8.8亿美元增至12亿美元。 金融账户方面,2月净资产(资产减去负债)增加49.6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方面,韩国居民对外投资增加45.5亿美元,外国人对韩投资也增长9.1亿美元。 在证券投资方面,韩国居民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股票领域,增幅达132亿美元,外国人对韩投资则以债券为主,增加22.4亿美元。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19:13:01 -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S25系列销量破纪录成增长引擎
三星电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三星电子于8日公布的初步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6.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0.8亿元),同比减少0.15%。销售额为79万亿韩元,同比增加9.84%,创历史同期新高,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此前,市场普遍预测三星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将低于5万亿韩元。分析指出,Galaxy S25系列智能手机的热销及DRAM存储芯片出货量强劲,成为推动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因素。据悉,今年2月上市的Galaxy S25系列在韩国市场上市仅21天便突破百万销量,刷新该系列产品销售纪录。三星电子营业利润自去年第二季度(10.4439万亿韩元)以后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时隔3个季度后小幅回升。 分业务板块来看,尽管未披露详细数据,证券机构推测移动体验(MX)部门贡献营业利润约4万亿韩元,成为业绩增长主力;负责半导体事业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营业利润约达1万亿韩元。据推测,存储芯片业务实现约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但系统LSI及晶圆代工业务赤字规模约为2万亿韩元。 得益于中国实施“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智能手机需求同比增长15%,存储芯片行业去库存进程加速。此外,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调整预期下,供应链提前备货也拉动了DRAM出货量增长。同时,近期存储芯片行业普遍提价,市场预期三星业绩或将开启复苏周期。SK证券研究员韩东熙(音)指出:“尽管面临传统淡季及显示面板业务承压,但DDR5价格上调、NAND闪存部分产品涨价等因素,有望支撑存储业务利润持续回升。” 然而,第二季度前景仍存不确定性。iM证券研究员宋明燮(音)表示:“三星电子高带宽存储器(HBM)因未确保大客户订单,销售增幅有限。尽管DDR5价格企稳,但库存饱和。此外,DDR4与NAND产品需求仍不振,价格上行空间受限。加之美国关税政策还未完全落地,不确定性加剧。” 金融研究机构Informax预测,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营业利润或同比下滑41.24%,达6.1368万亿韩元。销售额同比增加2.2%,达75.6979万亿韩元。
2025-04-08 19:00:48 -
特朗普对韩国征收25%对等关税 韩德洙指示全力应对
当地时间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布对等关税措施。【图片提供 韩联社】 当地时间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根据这一行政命令,美国将对自韩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对等关税,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沦为一纸空文。 白宫称,本次对等关税征收措施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制定。具体来看,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对中国、欧盟、越南、日本、印度分别征收34%、20%、46%、24%和26%的对等关税。由于对韩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高于日本和欧洲,将导致韩国在对美出口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这一举措标志着特朗普引发的关税贸易战正逐步扩大至全球范围,欧盟、中国等已表示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利益,预计由美国长期主导的自由贸易体系可能会迅速转变为保护贸易体系。 韩国贸易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去年对美国出口规模为1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对美贸易顺差为55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主要出口产品为汽车、半导体、石油产品、动力电池等。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最新数据,今年1月自韩国进口占比为3.4%,位居第10位,排名中国内地、加拿大、瑞士、德国、爱尔兰、越南、日本和中国台湾之后。 韩美自贸协定事实上失效,韩国面临着不得不与美国重新签署新的贸易协议的局面。但目前韩国最高权力处于真空状态,引发各方忧虑。 代行总统职权的国务总理韩德洙3日紧急召开经济安全战略工作组会议,会上就美国对韩国征收对等关税措施讨论对策。 韩德洙在会上表示,全球关税战已成现实,当前经济形势极为严峻,政府必须全力以赴,克服当前的贸易危机。韩德洙指示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携手韩企就美方对等关税措施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积极与美方开展沟通协商,为汽车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制定扶持政策。
2025-04-03 23:42:29 -
中国晶圆代工企业激进降价 三星成熟制程业务压力山大
近来中国晶圆代工企业在成熟制程领域大幅降价,试图抢占市场份额,三星电子的亏损压力可能因此加剧。在先进制程上落后台积电导致三星电子的成熟制程业务占比较高,而中国企业的低价竞争可能造成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据业内2日消息,近期中国晶圆代工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排名第三的中芯国际(SMIC)去年营收同比增长27%,达到80亿美元,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45.4%,仅为4.93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营收的同时,利润仅为前一年的一半左右。 中国晶圆代工排名第二的华虹半导体同样面临盈利下降的困境,去年净利润同比减少79.2%,仅为5800万美元,远超营收12.3%的降幅。由此可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企业为了吸引客户,大幅降低成熟制程报价,导致利润空间缩小。 通常情况下,成熟制程是指28纳米及以上的半导体制造工艺。该领域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中国企业正在加大投入力度,以求扩大市场份额。《南华早报》分析称,随着成熟制程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企业的净利润大幅下滑。 业界担忧,中国企业的低价策略可能会进一步压缩三星电子的成熟制程盈利空间。目前,2至3纳米等先进制程市场份额主要由台积电掌控,因此三星电子在成熟制程业务中的营收占比相对较高。如果中国代工企业持续降价,三星所掌握的中小型客户今年可能会流向中国企业。实际上,三星去年第四季度在代工业务上亏损约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9亿元),今年第一季度预计亏损规模还会持续。 与此同时,全球代工市场排名第四的中国台湾联华电子(UMC)与排名第五的美国格芯(GlobalFoundries)可能进行合并。如果交易达成,成熟制程市场的竞争格局或进一步发生变化,三星电子的市场占有率可能会下滑至全球第三,竞争压力再度加大。 面对这一挑战,三星电子计划采取定制化策略,以扩大客户群体。三星电子副会长全永铉在近期的股东大会上表示:“我们计划在成熟制程领域加强客户定制化应对,提升产能利用率,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工艺盈利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称,三星的代工业务短期内依旧面临盈利压力,要想在成熟制程市场中取胜,三星必须在客户定制化战略方面与中国半导体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 三星电子平泽工厂全景【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4-02 19:38:48 -
韩国3月出口延续增长态势 半导体与汽车成主要驱动力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3月出口额达5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连续第二个月实现正增长。这一增长态势主要受半导体和汽车等主力出口产品的强劲表现。 在主要出口品类中,半导体出口表现尤为亮眼,3月出口额达131亿美元,同比增长11.9%。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高带宽存储器(HBM)和双数据速率5 (DDR5)存储器芯片等高价值产品的强劲需求。其他IT产品的出口也有所增长,其中电脑出口增长33.1%至12亿美元,无线通信设备出口增长13.8%至13亿美元,显示器出口微增2.9%至15亿美元。 与此同时,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3月出口额达6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动力汽车和内燃机汽车出口的增长有效弥补了电动汽车出口的下滑。此外,船舶出口表现突出,同比大增51.6%至32亿美元,创15个月新高;生物保健产品出口也实现13.2%的增长,达9亿美元。 然而,受国际油价下跌及主要炼油厂定期检修影响,石油产品出口额下滑28.1%至33亿美元;钢铁出口同比减少10.6%,降至26亿美元。 从出口市场来看,区域表现呈现分化态势。3月韩国对华出口下降4.1%至101亿美元,主要受芯片销售疲软拖累;对美国出口增长2.3%至111亿美元;对东盟国家出口增长9.1%至103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超过对华出口。 进口方面,3月进口总额为533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能源进口因国际油价下跌减少7.3%,而非能源进口增长4.8%,特别是半导体设备进口同比激增86.2%,显示出韩国制造业投资需求正在回暖。 韩国3月实现贸易顺差49.8亿美元,连续两个月保持顺差。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表示,尽管全球贸易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但韩国出口已显现稳定增长态势。他强调,政府将持续推进对外经贸合作,同时完善国内支持政策,为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提供有力支持。 1日,韩国京畿道平泽港停放的待出口车辆。【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1 23:45:42 -
三大业务掌门陪同李在镕访华 寻求三星危机破解之道
上月28日,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后回到韩国。【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上周中国之行期间,集团半导体、电池、显示器等核心业务负责人总动员陪同。在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中国,三星希望借积极构筑与当地企业的良好关系来推动集团汽车电子业务发展。 据经济界消息,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负责人全永铉、三星SDI社长崔周善、三星显示器社长李清(音)上月22日起陪同李在镕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的访问,先后到访小米北京工厂、比亚迪深圳工厂等,期间还与大批企业高层进行闭门会议。 半导体、电池和显示器是三星集团的三大核心业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建立起大规模生产基地。三星电子半导体自2014年起在西安运营NAND闪存工厂,显示器业务先后于1999年和2004年起在天津和东莞生产中小型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模组。 三星SDI从2008年起在天津生产供电动汽车及小型IT设备使用的小型电池,2015年起在西安制造供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使用的方形电池。但在美国近年来的关税“大棒”下,三星砸下重金投资在中国建设的生产设施面临战略调整。 核心高管集体踏上访华之路,被各界解读为三星今后将深化与中国企业合作。在中国生产后出口至美国虽难度日益加大,但面向中国内需市场的供应仍具潜力。 同时需要半导体、电池、显示器三大核心部件的电动汽车及汽车电子业务正在成为三星的战略焦点,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在改善三星电子及旗下子公司业绩上扮演其他市场无可比拟的角色。去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48.3%,三星一位高管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在欧洲市场快速扩张,这对于韩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可能面临与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但同时也将成为三星等汽车电子零部件的机遇。 在显示器领域,虽然中国企业正在快速缩小与韩国的差距,但韩国仍在OLED领域保持优势。三星计划通过车载OLED显示屏(数字仪表盘、中控娱乐系统)等抢占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市场调机构Omdia提供数据显示,去年全球车用高端显示屏市场中,韩国产品市场份额为32.5%首次登顶。 中国政府近年推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刺激内需,对于三星来说也是一大利好。去年下半年起,中国政府为扩大市场流通性,安排3000亿元人民币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援购买新款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等,进一步提振电动汽车市场预期。 在三星上月举行的高管培训上,李在镕强调三星处于生死存亡关头,要求高管以向死而生的觉悟应对危机。本次中国之行,副会长庆桂显的同行颇为引人注目。面对中国半导体技术自主水平的提高,韩国半导体业界陷入恐慌。在上月19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上,庆桂显表示,虽然中国可能逐步渗透低端(low-end)市场,三星仍可通过加快尖端节点开发巩固竞争力。去年5月,庆桂显还曾陪同李在镕会见访韩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
2025-04-01 21: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