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善意’新闻 3个
-
【亚洲人之声】民间善意暖流足以消除阴谋论寒潮
上周一位许久未见的韩国前辈邀请我一起喝咖啡,下单咖啡后意外发现这位前辈的点餐用户名叫做“五道口班长”,他笑着说:“这个用户名用了很多年了,一直没改。” 这位前辈在20年前去北京留学,在北大法学院攻读硕博学位后,在韩国一家律所北京和上海办事处都工作过,并一直到新冠疫情暴发才返回韩国。对于他来说,中国不仅是海外求学生涯的起点,更见证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期。 尽管我们平时工作都很忙,见面的时间少之又少,但每次聊天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他兴冲冲地回忆起在中国时四处旅游的经历,从北京的胡同聊到西安的肉夹馍,从成都的火锅聊到杭州的西湖醋鱼……我也和他回忆起刚来韩国时的点点滴滴。 前辈告诉我最近他对中国飞速发展的AI产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正好将最近的韩国畅销书《DeepSeek,DeepShock》送给了他。他对韩国最近的政治动荡非常忧心忡忡,谈到最近韩国国内反华情绪高涨,再三叮嘱我要注意远离右翼集会现场,小心极端人士的过激行为。同时也很遗憾地觉得,在撸起袖子追赶中国都可能来不及的时候,无端仇恨中国对于韩国的发展,以及韩中两国的合作有百害而无一益。 尹锡悦弹劾案审判已进入倒计时,别有用心的右翼优兔(Youtube)博主和执政党国民力量党的部分势力沆瀣一气,煽动反华情绪,散布各种涉华谬论,试图将尹锡悦宣布戒严的背景合理化,并转移民众视线。但韩国从来不缺有识之士,民间对华释放的善意始终存在。这位“五道口班长”就是其中一员,还有很多理性、善良的韩国朋友近来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我的关心,希望民间善意汇聚的春风早日消散阴谋论的寒潮。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3-16 07:17:37 -
民间暖意来之不易 岂能让涉华谣言成"流量密码"?
韩国总统尹锡悦弹劾案庭审辩论程序近日结束宣判在即,部分尹锡悦的支持者大肆利用涉华议题,试图通过煽动反华情绪来转移紧急戒严的非法性。近期反华示威有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在韩中国公民的恐慌,也对韩中近来在经贸、文化等领域释放的一系列积极友好信号造成不利影响。 《环球时报》28日刊登的一篇题为《韩国莫让“反华”成为政治“提款机”》报道中提到,因韩国国内反华情绪持续发酵,中国游客赴韩意愿下降,导致韩国旅游业和零售业受冲击。一位在首尔明洞经营烤肉店的老板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频繁的反华集会和部分人对中国游客的不友好态度,许多中国游客对赴韩旅行产生顾虑,直接影响了他的生意。 尹锡悦去年发起紧急戒严被国会弹劾后,韩国国内有关“中方干涉韩国选举”等言论持续发酵,极端右翼人士公开散布诸如“中国间谍”等缺乏证据的谣言。尹锡悦弹劾案进入宪法法院审判程序后,右翼团体在宪法法院附近、以及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所在的明洞周边发起示威,参加人员高喊反华口号,近来有愈演愈烈之势。 本月14日,一名身穿“美国队长”服装的男子企图闯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被警方当场制止。这名男子为尹锡悦的支持者,公开宣称“将对中国大使馆进行恐袭”。据首尔南大门警察厅消息,该男子已于28日被捕并移送检方。 对于韩国国内甚嚣尘上的部分“反华”言论,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一直保持冷静、低调的应对态度,仅多次提醒在韩中国公民远离政治集会,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未对部分“反华”言论做出任何评论。但极少数右翼保守势力及右翼Youtuber们为博眼球赚取“流量”,将韩国的国内动荡与中国强行关联,部分政客为争取保守势力的选票,也加入公开散播谣言的行列。 本月25日,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举行上任后首场与韩国主流媒体的座谈会,他在座谈会上指出,近期韩国部分势力炮制涉华谣言,煽动反华情绪,这影响韩国形象,损害中韩友好互信,干扰中韩双方改善发展两国关系的努力。中方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希望韩国保持稳定、发展和繁荣。我们相信韩国民众有智慧有能力妥善处理国内问题,其中就包括相信韩国民众有能力明辨是非,认清并抵制一些人利用涉华因素的政治企图。 韩国前总统文在寅28日在脸书(Facebook)发文,推荐了曾在文在寅政府时期担任总统秘书室长的卢英敏新书《2025年向中国提出的四个问题》,并在文中表示:“无论是在经济、安全还是韩半岛和平及东北亚稳定问题上,中国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国家。为了替紧急戒严寻找合理化借口进行辩解而煽动反华情绪的行为令人深感遗憾和担忧。” 文在寅表示:“即使再怎么重视韩美同盟,中国作为第二大重要国家的事实不会变。部分政治人士在煽动反华情绪,这是令人担忧的严重事件。中国也非常重视韩国,正如我们需要中国一样,中国也需要我们。两国是搬不走、也无法相背而坐的命运,除了共同繁荣之外无其他道路。” 韩中两国近来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持续释放积极信号。本月初,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访华,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今明两年韩中将先后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双方已就支持彼此成功办会达成重要共识。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和韩国光复80周年,预计双方将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 中国去年底将韩国加入免签“朋友圈”后,不少韩国年轻人掀起去中国度周末的热潮,上海、青岛、哈尔滨等地成为韩国游客热门目的地,这增进了两国年轻人的交流与理解。韩国也有必要对中方释放的善意做出积极回应,不能放任涉华无稽谣言肆意传播,成为别有用心极端人士的“流量密码”,破坏来之不易的两国民间交流向好势头。 尹锡悦的支持者在宪法法院附近举行集会。【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3-01 02:11:01 -
【亚洲人之声】世界本应如此
随着TikTok面临强制出售的最后期限临近,美国的TikTok用户用脚投票,开启了一场意外的“数字移民”潮——大批自称“TikTok难民”的用户蜂拥至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通过翻译软件、图片分享和幽默互动,他们迅速拉近了中美两国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而与此同时,韩国年轻人掀起了赴上海旅游的新热潮,街头巷尾多了许多韩语对话。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这些跨文化交流都在书写着一幅“世界本该如此”的美好图景。 在“小红书”,美国网友为抗议禁令而来,却意外收获了文化碰撞的乐趣。他们努力用翻译软件与中国网友沟通,学习普通话,分享生活点滴,还在社区中流行起一种叫“交猫税”(cat tax)的互动方式。尽管“猫税”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机智的中国网友玩梗无数,甚至在评论区附上“猫税收取确认书”。这种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让跨文化互动更加轻松自如。小红书上的美食、时尚和生活方式,也让美国用户既感到新鲜又倍感亲切。 而在中国的街头,韩国年轻人则在“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随着中国对韩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越来越多韩国游客选择来上海打卡。他们沉醉于武康路的历史风情,迷恋迪士尼的奇幻童话,田子坊的创意潮流更是成为分享热潮的焦点。上海这座城市,用它独特的多元魅力,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交融,不仅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更散发出街头巷尾的生活烟火气。 无论是线上互动还是线下旅游,这种由普通人推动的交流比任何政策或宣传都更有力量。美国网友通过小红书接触到中国人的日常,韩国游客通过旅游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这种双向互动不仅消解了误解,更让人们意识到彼此的共通之处: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从“难民”到“移民”,再到“邻居”,这场跨越国界的数字和现实旅行,似乎无意间完成了两国网民之间更深层次的认知破冰。它让我们看到,普通人的好奇心和幽默感远比那些试图制造对立的政策更强大。人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才是最能化解分歧的桥梁。 【图片来源 小红书截图】
2025-01-16 23:29:59
-
【亚洲人之声】民间善意暖流足以消除阴谋论寒潮
上周一位许久未见的韩国前辈邀请我一起喝咖啡,下单咖啡后意外发现这位前辈的点餐用户名叫做“五道口班长”,他笑着说:“这个用户名用了很多年了,一直没改。” 这位前辈在20年前去北京留学,在北大法学院攻读硕博学位后,在韩国一家律所北京和上海办事处都工作过,并一直到新冠疫情暴发才返回韩国。对于他来说,中国不仅是海外求学生涯的起点,更见证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期。 尽管我们平时工作都很忙,见面的时间少之又少,但每次聊天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他兴冲冲地回忆起在中国时四处旅游的经历,从北京的胡同聊到西安的肉夹馍,从成都的火锅聊到杭州的西湖醋鱼……我也和他回忆起刚来韩国时的点点滴滴。 前辈告诉我最近他对中国飞速发展的AI产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正好将最近的韩国畅销书《DeepSeek,DeepShock》送给了他。他对韩国最近的政治动荡非常忧心忡忡,谈到最近韩国国内反华情绪高涨,再三叮嘱我要注意远离右翼集会现场,小心极端人士的过激行为。同时也很遗憾地觉得,在撸起袖子追赶中国都可能来不及的时候,无端仇恨中国对于韩国的发展,以及韩中两国的合作有百害而无一益。 尹锡悦弹劾案审判已进入倒计时,别有用心的右翼优兔(Youtube)博主和执政党国民力量党的部分势力沆瀣一气,煽动反华情绪,散布各种涉华谬论,试图将尹锡悦宣布戒严的背景合理化,并转移民众视线。但韩国从来不缺有识之士,民间对华释放的善意始终存在。这位“五道口班长”就是其中一员,还有很多理性、善良的韩国朋友近来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我的关心,希望民间善意汇聚的春风早日消散阴谋论的寒潮。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3-16 07:17:37 -
民间暖意来之不易 岂能让涉华谣言成"流量密码"?
韩国总统尹锡悦弹劾案庭审辩论程序近日结束宣判在即,部分尹锡悦的支持者大肆利用涉华议题,试图通过煽动反华情绪来转移紧急戒严的非法性。近期反华示威有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在韩中国公民的恐慌,也对韩中近来在经贸、文化等领域释放的一系列积极友好信号造成不利影响。 《环球时报》28日刊登的一篇题为《韩国莫让“反华”成为政治“提款机”》报道中提到,因韩国国内反华情绪持续发酵,中国游客赴韩意愿下降,导致韩国旅游业和零售业受冲击。一位在首尔明洞经营烤肉店的老板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频繁的反华集会和部分人对中国游客的不友好态度,许多中国游客对赴韩旅行产生顾虑,直接影响了他的生意。 尹锡悦去年发起紧急戒严被国会弹劾后,韩国国内有关“中方干涉韩国选举”等言论持续发酵,极端右翼人士公开散布诸如“中国间谍”等缺乏证据的谣言。尹锡悦弹劾案进入宪法法院审判程序后,右翼团体在宪法法院附近、以及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所在的明洞周边发起示威,参加人员高喊反华口号,近来有愈演愈烈之势。 本月14日,一名身穿“美国队长”服装的男子企图闯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被警方当场制止。这名男子为尹锡悦的支持者,公开宣称“将对中国大使馆进行恐袭”。据首尔南大门警察厅消息,该男子已于28日被捕并移送检方。 对于韩国国内甚嚣尘上的部分“反华”言论,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一直保持冷静、低调的应对态度,仅多次提醒在韩中国公民远离政治集会,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未对部分“反华”言论做出任何评论。但极少数右翼保守势力及右翼Youtuber们为博眼球赚取“流量”,将韩国的国内动荡与中国强行关联,部分政客为争取保守势力的选票,也加入公开散播谣言的行列。 本月25日,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举行上任后首场与韩国主流媒体的座谈会,他在座谈会上指出,近期韩国部分势力炮制涉华谣言,煽动反华情绪,这影响韩国形象,损害中韩友好互信,干扰中韩双方改善发展两国关系的努力。中方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希望韩国保持稳定、发展和繁荣。我们相信韩国民众有智慧有能力妥善处理国内问题,其中就包括相信韩国民众有能力明辨是非,认清并抵制一些人利用涉华因素的政治企图。 韩国前总统文在寅28日在脸书(Facebook)发文,推荐了曾在文在寅政府时期担任总统秘书室长的卢英敏新书《2025年向中国提出的四个问题》,并在文中表示:“无论是在经济、安全还是韩半岛和平及东北亚稳定问题上,中国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国家。为了替紧急戒严寻找合理化借口进行辩解而煽动反华情绪的行为令人深感遗憾和担忧。” 文在寅表示:“即使再怎么重视韩美同盟,中国作为第二大重要国家的事实不会变。部分政治人士在煽动反华情绪,这是令人担忧的严重事件。中国也非常重视韩国,正如我们需要中国一样,中国也需要我们。两国是搬不走、也无法相背而坐的命运,除了共同繁荣之外无其他道路。” 韩中两国近来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持续释放积极信号。本月初,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访华,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今明两年韩中将先后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双方已就支持彼此成功办会达成重要共识。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和韩国光复80周年,预计双方将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 中国去年底将韩国加入免签“朋友圈”后,不少韩国年轻人掀起去中国度周末的热潮,上海、青岛、哈尔滨等地成为韩国游客热门目的地,这增进了两国年轻人的交流与理解。韩国也有必要对中方释放的善意做出积极回应,不能放任涉华无稽谣言肆意传播,成为别有用心极端人士的“流量密码”,破坏来之不易的两国民间交流向好势头。 尹锡悦的支持者在宪法法院附近举行集会。【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3-01 02:11:01 -
【亚洲人之声】世界本应如此
随着TikTok面临强制出售的最后期限临近,美国的TikTok用户用脚投票,开启了一场意外的“数字移民”潮——大批自称“TikTok难民”的用户蜂拥至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通过翻译软件、图片分享和幽默互动,他们迅速拉近了中美两国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而与此同时,韩国年轻人掀起了赴上海旅游的新热潮,街头巷尾多了许多韩语对话。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这些跨文化交流都在书写着一幅“世界本该如此”的美好图景。 在“小红书”,美国网友为抗议禁令而来,却意外收获了文化碰撞的乐趣。他们努力用翻译软件与中国网友沟通,学习普通话,分享生活点滴,还在社区中流行起一种叫“交猫税”(cat tax)的互动方式。尽管“猫税”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机智的中国网友玩梗无数,甚至在评论区附上“猫税收取确认书”。这种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让跨文化互动更加轻松自如。小红书上的美食、时尚和生活方式,也让美国用户既感到新鲜又倍感亲切。 而在中国的街头,韩国年轻人则在“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随着中国对韩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越来越多韩国游客选择来上海打卡。他们沉醉于武康路的历史风情,迷恋迪士尼的奇幻童话,田子坊的创意潮流更是成为分享热潮的焦点。上海这座城市,用它独特的多元魅力,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交融,不仅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更散发出街头巷尾的生活烟火气。 无论是线上互动还是线下旅游,这种由普通人推动的交流比任何政策或宣传都更有力量。美国网友通过小红书接触到中国人的日常,韩国游客通过旅游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这种双向互动不仅消解了误解,更让人们意识到彼此的共通之处: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从“难民”到“移民”,再到“邻居”,这场跨越国界的数字和现实旅行,似乎无意间完成了两国网民之间更深层次的认知破冰。它让我们看到,普通人的好奇心和幽默感远比那些试图制造对立的政策更强大。人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才是最能化解分歧的桥梁。 【图片来源 小红书截图】
2025-01-16 23: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