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女性’新闻 17个
-
韩国五百强企业女性高管占比首破8% 多集中于象征性岗位
8日,企业分析研究机构Leaders Index发布报告显示,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韩国营收排名前500强企业的女性高管人数达1210名,占整体高管的8.1%,首次突破8%大关。与2019年的505名(3.8%)相比,6年间人数增长2倍以上。 自2022年8月实施《资本市场法》修订案,女性高管于2023年突破1000人后,人数持续上升。该修订案明确规定总资产达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4.8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禁止由单一性别组成。然而,女性高管中实际执行管理业务的未登记高管比例从2019年的90.5%持续下滑至今年的71.6%。 相反,在与公司没有任何其他契约关系的非执行董事中,女性注册高管人数持续增加。2019年至今年,女性非注册高管从457人增至866人,增幅未达到两倍,但女性非执行董事从38人猛增至292人,增长7.6倍。 女性注册高管中,执行董事占比从2019年的20.8%降至2022年的12.7%后,目前徘徊在15%左右。非执行董事占比从79.2%升至84.9%。Leaders Index方面表示,从表面上看性别多样性有所改善,但女性高管增长仍集中在象征性的非执行董事岗位。 从行业分布来看,消费品行业的女性高管占比较高,分别为生活用品(19.5%)、制药(19%)、服务业(13.2%)和食品饮料(13.1%)。相对而言,造船、机械和设备(3.3%)、能源(3.6%)及建筑建材(3.7%),女性高管占比均未达到5%。 以今年为准,韩国500强企业女性执行董事共34名,其中40%(14人)为所属企业的家族成员或亲属。除3人外,其余11人均担任企业总经理以上的职位。
2025-07-09 01:00:42 -
韩国中高龄就业市场分化 男性追求高薪 女性青睐弹性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面向500名40至59岁的求职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30日公布的《中高龄求职者再就业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中高龄求职者在再就业考量因素方面呈显著性别差异,男性求职者最重视“薪资水平”,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关注“工作时间安排”。同时,受访者普遍期待政府增加“弹性工作制”和“非全日制”就业岗位等针对性扶持政策。 据调查,中高龄群体离职原因存在明显性别分化。男性受访者中,“企业裁员或劝退”(22.5%)以22.5%的占比成为首要原因,;而女性受访者则主要因“育儿及家庭照护责任”(43.2%)退出职场。。韩经协指出,在过去一年未参与求职活动的女性群体中,38.7%将“家庭照护责任”列为未就业主因,显示出家庭负担成为制约女性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认为,女性求职者为平衡家庭与职业发展,普遍更重视工作时间的灵活性。 薪酬期望方面,中高龄群体对再就业岗位的最低年薪预期(税前)平均为414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万元),相当于前职收入的75%水平。受访者期望的平均工作年龄上限为65.6岁。在支出负担调查中,“家庭基本生活开支”以35.7%的占比居首,其次依次为“子女教育费”(17.7%)、“家庭医疗健康支出”(16.9%)及“贷款本息偿还”(15.8%)。此外,高达76.3%的受访者表示存在“退休准备不足”的财务忧虑。 关于再就业政策需求,22.2%的受访者首选“弹性工作制与非全日制岗位扩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22%)、“扩大公共部门中高龄就业岗位”(17.9%)、“中高龄雇佣激励措施”(15.7%)等。调查显示,女性对弹性工作制度的诉求更为强烈,选择比例达24.5%,显著高于男性的19.8%。 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昊(音)强调:“作为经济主力的中高龄群体不应被就业政策边缘化,,亟需制定差异化的就业支持体系。特别是针对女性就业者,应当着力构建兼顾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的弹性工作制度,以实现工作与生活的良性平衡。”
2025-06-30 22:35:49 -
韩国弱势群体就业率十年攀升 仍居OECD中下游水平
一项调查显示,尽管过去十年间韩国青年、女性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就业率呈稳步上升态势,但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排名仍处于中下游水平。专家指出,韩国亟需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支持政策,以切实提升弱势群体的就业质量。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于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2023年为基准,韩国青年、女性和老年人就业率分别为45%、61.4%和69.9%,在38个OECD成员国中分别位居第27、第30和第15位,较2014年分别提升5.4、6.4和4.2个百分点,但在OECD中仍未能跻身前列。 据调查,韩国青年群体就业质量呈明显下滑趋势。统计显示,2014至2023年间,韩国青年正规职就业人数从约120万人减少至80万人,年均减少4.4%,为OECD成员国中降幅最大的国家。同时,从事兼职或临时工的非正规职青年就业人数从38万人增至56万人,年均增长4.4%,增长率在OECD国家中位列第六位。韩经协分析称,在经济长期低迷的背景下,受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等影响,面向青年群体的正规就业岗位持续减少,导致更多青年被迫选择非正规就业形式。 在女性就业方面,尽管过去十年间韩国女性就业率有所提升,但在OECD国家中排名始终停滞在第30至31位,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数据显示,韩国女性低收入劳动者比例从2014年的37.8%(OECD排名第1位)下降至2023年的24.5%(第4位),虽然呈改善趋势,但在OECD中仍处于相对高位。韩经协指出,这是由于韩国女性劳动者高度集中于服务业、餐饮业和住宿业等低薪行业所致。 此外,老年群体就业率稳步提升。过去十年间,老年群体就业率增幅高于OECD平均水平,但排名从第7位下滑至第15位。韩经协强调,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主要经济体已相继出台针对青年和老年群体的就业支持政策,韩国也亟需制定针对弱势群体的精准就业扶持方案,以有效应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镐(音)表示:“随着内需持续疲软,弱势群体就业环境或将进一步恶化,为推动该群体更广泛地参与经济活动并实现稳定就业,亟需强化就业支持制度和福利政策。”
2025-06-24 23:45:33 -
韩国老年与育儿群体劳动现状堪忧 女性面临双重不利
韩国雇佣信息院通过分析就业保险资格取得与丧失数据库,对老年及育儿相关群体的劳动现状进行探讨,并于22日发布报告显示,韩国老年群体中男女之间的工资差距依旧显著。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6月,1963年之前出生的工资劳动者共计272.9万人。其中,75%在60岁之后重新就业,75%在中小企业工作,53.9%为钟点工。 老年劳动群体主要集中在生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领域,当前工作的初始月薪为18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9619元),其中男性为226万韩元,女性为133万韩元,女性工资仅为男性的59%。整体而言,老年群体的工作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不稳定,工资水平也逐渐降低,老年群体内的性别工资差距也十分显著。 此外,1963年之前出生且依旧在职的劳动者中,从原单位正常退休的比例仅为9.5%,即约26万人。正常退休后重新在原单位工作的“再雇佣率”仅为37.5%,约9.4万人。报告分析指出,在制造业等部分行业中,延长退休年龄主要以再雇佣形式实现,而并非持续雇佣。 另一方面,针对育儿相关的就业保险数据分析显示,就业保险加入者在生育后也没有领取产假工资或育儿假工资等补助的比例为男性40.9%,女性3.2%。也就是说,出于职业发展等原因,大量已婚已育男性选择不休育儿假。与女性不同,男性在拥有较高工资和稳定工作的情况下,反而更倾向于不领取育儿补助。 报告指出,女性如果在劳动市场上处于稳定地位,通常会加入就业保险并领取相关补助;而男性因育儿而放弃工作的成本较高,因此工作稳定也往往选择不领取补助。生育后的男女劳动者收入模式也出现差异。育儿男性的年薪总额逐年稳步上升,而育儿女性的年薪不仅原本低于男性,更在生育当年及次年大幅下降,三年后才开始恢复。 从生育劳动者的职业类型来看,管理人员、专业人士及相关从业者、普通白领所占比例较高。与统计厅经济活动人口调查中就业者的平均职业分布相比,选择生育的父母职业集中于上述三类较为稳定的职业。报告推测,由此可见当前在韩国主要拥有相对稳定工作的群体才倾向于选择生育。
2025-06-22 20:03:53 -
韩国医护人员逾半数曾遭暴力或性骚扰 女性受害者比例更高
韩国保健医疗工会今年1月对全国约4.49万名工会成员进行保健医疗实态调查,并于19日公布结果显示,过去一年内,半数以上医护从业人员在工作中经历过语言辱骂、人身攻击或性骚扰等暴力事件。 数据显示,55.7%的受访者表示遭受过辱骂、暴力或性暴力等行为。其中,遭遇语言辱骂(包括高声斥责、人身侮辱等)受访者占55.1%,遭遇肢体暴力占11.5%,遭受性骚扰或性侵犯则占7.2%。 从性别来看,女性受害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女性中有59.8%表示遭受过辱骂,12.7%遭受过肢体暴力,8.4%遭受过性骚扰。男性相应比例则分别为36%、6.9%和2.5%。 医疗行业暴力事件频发,但多数受害者选择“忍气吞声”。数据显示,72%的受访者未采取任何正式应对措施,仅向周围熟人倾诉或默默忍受。在遭受暴言、暴力和性骚扰的受访者中,分别有75.5%、61.2%和66.4%表示“没有正式申诉,仅私下诉苦”。向工会、职场内部申诉机制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者比例极低,分别仅为1.8%、2.4%和2.6%。 更令人担忧的是,93%的受害者表示所在机构未采取任何形式的应对或保护措施。按照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在发生此类事件时应及时采取暂停工作、安排休息、隔离施暴者、提供心理咨询及治疗、给予带薪假期等应对措施,但现实中往往难以落实。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施暴者为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其中,在遭遇暴言、暴力和性骚扰案例中,施暴者为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2.7%、84.5%和74.2%,为患者家属的比例分别为26.5%、9.5%和9.9%。 保健医疗工会指出,随着韩国进入低生育率、高龄化社会,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护理服务体系也在不断扩展,需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强化对医护人员的人权保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防止医护暴力事件持续发生。
2025-06-20 02:46:43 -
调查:超七成韩国人支持促进移民融合
日前一项调查显示,七成韩国人认为积极促进与移民韩国的人口融合,从长远来看是必要的国家投资,但政府在推动移民社会融合政策方面出台的政策仍力度不足。 韩国女性家庭部5日发布《2024年国民多元文化包容性调查》结果显示,73.5%的受访者赞成积极促进移民融合,但仅有52.6%的受访者对政府的相关政策给予积极评价。 根据统计厅此前发布的数据,居留韩国的外籍人口已超过260万人,占总人口的5%。接受本次调查的65.6%的成年人和68.6%的青少年认为移民增加对韩国经济有积极影响。 成年人认为产生积极影响的原因主要有解决人力短缺问题、缓解人口减少、提供创意与创新等。青少年则认为有助于解决人力问题,增加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缓解人口减少等。 关于负面影响,成人和青少年均提到造成福利体系承压、社会冲突增加、犯罪问题恶化、工作岗位竞争加剧等。 反映韩国社会整体对移民包容程度的“多元文化包容性”指数时隔9年有所上升,成人和青少年分别为53.38分(满分100分)和69.77分,成人的这一指数创下自2012年首次实施调查后的第二高度,青少年则较2021年(71.39分)调查时有所下滑。 调查还显示,无论成年人还是青少年,年龄越小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度越高。成年人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度按照年龄依次为20-29岁(55.44分)、30-39岁(54.75分)、40-49岁(53.54分)、50-59岁(53.11分)和60岁以上(51.14分)。包容度最高与最低年龄段的差距从2021年的4.42分缩小至4.3分。青少年群体中,初中生(71分)比高中生(68.53分)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更高。 认为应放宽难民认定标准、扩大接纳国际难民的成年人和青少年分别为37%和58.6%,较2021年上升3.3和3.9个百分点。 与移民、外国人、跨国家庭朋友互动较多的受访者,对多元文化的接纳程度越高。与移民或外国人曾发生冲突的群体,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度远低于无冲突经历的群体。 成年人和青少年参与多元文化教育的比例均较2021年有所上升,参与者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度也明显高于未参与者。尤其是经常在线上接触多元文化内容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与移民接触越频繁,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度也越高。 女性家庭部负责人称,多元文化家庭比重不断上升,韩国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亟待提高,将基于此次调查结果,加强对各类人群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教育,扩大交流与沟通的机会。 本次调查由韩国女性政策研究院与韩国盖洛普调查研究所受女性家庭部委托,于去年10至12月面向全国6000名成人及5000名初高中生实施。
2025-06-05 23:35:16 -
韩国建筑业老龄化现象加剧 建筑工人平均年龄超50岁
韩国建设人政策研究院面向103.5724万名建筑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于22日发布的结果显示,截至今年2月,60岁以上建筑工人达27.7432万人,首次超越40多岁建筑工人的25.8143万人。这是该研究院自2020年开始相关调查以来,60岁以上建筑工人数量首次反超40多岁群体。 业内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年轻人进入建筑业意愿持续下降,加上50多岁建筑工人平均年龄步入60多岁大关。数据显示,目前20多岁建筑工人达3.3211万人,仅占总人数的3.2%,且较去年12月的4.1758万人减少20.5%。 从其他年龄段来看,30多岁建筑工人也从去年12月的12.5158万人减至12.2507万人,降幅为2.1%。40多岁建筑工人也呈现减少趋势,但50多岁建筑工人则从33.423万人增至34.2934万人,增长2.6%。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工人平均年龄从2018年的47.7岁快速上升至目前的52.2岁,6年间增长了4.5岁。业内人士指出,建筑行业的老龄化现象已十分明显,除外籍劳工外,现场几乎找不到年轻建筑工人身影。 另一方面,女性建筑工人的占比则持续增长。调查显示,女性建筑工人达15.5958万人,占比15.2%,较去年12月的14.6484万人增加9400多人。自2023年6月以来,女性从业比例呈上升态势,2023年12月为14.1%,去年6月进一步升至14.6%。
2025-05-23 00:29:00 -
韩国年轻人对非婚生育认同度上升 女性态度转变更为显著
随着20至30多岁群体对“非婚生育”的社会接受度持续提升,女性的认同度增长幅度正逐步超过男性,相关观念的性别差异也呈现出缩小趋势。 韩国女性政策研究院19日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受总统直属的低生育高龄社会委员会委托开展的调查发现,20至30多岁人群对非婚生育的同意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女性的态度转变尤为显著。 具体来看,20多岁男性对非婚生育的同意率由2008年的32.4%上升至2023年的43.1%,而同年龄段女性则从28.4%上升至42.4%。在此期间,女性的上升幅度为14个百分点,明显高于男性的10.7个百分点。 在30多岁群体中,男性的同意率从28.7%升至43.3%,女性从23.9%升至40.7%。女性提升幅度为16.8个百分点,同样高于男性的14.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至30多岁男女对“未婚同居”的接受度也明显增强。20多岁男性的同意率从2008年的67.2%上升至81.1%,女性则从55.6%跃升至81%,女性的增长幅度(25.4个百分点)大幅超过男性(13.9个百分点)。30多岁人群也呈现出类似趋势。 对此,研究人员指出,尽管男性在非婚生育与未婚同居议题上的整体同意率仍高于女性,20多岁群体也高于30多岁,但各项差距正逐步缩小。 据韩国保健福祉部数据,韩国2022年的非婚生育率为3.9%,远低于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当年平均水平的41%。但2023年已小幅上升至4.7%。随着社会观念持续转变,政府也正将非婚生育视作应对低生育率的一种可能方案,推进相关政策研究。 保健福祉部第一次官李基日表示,女性对非婚生育的接受度上升,反映出她们希望摆脱传统婚姻与家庭结构带来的压力。在总和生育率降至0.75的背景下,国家有必要通过继承、税制优惠等多方面支持非婚生育,以回应结构性低生育危机。
2025-05-19 20:04:47 -
关税政策风暴来袭 韩国男女就业冰火两重天
韩国统计厅15日发布《2025年4月就业动向》报告显示,4月韩国就业人数达2888.7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9.4万人,连续4个月实现增长,但增长几乎由女性拉动。4月新增女性就业人数多达16.1万人,而男性仅为3.3万人。 4月男性就业率为70.9%,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自去年3月起已连续13个月下滑;而女性就业率则升至55.6%,创下1999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韩国女性就业率在2000年仅为47%,2015年首次突破50%,2024年达到54.7%,呈稳步上升趋势。男性就业率长期维持在70%以上,但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一度跌破70%,恢复后又在去年12月受戒严事态冲击再度跌至69.8%,此后三个月未能重返70%以上。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在经济展望中指出,以建筑业和制造业为中心的就业形势逐渐恶化。今年第一季度女性就业人数从14.3万增至18.6万,保持强劲增势;而建筑业与制造业中从业比重较高的男性就业人数则由减少9.1万收窄至减少3.2万,减少趋势尚存。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不佳与内需低迷正在对以男性为主的行业就业造成冲击。 从失业数据来看,4月男性失业人数为50.7万,与去年同期持平;女性失业人数为34.7万,同比减少3.1万人(-8.2%)。同月经济活动参与率为65.1%,创下自1999年6月开始统计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从性别来看,男性经济活动参与率下降0.2个百分点,女性上升0.3个百分点,带动整体提升。 关键问题在于,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外部不确定性影响,韩国核心产业的“就业寒潮”可能还会持续。KDI把今年就业人数增幅预期从10万人下调至9万人,明年预计仅增加7万人,远低于去年16万人的增幅。 KDI经济展望总管金智妍(音)指出,在外部不确定性高企的情况下,目前形势良好的产业也可能采取预防措施缩减招录。她预测,考虑到就业指标通常滞后于经济走势,内需复苏后短期内就业也会持续疲软,预计明年下半年起才会出现反弹。 韩国政府也首次正式提及关税冲击引发的就业风险,并计划加快执行支援受关税影响的出口企业和应对就业冲击的追加预算。企划财政部人力政策科长张周成(音)指出,全球关税风暴加剧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未来根据关税谈判结果或美方政策变化,韩国就业动向也可能随时遭受波及,因此正在持续进行监测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
2025-05-15 23:53:49 -
韩国人结婚意向回升 低生育率困局或迎转机
过去三年间韩国新生儿人数持续减少,但有结婚意向的未婚者比例有所上升。如果这一趋势转化为实际婚姻,低出生率问题则在未来有望得到缓解。 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面向19至49岁成年人(包括未婚者)及其配偶共1.4372万人进行调查,并于11日发布的《2024年家庭与生育》报告显示,女性平均生育0.85人,较三年前(1.03人)减少0.18人。 包括事实婚姻在内的已婚女性群体中,结婚时的生育计划平均为1.75人,低于2021年的1.93人。在去年的调查中,计划生育2个孩子的比例最高,占比63.6%,其次为1个(22.3%)、3个(6.7%)、0个(6.1%)和4个以上(1.2%)。 调查显示,对19至49岁男女按有无配偶划分后,有配偶者中仅18%有生育计划,生育计划平均为1.25人;而无配偶者中63.2%有生育计划,生育计划平均为1.54人,明显高于有配偶者。 去年表示有结婚意向的受访者占比62.2%,较2021年的50.8%上升11.4个百分点。尚未决定是否结婚的受访者从2021年的23.9%下降到去年的19.4%,表示尚无结婚意向的受访者从11.9%降至6.7%。研究人员指出,该趋势出现的原因是疫情期间结婚意向跌至谷底后反弹,还是真正转为增长趋势,还需进一步深入分析。 与此同时,在无结婚意向的人群中,占比最多的原因是“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58.4%),其后依次是“经济能力不足”(11.4%)、“没有遇到合适对象”(10.2%)。女性群体中“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而不考虑结婚的比例达63.4%,比男性高9.5个百分点;而男性群体中“经济能力不足”原因占比为17%,比女性高10.9个百分点。 此外,已婚者在结婚时看重的价值观依次是“爱情”(81.9%)、“伴侣关系”(81.8%)、“经济稳定”(53.2%)、“满足家庭与社会期待”(45.1%)。有结婚意向的未婚者择偶标准则依次为“伴侣关系”(82.4%)、“爱情”(78.5%)、“经济稳定”(69.8%)和“满足家庭与社会期待”(44.2%)。 研究人员表示,已婚者与未婚者的价值观差距微小,但也可以看出相比实现爱情,当代青年更重视建立良好的伴侣关系,并且注重现实层面的经济稳定,因此未来婚姻可能更加趋向理性选择。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5-12 00:58:27
-
韩国五百强企业女性高管占比首破8% 多集中于象征性岗位
8日,企业分析研究机构Leaders Index发布报告显示,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韩国营收排名前500强企业的女性高管人数达1210名,占整体高管的8.1%,首次突破8%大关。与2019年的505名(3.8%)相比,6年间人数增长2倍以上。 自2022年8月实施《资本市场法》修订案,女性高管于2023年突破1000人后,人数持续上升。该修订案明确规定总资产达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4.8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禁止由单一性别组成。然而,女性高管中实际执行管理业务的未登记高管比例从2019年的90.5%持续下滑至今年的71.6%。 相反,在与公司没有任何其他契约关系的非执行董事中,女性注册高管人数持续增加。2019年至今年,女性非注册高管从457人增至866人,增幅未达到两倍,但女性非执行董事从38人猛增至292人,增长7.6倍。 女性注册高管中,执行董事占比从2019年的20.8%降至2022年的12.7%后,目前徘徊在15%左右。非执行董事占比从79.2%升至84.9%。Leaders Index方面表示,从表面上看性别多样性有所改善,但女性高管增长仍集中在象征性的非执行董事岗位。 从行业分布来看,消费品行业的女性高管占比较高,分别为生活用品(19.5%)、制药(19%)、服务业(13.2%)和食品饮料(13.1%)。相对而言,造船、机械和设备(3.3%)、能源(3.6%)及建筑建材(3.7%),女性高管占比均未达到5%。 以今年为准,韩国500强企业女性执行董事共34名,其中40%(14人)为所属企业的家族成员或亲属。除3人外,其余11人均担任企业总经理以上的职位。
2025-07-09 01:00:42 -
韩国中高龄就业市场分化 男性追求高薪 女性青睐弹性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面向500名40至59岁的求职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30日公布的《中高龄求职者再就业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中高龄求职者在再就业考量因素方面呈显著性别差异,男性求职者最重视“薪资水平”,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关注“工作时间安排”。同时,受访者普遍期待政府增加“弹性工作制”和“非全日制”就业岗位等针对性扶持政策。 据调查,中高龄群体离职原因存在明显性别分化。男性受访者中,“企业裁员或劝退”(22.5%)以22.5%的占比成为首要原因,;而女性受访者则主要因“育儿及家庭照护责任”(43.2%)退出职场。。韩经协指出,在过去一年未参与求职活动的女性群体中,38.7%将“家庭照护责任”列为未就业主因,显示出家庭负担成为制约女性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认为,女性求职者为平衡家庭与职业发展,普遍更重视工作时间的灵活性。 薪酬期望方面,中高龄群体对再就业岗位的最低年薪预期(税前)平均为414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万元),相当于前职收入的75%水平。受访者期望的平均工作年龄上限为65.6岁。在支出负担调查中,“家庭基本生活开支”以35.7%的占比居首,其次依次为“子女教育费”(17.7%)、“家庭医疗健康支出”(16.9%)及“贷款本息偿还”(15.8%)。此外,高达76.3%的受访者表示存在“退休准备不足”的财务忧虑。 关于再就业政策需求,22.2%的受访者首选“弹性工作制与非全日制岗位扩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22%)、“扩大公共部门中高龄就业岗位”(17.9%)、“中高龄雇佣激励措施”(15.7%)等。调查显示,女性对弹性工作制度的诉求更为强烈,选择比例达24.5%,显著高于男性的19.8%。 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昊(音)强调:“作为经济主力的中高龄群体不应被就业政策边缘化,,亟需制定差异化的就业支持体系。特别是针对女性就业者,应当着力构建兼顾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的弹性工作制度,以实现工作与生活的良性平衡。”
2025-06-30 22:35:49 -
韩国弱势群体就业率十年攀升 仍居OECD中下游水平
一项调查显示,尽管过去十年间韩国青年、女性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就业率呈稳步上升态势,但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排名仍处于中下游水平。专家指出,韩国亟需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支持政策,以切实提升弱势群体的就业质量。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于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2023年为基准,韩国青年、女性和老年人就业率分别为45%、61.4%和69.9%,在38个OECD成员国中分别位居第27、第30和第15位,较2014年分别提升5.4、6.4和4.2个百分点,但在OECD中仍未能跻身前列。 据调查,韩国青年群体就业质量呈明显下滑趋势。统计显示,2014至2023年间,韩国青年正规职就业人数从约120万人减少至80万人,年均减少4.4%,为OECD成员国中降幅最大的国家。同时,从事兼职或临时工的非正规职青年就业人数从38万人增至56万人,年均增长4.4%,增长率在OECD国家中位列第六位。韩经协分析称,在经济长期低迷的背景下,受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等影响,面向青年群体的正规就业岗位持续减少,导致更多青年被迫选择非正规就业形式。 在女性就业方面,尽管过去十年间韩国女性就业率有所提升,但在OECD国家中排名始终停滞在第30至31位,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数据显示,韩国女性低收入劳动者比例从2014年的37.8%(OECD排名第1位)下降至2023年的24.5%(第4位),虽然呈改善趋势,但在OECD中仍处于相对高位。韩经协指出,这是由于韩国女性劳动者高度集中于服务业、餐饮业和住宿业等低薪行业所致。 此外,老年群体就业率稳步提升。过去十年间,老年群体就业率增幅高于OECD平均水平,但排名从第7位下滑至第15位。韩经协强调,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主要经济体已相继出台针对青年和老年群体的就业支持政策,韩国也亟需制定针对弱势群体的精准就业扶持方案,以有效应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镐(音)表示:“随着内需持续疲软,弱势群体就业环境或将进一步恶化,为推动该群体更广泛地参与经济活动并实现稳定就业,亟需强化就业支持制度和福利政策。”
2025-06-24 23:45:33 -
韩国老年与育儿群体劳动现状堪忧 女性面临双重不利
韩国雇佣信息院通过分析就业保险资格取得与丧失数据库,对老年及育儿相关群体的劳动现状进行探讨,并于22日发布报告显示,韩国老年群体中男女之间的工资差距依旧显著。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6月,1963年之前出生的工资劳动者共计272.9万人。其中,75%在60岁之后重新就业,75%在中小企业工作,53.9%为钟点工。 老年劳动群体主要集中在生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领域,当前工作的初始月薪为18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9619元),其中男性为226万韩元,女性为133万韩元,女性工资仅为男性的59%。整体而言,老年群体的工作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不稳定,工资水平也逐渐降低,老年群体内的性别工资差距也十分显著。 此外,1963年之前出生且依旧在职的劳动者中,从原单位正常退休的比例仅为9.5%,即约26万人。正常退休后重新在原单位工作的“再雇佣率”仅为37.5%,约9.4万人。报告分析指出,在制造业等部分行业中,延长退休年龄主要以再雇佣形式实现,而并非持续雇佣。 另一方面,针对育儿相关的就业保险数据分析显示,就业保险加入者在生育后也没有领取产假工资或育儿假工资等补助的比例为男性40.9%,女性3.2%。也就是说,出于职业发展等原因,大量已婚已育男性选择不休育儿假。与女性不同,男性在拥有较高工资和稳定工作的情况下,反而更倾向于不领取育儿补助。 报告指出,女性如果在劳动市场上处于稳定地位,通常会加入就业保险并领取相关补助;而男性因育儿而放弃工作的成本较高,因此工作稳定也往往选择不领取补助。生育后的男女劳动者收入模式也出现差异。育儿男性的年薪总额逐年稳步上升,而育儿女性的年薪不仅原本低于男性,更在生育当年及次年大幅下降,三年后才开始恢复。 从生育劳动者的职业类型来看,管理人员、专业人士及相关从业者、普通白领所占比例较高。与统计厅经济活动人口调查中就业者的平均职业分布相比,选择生育的父母职业集中于上述三类较为稳定的职业。报告推测,由此可见当前在韩国主要拥有相对稳定工作的群体才倾向于选择生育。
2025-06-22 20:03:53 -
韩国医护人员逾半数曾遭暴力或性骚扰 女性受害者比例更高
韩国保健医疗工会今年1月对全国约4.49万名工会成员进行保健医疗实态调查,并于19日公布结果显示,过去一年内,半数以上医护从业人员在工作中经历过语言辱骂、人身攻击或性骚扰等暴力事件。 数据显示,55.7%的受访者表示遭受过辱骂、暴力或性暴力等行为。其中,遭遇语言辱骂(包括高声斥责、人身侮辱等)受访者占55.1%,遭遇肢体暴力占11.5%,遭受性骚扰或性侵犯则占7.2%。 从性别来看,女性受害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女性中有59.8%表示遭受过辱骂,12.7%遭受过肢体暴力,8.4%遭受过性骚扰。男性相应比例则分别为36%、6.9%和2.5%。 医疗行业暴力事件频发,但多数受害者选择“忍气吞声”。数据显示,72%的受访者未采取任何正式应对措施,仅向周围熟人倾诉或默默忍受。在遭受暴言、暴力和性骚扰的受访者中,分别有75.5%、61.2%和66.4%表示“没有正式申诉,仅私下诉苦”。向工会、职场内部申诉机制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者比例极低,分别仅为1.8%、2.4%和2.6%。 更令人担忧的是,93%的受害者表示所在机构未采取任何形式的应对或保护措施。按照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在发生此类事件时应及时采取暂停工作、安排休息、隔离施暴者、提供心理咨询及治疗、给予带薪假期等应对措施,但现实中往往难以落实。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施暴者为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其中,在遭遇暴言、暴力和性骚扰案例中,施暴者为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2.7%、84.5%和74.2%,为患者家属的比例分别为26.5%、9.5%和9.9%。 保健医疗工会指出,随着韩国进入低生育率、高龄化社会,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护理服务体系也在不断扩展,需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强化对医护人员的人权保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防止医护暴力事件持续发生。
2025-06-20 02:46:43 -
调查:超七成韩国人支持促进移民融合
日前一项调查显示,七成韩国人认为积极促进与移民韩国的人口融合,从长远来看是必要的国家投资,但政府在推动移民社会融合政策方面出台的政策仍力度不足。 韩国女性家庭部5日发布《2024年国民多元文化包容性调查》结果显示,73.5%的受访者赞成积极促进移民融合,但仅有52.6%的受访者对政府的相关政策给予积极评价。 根据统计厅此前发布的数据,居留韩国的外籍人口已超过260万人,占总人口的5%。接受本次调查的65.6%的成年人和68.6%的青少年认为移民增加对韩国经济有积极影响。 成年人认为产生积极影响的原因主要有解决人力短缺问题、缓解人口减少、提供创意与创新等。青少年则认为有助于解决人力问题,增加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缓解人口减少等。 关于负面影响,成人和青少年均提到造成福利体系承压、社会冲突增加、犯罪问题恶化、工作岗位竞争加剧等。 反映韩国社会整体对移民包容程度的“多元文化包容性”指数时隔9年有所上升,成人和青少年分别为53.38分(满分100分)和69.77分,成人的这一指数创下自2012年首次实施调查后的第二高度,青少年则较2021年(71.39分)调查时有所下滑。 调查还显示,无论成年人还是青少年,年龄越小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度越高。成年人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度按照年龄依次为20-29岁(55.44分)、30-39岁(54.75分)、40-49岁(53.54分)、50-59岁(53.11分)和60岁以上(51.14分)。包容度最高与最低年龄段的差距从2021年的4.42分缩小至4.3分。青少年群体中,初中生(71分)比高中生(68.53分)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更高。 认为应放宽难民认定标准、扩大接纳国际难民的成年人和青少年分别为37%和58.6%,较2021年上升3.3和3.9个百分点。 与移民、外国人、跨国家庭朋友互动较多的受访者,对多元文化的接纳程度越高。与移民或外国人曾发生冲突的群体,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度远低于无冲突经历的群体。 成年人和青少年参与多元文化教育的比例均较2021年有所上升,参与者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度也明显高于未参与者。尤其是经常在线上接触多元文化内容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与移民接触越频繁,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度也越高。 女性家庭部负责人称,多元文化家庭比重不断上升,韩国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亟待提高,将基于此次调查结果,加强对各类人群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教育,扩大交流与沟通的机会。 本次调查由韩国女性政策研究院与韩国盖洛普调查研究所受女性家庭部委托,于去年10至12月面向全国6000名成人及5000名初高中生实施。
2025-06-05 23:35:16 -
韩国建筑业老龄化现象加剧 建筑工人平均年龄超50岁
韩国建设人政策研究院面向103.5724万名建筑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于22日发布的结果显示,截至今年2月,60岁以上建筑工人达27.7432万人,首次超越40多岁建筑工人的25.8143万人。这是该研究院自2020年开始相关调查以来,60岁以上建筑工人数量首次反超40多岁群体。 业内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年轻人进入建筑业意愿持续下降,加上50多岁建筑工人平均年龄步入60多岁大关。数据显示,目前20多岁建筑工人达3.3211万人,仅占总人数的3.2%,且较去年12月的4.1758万人减少20.5%。 从其他年龄段来看,30多岁建筑工人也从去年12月的12.5158万人减至12.2507万人,降幅为2.1%。40多岁建筑工人也呈现减少趋势,但50多岁建筑工人则从33.423万人增至34.2934万人,增长2.6%。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工人平均年龄从2018年的47.7岁快速上升至目前的52.2岁,6年间增长了4.5岁。业内人士指出,建筑行业的老龄化现象已十分明显,除外籍劳工外,现场几乎找不到年轻建筑工人身影。 另一方面,女性建筑工人的占比则持续增长。调查显示,女性建筑工人达15.5958万人,占比15.2%,较去年12月的14.6484万人增加9400多人。自2023年6月以来,女性从业比例呈上升态势,2023年12月为14.1%,去年6月进一步升至14.6%。
2025-05-23 00:29:00 -
韩国年轻人对非婚生育认同度上升 女性态度转变更为显著
随着20至30多岁群体对“非婚生育”的社会接受度持续提升,女性的认同度增长幅度正逐步超过男性,相关观念的性别差异也呈现出缩小趋势。 韩国女性政策研究院19日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受总统直属的低生育高龄社会委员会委托开展的调查发现,20至30多岁人群对非婚生育的同意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女性的态度转变尤为显著。 具体来看,20多岁男性对非婚生育的同意率由2008年的32.4%上升至2023年的43.1%,而同年龄段女性则从28.4%上升至42.4%。在此期间,女性的上升幅度为14个百分点,明显高于男性的10.7个百分点。 在30多岁群体中,男性的同意率从28.7%升至43.3%,女性从23.9%升至40.7%。女性提升幅度为16.8个百分点,同样高于男性的14.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至30多岁男女对“未婚同居”的接受度也明显增强。20多岁男性的同意率从2008年的67.2%上升至81.1%,女性则从55.6%跃升至81%,女性的增长幅度(25.4个百分点)大幅超过男性(13.9个百分点)。30多岁人群也呈现出类似趋势。 对此,研究人员指出,尽管男性在非婚生育与未婚同居议题上的整体同意率仍高于女性,20多岁群体也高于30多岁,但各项差距正逐步缩小。 据韩国保健福祉部数据,韩国2022年的非婚生育率为3.9%,远低于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当年平均水平的41%。但2023年已小幅上升至4.7%。随着社会观念持续转变,政府也正将非婚生育视作应对低生育率的一种可能方案,推进相关政策研究。 保健福祉部第一次官李基日表示,女性对非婚生育的接受度上升,反映出她们希望摆脱传统婚姻与家庭结构带来的压力。在总和生育率降至0.75的背景下,国家有必要通过继承、税制优惠等多方面支持非婚生育,以回应结构性低生育危机。
2025-05-19 20:04:47 -
关税政策风暴来袭 韩国男女就业冰火两重天
韩国统计厅15日发布《2025年4月就业动向》报告显示,4月韩国就业人数达2888.7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9.4万人,连续4个月实现增长,但增长几乎由女性拉动。4月新增女性就业人数多达16.1万人,而男性仅为3.3万人。 4月男性就业率为70.9%,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自去年3月起已连续13个月下滑;而女性就业率则升至55.6%,创下1999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韩国女性就业率在2000年仅为47%,2015年首次突破50%,2024年达到54.7%,呈稳步上升趋势。男性就业率长期维持在70%以上,但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一度跌破70%,恢复后又在去年12月受戒严事态冲击再度跌至69.8%,此后三个月未能重返70%以上。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在经济展望中指出,以建筑业和制造业为中心的就业形势逐渐恶化。今年第一季度女性就业人数从14.3万增至18.6万,保持强劲增势;而建筑业与制造业中从业比重较高的男性就业人数则由减少9.1万收窄至减少3.2万,减少趋势尚存。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不佳与内需低迷正在对以男性为主的行业就业造成冲击。 从失业数据来看,4月男性失业人数为50.7万,与去年同期持平;女性失业人数为34.7万,同比减少3.1万人(-8.2%)。同月经济活动参与率为65.1%,创下自1999年6月开始统计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从性别来看,男性经济活动参与率下降0.2个百分点,女性上升0.3个百分点,带动整体提升。 关键问题在于,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外部不确定性影响,韩国核心产业的“就业寒潮”可能还会持续。KDI把今年就业人数增幅预期从10万人下调至9万人,明年预计仅增加7万人,远低于去年16万人的增幅。 KDI经济展望总管金智妍(音)指出,在外部不确定性高企的情况下,目前形势良好的产业也可能采取预防措施缩减招录。她预测,考虑到就业指标通常滞后于经济走势,内需复苏后短期内就业也会持续疲软,预计明年下半年起才会出现反弹。 韩国政府也首次正式提及关税冲击引发的就业风险,并计划加快执行支援受关税影响的出口企业和应对就业冲击的追加预算。企划财政部人力政策科长张周成(音)指出,全球关税风暴加剧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未来根据关税谈判结果或美方政策变化,韩国就业动向也可能随时遭受波及,因此正在持续进行监测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
2025-05-15 23:53:49 -
韩国人结婚意向回升 低生育率困局或迎转机
过去三年间韩国新生儿人数持续减少,但有结婚意向的未婚者比例有所上升。如果这一趋势转化为实际婚姻,低出生率问题则在未来有望得到缓解。 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面向19至49岁成年人(包括未婚者)及其配偶共1.4372万人进行调查,并于11日发布的《2024年家庭与生育》报告显示,女性平均生育0.85人,较三年前(1.03人)减少0.18人。 包括事实婚姻在内的已婚女性群体中,结婚时的生育计划平均为1.75人,低于2021年的1.93人。在去年的调查中,计划生育2个孩子的比例最高,占比63.6%,其次为1个(22.3%)、3个(6.7%)、0个(6.1%)和4个以上(1.2%)。 调查显示,对19至49岁男女按有无配偶划分后,有配偶者中仅18%有生育计划,生育计划平均为1.25人;而无配偶者中63.2%有生育计划,生育计划平均为1.54人,明显高于有配偶者。 去年表示有结婚意向的受访者占比62.2%,较2021年的50.8%上升11.4个百分点。尚未决定是否结婚的受访者从2021年的23.9%下降到去年的19.4%,表示尚无结婚意向的受访者从11.9%降至6.7%。研究人员指出,该趋势出现的原因是疫情期间结婚意向跌至谷底后反弹,还是真正转为增长趋势,还需进一步深入分析。 与此同时,在无结婚意向的人群中,占比最多的原因是“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58.4%),其后依次是“经济能力不足”(11.4%)、“没有遇到合适对象”(10.2%)。女性群体中“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而不考虑结婚的比例达63.4%,比男性高9.5个百分点;而男性群体中“经济能力不足”原因占比为17%,比女性高10.9个百分点。 此外,已婚者在结婚时看重的价值观依次是“爱情”(81.9%)、“伴侣关系”(81.8%)、“经济稳定”(53.2%)、“满足家庭与社会期待”(45.1%)。有结婚意向的未婚者择偶标准则依次为“伴侣关系”(82.4%)、“爱情”(78.5%)、“经济稳定”(69.8%)和“满足家庭与社会期待”(44.2%)。 研究人员表示,已婚者与未婚者的价值观差距微小,但也可以看出相比实现爱情,当代青年更重视建立良好的伴侣关系,并且注重现实层面的经济稳定,因此未来婚姻可能更加趋向理性选择。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5-12 00: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