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戒严’新闻 307个
-
【亚洲人之声】"言论自由"不应沦为假新闻的保护伞
《天空新闻》的虚假新闻报道【图片来源 网络】 位于首尔西大门地铁站附近的青阳大厦是本报原址所在地,这座外观上不起眼的小楼近来成为了舆论漩涡的中心地。总部位于此的韩国极右翼媒体《天空日报》(SkyDaily)在今年1月16日的报纸头条上刊登题目为《韩国抓捕99名中国间谍押送至美军日本基地》报道,文中称,前总统尹锡悦在去年12月3日宣布“紧急戒严”当天,戒严部队与驻韩美军联合对韩国选举研修院进行突然袭击,逮捕了99名中国间谍,并押送至位于冲绳的驻日美军基地。 虽然驻韩美军随即发表声明进行辟谣,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也表示这是毫无事实根据的虚假谣言。但尝到了流量甜头的《天空日报》并未对报道进行更正,这一荒唐至极的假新闻在优兔(Youtube)上被别有用心的博主添油加醋如真相一般迅速传播,甚至尹锡悦的律师团队在宪法法院上也多次提及。 本月9日,警方对《天空日报》办公室进行了扣押搜查,并对炮制假新闻的记者下达禁止出境令。经调查,这则假消息的爆料来源是此前试图非法闯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的“美国队长”安某,他自称是前美国军人,但实际上一次也没去过美国,持有的美军证件均为伪造,目前他已被逮捕起诉。 警方正以涉嫌妨碍执行公务和损害名誉对《天空日报》进行调查,诸如“99名中国间谍”这种荒唐至极的“阴谋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远不仅限于法律层面。这类虚假谣言的最大危害是动摇媒体的公信力,模糊人们辨别是非,应以何种依据做出判断的认知基础。 韩国社会曾不止一次经历过类似的谣言风波,2008年的“疯牛病”、2014年的“‘世越’号客轮与美军潜艇相撞沉没”、2016年的“萨德辐射”等等现在听起来荒诞至极,但在当时这些谣言却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疯牛病”的谣言还令大批无辜的养牛农户“背锅”蒙受巨大损失。 但令人遗憾的是,有关部门对这些谣言的炮制者并未采取有震慑力的严惩措施,即使启动调查也未能给予处罚。虽然韩国《宪法》第21条保障所有国民享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但伪装成事实的谣言不应被纳入言论自由的范畴,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虚假信息的治理力度,确保“言论自由”不沦为假新闻的保护伞。媒体的职责是传递真实,而非迎合猎奇心理制造恐慌;公众的责任是保持清醒,而非被情绪裹挟助长谣言。唯有如此,才能防止虚假谣言一再重演,侵蚀民主社会的根基。
2025-04-16 00:51:28 -
央行:韩国政治风险指数仍高于紧急戒严前
韩国银行(央行)研究称,韩国国内政治波动程度仍大幅高于“12·3”紧急戒严事态前。国会企划财政委员会议员林光铉15日从银行(央行)获取的资料显示,以本月13日为基准,韩国政治风险指数(一周波动平均值)为2.5。 这一指数是从2000年1月1日起至今将长期平均值假设为0而计算得出的相对数值。去年12月初仅在0.4至0.5之间徘徊的政治风险指数在前总统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后直线上升,当月14日飙至12.8的历史最高值。 执行尹锡悦逮捕令的今年1月2日,这一指数再次急剧上升至12.4,2月下旬回落至1.4后,本月初因尹锡悦弹劾案宣判重新回升。 韩国政治风险指数此前创下的最高纪录是在2004年3月17日,当时前总统卢武铉遭国会弹劾,该指数上升至8.8。2016年12月13日,前总统朴槿惠弹劾案在国会通过后,该指数上升至6.6。 政治风险指数由央行对新闻报道题目及正文中同时包括“政治”“不确定性”关键词的数量进行统计得出的数值。通常指数上升或下降意味着以媒体报道为基础研判的政治不确定性较过去平均水平扩大或缩小。 尹锡悦被宪法法院裁定罢免后,政治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但考虑到不过半年前这一指数还为负值,目前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戒严危机加剧的国内政治不确定性可能令长期陷入低增长的韩国经济雪上加霜,成为又一突发变数。 央行总裁李昌镛在今年1月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韩元兑美元汇率因戒严等政治因素较往常高出约30韩元。 目前距离提前大选仅剩下不到50天的时间,预计政局混乱也将对经济指标产生多方面影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尹锡悦被弹劾虽然为填补最高领导权力真空开辟了道路,但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并不会因此消除。巴克莱银行称,弹劾案虽然告一段落,但等待大选结果的过程中,政治不确定性等风险长期化可能加剧汇率波动。 14日,涉嫌发动内乱的韩国前总统尹锡悦乘车抵达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出席庭审。【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15 19:37:47 -
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宣布竞选总统
10日,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提出“K-倡议”(K initiative),承诺将打造引领全球的“真正的大韩民国”,正式宣布竞选第21届韩国总统,这也是他继2017年和2022年后第三次参选。 当天李在明公开了一段题为《成为伟大的韩国国民的优秀工具》视频,视频时长11分37秒,以纪录片形式拍摄于前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后。 视频以本月4日宪法法院代院长文炯培宣布“罢免被请求人总统尹锡悦”判决结果的原声,加以“国民终于推翻了暴虐权力”字幕开头。随后出现市民们庆祝尹锡悦被罢免的场景,配以“国民们仍在等待春天”的字幕,李在明身着亮色服装与春日象征樱花一起亮相。 李在明在视频中表示:“为打造真正的大韩民国决定竞选总统”,还展示了“12·3”紧急戒严期间,李在明值守在国会时使用的简易床铺和办公桌等场景。 李在明提出引领全球的“K-倡议”愿景,公布三大目标,分别为经济增长、生命至上和国家利益优先外交。其中将经济增长列为首要目标,强调以“吃得饱主义”、“过得好主义”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路线和快速的政策执行能力。视频以“现在是李在明”的字幕结尾,这一口号可能将成为李在明正式的竞选标语。 李在明2022年时也曾通过视频方式宣布竞选总统,竞选团队工作人员表示,为突破注重形式的记者会,以录制视频的方式拉近与国民的距离。 李在明的三次竞选宣言呈现显著变化,2017年时,李在明在自己曾当过童工的城南市Orient手表工厂中宣布竞选,当时口号为“成为韩国首位工人出身的总统”。2022年大选当时正值新冠疫情期间,李在明在题为《新的大韩民国,李在明来实现!》视频中,主张“抑强扶弱”的政治哲学,承诺将出台经济复兴政策和基本收入制度。 10日,李在明发布视频宣布将竞选韩国第21届总统,图为视频截图。【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10 23:48:48 -
韩国就业现回暖假象 老年苦撑场面青壮年齐缩水
上月韩国就业人数整体增加,但除去60岁以上高龄群体后,就业人数实际出现减少。受内需疲软和出口放缓双重影响,青年就业人数连续三个月减少20万以上,同时“经济中坚”40至59岁群体的就业岗位也在减少。随着美国掀起新一轮关税战,韩国主力产业制造业的就业前景或更加黯淡。 韩国统计厅9日发布的就业动向数据显示,上月韩国就业人数共计2858.9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9.3万人。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件导致就业人数减少5.2万人后,今年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10万人以上的增长。 从年龄来看,60岁以上高龄群体引领就业人数增长。该年龄段就业人数多达673.2万人,同比增长36.5万人,占整体就业人口的23.5%。除60岁以上群体之外,其他年龄段的就业人数反而减少17.2万人。15至29岁青年就业人数减少20.6万人,40多岁减少4.9万人,50多岁减少2.6万人。仅30多岁群体实现就业增长,增加10.9万人。 今年年初以来,在政府推动的以高龄人口为主的“税收岗位”增加下,就业市场整体勉强得以支撑。从行业来看,包括政府直接提供岗位的公共行政、国防及社会保障行政领域就业人数增加8.7万人,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需求增加的保健与社会福利服务业就业人数则增长21.2万人。 相反,“优质岗位”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11.2万人,并且已连续9个月呈现减少趋势,减幅逐渐扩大。上月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幅达到疫情时期2020年11月后4年4个月以来的最大值,原因在于去年以来经济持续低迷的滞后效应。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对等关税政策,韩国通商环境面临阴霾,制造业就业前景雪上加霜。企划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内需恢复乏力,消费品轻工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就业人数持续减少。随着美国对各类商品加征关税,以出口为主的韩国制造业及其他关联产业的就业可能进一步恶化。 内需寒潮同时还对建筑业造成冲击。建筑行业就业人数在一年内减少18.5万人,创下自2013年统计开始以来的最大减幅,并已连续11个月减少,刷新最长连续下滑纪录。在个体经营方面,有雇员的个体户减少2.9万,而无雇员的“一人老板”则增加2.8万,由此可见企业运营环境持续恶化。 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与优质岗位日益稀缺的背景下,无特殊原因而选择“躺平”的青年人数也达到45.5万人,同比增加5.2万人,为2003年统计开始以来3月的最高水平。企划财政部指出,与去年不同,今年就业低迷已经波及至20多岁群体,企业倾向招聘有经验者,导致20多岁青年难以进入就业市场。 9日,在首尔西部雇佣福利中心,求职人员正在查看招聘信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10 18:48:34 -
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 韩国酒类采购市场步入"寒冬"
去年年底,受“12·3紧急戒严”事件和济州航空坠机事故等影响,消费者信心受挫,聚会活动大幅减少,带动餐饮业酒类采购额同步下滑。 韩国金融科技公司Korea Credit Data于8日发布的《个体工商户数据洞察——酒类采购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韩国餐饮店月均酒类采购额约为13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822元),同比下降5.5%。 数据显示,餐饮业酒类采购额呈现持续下滑趋势。上半年(第一、二季度)维持在142万韩元区间,第三季度降至139万韩元,第四季度进一步降至137万韩元。2024年全年月均采购额约为139万韩元,同比下降2.7%。 Korea Credit Data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年末,受内需疲软和紧急戒严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低,民众消费意愿趋于谨慎,最终对酒类产品的采购规模产生了直接影响。” 韩国银行(央行)数据显示,自去年下半年起,反映企业与消费者经济预期的经济信心指数(ESI)持续走低。排除季节因素后,ESI循环变动值自去年7月的93.6起连续下滑,12月降至90.2,今年1月进一步降至87.3。该指数低于100,表明经济心理状况较正常水平有所恶化。 尤其是在去年年末聚餐旺季来临前,受紧急戒严事件和济州航空坠机事故影响,各类聚会活动大量取消,个体工商户经营受到明显冲击。韩国个体工商户联合会针对1630名商户开展的调查显示,88.4%的受访者表示戒严事件导致销售额下降,其中36%的商户销售额跌幅超过50%。 酒类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去年整体经济低迷,多个商圈客流锐减,导致门店歇业数量大幅增加。”韩国国税厅数据显示,2023年申请停业的企业(包括个人和法人)达98.6487万家,创下历史新高。业内预计,去年实际申报停业的个体工商户数量将突破100万家。 首尔市内一处美食街街头堆放的酒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19:22:24 -
李在明拒绝大选与修宪并行提议 主张优先终结内乱修宪择时而行
韩国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近日拒绝国会议长禹元植的“同时进行大选与修宪投票”提议。分析认为,此举体现出应当首先终结内乱的正当理由,也考虑到国民投票带来的现实限制。从宏观层面来看,李在明并不否认修宪的必要性,但认为现在不是时机。 7日,李在明在国会召开的党内最高委员会议上表示:“我们正在凭借国民的力量,勉强修复前总统通过军事政变彻底破坏的宪政秩序。”他强调:“民主的发展必然重要,但当前更紧急的是阻止民主的毁灭。”并明确指出:“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终结内乱。” 李在明一直强调有必要彻底查明前总统尹锡悦涉及紧急戒严的真相并追责。在宪法法院本月4日作出罢免尹锡悦的判决后尚不足三天,如果政界立刻把焦点转向讨论修宪,或削弱调查内乱的力度。他在会议中也表示:“希望大家能集中终结内乱。希望国民力量党不要试图通过修宪话题轻易转移焦点。” 对于李在明强调的“终结内乱”,民主党发言人韩玟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还有太多围绕紧急戒严的真相有待揭示,并主张通过“内乱特检法”全面揭开事件全貌。亲李在明派党内主流也认为,与修宪相比,终结内乱更为紧迫。“亲李”议员闵炯培6日在社交媒体上明确表示反对禹元植的提议,并公开党内反对修宪的相关短信内容。 共同民主党高层的强硬立场,也对李在明的最终决定起到推动作用。最高委员全贤姬在会议中表态称:“特权势力为延续权力而推动的内阁制、二元政府制改革,是国民无法接受的。”明确反对禹元植提案。 李在明的决定还受到现实问题的影响,即韩国现行《国民投票法》不允许提前投票。他指出:“如果大选与修宪投票同时进行,则无法提前投票可能导致修宪未能获得半数以上赞成票。” 另一方面,在国民力量党及民主党内“非李在明系”大选潜在参选人纷纷表态支持禹元植提案的背景下,李在明如果完全拒绝修宪议题,也会面临一定政治负担。外界可能批评李在明倚仗当选有望而对修宪持消极态度。可能出于这一考量,李在明表示如果《国民投票法》得到修改,则会赞成立即处理包括把“五一八精神”写入宪法前言、强化戒严条件等内容的修宪案。 此外,对于包括总统四年连任制、总理推荐权等核心权力结构问题,李在明建议由各位大选候选人在选前向国民承诺,并在选后尽快依据承诺推动修宪。此举意在表明,目前不宜与大选同步推进修宪,但并非否定修宪的必要性,并且有意参与其中。 7日,在首尔汝矣岛国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正在党内最高委员会议上发言。【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00:11:24 -
尹锡悦任期内经济持续低迷 景气指数创下新低
在前总统尹锡悦执政期间,韩国经济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景气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自其上任初期触及高点后持续回落,尤其在去年“12·3紧急戒严”事件后跌幅明显,创下任内最低纪录。 根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KOSIS)6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景气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为98.4,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创下尹锡悦自2022年5月就任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2月小幅回升至98.5,但受此前连续三个月下跌影响,回升幅度有限,因此政府方面表示,目前仍难以判断是否出现趋势性反转,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存在。 景气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是根据工矿业生产、服务业生产、零售销售、出口等七项核心指标综合计算而成,用于反映当前经济景气程度。尽管该指数存在一定月度波动,但整体来看,自尹锡悦上任后不久便转入下行通道,至今未出现实质性回升。 回顾近年走势,该指数在2020年5月新冠疫情高峰期间曾跌至96.3,随后在政府财政刺激和全球经济复苏带动下逐步回升,并于2022年9月达到101.6的阶段性高点。但此后不久,经济走势出现转折,尹锡悦任期中期进入持续低迷状态。 多项结构性因素被认为是导致指数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其中半导体行业景气低迷、内需复苏乏力以及建筑业长期萎缩尤为突出。 首先,作为韩国主要出口支柱的半导体产业表现疲软。相关工矿业生产指数自2022年4月起连续11个月下滑,显著压制整体景气指数表现。 其次,内需复苏乏力。尽管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宽,但零售销售指数自2023年5月以来的12个月中,有8个月出现负增长,反映出消费信心仍处低位,内需回暖缓慢。 此外,建筑行业亦陷入持续低迷。自2023年4月起,建筑完工量已连续11个月下滑。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建筑业所面临的困境在近年来实属罕见,预计调整周期仍将持续。 3月25日,首尔市一家餐厅门上张贴着暂停营业通知。【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6 23:23:23 -
《纽约时报》:过去四个月展现韩国民主惊人韧性
《纽约时报》当地时间5日发表评论文章称,韩国社会在应对前总统尹锡悦宣布戒严过程中,展现了民主程度的韧性。 这篇题为《韩国民主主义战胜鲁莽领导人的方式》的文章称,过去的四个月既暴露了韩国民主的脆弱,同时也展示了恢复能力。去年12月3日,前总统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暴露了韩国民主制度的弱点。若长期被视为亚洲民主化典范的韩国可以发生这种事,其他地区可能也将重蹈覆辙。但在尹锡悦实施戒严令后的四个月内,世人见证了韩国民主主义惊人的恢复能力。 文章称,尹锡悦调集军队企图武力进入国会占领立法机构时,民众在第一时间进行应对,愤怒的市民走上街头,徒手阻挡军队前进,为国会解除戒严投票争取时间,最终宪法法院全员一致决定罢免尹锡悦。 《纽约时报》强调,对韩国人来说民主并非从天而降,而是通过数十年的抗争,历经拷问、酷刑、流血牺牲而赢得的宝贵成果。民主已深深融入韩国人的血液之中,从终结独裁、实现自由选举、罢免滥权领导,韩国取得的所有政治里程碑无一不是民众走上街头勇敢争取的结果。 上世纪80年代曾驻韩国进行采访报道的斯坦福大学教授丹尼尔·斯奈德称:“应对尹锡悦试图发起政变的过程展现了韩国民主的成熟,尤其是那些上世纪80年代尚未出生,未经历过独裁统治的年轻人率先挺身而出,展现的民主韧性令人瞩目。” 他强调,连保守倾向的法官也全票通过赞成罢免尹锡悦,这不仅证明了事件的是非分明,更显示出韩国超越意识形态对立的能力。 康涅狄格大学历史学家亚历克西斯·杜登称:“上世纪80年代的戒严令和催泪弹导致无数家庭妻离子散,韩国人绝不愿再回到当时,尹锡悦及他的幕僚从根本上误判了今日韩国。”
2025-04-06 20:29:02 -
【亚洲人之声】时隔八年总统罢免再度上演 韩国政法体系漏洞尽显
2025年4月4日,韩国宪法法院就尹锡悦弹劾案宣判罢免总统职务。去年12月14日国会向宪法法院提交弹劾案,至今已历时111天。目前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尹锡悦涉嫌内乱的刑事案件尚在审理之中,但此次宪法法院的判决已经成为对尹锡悦的首轮法律与历史评判。 在紧急戒严事件后至今的123天里,韩国司法与政治体系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调查机构的失职尤为明显。文在寅政府时期实施的调查权限改革导致检方调查大幅受限,仅剩警方有权调查内乱罪。本次事件中警方高层涉案,因此案件最终移交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公调处)。公调处原本没有调查权限,加上缺乏调查经验,导致在执行拘捕令时受挫并引发争议。 宪法法院本身也面临信任危机。国会在审理初期撤销内乱罪指控,而宪法法院始终没有明确表态,并采纳无证据效力的检方讯问笔录,限制尹锡悦的当庭询问,甚至使用秒表控制时间,引发司法公正争议。宪法法院此前承诺优先处理尹锡悦弹劾案,但辩论结束后迟迟未作裁决,导致社会对立加剧。4月初四家舆论调查机构的全国指标调查(NBS)显示,国民对宪法法院审判尹锡悦弹劾案的信任跌至46%。 政界表现更是充满倒退色彩。起初国民力量党对审判过程不满,但随着审理时间拉长,共同民主党反而加大对宪法法院的施压。民主党在弹劾“9战9败”后,依旧以未获任命的宪法法官候选人为由,威胁弹劾更多国务委员,并试图延长即将卸任的法官任期。 此外,民主党还在宪法法院外设立帐篷党部,并举行集会,煽动支持与反对弹劾的民众对立。尤其是民主党党鞭朴赞大公开点名三位宪法法官称:“不要走乙巳五贼(卖国贼)之路”,成为整场风波中最受争议的言论之一。 正如“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所言,韩国总统惨遭弹劾时隔八年再度上演,与未能吸取朴槿惠前总统弹劾的教训不无关系。尹锡悦弹劾案已在今日画上句号,但修补这123天以来留下的制度漏洞,弥合弹劾造成的国民针锋相对,才刚刚开始。 韩国历史上惨遭弹劾的两位前总统朴槿惠(左)和尹锡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5 00:10:11 -
总统办公室气氛凝重 尹锡悦幕僚或集体请辞
在韩国宪法法院4日全票通过弹劾案、裁定尹锡悦总统罢免后,首尔龙山总统办公室陷入一片沉默。 据总统室消息人士透露,虽然在宣判前,总统室内部部分人士仍对法院作出驳回或不予受理的可能性抱有期待,但面对最终“8比0”全体一致通过的结果,总统室上下深感震惊。 当天上午11时22分,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裁定结果时,总统办公室内部传出一片叹息声。总统室工作人员守在电视机前,全程紧张注视宣判过程。尹锡悦本人则在首尔汉南洞官邸观看了直播。 据悉,部分核心幕僚此前判断,宪法法院可能以“5比3”驳回或“4比4”不予受理,因此对“8比0”的全票通过感到意外。一位总统室人士此前表示“当然希望法院驳回或不予受理”,但宣判后只说:“无话可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总统室在宣判前曾为尹锡悦可能恢复职务预设应对方案,包括召开国务会议、举行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以及处理各类当前事务的汇报工作。然而,面对尹锡悦遭罢免的现实,总统办公室尚未发表任何正式声明。多数幕僚也未回应媒体采访请求,选择沉默。 外界猜测,总统室内高级幕僚或将集体向代行总统职责的国务总理韩德洙递交辞呈。事实上,在去年12月4日解除非常戒严令后,总统室首席秘书以上高级官员曾集体提出辞职。今年1月,他们亦因不满代行总统职权的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提名两位宪法法院法官人选,而提出集体辞意。 目前尚不清楚尹锡悦是否将发表公开讲话,接受弹劾结果或发布“接受宣言”。预计他将在近期从汉南洞官邸搬离,返回位于首尔瑞草洞的私宅。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为完成个人物品整理及住所准备工作,尹锡悦可能会在官邸稍作停留。作为前例,2017年时任总统朴槿惠在被罢免两日后即离开青瓦台,返回三成洞私宅。 4日上午11时40分,象征国家元首身份的“凤凰旗”从龙山总统府正门旗杆降下,标志着尹锡悦总统任期正式结束。【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4 22:46:53
-
【亚洲人之声】"言论自由"不应沦为假新闻的保护伞
《天空新闻》的虚假新闻报道【图片来源 网络】 位于首尔西大门地铁站附近的青阳大厦是本报原址所在地,这座外观上不起眼的小楼近来成为了舆论漩涡的中心地。总部位于此的韩国极右翼媒体《天空日报》(SkyDaily)在今年1月16日的报纸头条上刊登题目为《韩国抓捕99名中国间谍押送至美军日本基地》报道,文中称,前总统尹锡悦在去年12月3日宣布“紧急戒严”当天,戒严部队与驻韩美军联合对韩国选举研修院进行突然袭击,逮捕了99名中国间谍,并押送至位于冲绳的驻日美军基地。 虽然驻韩美军随即发表声明进行辟谣,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也表示这是毫无事实根据的虚假谣言。但尝到了流量甜头的《天空日报》并未对报道进行更正,这一荒唐至极的假新闻在优兔(Youtube)上被别有用心的博主添油加醋如真相一般迅速传播,甚至尹锡悦的律师团队在宪法法院上也多次提及。 本月9日,警方对《天空日报》办公室进行了扣押搜查,并对炮制假新闻的记者下达禁止出境令。经调查,这则假消息的爆料来源是此前试图非法闯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的“美国队长”安某,他自称是前美国军人,但实际上一次也没去过美国,持有的美军证件均为伪造,目前他已被逮捕起诉。 警方正以涉嫌妨碍执行公务和损害名誉对《天空日报》进行调查,诸如“99名中国间谍”这种荒唐至极的“阴谋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远不仅限于法律层面。这类虚假谣言的最大危害是动摇媒体的公信力,模糊人们辨别是非,应以何种依据做出判断的认知基础。 韩国社会曾不止一次经历过类似的谣言风波,2008年的“疯牛病”、2014年的“‘世越’号客轮与美军潜艇相撞沉没”、2016年的“萨德辐射”等等现在听起来荒诞至极,但在当时这些谣言却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疯牛病”的谣言还令大批无辜的养牛农户“背锅”蒙受巨大损失。 但令人遗憾的是,有关部门对这些谣言的炮制者并未采取有震慑力的严惩措施,即使启动调查也未能给予处罚。虽然韩国《宪法》第21条保障所有国民享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但伪装成事实的谣言不应被纳入言论自由的范畴,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虚假信息的治理力度,确保“言论自由”不沦为假新闻的保护伞。媒体的职责是传递真实,而非迎合猎奇心理制造恐慌;公众的责任是保持清醒,而非被情绪裹挟助长谣言。唯有如此,才能防止虚假谣言一再重演,侵蚀民主社会的根基。
2025-04-16 00:51:28 -
央行:韩国政治风险指数仍高于紧急戒严前
韩国银行(央行)研究称,韩国国内政治波动程度仍大幅高于“12·3”紧急戒严事态前。国会企划财政委员会议员林光铉15日从银行(央行)获取的资料显示,以本月13日为基准,韩国政治风险指数(一周波动平均值)为2.5。 这一指数是从2000年1月1日起至今将长期平均值假设为0而计算得出的相对数值。去年12月初仅在0.4至0.5之间徘徊的政治风险指数在前总统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后直线上升,当月14日飙至12.8的历史最高值。 执行尹锡悦逮捕令的今年1月2日,这一指数再次急剧上升至12.4,2月下旬回落至1.4后,本月初因尹锡悦弹劾案宣判重新回升。 韩国政治风险指数此前创下的最高纪录是在2004年3月17日,当时前总统卢武铉遭国会弹劾,该指数上升至8.8。2016年12月13日,前总统朴槿惠弹劾案在国会通过后,该指数上升至6.6。 政治风险指数由央行对新闻报道题目及正文中同时包括“政治”“不确定性”关键词的数量进行统计得出的数值。通常指数上升或下降意味着以媒体报道为基础研判的政治不确定性较过去平均水平扩大或缩小。 尹锡悦被宪法法院裁定罢免后,政治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但考虑到不过半年前这一指数还为负值,目前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戒严危机加剧的国内政治不确定性可能令长期陷入低增长的韩国经济雪上加霜,成为又一突发变数。 央行总裁李昌镛在今年1月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韩元兑美元汇率因戒严等政治因素较往常高出约30韩元。 目前距离提前大选仅剩下不到50天的时间,预计政局混乱也将对经济指标产生多方面影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尹锡悦被弹劾虽然为填补最高领导权力真空开辟了道路,但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并不会因此消除。巴克莱银行称,弹劾案虽然告一段落,但等待大选结果的过程中,政治不确定性等风险长期化可能加剧汇率波动。 14日,涉嫌发动内乱的韩国前总统尹锡悦乘车抵达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出席庭审。【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15 19:37:47 -
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宣布竞选总统
10日,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提出“K-倡议”(K initiative),承诺将打造引领全球的“真正的大韩民国”,正式宣布竞选第21届韩国总统,这也是他继2017年和2022年后第三次参选。 当天李在明公开了一段题为《成为伟大的韩国国民的优秀工具》视频,视频时长11分37秒,以纪录片形式拍摄于前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后。 视频以本月4日宪法法院代院长文炯培宣布“罢免被请求人总统尹锡悦”判决结果的原声,加以“国民终于推翻了暴虐权力”字幕开头。随后出现市民们庆祝尹锡悦被罢免的场景,配以“国民们仍在等待春天”的字幕,李在明身着亮色服装与春日象征樱花一起亮相。 李在明在视频中表示:“为打造真正的大韩民国决定竞选总统”,还展示了“12·3”紧急戒严期间,李在明值守在国会时使用的简易床铺和办公桌等场景。 李在明提出引领全球的“K-倡议”愿景,公布三大目标,分别为经济增长、生命至上和国家利益优先外交。其中将经济增长列为首要目标,强调以“吃得饱主义”、“过得好主义”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路线和快速的政策执行能力。视频以“现在是李在明”的字幕结尾,这一口号可能将成为李在明正式的竞选标语。 李在明2022年时也曾通过视频方式宣布竞选总统,竞选团队工作人员表示,为突破注重形式的记者会,以录制视频的方式拉近与国民的距离。 李在明的三次竞选宣言呈现显著变化,2017年时,李在明在自己曾当过童工的城南市Orient手表工厂中宣布竞选,当时口号为“成为韩国首位工人出身的总统”。2022年大选当时正值新冠疫情期间,李在明在题为《新的大韩民国,李在明来实现!》视频中,主张“抑强扶弱”的政治哲学,承诺将出台经济复兴政策和基本收入制度。 10日,李在明发布视频宣布将竞选韩国第21届总统,图为视频截图。【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10 23:48:48 -
韩国就业现回暖假象 老年苦撑场面青壮年齐缩水
上月韩国就业人数整体增加,但除去60岁以上高龄群体后,就业人数实际出现减少。受内需疲软和出口放缓双重影响,青年就业人数连续三个月减少20万以上,同时“经济中坚”40至59岁群体的就业岗位也在减少。随着美国掀起新一轮关税战,韩国主力产业制造业的就业前景或更加黯淡。 韩国统计厅9日发布的就业动向数据显示,上月韩国就业人数共计2858.9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9.3万人。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件导致就业人数减少5.2万人后,今年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10万人以上的增长。 从年龄来看,60岁以上高龄群体引领就业人数增长。该年龄段就业人数多达673.2万人,同比增长36.5万人,占整体就业人口的23.5%。除60岁以上群体之外,其他年龄段的就业人数反而减少17.2万人。15至29岁青年就业人数减少20.6万人,40多岁减少4.9万人,50多岁减少2.6万人。仅30多岁群体实现就业增长,增加10.9万人。 今年年初以来,在政府推动的以高龄人口为主的“税收岗位”增加下,就业市场整体勉强得以支撑。从行业来看,包括政府直接提供岗位的公共行政、国防及社会保障行政领域就业人数增加8.7万人,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需求增加的保健与社会福利服务业就业人数则增长21.2万人。 相反,“优质岗位”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11.2万人,并且已连续9个月呈现减少趋势,减幅逐渐扩大。上月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幅达到疫情时期2020年11月后4年4个月以来的最大值,原因在于去年以来经济持续低迷的滞后效应。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对等关税政策,韩国通商环境面临阴霾,制造业就业前景雪上加霜。企划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内需恢复乏力,消费品轻工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就业人数持续减少。随着美国对各类商品加征关税,以出口为主的韩国制造业及其他关联产业的就业可能进一步恶化。 内需寒潮同时还对建筑业造成冲击。建筑行业就业人数在一年内减少18.5万人,创下自2013年统计开始以来的最大减幅,并已连续11个月减少,刷新最长连续下滑纪录。在个体经营方面,有雇员的个体户减少2.9万,而无雇员的“一人老板”则增加2.8万,由此可见企业运营环境持续恶化。 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与优质岗位日益稀缺的背景下,无特殊原因而选择“躺平”的青年人数也达到45.5万人,同比增加5.2万人,为2003年统计开始以来3月的最高水平。企划财政部指出,与去年不同,今年就业低迷已经波及至20多岁群体,企业倾向招聘有经验者,导致20多岁青年难以进入就业市场。 9日,在首尔西部雇佣福利中心,求职人员正在查看招聘信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10 18:48:34 -
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 韩国酒类采购市场步入"寒冬"
去年年底,受“12·3紧急戒严”事件和济州航空坠机事故等影响,消费者信心受挫,聚会活动大幅减少,带动餐饮业酒类采购额同步下滑。 韩国金融科技公司Korea Credit Data于8日发布的《个体工商户数据洞察——酒类采购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韩国餐饮店月均酒类采购额约为13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822元),同比下降5.5%。 数据显示,餐饮业酒类采购额呈现持续下滑趋势。上半年(第一、二季度)维持在142万韩元区间,第三季度降至139万韩元,第四季度进一步降至137万韩元。2024年全年月均采购额约为139万韩元,同比下降2.7%。 Korea Credit Data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年末,受内需疲软和紧急戒严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低,民众消费意愿趋于谨慎,最终对酒类产品的采购规模产生了直接影响。” 韩国银行(央行)数据显示,自去年下半年起,反映企业与消费者经济预期的经济信心指数(ESI)持续走低。排除季节因素后,ESI循环变动值自去年7月的93.6起连续下滑,12月降至90.2,今年1月进一步降至87.3。该指数低于100,表明经济心理状况较正常水平有所恶化。 尤其是在去年年末聚餐旺季来临前,受紧急戒严事件和济州航空坠机事故影响,各类聚会活动大量取消,个体工商户经营受到明显冲击。韩国个体工商户联合会针对1630名商户开展的调查显示,88.4%的受访者表示戒严事件导致销售额下降,其中36%的商户销售额跌幅超过50%。 酒类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去年整体经济低迷,多个商圈客流锐减,导致门店歇业数量大幅增加。”韩国国税厅数据显示,2023年申请停业的企业(包括个人和法人)达98.6487万家,创下历史新高。业内预计,去年实际申报停业的个体工商户数量将突破100万家。 首尔市内一处美食街街头堆放的酒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19:22:24 -
李在明拒绝大选与修宪并行提议 主张优先终结内乱修宪择时而行
韩国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近日拒绝国会议长禹元植的“同时进行大选与修宪投票”提议。分析认为,此举体现出应当首先终结内乱的正当理由,也考虑到国民投票带来的现实限制。从宏观层面来看,李在明并不否认修宪的必要性,但认为现在不是时机。 7日,李在明在国会召开的党内最高委员会议上表示:“我们正在凭借国民的力量,勉强修复前总统通过军事政变彻底破坏的宪政秩序。”他强调:“民主的发展必然重要,但当前更紧急的是阻止民主的毁灭。”并明确指出:“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终结内乱。” 李在明一直强调有必要彻底查明前总统尹锡悦涉及紧急戒严的真相并追责。在宪法法院本月4日作出罢免尹锡悦的判决后尚不足三天,如果政界立刻把焦点转向讨论修宪,或削弱调查内乱的力度。他在会议中也表示:“希望大家能集中终结内乱。希望国民力量党不要试图通过修宪话题轻易转移焦点。” 对于李在明强调的“终结内乱”,民主党发言人韩玟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还有太多围绕紧急戒严的真相有待揭示,并主张通过“内乱特检法”全面揭开事件全貌。亲李在明派党内主流也认为,与修宪相比,终结内乱更为紧迫。“亲李”议员闵炯培6日在社交媒体上明确表示反对禹元植的提议,并公开党内反对修宪的相关短信内容。 共同民主党高层的强硬立场,也对李在明的最终决定起到推动作用。最高委员全贤姬在会议中表态称:“特权势力为延续权力而推动的内阁制、二元政府制改革,是国民无法接受的。”明确反对禹元植提案。 李在明的决定还受到现实问题的影响,即韩国现行《国民投票法》不允许提前投票。他指出:“如果大选与修宪投票同时进行,则无法提前投票可能导致修宪未能获得半数以上赞成票。” 另一方面,在国民力量党及民主党内“非李在明系”大选潜在参选人纷纷表态支持禹元植提案的背景下,李在明如果完全拒绝修宪议题,也会面临一定政治负担。外界可能批评李在明倚仗当选有望而对修宪持消极态度。可能出于这一考量,李在明表示如果《国民投票法》得到修改,则会赞成立即处理包括把“五一八精神”写入宪法前言、强化戒严条件等内容的修宪案。 此外,对于包括总统四年连任制、总理推荐权等核心权力结构问题,李在明建议由各位大选候选人在选前向国民承诺,并在选后尽快依据承诺推动修宪。此举意在表明,目前不宜与大选同步推进修宪,但并非否定修宪的必要性,并且有意参与其中。 7日,在首尔汝矣岛国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正在党内最高委员会议上发言。【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00:11:24 -
尹锡悦任期内经济持续低迷 景气指数创下新低
在前总统尹锡悦执政期间,韩国经济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景气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自其上任初期触及高点后持续回落,尤其在去年“12·3紧急戒严”事件后跌幅明显,创下任内最低纪录。 根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KOSIS)6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景气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为98.4,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创下尹锡悦自2022年5月就任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2月小幅回升至98.5,但受此前连续三个月下跌影响,回升幅度有限,因此政府方面表示,目前仍难以判断是否出现趋势性反转,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存在。 景气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是根据工矿业生产、服务业生产、零售销售、出口等七项核心指标综合计算而成,用于反映当前经济景气程度。尽管该指数存在一定月度波动,但整体来看,自尹锡悦上任后不久便转入下行通道,至今未出现实质性回升。 回顾近年走势,该指数在2020年5月新冠疫情高峰期间曾跌至96.3,随后在政府财政刺激和全球经济复苏带动下逐步回升,并于2022年9月达到101.6的阶段性高点。但此后不久,经济走势出现转折,尹锡悦任期中期进入持续低迷状态。 多项结构性因素被认为是导致指数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其中半导体行业景气低迷、内需复苏乏力以及建筑业长期萎缩尤为突出。 首先,作为韩国主要出口支柱的半导体产业表现疲软。相关工矿业生产指数自2022年4月起连续11个月下滑,显著压制整体景气指数表现。 其次,内需复苏乏力。尽管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宽,但零售销售指数自2023年5月以来的12个月中,有8个月出现负增长,反映出消费信心仍处低位,内需回暖缓慢。 此外,建筑行业亦陷入持续低迷。自2023年4月起,建筑完工量已连续11个月下滑。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建筑业所面临的困境在近年来实属罕见,预计调整周期仍将持续。 3月25日,首尔市一家餐厅门上张贴着暂停营业通知。【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6 23:23:23 -
《纽约时报》:过去四个月展现韩国民主惊人韧性
《纽约时报》当地时间5日发表评论文章称,韩国社会在应对前总统尹锡悦宣布戒严过程中,展现了民主程度的韧性。 这篇题为《韩国民主主义战胜鲁莽领导人的方式》的文章称,过去的四个月既暴露了韩国民主的脆弱,同时也展示了恢复能力。去年12月3日,前总统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暴露了韩国民主制度的弱点。若长期被视为亚洲民主化典范的韩国可以发生这种事,其他地区可能也将重蹈覆辙。但在尹锡悦实施戒严令后的四个月内,世人见证了韩国民主主义惊人的恢复能力。 文章称,尹锡悦调集军队企图武力进入国会占领立法机构时,民众在第一时间进行应对,愤怒的市民走上街头,徒手阻挡军队前进,为国会解除戒严投票争取时间,最终宪法法院全员一致决定罢免尹锡悦。 《纽约时报》强调,对韩国人来说民主并非从天而降,而是通过数十年的抗争,历经拷问、酷刑、流血牺牲而赢得的宝贵成果。民主已深深融入韩国人的血液之中,从终结独裁、实现自由选举、罢免滥权领导,韩国取得的所有政治里程碑无一不是民众走上街头勇敢争取的结果。 上世纪80年代曾驻韩国进行采访报道的斯坦福大学教授丹尼尔·斯奈德称:“应对尹锡悦试图发起政变的过程展现了韩国民主的成熟,尤其是那些上世纪80年代尚未出生,未经历过独裁统治的年轻人率先挺身而出,展现的民主韧性令人瞩目。” 他强调,连保守倾向的法官也全票通过赞成罢免尹锡悦,这不仅证明了事件的是非分明,更显示出韩国超越意识形态对立的能力。 康涅狄格大学历史学家亚历克西斯·杜登称:“上世纪80年代的戒严令和催泪弹导致无数家庭妻离子散,韩国人绝不愿再回到当时,尹锡悦及他的幕僚从根本上误判了今日韩国。”
2025-04-06 20:29:02 -
【亚洲人之声】时隔八年总统罢免再度上演 韩国政法体系漏洞尽显
2025年4月4日,韩国宪法法院就尹锡悦弹劾案宣判罢免总统职务。去年12月14日国会向宪法法院提交弹劾案,至今已历时111天。目前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尹锡悦涉嫌内乱的刑事案件尚在审理之中,但此次宪法法院的判决已经成为对尹锡悦的首轮法律与历史评判。 在紧急戒严事件后至今的123天里,韩国司法与政治体系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调查机构的失职尤为明显。文在寅政府时期实施的调查权限改革导致检方调查大幅受限,仅剩警方有权调查内乱罪。本次事件中警方高层涉案,因此案件最终移交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公调处)。公调处原本没有调查权限,加上缺乏调查经验,导致在执行拘捕令时受挫并引发争议。 宪法法院本身也面临信任危机。国会在审理初期撤销内乱罪指控,而宪法法院始终没有明确表态,并采纳无证据效力的检方讯问笔录,限制尹锡悦的当庭询问,甚至使用秒表控制时间,引发司法公正争议。宪法法院此前承诺优先处理尹锡悦弹劾案,但辩论结束后迟迟未作裁决,导致社会对立加剧。4月初四家舆论调查机构的全国指标调查(NBS)显示,国民对宪法法院审判尹锡悦弹劾案的信任跌至46%。 政界表现更是充满倒退色彩。起初国民力量党对审判过程不满,但随着审理时间拉长,共同民主党反而加大对宪法法院的施压。民主党在弹劾“9战9败”后,依旧以未获任命的宪法法官候选人为由,威胁弹劾更多国务委员,并试图延长即将卸任的法官任期。 此外,民主党还在宪法法院外设立帐篷党部,并举行集会,煽动支持与反对弹劾的民众对立。尤其是民主党党鞭朴赞大公开点名三位宪法法官称:“不要走乙巳五贼(卖国贼)之路”,成为整场风波中最受争议的言论之一。 正如“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所言,韩国总统惨遭弹劾时隔八年再度上演,与未能吸取朴槿惠前总统弹劾的教训不无关系。尹锡悦弹劾案已在今日画上句号,但修补这123天以来留下的制度漏洞,弥合弹劾造成的国民针锋相对,才刚刚开始。 韩国历史上惨遭弹劾的两位前总统朴槿惠(左)和尹锡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5 00:10:11 -
总统办公室气氛凝重 尹锡悦幕僚或集体请辞
在韩国宪法法院4日全票通过弹劾案、裁定尹锡悦总统罢免后,首尔龙山总统办公室陷入一片沉默。 据总统室消息人士透露,虽然在宣判前,总统室内部部分人士仍对法院作出驳回或不予受理的可能性抱有期待,但面对最终“8比0”全体一致通过的结果,总统室上下深感震惊。 当天上午11时22分,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裁定结果时,总统办公室内部传出一片叹息声。总统室工作人员守在电视机前,全程紧张注视宣判过程。尹锡悦本人则在首尔汉南洞官邸观看了直播。 据悉,部分核心幕僚此前判断,宪法法院可能以“5比3”驳回或“4比4”不予受理,因此对“8比0”的全票通过感到意外。一位总统室人士此前表示“当然希望法院驳回或不予受理”,但宣判后只说:“无话可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总统室在宣判前曾为尹锡悦可能恢复职务预设应对方案,包括召开国务会议、举行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以及处理各类当前事务的汇报工作。然而,面对尹锡悦遭罢免的现实,总统办公室尚未发表任何正式声明。多数幕僚也未回应媒体采访请求,选择沉默。 外界猜测,总统室内高级幕僚或将集体向代行总统职责的国务总理韩德洙递交辞呈。事实上,在去年12月4日解除非常戒严令后,总统室首席秘书以上高级官员曾集体提出辞职。今年1月,他们亦因不满代行总统职权的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提名两位宪法法院法官人选,而提出集体辞意。 目前尚不清楚尹锡悦是否将发表公开讲话,接受弹劾结果或发布“接受宣言”。预计他将在近期从汉南洞官邸搬离,返回位于首尔瑞草洞的私宅。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为完成个人物品整理及住所准备工作,尹锡悦可能会在官邸稍作停留。作为前例,2017年时任总统朴槿惠在被罢免两日后即离开青瓦台,返回三成洞私宅。 4日上午11时40分,象征国家元首身份的“凤凰旗”从龙山总统府正门旗杆降下,标志着尹锡悦总统任期正式结束。【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4 22: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