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收支’新闻 14个
-
韩国1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9.4亿美元
韩国银行(央行)7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显示,1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9.4亿美元,与去年同月(30.5亿美元)相近。 从具体项目来看,商品收支顺差25亿美元,较去年1月(43.6亿美元)和上月(104.3亿美元)均有所缩小。 1月出口规模达到498.1亿美元,同比下降9.1%。这是自2023年9月(-1.6%)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电脑(14.8%)、半导体(7.2%)等信息技术(IT)产品出口持续增长,而石油产品(-29.2%)、乘用车(19.2%)等非IT产品减幅收窄。从国家(地区)来看,对中国(-14%)、欧盟(-11.6%)、美国(-9.4%)、日本(-7.7%)和东南亚(-3.8%)出口均有所减少。 1月进口规模为473.1亿美元,同比下降6.2%。从品类来看,煤炭(-35.5%)、天然气(-20.2%)、化工产品(-11.4%)、原油(-5.5%)在内的原材料进口下降9.8%,同时谷物(-22.7%)、乘用车(-8.2%)等消费品进口也下降10.3%。 与商品收支不同,1月服务收支出现20.6亿美元逆差,规模较去年同期(-28.6亿美元)和上月(-21.1亿美元)有所缩小。受寒假海外旅游旺季影响,旅游收支逆差16.8亿美元,相较去年1月(-15.1亿美元)和上月(-9.5亿美元)有所扩大。 本源收入收支顺差从去年12月的47.6亿美元减至1月的26.2亿美元。以证券投资分红收益为主的股息收入顺差从上月的35.9亿美元减至19亿美元。 金融账户净资产在1月增加37.2亿美元。直接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减少9.4亿美元,外国人对韩直接投资增加12.3亿美元。证券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投资以债券为中心增加125.5亿美元,外国人对韩投资则以股票为主减少2.9亿美元。 釜山港【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3-07 18:21:31 -
韩国12月经常账户顺差创新高 去年全年突破990亿美元
韩国银行(央行)6日发布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123.7亿美元。出口增长和海外证券投资分红增加,推动去年12月韩国经常账户顺差创下历年12月最高纪录。 受此影响,韩国去年全年累计经常账户顺差达990.4亿美元,不仅是2023年(328.2亿美元)的三倍以上,还超过韩国银行此前预测的900亿美元。 从12月经常收支具体项目来看,商品收支顺差104.3亿美元,较2023年12月(86.6亿美元)和2024年11月(98.8亿美元)均有所增加。 去年12月出口规模达到633亿美元,同比增加6.6%。半导体等信息技术(IT)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同时乘用车、化工产品等非IT产品减幅收窄,出口增速得以从11月的0.8%提高至6.6%。 从品类来看,按照通关标准,信息通信设备(37%)、半导体(30.6%)、钢铁产品(6%)出口增长明显。从地区来看,对东南亚(15.4%)、欧盟(15.2%)、中国(8.6%)、日本(6.1%)、美国(5.5%)的出口均呈增长趋势。 去年12月进口规模为528.7亿美元,同比增加4.2%。其中原材料进口减少9.6%,但资本货物(24.4%)和消费货物(1.2%)进口增长,因此整体进口规模时隔三个月恢复增长。 从品类来看,天然气(-26.6%)、原油(-23.3%)、煤炭(-10.6%)等能源类产品进口减少,而运输设备(59.2%)、半导体制造设备(42.6%)、非耐用消费品(7.5%)等进口增长。 与商品收支不同,去年12月服务收支出现21.1亿美元逆差,规模较11月(-19.5亿美元)有所扩大,但与2023年12月(-29.8亿美元)相比有所缩小。其中,旅游收支逆差9.5亿美元,相较11月(-7.6亿美元)有所扩大,央行解释称主要受寒假海外旅游旺季影响。 本源收入收支顺差从去年11月的24.1亿美元增至12月的47.6亿美元,其中以证券投资分红收益为主的股息收入顺差达到35.9亿美元。金融账户净资产在去年12月增加93.8亿美元。 直接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69.5亿美元,外国人对韩直接投资增加12.3亿美元。证券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投资以股票为中心增加8.6亿美元,外国人对韩投资也以股票为主减少38亿美元。 釜山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6 20:09:30 -
访韩游客消费创新高 韩国出境游增长更猛
据韩国旅游发展局5日消息,去年访韩外国游客在韩消费总额达9.255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65.46亿元),同比增长33.8%(2.3374万亿韩元),创下年度最高纪录。外国游客入境数量与消费规模同时大幅增长,但韩国出境游客数量达到入境外国游客的1.5倍以上,导致旅游收支赤字或进一步扩大。 2019年访韩外国游客消费规模为5.4904万亿韩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骤降至1.3277万亿韩元,2021年进一步跌至1.0742万亿韩元。随着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结束,2022年消费规模回升至2万亿韩元,2023年突破6万亿韩元,去年接近10万亿韩元。 从地区来看,首尔占据最大消费份额,达到5.3878万亿韩元,占比65.9%,其次是仁川、釜山、京畿道和济州岛,五大地区合计占据全国的95.3%,消费集中趋势明显。 从消费类型来看,购物占比37.8%,其中大型商场消费达到2.4788万亿韩元,在购物消费中占比70.8%,其次是免税和休闲用品购物。此外,住宿占比33.9%,餐饮占比19.2%,娱乐服务占比6.1%,医疗消费占比1.8%。 与外国游客消费规模创下新高相反,韩国国民的国内旅游消费有所下降,去年总计支出40.0941万亿韩元,同比减少4.3%(1.8263万亿韩元),不仅低于2022年的40.5076万亿韩元,也不及2019年的40.71万亿韩元。 韩国去年全年接待外国游客共1637万人次,同比增长48.4%,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94%。疫情期间,访韩游客一度从2019年的1750万人次暴跌至2020年的252万人次,2021年进一步降至97万人次,此后逐步回升,2022年增至320万人次,2023年突破1100万人次。 去年访韩游客最多的国家(地区)依次是中国、日本、台湾和美国,其中中国游客多达460万人次,占比最高。访韩游客和消费双双增长,但韩国旅游赤字还在扩大,提升国内旅游市场活力,成为韩国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 春节长假期间的仁川国际机场出境大厅【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5 20:30:51 -
韩国出口喜迎"开门红" 增长态势能否持续仍待观察
一项调查显示,截至本月10日,韩国出口实现同比显著增长。尽管当前政局动荡及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但出口在新的一年迈出坚实步伐。 关税厅于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本月1日至10日期间,韩国出口额累计达160亿美元,同比增加3.8%。这一积极态势主要得益于韩国“出口孝子”半导体产品的强劲表现,其出口额同比激增23.8%。此外,船舶(15.7%)和钢铁产品(12.9%)也呈现出两位数的稳健增长。汽车出口同样也增加4.7%,为整体出口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反之,石油产品(47%)、汽车零部件(6.7%)、无线通信设备(23.3%)等出口出现下滑。 从出口市场来看,韩国对中国(3.4%)、美国(1.4%)、越南(26.3%)及印度(11.3%)等国的出口均实现正增长。但对欧盟(-2.5%)和日本(-4.2%)等的出口则有所减少。 有预测称,由于去年出口创历史新高,使得今年难以超越去年数值,实现正增长纪录,但此次出口增长仍被视为积极信号。然而,鉴于当前政局不稳定,美国特朗普上台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韩国出口能否持续增长态势还是个未知数。 截至本月10日,出口成功实现“开门红”,进口方面也同比增加2.6%,达190亿美元。除天然气外,原油(4.2%)、石油产品(6.4%)、煤炭(42.5%)等能源进口大部分有所减少,而半导体进口则增长26.1%。 尽管贸易收支出现了约30亿美元的逆差,但产业通商资源部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产业部贸易政策官赵益鲁(音)指出,由于月初集中进口,预计月末贸易收支将得到改善。同时,他强调,尽管新年首月出口表现出色,但考虑到春节连休导致的开工天数减少,应更加关注日均出口数据,以准确评估韩国出口的持续增长动力。
2025-01-14 18:54:58 -
韩国去11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93亿美元
随着以半导体为中心的出口回升,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韩国银行(央行)8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显示,去年11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93亿美元。具体来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去年5月(89.2亿美元)、6月(125.6亿美元)、7月(89.7亿美元)、8月(65.2亿美元)、9月(109.4亿美元)、10月(97.8亿美元)之后,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去年前11个月累计顺差为835.4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280.7亿美元)增加554.7亿美元。较央行2024年全年顺差预测值(900亿美元)相差64.6亿美元。 从11月经常收支项目来看,商品收支(97.5亿美元)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20个月实现顺差,与10月(81.2亿美元)相比,增加约16亿美元以上。 出口同比增加1.2%,为571亿美元。出口在2023年10月时隔1年2个月同比出现反弹后,目前已连续14个月保持增加趋势。其中,半导体(29.8%)、信息通信设备(8.5%)、钢铁(0.8%)等出口表现良好。从地区来看,对东南亚(9.1%)的出口呈明显恢复趋势。 与此相反,进口(473.5亿美元)减少4.4%。其中,石油制品(-19.4%)、化工产品(-17.2%)、原油(-16.8%)和煤炭(-12.5%)减少,但半导体制造设备(77.4%)和半导体(24.5%)等进口有所增加。 11月服务收支出现20.9亿美元逆差,环比(-17.3亿美元)和同比(-22.1亿美元)均逆差规模增加。具体来看,随着出境人数的增加,旅游收支出现7.6亿美元逆差。 本源收入收支顺差19.4亿美元,环比减少34.5亿美元。随着韩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分红收入的减少,分红收入收支顺差幅度在一个月内减少18.9亿美元,对本源收入减少造成最大的影响。 金融账户净资产在11月增加97.6亿美元。在直接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28.4亿美元,外国人在韩国的直接投资则减少100亿美元。在证券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投资以债券为中心增加3.9亿美元,外国人在韩投资以股票为中心则减少21.2亿美元。 釜山港【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1-08 18:42:07 -
韩国去年出口再创历史新高 重回全球第六大出口国
釜山港码头上堆满了等待出口的集装箱。【图片提供 韩联社】 在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紧急戒严引发政局动荡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韩国去年出口规模仍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连续15个月实现增长。 产业通商资源部(以下简称产业部)1日发布2024年韩国进出口动向显示,去年韩国出口额为6838亿美元,同比增长8.2%,创历史最高水平。出口增速从2021年的25.7%先后放缓至2022年的6.1%和2023年的-7.5%后,去年成功实现反弹。 从15项主要出口产品来看,半导体出口额为1419亿美元,同比大增43.9%,刷新2022年创下的历史纪录(1292亿美元)。产业部分析称,去年第四季度起,内存半导体价格虽有所回落,但以DDR5、HBM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中心出口扩大,拉动整体出口攀高。 去年汽车出口规模为708亿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700亿美元以上。船舶出口规模为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8%,LNG运输船、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持续增长。 此外,石油化学(5%)、显示器(0.9%)、无线通讯器材(11.2%)、生物医药(13.1%)、电脑(76.7%)等出口也同比增长。但二次电池、钢铁、普通机械、纤维、石油制品等出口同比减少。 得益于韩国食品和美容产品人气攀升,去年农水产品食品和化妆品出口规模分别达到117亿美元和102亿美元,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同比分别增长7.6%和20.6%。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对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半导体、石油化学和无线通讯器材等三大产品均向好,同比实现6.6%的增长,规模为1330亿美元。对美国出口规模为1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连续7年刷新最高纪录。 产业部分析称,美国科技企业持续对数据中心进行投资,带动相关半导体出口增长,拉动整体对美出口增长。 去年韩国进口规模为6320亿美元,同比缩水1.6%。国际油价等能源价格趋于稳定,能源进口规模有所收窄。去年韩国贸易收支顺差为518亿美元,创下自2018年(697亿美元)以后得最高水平。贸易收支自2022年和2023年先后产生478亿美元和103亿美元的赤字后,时隔三年转为顺差。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标准,去年1至9月,全球十大出口国中,韩国以9.6%的出口增幅居首,排名从第8位重新上升至第6位。 尤其在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态或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忧虑下,当月出口额创下单月历史最高纪录,为613.8亿美元,同比增长6.6%。单月出口规模自2023年10月后连续15个月同比实现增长。 产业部长官安德根表示,在出口环境恶化、国内政治局势动荡的不利因素影响下,韩国企业仍取得亮眼的出口成果。美国新政府成立在即,对外不确定风险或将进一步扩大,政府将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抓住新机遇,为韩国经济和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2025-01-01 20:15:51 -
韩国政局动荡 出口却"逆流而上"创佳绩
当前,韩国紧急戒严事态余波仍然持续,政局势陷入困局,同时经济形势也面临严峻挑战。然而,在经济迷雾中,韩国经济支柱出口展现出坚挺的增长潜力,预计本月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关税厅于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10日,韩国出口额同比增加12.4%,达到176亿美元;进口额同比增加11.6%,达到191亿美元,贸易收支出现16亿美元的逆差。但产业通商资源部预测,得益于本月出口的持续增长,韩国有望延续长达15个月的正增长记录,彰显经济韧性与活力。 产业部贸易政策官赵益鲁(音)表示:“截至本月10日为止,月均出口及日均出口均同比有所增加,以半导体为中心增长态势尤为明显,因此对持续增长抱有高度期待。”他进一步强调:“当前的贸易逆差仅为短期现象,预计随着月初进口高峰的回落,贸易收支将于月末前恢复顺差,实现稳健增长。” 面对国内政局的动荡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出口仍然展现出较强的韧性。11日,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贸易保险公司、贸易协会、半导体产业协会、汽车移动产业协会共同召开第七届出口紧急对策会议,深入探讨政局变动对出口活动的潜在影响及应对策略。据悉,截至目前,尚未出现出口合同取消或货款拖欠的情况,显示出政局动荡尚未对出口造成直接且重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如此,政府和相关机构一致认为有必要未雨绸缪,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海外买家取消访韩行程、出口洽谈中断等潜在风险制定详尽的应对预案。产业部通商交涉本部长郑仁教(音)表示:“为确保企业能够安心开展国际业务,我们将持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与保障。
2024-12-12 19:34:35 -
韩国10月经常账户连续6个月盈余 半导体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根据韩国银行(央行)6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韩国10月经常账户盈余为97.8亿美元,这是自4月因外国人分红增加等因素导致短暂赤字(-2.9亿美元)后连续第六个月实现盈余。尽管盈余额较去年同期的74.4亿美元有所增长,但低于9月的109.4亿美元,在历年10月中排名第三。今年1至10月累计经常账户盈余为742.4亿美元,同比增加500.6亿美元。 从分项数据来看,商品收支实现81.2亿美元盈余,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19个月保持盈余,但较9月的104.9亿美元减少23.7亿美元。出口额为600.8亿美元,同比增长4.0%,连续13个月呈增长态势。 从品类来看,半导体(+39.8%)、钢铁制品(+6.8%)、乘用车(+5.2%)、信息通信设备(+5.2%)增长显著;从地区来看,对中国(+10.8%)、东南亚(+7.7%)、欧盟(+5.7%)和美国(+3.4%)的出口表现良好,但石油产品(-34.5%)和机械及精密仪器(-4.2%)出口有所下降。 进口总额为519.6亿美元,同比减少0.7%,这一降幅主要受原油(-17.9%)、石油产品(-13.3%)、煤炭(-9.5%)和化工产品(-6.7%)等原材料进口下降4.7%的影响。然而,半导体制造设备(+48.6%)、半导体(+18.2%)、精密仪器(+3.3%)等资本品进口增长7.5%,贵金属、珠宝(+72.9%)和直接消费品(+15.1%)等消费品进口同比增长8.8%。 服务收支赤字为17.3亿美元,虽较上月的22.4亿美元有所缩小,但较去年同期的12.8亿美元有所扩大。其中,旅行收支赤字为4.8亿美元,得益于中国国庆节假期带动旅行收入增加,较9月的9.4亿美元赤字有所改善;而运输收支则因集装箱船运费下降,从9月4亿美元盈余转为2.3亿美元赤字。初次收入收支实现34.5亿美元盈余,高于9月的30.9亿美元,其中股息收入维持稳定,为24.9亿美元。 金融账户方面,10月净资产增加129.8亿美元。直接投资中,韩国对外投资增加2.8亿美元,外国对韩投资增加22.5亿美元;证券投资中,韩国对外债券投资增加29.1亿美元,外国对韩债券投资增加12亿美元。 上月29日,釜山港的神仙台码头上堆积的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6 18:58:19 -
韩医保涉外项目整体顺差 中国参保者项目持续出现亏损
韩国保健福祉部(以下简称福祉部)27日发布的一份资料显示,从2017年至去年累计顺差达到3.237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8.4亿元)。这意味着外籍参保人缴纳的健康保险费高于医保报销的费用。 然而,中国籍参保者近几年持续出现逆差,逆差规模从2019年至去年分别为987亿韩元、239亿韩元、109亿韩元、229亿韩元和640亿韩元。 目前,韩国政府不断加强外籍人员和旅外公民参保者资格和在韩享受医保报销的标准,以改善涉外项目收支。政府于2019年7月起实施外籍人员义务加入医保的外国人义务参保制度;今年4月3日起进一步加强外籍被扶养人资格条件;5月20日起通过身份证等证件确认患者等是否属于医保适用对象,以防非法借用或盗用他人医保。 部分政界人士认为,为了应对国籍参保者项目持续亏损,医保基金应当采取对等原则。然而,福祉部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将对等原则应用于特定国家的医保项目可能会引发外交冲突等负面影响。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4-11-28 00:14:43 -
韩国收入两极分化愈演愈烈 资产与劳动政策改善是关键
韩国经济跻身全球领先行列,但内部两极分化现象愈发突显。专家分析指出,这种现象背后存在工资和资产差距扩大等深层次结构性因素,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优化教育功能,以及稳定房地产市场。 韩国的名义工资有所上涨,但工资不平等趋势却在加剧。统计厅14日数据显示,以今年8月为准,非正式员工平均月薪为204.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6万元),同比增加9.1万韩元;正式员工平均月薪为379.6万韩元,同比增加17.3万韩元,两者相差174.8万韩元,创下历史最大差距。今年第二季度家庭收支调查也显示,收入排名前20%的第五分位工资收入同比增长8.3%,而收入排名后20%的第一分位工资收入则下降7.5%。 此外,物价上涨速度比工资更快,家庭的实际收入进一步缩水。韩国经济产业研究院经济研究室长金光锡(音)指出,2022至2024年间,韩国国民实际收入呈普遍下降趋势,原因在于物价上涨速度超过收入增长速度。 疫情期间的资产市场过热也加剧财富不平等现象。汉阳大学经济学教授河俊京(音)认为,“财富继承资本主义”也对两极分化产生影响,积累资产相比劳动收入的增速更快,尤其在房地产领域,相关政策和规制通常偏向既得利益阶层。 对于缩小收入两极分化,专家认为应该从提升工资与劳动匹配度入手。高丽大学社会学教授尹麟镇表示,应当把工资收入提高至与劳动相匹配的水平,企业高管享有不受限制的津贴和奖金,而基层劳工的工资却难以跟上物价涨幅。 河俊京教授强调,应该从宏观角度着手企业生态系统和劳动市场教育,改善劳动市场双重结构,缩小企业间的差距。此外,还应扩大进入劳动市场的机会,提供适当的再教育和再培训。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韩国目前在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等劳动市场政策上的预算投入相对较少。 尹麟镇教授也指出,应该为年轻一代提供更多机会,以此提高生产力,并增加公共领域的就业或实习机会,引导青年顺利进入劳动市场。此外,政府承担部分私营企业的实习生雇佣费用,也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政策设想。 另有专家表示,单靠扩大福利支出无法解决两极分化问题。首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安东贤(音)认为,福利支出与两极分化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资产两极分化最终需要通过稳定房地产价格来解决。尹麟镇教授也补充称,通过福利改善不平等可能带来“标签效应”隐患。金光锡室长提出,为消除两极分化,可能需要通过社会讨论努力引进适当的税制。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14 23:55:36
-
韩国1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9.4亿美元
韩国银行(央行)7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显示,1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9.4亿美元,与去年同月(30.5亿美元)相近。 从具体项目来看,商品收支顺差25亿美元,较去年1月(43.6亿美元)和上月(104.3亿美元)均有所缩小。 1月出口规模达到498.1亿美元,同比下降9.1%。这是自2023年9月(-1.6%)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电脑(14.8%)、半导体(7.2%)等信息技术(IT)产品出口持续增长,而石油产品(-29.2%)、乘用车(19.2%)等非IT产品减幅收窄。从国家(地区)来看,对中国(-14%)、欧盟(-11.6%)、美国(-9.4%)、日本(-7.7%)和东南亚(-3.8%)出口均有所减少。 1月进口规模为473.1亿美元,同比下降6.2%。从品类来看,煤炭(-35.5%)、天然气(-20.2%)、化工产品(-11.4%)、原油(-5.5%)在内的原材料进口下降9.8%,同时谷物(-22.7%)、乘用车(-8.2%)等消费品进口也下降10.3%。 与商品收支不同,1月服务收支出现20.6亿美元逆差,规模较去年同期(-28.6亿美元)和上月(-21.1亿美元)有所缩小。受寒假海外旅游旺季影响,旅游收支逆差16.8亿美元,相较去年1月(-15.1亿美元)和上月(-9.5亿美元)有所扩大。 本源收入收支顺差从去年12月的47.6亿美元减至1月的26.2亿美元。以证券投资分红收益为主的股息收入顺差从上月的35.9亿美元减至19亿美元。 金融账户净资产在1月增加37.2亿美元。直接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减少9.4亿美元,外国人对韩直接投资增加12.3亿美元。证券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投资以债券为中心增加125.5亿美元,外国人对韩投资则以股票为主减少2.9亿美元。 釜山港【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3-07 18:21:31 -
韩国12月经常账户顺差创新高 去年全年突破990亿美元
韩国银行(央行)6日发布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123.7亿美元。出口增长和海外证券投资分红增加,推动去年12月韩国经常账户顺差创下历年12月最高纪录。 受此影响,韩国去年全年累计经常账户顺差达990.4亿美元,不仅是2023年(328.2亿美元)的三倍以上,还超过韩国银行此前预测的900亿美元。 从12月经常收支具体项目来看,商品收支顺差104.3亿美元,较2023年12月(86.6亿美元)和2024年11月(98.8亿美元)均有所增加。 去年12月出口规模达到633亿美元,同比增加6.6%。半导体等信息技术(IT)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同时乘用车、化工产品等非IT产品减幅收窄,出口增速得以从11月的0.8%提高至6.6%。 从品类来看,按照通关标准,信息通信设备(37%)、半导体(30.6%)、钢铁产品(6%)出口增长明显。从地区来看,对东南亚(15.4%)、欧盟(15.2%)、中国(8.6%)、日本(6.1%)、美国(5.5%)的出口均呈增长趋势。 去年12月进口规模为528.7亿美元,同比增加4.2%。其中原材料进口减少9.6%,但资本货物(24.4%)和消费货物(1.2%)进口增长,因此整体进口规模时隔三个月恢复增长。 从品类来看,天然气(-26.6%)、原油(-23.3%)、煤炭(-10.6%)等能源类产品进口减少,而运输设备(59.2%)、半导体制造设备(42.6%)、非耐用消费品(7.5%)等进口增长。 与商品收支不同,去年12月服务收支出现21.1亿美元逆差,规模较11月(-19.5亿美元)有所扩大,但与2023年12月(-29.8亿美元)相比有所缩小。其中,旅游收支逆差9.5亿美元,相较11月(-7.6亿美元)有所扩大,央行解释称主要受寒假海外旅游旺季影响。 本源收入收支顺差从去年11月的24.1亿美元增至12月的47.6亿美元,其中以证券投资分红收益为主的股息收入顺差达到35.9亿美元。金融账户净资产在去年12月增加93.8亿美元。 直接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69.5亿美元,外国人对韩直接投资增加12.3亿美元。证券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投资以股票为中心增加8.6亿美元,外国人对韩投资也以股票为主减少38亿美元。 釜山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6 20:09:30 -
访韩游客消费创新高 韩国出境游增长更猛
据韩国旅游发展局5日消息,去年访韩外国游客在韩消费总额达9.255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65.46亿元),同比增长33.8%(2.3374万亿韩元),创下年度最高纪录。外国游客入境数量与消费规模同时大幅增长,但韩国出境游客数量达到入境外国游客的1.5倍以上,导致旅游收支赤字或进一步扩大。 2019年访韩外国游客消费规模为5.4904万亿韩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骤降至1.3277万亿韩元,2021年进一步跌至1.0742万亿韩元。随着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结束,2022年消费规模回升至2万亿韩元,2023年突破6万亿韩元,去年接近10万亿韩元。 从地区来看,首尔占据最大消费份额,达到5.3878万亿韩元,占比65.9%,其次是仁川、釜山、京畿道和济州岛,五大地区合计占据全国的95.3%,消费集中趋势明显。 从消费类型来看,购物占比37.8%,其中大型商场消费达到2.4788万亿韩元,在购物消费中占比70.8%,其次是免税和休闲用品购物。此外,住宿占比33.9%,餐饮占比19.2%,娱乐服务占比6.1%,医疗消费占比1.8%。 与外国游客消费规模创下新高相反,韩国国民的国内旅游消费有所下降,去年总计支出40.0941万亿韩元,同比减少4.3%(1.8263万亿韩元),不仅低于2022年的40.5076万亿韩元,也不及2019年的40.71万亿韩元。 韩国去年全年接待外国游客共1637万人次,同比增长48.4%,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94%。疫情期间,访韩游客一度从2019年的1750万人次暴跌至2020年的252万人次,2021年进一步降至97万人次,此后逐步回升,2022年增至320万人次,2023年突破1100万人次。 去年访韩游客最多的国家(地区)依次是中国、日本、台湾和美国,其中中国游客多达460万人次,占比最高。访韩游客和消费双双增长,但韩国旅游赤字还在扩大,提升国内旅游市场活力,成为韩国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 春节长假期间的仁川国际机场出境大厅【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5 20:30:51 -
韩国出口喜迎"开门红" 增长态势能否持续仍待观察
一项调查显示,截至本月10日,韩国出口实现同比显著增长。尽管当前政局动荡及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但出口在新的一年迈出坚实步伐。 关税厅于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本月1日至10日期间,韩国出口额累计达160亿美元,同比增加3.8%。这一积极态势主要得益于韩国“出口孝子”半导体产品的强劲表现,其出口额同比激增23.8%。此外,船舶(15.7%)和钢铁产品(12.9%)也呈现出两位数的稳健增长。汽车出口同样也增加4.7%,为整体出口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反之,石油产品(47%)、汽车零部件(6.7%)、无线通信设备(23.3%)等出口出现下滑。 从出口市场来看,韩国对中国(3.4%)、美国(1.4%)、越南(26.3%)及印度(11.3%)等国的出口均实现正增长。但对欧盟(-2.5%)和日本(-4.2%)等的出口则有所减少。 有预测称,由于去年出口创历史新高,使得今年难以超越去年数值,实现正增长纪录,但此次出口增长仍被视为积极信号。然而,鉴于当前政局不稳定,美国特朗普上台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韩国出口能否持续增长态势还是个未知数。 截至本月10日,出口成功实现“开门红”,进口方面也同比增加2.6%,达190亿美元。除天然气外,原油(4.2%)、石油产品(6.4%)、煤炭(42.5%)等能源进口大部分有所减少,而半导体进口则增长26.1%。 尽管贸易收支出现了约30亿美元的逆差,但产业通商资源部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产业部贸易政策官赵益鲁(音)指出,由于月初集中进口,预计月末贸易收支将得到改善。同时,他强调,尽管新年首月出口表现出色,但考虑到春节连休导致的开工天数减少,应更加关注日均出口数据,以准确评估韩国出口的持续增长动力。
2025-01-14 18:54:58 -
韩国去11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93亿美元
随着以半导体为中心的出口回升,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韩国银行(央行)8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显示,去年11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93亿美元。具体来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去年5月(89.2亿美元)、6月(125.6亿美元)、7月(89.7亿美元)、8月(65.2亿美元)、9月(109.4亿美元)、10月(97.8亿美元)之后,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去年前11个月累计顺差为835.4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280.7亿美元)增加554.7亿美元。较央行2024年全年顺差预测值(900亿美元)相差64.6亿美元。 从11月经常收支项目来看,商品收支(97.5亿美元)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20个月实现顺差,与10月(81.2亿美元)相比,增加约16亿美元以上。 出口同比增加1.2%,为571亿美元。出口在2023年10月时隔1年2个月同比出现反弹后,目前已连续14个月保持增加趋势。其中,半导体(29.8%)、信息通信设备(8.5%)、钢铁(0.8%)等出口表现良好。从地区来看,对东南亚(9.1%)的出口呈明显恢复趋势。 与此相反,进口(473.5亿美元)减少4.4%。其中,石油制品(-19.4%)、化工产品(-17.2%)、原油(-16.8%)和煤炭(-12.5%)减少,但半导体制造设备(77.4%)和半导体(24.5%)等进口有所增加。 11月服务收支出现20.9亿美元逆差,环比(-17.3亿美元)和同比(-22.1亿美元)均逆差规模增加。具体来看,随着出境人数的增加,旅游收支出现7.6亿美元逆差。 本源收入收支顺差19.4亿美元,环比减少34.5亿美元。随着韩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分红收入的减少,分红收入收支顺差幅度在一个月内减少18.9亿美元,对本源收入减少造成最大的影响。 金融账户净资产在11月增加97.6亿美元。在直接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28.4亿美元,外国人在韩国的直接投资则减少100亿美元。在证券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投资以债券为中心增加3.9亿美元,外国人在韩投资以股票为中心则减少21.2亿美元。 釜山港【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1-08 18:42:07 -
韩国去年出口再创历史新高 重回全球第六大出口国
釜山港码头上堆满了等待出口的集装箱。【图片提供 韩联社】 在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紧急戒严引发政局动荡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韩国去年出口规模仍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连续15个月实现增长。 产业通商资源部(以下简称产业部)1日发布2024年韩国进出口动向显示,去年韩国出口额为6838亿美元,同比增长8.2%,创历史最高水平。出口增速从2021年的25.7%先后放缓至2022年的6.1%和2023年的-7.5%后,去年成功实现反弹。 从15项主要出口产品来看,半导体出口额为1419亿美元,同比大增43.9%,刷新2022年创下的历史纪录(1292亿美元)。产业部分析称,去年第四季度起,内存半导体价格虽有所回落,但以DDR5、HBM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中心出口扩大,拉动整体出口攀高。 去年汽车出口规模为708亿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700亿美元以上。船舶出口规模为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8%,LNG运输船、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持续增长。 此外,石油化学(5%)、显示器(0.9%)、无线通讯器材(11.2%)、生物医药(13.1%)、电脑(76.7%)等出口也同比增长。但二次电池、钢铁、普通机械、纤维、石油制品等出口同比减少。 得益于韩国食品和美容产品人气攀升,去年农水产品食品和化妆品出口规模分别达到117亿美元和102亿美元,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同比分别增长7.6%和20.6%。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对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半导体、石油化学和无线通讯器材等三大产品均向好,同比实现6.6%的增长,规模为1330亿美元。对美国出口规模为1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连续7年刷新最高纪录。 产业部分析称,美国科技企业持续对数据中心进行投资,带动相关半导体出口增长,拉动整体对美出口增长。 去年韩国进口规模为6320亿美元,同比缩水1.6%。国际油价等能源价格趋于稳定,能源进口规模有所收窄。去年韩国贸易收支顺差为518亿美元,创下自2018年(697亿美元)以后得最高水平。贸易收支自2022年和2023年先后产生478亿美元和103亿美元的赤字后,时隔三年转为顺差。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标准,去年1至9月,全球十大出口国中,韩国以9.6%的出口增幅居首,排名从第8位重新上升至第6位。 尤其在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态或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忧虑下,当月出口额创下单月历史最高纪录,为613.8亿美元,同比增长6.6%。单月出口规模自2023年10月后连续15个月同比实现增长。 产业部长官安德根表示,在出口环境恶化、国内政治局势动荡的不利因素影响下,韩国企业仍取得亮眼的出口成果。美国新政府成立在即,对外不确定风险或将进一步扩大,政府将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抓住新机遇,为韩国经济和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2025-01-01 20:15:51 -
韩国政局动荡 出口却"逆流而上"创佳绩
当前,韩国紧急戒严事态余波仍然持续,政局势陷入困局,同时经济形势也面临严峻挑战。然而,在经济迷雾中,韩国经济支柱出口展现出坚挺的增长潜力,预计本月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关税厅于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10日,韩国出口额同比增加12.4%,达到176亿美元;进口额同比增加11.6%,达到191亿美元,贸易收支出现16亿美元的逆差。但产业通商资源部预测,得益于本月出口的持续增长,韩国有望延续长达15个月的正增长记录,彰显经济韧性与活力。 产业部贸易政策官赵益鲁(音)表示:“截至本月10日为止,月均出口及日均出口均同比有所增加,以半导体为中心增长态势尤为明显,因此对持续增长抱有高度期待。”他进一步强调:“当前的贸易逆差仅为短期现象,预计随着月初进口高峰的回落,贸易收支将于月末前恢复顺差,实现稳健增长。” 面对国内政局的动荡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出口仍然展现出较强的韧性。11日,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贸易保险公司、贸易协会、半导体产业协会、汽车移动产业协会共同召开第七届出口紧急对策会议,深入探讨政局变动对出口活动的潜在影响及应对策略。据悉,截至目前,尚未出现出口合同取消或货款拖欠的情况,显示出政局动荡尚未对出口造成直接且重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如此,政府和相关机构一致认为有必要未雨绸缪,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海外买家取消访韩行程、出口洽谈中断等潜在风险制定详尽的应对预案。产业部通商交涉本部长郑仁教(音)表示:“为确保企业能够安心开展国际业务,我们将持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与保障。
2024-12-12 19:34:35 -
韩国10月经常账户连续6个月盈余 半导体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根据韩国银行(央行)6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韩国10月经常账户盈余为97.8亿美元,这是自4月因外国人分红增加等因素导致短暂赤字(-2.9亿美元)后连续第六个月实现盈余。尽管盈余额较去年同期的74.4亿美元有所增长,但低于9月的109.4亿美元,在历年10月中排名第三。今年1至10月累计经常账户盈余为742.4亿美元,同比增加500.6亿美元。 从分项数据来看,商品收支实现81.2亿美元盈余,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19个月保持盈余,但较9月的104.9亿美元减少23.7亿美元。出口额为600.8亿美元,同比增长4.0%,连续13个月呈增长态势。 从品类来看,半导体(+39.8%)、钢铁制品(+6.8%)、乘用车(+5.2%)、信息通信设备(+5.2%)增长显著;从地区来看,对中国(+10.8%)、东南亚(+7.7%)、欧盟(+5.7%)和美国(+3.4%)的出口表现良好,但石油产品(-34.5%)和机械及精密仪器(-4.2%)出口有所下降。 进口总额为519.6亿美元,同比减少0.7%,这一降幅主要受原油(-17.9%)、石油产品(-13.3%)、煤炭(-9.5%)和化工产品(-6.7%)等原材料进口下降4.7%的影响。然而,半导体制造设备(+48.6%)、半导体(+18.2%)、精密仪器(+3.3%)等资本品进口增长7.5%,贵金属、珠宝(+72.9%)和直接消费品(+15.1%)等消费品进口同比增长8.8%。 服务收支赤字为17.3亿美元,虽较上月的22.4亿美元有所缩小,但较去年同期的12.8亿美元有所扩大。其中,旅行收支赤字为4.8亿美元,得益于中国国庆节假期带动旅行收入增加,较9月的9.4亿美元赤字有所改善;而运输收支则因集装箱船运费下降,从9月4亿美元盈余转为2.3亿美元赤字。初次收入收支实现34.5亿美元盈余,高于9月的30.9亿美元,其中股息收入维持稳定,为24.9亿美元。 金融账户方面,10月净资产增加129.8亿美元。直接投资中,韩国对外投资增加2.8亿美元,外国对韩投资增加22.5亿美元;证券投资中,韩国对外债券投资增加29.1亿美元,外国对韩债券投资增加12亿美元。 上月29日,釜山港的神仙台码头上堆积的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6 18:58:19 -
韩医保涉外项目整体顺差 中国参保者项目持续出现亏损
韩国保健福祉部(以下简称福祉部)27日发布的一份资料显示,从2017年至去年累计顺差达到3.237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8.4亿元)。这意味着外籍参保人缴纳的健康保险费高于医保报销的费用。 然而,中国籍参保者近几年持续出现逆差,逆差规模从2019年至去年分别为987亿韩元、239亿韩元、109亿韩元、229亿韩元和640亿韩元。 目前,韩国政府不断加强外籍人员和旅外公民参保者资格和在韩享受医保报销的标准,以改善涉外项目收支。政府于2019年7月起实施外籍人员义务加入医保的外国人义务参保制度;今年4月3日起进一步加强外籍被扶养人资格条件;5月20日起通过身份证等证件确认患者等是否属于医保适用对象,以防非法借用或盗用他人医保。 部分政界人士认为,为了应对国籍参保者项目持续亏损,医保基金应当采取对等原则。然而,福祉部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将对等原则应用于特定国家的医保项目可能会引发外交冲突等负面影响。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4-11-28 00:14:43 -
韩国收入两极分化愈演愈烈 资产与劳动政策改善是关键
韩国经济跻身全球领先行列,但内部两极分化现象愈发突显。专家分析指出,这种现象背后存在工资和资产差距扩大等深层次结构性因素,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优化教育功能,以及稳定房地产市场。 韩国的名义工资有所上涨,但工资不平等趋势却在加剧。统计厅14日数据显示,以今年8月为准,非正式员工平均月薪为204.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6万元),同比增加9.1万韩元;正式员工平均月薪为379.6万韩元,同比增加17.3万韩元,两者相差174.8万韩元,创下历史最大差距。今年第二季度家庭收支调查也显示,收入排名前20%的第五分位工资收入同比增长8.3%,而收入排名后20%的第一分位工资收入则下降7.5%。 此外,物价上涨速度比工资更快,家庭的实际收入进一步缩水。韩国经济产业研究院经济研究室长金光锡(音)指出,2022至2024年间,韩国国民实际收入呈普遍下降趋势,原因在于物价上涨速度超过收入增长速度。 疫情期间的资产市场过热也加剧财富不平等现象。汉阳大学经济学教授河俊京(音)认为,“财富继承资本主义”也对两极分化产生影响,积累资产相比劳动收入的增速更快,尤其在房地产领域,相关政策和规制通常偏向既得利益阶层。 对于缩小收入两极分化,专家认为应该从提升工资与劳动匹配度入手。高丽大学社会学教授尹麟镇表示,应当把工资收入提高至与劳动相匹配的水平,企业高管享有不受限制的津贴和奖金,而基层劳工的工资却难以跟上物价涨幅。 河俊京教授强调,应该从宏观角度着手企业生态系统和劳动市场教育,改善劳动市场双重结构,缩小企业间的差距。此外,还应扩大进入劳动市场的机会,提供适当的再教育和再培训。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韩国目前在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等劳动市场政策上的预算投入相对较少。 尹麟镇教授也指出,应该为年轻一代提供更多机会,以此提高生产力,并增加公共领域的就业或实习机会,引导青年顺利进入劳动市场。此外,政府承担部分私营企业的实习生雇佣费用,也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政策设想。 另有专家表示,单靠扩大福利支出无法解决两极分化问题。首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安东贤(音)认为,福利支出与两极分化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资产两极分化最终需要通过稳定房地产价格来解决。尹麟镇教授也补充称,通过福利改善不平等可能带来“标签效应”隐患。金光锡室长提出,为消除两极分化,可能需要通过社会讨论努力引进适当的税制。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14 23: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