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新华社’新闻 20个
-
三星、LG遇挫 全球巨头难以撼动中国电视市场格局
近年来,全球电视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与其全球市场上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数据显示,在全球电视需求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中国本土电视厂商凭借爱国消费、政策补贴等优势全面占据主导地位,外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却持续萎缩。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洛图科技(Runto Technology)25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1月11日中国最大的购物节“光棍节”期间,中国电视市场的品牌成品出货量达到381.5万台,同比增长6.9%。 尽管年初因消费疲软导致销售量下滑,但在中国政府推动高能效家电产品消费补贴政策的带动下,电视市场从第三季度开始反弹。补贴金额高达购买价格的15%至20%,仅面向本土品牌,这使得中国厂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6.5%。 其中,海信以23.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TCL和创维(Skyworth)等三大品牌合计占据58.5%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领军力量。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索尼、三星、夏普和飞利浦等四大海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不足5%。 三星电子虽连续19年蝉联全球电视销售冠军,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仅为1%左右。尽管三星电子早在2021年成立了由代表理事兼副会长韩宗熙主导的中国业务革新小组,但目前市场表现仍未能扭转。LG电子的境况也不容乐观,其按销售额位列全球第二,但在出货量方面已被中国厂商赶超。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韩国厂商不仅面临中国品牌强劲的市场攻势,还因液晶显示屏(LCD)面板价格上涨而承受成本压力。尤其是在中国厂商获得补贴红利的情况下,韩国企业的竞争力受到进一步挤压。 展望未来,中国电视市场可能面临更复杂的局面。一方面,中国本土品牌凭借政策优势和价格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潜在关税影响,也可能为外资品牌带来更多挑战。 研究机构奥姆迪亚(Omdia)预测,明年1月起,电视面板价格将全面上涨,尤其是大尺寸面板的涨幅可能更高。这将进一步加大全球电视厂商的成本压力。 10月31日,顾客在中国杭州富阳晋安家电的收银台办理政府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的申领手续。 【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2-25 19:43:08 -
"红厅论坛·首尔对话会"在韩国举办
“红厅论坛·首尔对话会:中国高质量发展与中韩合作新潜能”2日在首尔举行。来自中韩两国高校和智库的学者专家参加对话会,探讨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探索并展望未来中韩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潜力。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方坤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国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取得新成效,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同时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外人员往来加快恢复发展。希望通过此次对话会,两国专家学者积极出谋划策,共创中韩共同美好未来。 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黄载皓在致辞中说,对话会以探索韩中合作新潜力为主题,专家学者将多角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经济可能性,探寻韩中两国在多个领域里更多合作机遇。 韩中议员联盟会长金太年在书面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环境存在不少动荡与挑战,在此背景下,韩中两国应互联互通,相互分享经验,结合双方优势,在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个领域开辟合作的新未来。 中国建设银行首尔分行总经理王玉洁表示,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波澜起伏,不同思想、不同策略激烈碰撞,希望专家们以各自的远见卓识为中韩关系和中韩企业提供更多启发与建议。 当天的对话会分为两大议程。第一议程聚焦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左凤荣作主旨演讲,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第二议程以探索互利共赢的中韩经贸合作新起点为主题,与会者展开热烈讨论,为推动中韩友好合作建言献策。 本次对话会由新华社亚太总分社和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联合举办,新华社首尔分社和中国建设银行首尔分行承办。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2-04 00:21:53 -
韩国自华进口汽车增势迅猛 中国或首超美国成第二大来源国
进入今年以来,韩国自华进口汽车规模大幅增长,中国有望首次超越美国,成为韩国汽车进口第二大来源国。 据韩国贸易协会2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至10月,韩国自华进口汽车金额共计17.2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4%,已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金额12.49亿美元。 这一增幅显示出中国汽车在韩国市场的强势崛起,中国汽车在韩国进口市场占比已经从2019年的不足2%增长到现在的约15%。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预计中国会在汽车进口金额上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德国(48亿美元)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自2017年以来,除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的贸易限制外,韩国自华进口汽车金额一直持续增长,并且大多呈现出两位数年增幅。去年中国汽车进口金额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目前,韩国自美国进口汽车金额为17.88亿美元,与中国进口金额相差无几。这一趋势证明,中国在韩国汽车进口中的份额正在迅速增加,未来中国有望继续巩固这一地位。 除了汽车以外,中国家电产品在韩国的进口金额也不断攀升。韩国贸易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韩国自华进口家用电子产品总额为4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这一金额占韩国家电进口总额69.78亿美元的60%,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自2005年起一直是韩国最大家电进口来源国。中国家电产品过去依靠价格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份额,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家电产品目前的技术竞争力已经逐渐接近全球标准,因此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中国在钢铁、家电以及汽车领域的强势崛起,韩国产业界普遍认为,“中国产业海啸”正在全面袭来。 正在江苏省太仓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等待装船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1-29 22:52:46 -
中国市场需求推动与减产叠加 LCD电视面板价格第四季度迎来稳定期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市场之一,电视需求不断攀升,本应在下半年大幅下跌的LCD(液晶显示器)电视面板价格趋于稳定。中国电视制造商对需求的预期高于此前估计,第四季度的面板订单量有所增加,同时面板厂商的减产措施效果也在显现,共同推动了这一价格平稳的趋势。 市场研究公司奥姆迪亚(Omdia)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LCD电视面板价格持续下滑,但到10月出现止跌趋稳的情况。最受欢迎的55英寸LCD电视面板平均价格从5月的136美元降至9月的126美元,下降幅度为7.3%;而65英寸面板价格则从5月的182美元降至9月的172美元,降幅为5.4%。业内原本预计第四季度面板价格将进一步加速下滑,但10月的跌势意外中止。奥姆迪亚预测,面板价格有望在今年年底前维持平稳状态,不会出现明显下跌。 面板价格止跌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中国国内需求的强劲增长。为提振经济,中国政府向节能家电购买者提供了15%至20%的消费补贴,有效带动了电视需求回升。同时,降息政策也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意愿。根据中国主要电子产品销售平台苏宁易购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国庆节前夕,一级和二级能效电视的销量同比激增两倍以上,这一利好主要惠及了国内电视厂商。 受需求带动,中国电视制造商在第四季度增加了面板采购量。国内电视巨头TCL和海信分别将第四季度的LCD电视开放式面板(不含驱动电路和背光的LCD面板)采购计划从630万台上调至700万台、从650万台增至660万台。 LCD电视面板的供需现已由中国面板厂商掌控。2018年,中国面板厂商的全球市场份额为30%,而今年上半年已上升至66%。为抑制供应过剩导致的价格下跌,中国面板厂商原计划在10月进行两周的减产,但随着订单需求突然上升,面板厂商将两周减产缩短至一周,同时提高产能利用率以应对新增需求。 与此同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用LCD面板的价格因市场竞争激烈,连续数月持平并持续走低。今年显示器用LCD面板的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约7%,而显示器成品的出货量仅增长约4%,供大于求的局面使面板厂商盈利能力承压。然而,中国面板厂商依然计划通过低价策略继续扩大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用LCD面板的市场份额,即使面临短期亏损,亦会增加生产,以巩固市场地位。 9月24日,一对夫妇在中国汨罗市天虹电器城挑选电视。【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0-29 19:56:41 -
中国家电补贴政策影响 韩国电视厂商面临成本上涨压力
为提振经济,中国政府向购买家电的消费者提供补贴,促使国内电视制造商积极扩展销售。尽管需求放缓,但由于中国厂商调整了电视面板产量,面板价格下跌趋势已趋于停滞,这或将加大三星电子、LG电子等韩国电视厂商的成本压力。 市场调研机构奥姆迪亚(Omdia)的数据显示,中国主要电视品牌已将今年第四季度(10月至12月)的电视出货量预期上调了10%至30%。奥姆迪亚分析称:“中国电视制造商正在受益于政府的补贴政策。” 今年3月,中国政府出台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通过向购买家电的消费者提供销售价格15%至20%的补贴,推动家电消费,成为提振经济的重要举措。 市场调研机构DSCC此前预计,今年中国电视市场出货量将下降11%,但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得出货量有望与去年持平,略低于4000万台。 与此同时,电视面板价格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奥姆迪亚数据显示,本月55英寸LCD(液晶显示器)电视面板的平均价格为126美元,较上月持平。今年上半年,电视LCD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但随着需求放缓,价格下行趋势已放缓并趋于稳定。 奥姆迪亚指出:“面板制造商正寻求保持面板价格稳定的途径。预计到11月,面板价格将保持平稳。” 在中国青岛,消费者在家电展区了解以旧换新信息。【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0-23 18:04:03 -
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白热化 中国电池企业崛起加剧韩企压力
自去年以来,尽管电动车市场需求趋缓,中国电池企业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或对韩国电池企业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整车厂商日益倾向于采用价格更具优势的中国磷酸铁锂(LFP)电池,这可能导致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继续下滑,而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则进一步上升。 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中,中国企业的份额大幅提升,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表现突出,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同样占据了重要地位。一直在中国以外市场居首位的LG新能源,自今年1月以来,已被宁德时代(CATL)超越。宁德时代目前在这一市场中占据25.8%的份额,而LG新能源则以24.4%位居第二。 今年1至8月,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在全球(不含中国)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46.4%。与此相对,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和孚能科技的市场份额则上升3.4个百分点至34.4%。在全球范围内,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了下降,而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则持续攀升。 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如特斯拉、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和现代汽车纷纷选择宁德时代的LFP电池,这为中国电池企业的增长提供了支持。特别是宁德时代通过向巴西、泰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出口电池,有效缓解了中国市场的供应过剩问题,并提升了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 比亚迪也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管理体系,增强了电池供应和整车制造的协同效应,并在海外市场不断扩张其影响力。在海外市场中,比亚迪的Atto 3和Dolphin等车型销量呈现增长态势。 韩国NICE信用评级公司研究员朴钟一(音)指出,由于消费者对电动车价格愈发敏感,整车厂商在确保盈利的同时更加注重成本控制,这使得中国低成本电池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他预测,韩国电池企业的高端产品需求可能被低成本产品逐步取代,未来将面临一定的销售压力。 朴钟一还强调,韩国电池企业若想突破当前困境,需开发可与LFP和钠电池抗衡的低成本技术,并将供应链从中国转向北美和欧洲。此外,韩国企业需制定融资计划以满足大规模投资需求,并提升全球生产基地的运营效率,以应对电动车之外的多样化市场需求。 9月11日,人们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上参观宁德时代展台。【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0-13 19:34:03 -
中国国庆黄金周进入尾声 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1亿人次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日前表示,自9月29日国庆黄金周运输启动以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05亿人次,运输安全平稳有序。10月5日,铁路客流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中短途客流增加,预计发送旅客1795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947列。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庆黄金周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预计将保持高位运行,呈现“头尾长途多、中间中短途多”的特点,部分时段和区段客流高度集中。全国铁路实行高峰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2000余列。 各地铁路部门加强站车服务,强化路地联动,落实便民利民措施,让旅客体验更美好。国铁北京局集团公司与北京市公交集团等地方部门沟通联动,做好新开通的京津城际亦庄站与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市政交通接驳,方便旅客快捷换乘;国铁成都局集团公司与南方电网贵阳供电局紧密协作,对管内贵阳北站等高铁站及贵南高铁、贵广高铁等铁路沿线供电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出行用电安全可靠;国铁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持续为旅客提供“一盒好饭”,定制节日菜谱,丰富餐食种类,让大盘鸡、手抓饭等新疆特色美食进车厢,让旅客吃得舒心和放心。 截至5日19时,除大中城市周边、重点景区周边部分路段、时段和事故路段出现排队缓行外,主要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交通总体安全顺畅,未接报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 从公安部交管局监测的76条高速公路700个重要节点和53条国道300个重要节点看,交通流量较前日相比略有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上升,6日起将迎来国庆假期返程高峰。 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游客们正在观看“唐潮”系列沉浸式表演。【图片提供 新华社】
2024-10-06 22:49:51 -
美国拟制裁中国显示屏企业 韩国或借机重夺市场主导权
随着美国政府对中国威胁半导体和电池供应链的企业实施一系列制裁,近日在众议院的推动下,这一制裁范围扩大至显示屏领域。如果制裁最终落实,可能会遏制中国在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市场的扩张。长期来看,美国对中国显示屏企业的制裁有望为韩国相关企业带来间接利好。 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伦纳尔致信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敦促将中国的两大显示技术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和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Tianma)——列入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事公司清单(即1260H清单),理由是这些企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穆伦纳尔在信中虽未直接提及三星显示和LG显示,但他对中国企业通过政府补贴和低价策略挤压三星和LG等竞争对手的行为提出了批评。他指出:“中国在全球LCD市场的份额从2004年的0%增长到如今的72%”,并强调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低价战略正对其他国家的企业构成严峻挑战。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苹果MacBook所用的LCD面板中,有31%来自京东方;iPad使用的LCD面板中,京东方的供应比例也高达24.7%。这一数据进一步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全球显示屏市场的强劲增长。 韩国显示屏行业曾在2016年以前主导全球LCD市场,但随着中国企业凭借低价策略持续攻势,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减。三星显示于2021年将其位于中国苏州的LCD工厂出售给了中国华星光电(CSOT),而LG显示近期也签署协议,将其在中国广州的大尺寸LCD面板及模组工厂股份出售给了华星光电。 尽管韩国企业目前正集中力量发展OLED技术,但在这一领域同样面临来自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2023年底,三星显示在中小尺寸OLED市场的份额超过50%;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三星的市场份额下降至44%,中国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和天马等企业迅速崛起。 京东方在2023年宣布了一项价值1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78亿元)的第8代OLED投资计划,并开始建设大规模生产线。 业内分析认为,美国对中国显示屏企业的制裁将有可能为韩国企业带来市场机遇。三星显示社长崔周善在9月26日于首尔举行的“第15届显示日纪念仪式”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美国可能实施的制裁对韩国显示屏企业具有一定影响,但当前形势尚不明朗,仍需密切关注后续进展。 BOE(京东方)亮相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0-04 16:25:00 -
中美领跑全球汽车软件竞赛 日韩车企面临挑战
据《金融时报》和《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23日(当地时间)报道,美国IT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近日发布的《2024年汽车企业数字化能力排名》显示,韩国和日本汽车企业在软件能力方面落后于中美企业。现代汽车和起亚在22家企业中排名第15,尽管其得分从28.9上升至34.3,但由于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排名与去年持平。全球销量第一的丰田排名从去年的第17位下降至第20位,得分也从28.7降至26.8。日本汽车企业中,排名最高的是本田,位居第16位。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紧随排名第一的特斯拉,表现亮眼。蔚来排名第2,小鹏紧随其后排名第3。此外,吉利和比亚迪等四家中国企业也跻身前十,导致奔驰(第11位)和全球销量第二的大众(第13位)未能进入前十。 尽管特斯拉在数字技术领域依旧保持领先,但其得分从去年的80.1分下降到76.9分。高德纳分析指出,大型企业未能有效将资源转化为软件能力,管理层对这一过程的投入不足也是其中一个关键原因。 在电动车市场,日本汽车企业正努力追赶。自2020年日本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约18%的峰值后,逐步下滑。为应对此趋势,本田、日产和三菱减少了在中国的生产。韩国汽车研究院产业分析室室长李昊(音)表示:“中国市场正在迅速向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转型,而日本汽车企业未能跟上这一变化。” 为应对这一挑战,日本企业选择了“电动车联盟”作为应对策略。今年3月,本田与日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提升电动车及软件能力。上个月,日产持有34%股份的三菱也加入联盟,三方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MOU),计划共同研发下一代软件定义车辆(SDV),统一电池规格,并共享电动车电机及充电服务等资源。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日本企业在SDV合作方面取得成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要追赶已经主导全球汽车软件市场的中美企业仍然面临挑战。由于日本车企长期以传统燃油车为主,年产量达800万辆,他们在软件人才的争夺战中处于劣势。李昊指出:“在当前情况下,日本车企很难吸引到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 除了技术和人才,汽车企业的组织文化创新也是重要课题。吉利集团旗下沃尔沃汽车的首席工程与技术官安德斯·贝尔斯(Anders Bells)本月初在新车发布会上表示:“提升软件能力不仅是技术转型,更是心态转变的艰难过程。” 现代汽车集团同样面临类似挑战,他们需要通过强化软件能力,转型为智能移动解决方案公司。为此,现代汽车上月在“CEO投资者日”上发布了自动驾驶平台、信息娱乐中心显示屏开发、以及自动驾驶车辆感知-判断-控制功能建设等计划,并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展示以自动驾驶为核心功能的SDV样车。起亚则计划于2026年在日本推出下一代电动汽车“目的导向型移动工具”(PBV)。现代汽车先进汽车平台(AVP)负责人宋昌贤(音)表示:“现代汽车集团正在顺利推进自主操作系统(OS)的开发,以支持SDV的运行。” 9月10日,华为鸿蒙智行全系升级HUAWEI ADS3.0。【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09-25 19:55:01 -
中国咖啡消费飙升 韩企突围需瞄准高端市场布局
中国以悠久的茶文化闻名,如今正逐渐转型为“咖啡之国”。不仅咖啡消费量增加,咖啡店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市场更呈现出从速溶咖啡向精品咖啡转变的趋势。独特的风味和健康属性使咖啡高端化的趋势愈发显著。业内分析认为,想要进入中国咖啡市场的韩国企业,必须聚焦高端化与差异化战略,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 根据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最近发布的《增长中的中国咖啡市场与变化的消费者口味》报告,咖啡在中国已不再仅仅是嗜好品,而是牢固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024年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人均年咖啡消费量已从2016年的9杯增加到去年的16.74杯。与此同时,咖啡店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目前中国约有13.28万家咖啡店,两年内增加了3万余家。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的数据,2023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已达149.22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消费者对咖啡口味的多样化和高端化需求增加,现磨咖啡市场呈现显著增长。去年,现磨咖啡市场规模达到11.73亿元人民币,过去五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9.3%。原本由速溶咖啡主导的市场,现磨咖啡的销售占比正持续扩大。 伴随咖啡消费的增长,消费者的口味也在变化。传统的意式浓缩咖啡和拿铁不再是唯一选择,添加水果、坚果和调味料等元素的创意咖啡正逐渐在年轻人中流行。 对此,中国的咖啡制造商纷纷推出迎合Z世代个性化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如椰子味拿铁、西瓜味现磨咖啡、加入肉桂香料的美式咖啡等。即便是速溶咖啡,制造商也通过提升咖啡豆品质、采用冻干技术、超细研磨技术以及保留香味等方式,推出了高端速溶产品,吸引了当地消费者的关注。同时,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功能性咖啡也逐渐受到关注,预计含有灵芝、枸杞等健康成分的功能性咖啡市场具有广阔的增长潜力。 相关人士表示:“与美国或欧洲等传统咖啡消费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咖啡消费量仍然较低。但近年来咖啡文化在年轻一代中迅速传播,未来中国咖啡市场的前景十分光明。”欧睿国际预计,到2028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71.26亿元人民币。 KOTRA的相关负责人建议:“韩国的咖啡企业要想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成功,必须专注于高端化和差异化战略。同时,企业应结合最新的咖啡消费趋势开发产品,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并制定利用社交媒体的营销策略,从多个方面发力。” 7月28日,在中国西安大雁塔周边一家咖啡馆内,游客展示一杯以大雁塔为主题的咖啡饮品。【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09-20 19:28:59
-
三星、LG遇挫 全球巨头难以撼动中国电视市场格局
近年来,全球电视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与其全球市场上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数据显示,在全球电视需求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中国本土电视厂商凭借爱国消费、政策补贴等优势全面占据主导地位,外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却持续萎缩。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洛图科技(Runto Technology)25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1月11日中国最大的购物节“光棍节”期间,中国电视市场的品牌成品出货量达到381.5万台,同比增长6.9%。 尽管年初因消费疲软导致销售量下滑,但在中国政府推动高能效家电产品消费补贴政策的带动下,电视市场从第三季度开始反弹。补贴金额高达购买价格的15%至20%,仅面向本土品牌,这使得中国厂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6.5%。 其中,海信以23.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TCL和创维(Skyworth)等三大品牌合计占据58.5%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领军力量。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索尼、三星、夏普和飞利浦等四大海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不足5%。 三星电子虽连续19年蝉联全球电视销售冠军,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仅为1%左右。尽管三星电子早在2021年成立了由代表理事兼副会长韩宗熙主导的中国业务革新小组,但目前市场表现仍未能扭转。LG电子的境况也不容乐观,其按销售额位列全球第二,但在出货量方面已被中国厂商赶超。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韩国厂商不仅面临中国品牌强劲的市场攻势,还因液晶显示屏(LCD)面板价格上涨而承受成本压力。尤其是在中国厂商获得补贴红利的情况下,韩国企业的竞争力受到进一步挤压。 展望未来,中国电视市场可能面临更复杂的局面。一方面,中国本土品牌凭借政策优势和价格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潜在关税影响,也可能为外资品牌带来更多挑战。 研究机构奥姆迪亚(Omdia)预测,明年1月起,电视面板价格将全面上涨,尤其是大尺寸面板的涨幅可能更高。这将进一步加大全球电视厂商的成本压力。 10月31日,顾客在中国杭州富阳晋安家电的收银台办理政府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的申领手续。 【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2-25 19:43:08 -
"红厅论坛·首尔对话会"在韩国举办
“红厅论坛·首尔对话会:中国高质量发展与中韩合作新潜能”2日在首尔举行。来自中韩两国高校和智库的学者专家参加对话会,探讨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探索并展望未来中韩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潜力。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方坤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国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取得新成效,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同时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外人员往来加快恢复发展。希望通过此次对话会,两国专家学者积极出谋划策,共创中韩共同美好未来。 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黄载皓在致辞中说,对话会以探索韩中合作新潜力为主题,专家学者将多角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经济可能性,探寻韩中两国在多个领域里更多合作机遇。 韩中议员联盟会长金太年在书面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环境存在不少动荡与挑战,在此背景下,韩中两国应互联互通,相互分享经验,结合双方优势,在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个领域开辟合作的新未来。 中国建设银行首尔分行总经理王玉洁表示,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波澜起伏,不同思想、不同策略激烈碰撞,希望专家们以各自的远见卓识为中韩关系和中韩企业提供更多启发与建议。 当天的对话会分为两大议程。第一议程聚焦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左凤荣作主旨演讲,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第二议程以探索互利共赢的中韩经贸合作新起点为主题,与会者展开热烈讨论,为推动中韩友好合作建言献策。 本次对话会由新华社亚太总分社和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联合举办,新华社首尔分社和中国建设银行首尔分行承办。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2-04 00:21:53 -
韩国自华进口汽车增势迅猛 中国或首超美国成第二大来源国
进入今年以来,韩国自华进口汽车规模大幅增长,中国有望首次超越美国,成为韩国汽车进口第二大来源国。 据韩国贸易协会2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至10月,韩国自华进口汽车金额共计17.2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4%,已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金额12.49亿美元。 这一增幅显示出中国汽车在韩国市场的强势崛起,中国汽车在韩国进口市场占比已经从2019年的不足2%增长到现在的约15%。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预计中国会在汽车进口金额上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德国(48亿美元)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自2017年以来,除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的贸易限制外,韩国自华进口汽车金额一直持续增长,并且大多呈现出两位数年增幅。去年中国汽车进口金额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目前,韩国自美国进口汽车金额为17.88亿美元,与中国进口金额相差无几。这一趋势证明,中国在韩国汽车进口中的份额正在迅速增加,未来中国有望继续巩固这一地位。 除了汽车以外,中国家电产品在韩国的进口金额也不断攀升。韩国贸易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韩国自华进口家用电子产品总额为4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这一金额占韩国家电进口总额69.78亿美元的60%,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自2005年起一直是韩国最大家电进口来源国。中国家电产品过去依靠价格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份额,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家电产品目前的技术竞争力已经逐渐接近全球标准,因此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中国在钢铁、家电以及汽车领域的强势崛起,韩国产业界普遍认为,“中国产业海啸”正在全面袭来。 正在江苏省太仓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等待装船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1-29 22:52:46 -
中国市场需求推动与减产叠加 LCD电视面板价格第四季度迎来稳定期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市场之一,电视需求不断攀升,本应在下半年大幅下跌的LCD(液晶显示器)电视面板价格趋于稳定。中国电视制造商对需求的预期高于此前估计,第四季度的面板订单量有所增加,同时面板厂商的减产措施效果也在显现,共同推动了这一价格平稳的趋势。 市场研究公司奥姆迪亚(Omdia)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LCD电视面板价格持续下滑,但到10月出现止跌趋稳的情况。最受欢迎的55英寸LCD电视面板平均价格从5月的136美元降至9月的126美元,下降幅度为7.3%;而65英寸面板价格则从5月的182美元降至9月的172美元,降幅为5.4%。业内原本预计第四季度面板价格将进一步加速下滑,但10月的跌势意外中止。奥姆迪亚预测,面板价格有望在今年年底前维持平稳状态,不会出现明显下跌。 面板价格止跌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中国国内需求的强劲增长。为提振经济,中国政府向节能家电购买者提供了15%至20%的消费补贴,有效带动了电视需求回升。同时,降息政策也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意愿。根据中国主要电子产品销售平台苏宁易购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国庆节前夕,一级和二级能效电视的销量同比激增两倍以上,这一利好主要惠及了国内电视厂商。 受需求带动,中国电视制造商在第四季度增加了面板采购量。国内电视巨头TCL和海信分别将第四季度的LCD电视开放式面板(不含驱动电路和背光的LCD面板)采购计划从630万台上调至700万台、从650万台增至660万台。 LCD电视面板的供需现已由中国面板厂商掌控。2018年,中国面板厂商的全球市场份额为30%,而今年上半年已上升至66%。为抑制供应过剩导致的价格下跌,中国面板厂商原计划在10月进行两周的减产,但随着订单需求突然上升,面板厂商将两周减产缩短至一周,同时提高产能利用率以应对新增需求。 与此同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用LCD面板的价格因市场竞争激烈,连续数月持平并持续走低。今年显示器用LCD面板的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约7%,而显示器成品的出货量仅增长约4%,供大于求的局面使面板厂商盈利能力承压。然而,中国面板厂商依然计划通过低价策略继续扩大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用LCD面板的市场份额,即使面临短期亏损,亦会增加生产,以巩固市场地位。 9月24日,一对夫妇在中国汨罗市天虹电器城挑选电视。【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0-29 19:56:41 -
中国家电补贴政策影响 韩国电视厂商面临成本上涨压力
为提振经济,中国政府向购买家电的消费者提供补贴,促使国内电视制造商积极扩展销售。尽管需求放缓,但由于中国厂商调整了电视面板产量,面板价格下跌趋势已趋于停滞,这或将加大三星电子、LG电子等韩国电视厂商的成本压力。 市场调研机构奥姆迪亚(Omdia)的数据显示,中国主要电视品牌已将今年第四季度(10月至12月)的电视出货量预期上调了10%至30%。奥姆迪亚分析称:“中国电视制造商正在受益于政府的补贴政策。” 今年3月,中国政府出台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通过向购买家电的消费者提供销售价格15%至20%的补贴,推动家电消费,成为提振经济的重要举措。 市场调研机构DSCC此前预计,今年中国电视市场出货量将下降11%,但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得出货量有望与去年持平,略低于4000万台。 与此同时,电视面板价格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奥姆迪亚数据显示,本月55英寸LCD(液晶显示器)电视面板的平均价格为126美元,较上月持平。今年上半年,电视LCD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但随着需求放缓,价格下行趋势已放缓并趋于稳定。 奥姆迪亚指出:“面板制造商正寻求保持面板价格稳定的途径。预计到11月,面板价格将保持平稳。” 在中国青岛,消费者在家电展区了解以旧换新信息。【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0-23 18:04:03 -
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白热化 中国电池企业崛起加剧韩企压力
自去年以来,尽管电动车市场需求趋缓,中国电池企业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或对韩国电池企业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整车厂商日益倾向于采用价格更具优势的中国磷酸铁锂(LFP)电池,这可能导致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继续下滑,而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则进一步上升。 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中,中国企业的份额大幅提升,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表现突出,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同样占据了重要地位。一直在中国以外市场居首位的LG新能源,自今年1月以来,已被宁德时代(CATL)超越。宁德时代目前在这一市场中占据25.8%的份额,而LG新能源则以24.4%位居第二。 今年1至8月,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在全球(不含中国)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46.4%。与此相对,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和孚能科技的市场份额则上升3.4个百分点至34.4%。在全球范围内,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了下降,而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则持续攀升。 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如特斯拉、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和现代汽车纷纷选择宁德时代的LFP电池,这为中国电池企业的增长提供了支持。特别是宁德时代通过向巴西、泰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出口电池,有效缓解了中国市场的供应过剩问题,并提升了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 比亚迪也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管理体系,增强了电池供应和整车制造的协同效应,并在海外市场不断扩张其影响力。在海外市场中,比亚迪的Atto 3和Dolphin等车型销量呈现增长态势。 韩国NICE信用评级公司研究员朴钟一(音)指出,由于消费者对电动车价格愈发敏感,整车厂商在确保盈利的同时更加注重成本控制,这使得中国低成本电池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他预测,韩国电池企业的高端产品需求可能被低成本产品逐步取代,未来将面临一定的销售压力。 朴钟一还强调,韩国电池企业若想突破当前困境,需开发可与LFP和钠电池抗衡的低成本技术,并将供应链从中国转向北美和欧洲。此外,韩国企业需制定融资计划以满足大规模投资需求,并提升全球生产基地的运营效率,以应对电动车之外的多样化市场需求。 9月11日,人们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上参观宁德时代展台。【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0-13 19:34:03 -
中国国庆黄金周进入尾声 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1亿人次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日前表示,自9月29日国庆黄金周运输启动以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05亿人次,运输安全平稳有序。10月5日,铁路客流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中短途客流增加,预计发送旅客1795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947列。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庆黄金周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预计将保持高位运行,呈现“头尾长途多、中间中短途多”的特点,部分时段和区段客流高度集中。全国铁路实行高峰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2000余列。 各地铁路部门加强站车服务,强化路地联动,落实便民利民措施,让旅客体验更美好。国铁北京局集团公司与北京市公交集团等地方部门沟通联动,做好新开通的京津城际亦庄站与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市政交通接驳,方便旅客快捷换乘;国铁成都局集团公司与南方电网贵阳供电局紧密协作,对管内贵阳北站等高铁站及贵南高铁、贵广高铁等铁路沿线供电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出行用电安全可靠;国铁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持续为旅客提供“一盒好饭”,定制节日菜谱,丰富餐食种类,让大盘鸡、手抓饭等新疆特色美食进车厢,让旅客吃得舒心和放心。 截至5日19时,除大中城市周边、重点景区周边部分路段、时段和事故路段出现排队缓行外,主要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交通总体安全顺畅,未接报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 从公安部交管局监测的76条高速公路700个重要节点和53条国道300个重要节点看,交通流量较前日相比略有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上升,6日起将迎来国庆假期返程高峰。 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游客们正在观看“唐潮”系列沉浸式表演。【图片提供 新华社】
2024-10-06 22:49:51 -
美国拟制裁中国显示屏企业 韩国或借机重夺市场主导权
随着美国政府对中国威胁半导体和电池供应链的企业实施一系列制裁,近日在众议院的推动下,这一制裁范围扩大至显示屏领域。如果制裁最终落实,可能会遏制中国在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市场的扩张。长期来看,美国对中国显示屏企业的制裁有望为韩国相关企业带来间接利好。 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伦纳尔致信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敦促将中国的两大显示技术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和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Tianma)——列入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事公司清单(即1260H清单),理由是这些企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穆伦纳尔在信中虽未直接提及三星显示和LG显示,但他对中国企业通过政府补贴和低价策略挤压三星和LG等竞争对手的行为提出了批评。他指出:“中国在全球LCD市场的份额从2004年的0%增长到如今的72%”,并强调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低价战略正对其他国家的企业构成严峻挑战。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苹果MacBook所用的LCD面板中,有31%来自京东方;iPad使用的LCD面板中,京东方的供应比例也高达24.7%。这一数据进一步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全球显示屏市场的强劲增长。 韩国显示屏行业曾在2016年以前主导全球LCD市场,但随着中国企业凭借低价策略持续攻势,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减。三星显示于2021年将其位于中国苏州的LCD工厂出售给了中国华星光电(CSOT),而LG显示近期也签署协议,将其在中国广州的大尺寸LCD面板及模组工厂股份出售给了华星光电。 尽管韩国企业目前正集中力量发展OLED技术,但在这一领域同样面临来自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2023年底,三星显示在中小尺寸OLED市场的份额超过50%;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三星的市场份额下降至44%,中国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和天马等企业迅速崛起。 京东方在2023年宣布了一项价值1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78亿元)的第8代OLED投资计划,并开始建设大规模生产线。 业内分析认为,美国对中国显示屏企业的制裁将有可能为韩国企业带来市场机遇。三星显示社长崔周善在9月26日于首尔举行的“第15届显示日纪念仪式”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美国可能实施的制裁对韩国显示屏企业具有一定影响,但当前形势尚不明朗,仍需密切关注后续进展。 BOE(京东方)亮相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0-04 16:25:00 -
中美领跑全球汽车软件竞赛 日韩车企面临挑战
据《金融时报》和《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23日(当地时间)报道,美国IT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近日发布的《2024年汽车企业数字化能力排名》显示,韩国和日本汽车企业在软件能力方面落后于中美企业。现代汽车和起亚在22家企业中排名第15,尽管其得分从28.9上升至34.3,但由于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排名与去年持平。全球销量第一的丰田排名从去年的第17位下降至第20位,得分也从28.7降至26.8。日本汽车企业中,排名最高的是本田,位居第16位。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紧随排名第一的特斯拉,表现亮眼。蔚来排名第2,小鹏紧随其后排名第3。此外,吉利和比亚迪等四家中国企业也跻身前十,导致奔驰(第11位)和全球销量第二的大众(第13位)未能进入前十。 尽管特斯拉在数字技术领域依旧保持领先,但其得分从去年的80.1分下降到76.9分。高德纳分析指出,大型企业未能有效将资源转化为软件能力,管理层对这一过程的投入不足也是其中一个关键原因。 在电动车市场,日本汽车企业正努力追赶。自2020年日本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约18%的峰值后,逐步下滑。为应对此趋势,本田、日产和三菱减少了在中国的生产。韩国汽车研究院产业分析室室长李昊(音)表示:“中国市场正在迅速向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转型,而日本汽车企业未能跟上这一变化。” 为应对这一挑战,日本企业选择了“电动车联盟”作为应对策略。今年3月,本田与日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提升电动车及软件能力。上个月,日产持有34%股份的三菱也加入联盟,三方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MOU),计划共同研发下一代软件定义车辆(SDV),统一电池规格,并共享电动车电机及充电服务等资源。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日本企业在SDV合作方面取得成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要追赶已经主导全球汽车软件市场的中美企业仍然面临挑战。由于日本车企长期以传统燃油车为主,年产量达800万辆,他们在软件人才的争夺战中处于劣势。李昊指出:“在当前情况下,日本车企很难吸引到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 除了技术和人才,汽车企业的组织文化创新也是重要课题。吉利集团旗下沃尔沃汽车的首席工程与技术官安德斯·贝尔斯(Anders Bells)本月初在新车发布会上表示:“提升软件能力不仅是技术转型,更是心态转变的艰难过程。” 现代汽车集团同样面临类似挑战,他们需要通过强化软件能力,转型为智能移动解决方案公司。为此,现代汽车上月在“CEO投资者日”上发布了自动驾驶平台、信息娱乐中心显示屏开发、以及自动驾驶车辆感知-判断-控制功能建设等计划,并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展示以自动驾驶为核心功能的SDV样车。起亚则计划于2026年在日本推出下一代电动汽车“目的导向型移动工具”(PBV)。现代汽车先进汽车平台(AVP)负责人宋昌贤(音)表示:“现代汽车集团正在顺利推进自主操作系统(OS)的开发,以支持SDV的运行。” 9月10日,华为鸿蒙智行全系升级HUAWEI ADS3.0。【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09-25 19:55:01 -
中国咖啡消费飙升 韩企突围需瞄准高端市场布局
中国以悠久的茶文化闻名,如今正逐渐转型为“咖啡之国”。不仅咖啡消费量增加,咖啡店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市场更呈现出从速溶咖啡向精品咖啡转变的趋势。独特的风味和健康属性使咖啡高端化的趋势愈发显著。业内分析认为,想要进入中国咖啡市场的韩国企业,必须聚焦高端化与差异化战略,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 根据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最近发布的《增长中的中国咖啡市场与变化的消费者口味》报告,咖啡在中国已不再仅仅是嗜好品,而是牢固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024年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人均年咖啡消费量已从2016年的9杯增加到去年的16.74杯。与此同时,咖啡店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目前中国约有13.28万家咖啡店,两年内增加了3万余家。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的数据,2023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已达149.22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消费者对咖啡口味的多样化和高端化需求增加,现磨咖啡市场呈现显著增长。去年,现磨咖啡市场规模达到11.73亿元人民币,过去五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9.3%。原本由速溶咖啡主导的市场,现磨咖啡的销售占比正持续扩大。 伴随咖啡消费的增长,消费者的口味也在变化。传统的意式浓缩咖啡和拿铁不再是唯一选择,添加水果、坚果和调味料等元素的创意咖啡正逐渐在年轻人中流行。 对此,中国的咖啡制造商纷纷推出迎合Z世代个性化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如椰子味拿铁、西瓜味现磨咖啡、加入肉桂香料的美式咖啡等。即便是速溶咖啡,制造商也通过提升咖啡豆品质、采用冻干技术、超细研磨技术以及保留香味等方式,推出了高端速溶产品,吸引了当地消费者的关注。同时,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功能性咖啡也逐渐受到关注,预计含有灵芝、枸杞等健康成分的功能性咖啡市场具有广阔的增长潜力。 相关人士表示:“与美国或欧洲等传统咖啡消费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咖啡消费量仍然较低。但近年来咖啡文化在年轻一代中迅速传播,未来中国咖啡市场的前景十分光明。”欧睿国际预计,到2028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71.26亿元人民币。 KOTRA的相关负责人建议:“韩国的咖啡企业要想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成功,必须专注于高端化和差异化战略。同时,企业应结合最新的咖啡消费趋势开发产品,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并制定利用社交媒体的营销策略,从多个方面发力。” 7月28日,在中国西安大雁塔周边一家咖啡馆内,游客展示一杯以大雁塔为主题的咖啡饮品。【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09-20 19: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