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比例’新闻 109个
-
韩国流通业打响"生鲜争夺战" 线上线下全面加码布局
随着线上线下渠道加速融合,韩国流通业正将生鲜食品确立为新一轮增长引擎。电商平台、大型超市及百货店纷纷加码该领域,围绕供应链整合、物流体系与商品竞争力展开激烈角逐。 据流通业界23日消息,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近期加快生鲜业务布局,不仅持续拓展高端商品线,还显著提升农产品的产地直采比例。为扩大地方农特产品采购,Coupang已与忠清南道锦山郡、庆尚南道南海郡、庆尚北道星州郡等地方政府相继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产地直供体系。 自2019年推出生鲜服务以来,Coupang持续扩张相关业务,疫情暴发后增速明显。以水果为例,去年采购规模较2021年增长超过三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Naver与Kurly也在加紧布局生鲜市场。根据双方协议,Kurly计划于年内入驻Naver Plus Store,用户在当晚11点前下单,次日清晨7点前即可通过其凌晨配送服务收货。Naver借此补强在生鲜领域的短板,Kurly则借助新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双方均将吸引新用户作为主要目标。 新世界集团旗下电商平台SSG.com则依托母公司旗下易买得的商品优势,构建以生鲜为核心的商品结构。一方面扩充“美食馆”等高端食品阵容,另一方面将原本仅限首都圈的凌晨配送服务拓展至忠清、釜山、大邱、光州等主要城市,全面提升配送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生鲜品类具备可观的增长潜力。数据显示,去年农畜水产品线上交易额达12.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5亿元),较2019年增长3.4倍。尽管整体零售市场受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影响,销售额同比下滑0.1%,该品类线上销售依然实现17.2%的逆势增长。 然而,尽管整体线上市场增速趋缓,从各类产品的线上渗透率来看,生鲜仍具备广阔增长空间。去年食品类线上渗透率为26.2%,远低于家电通信(38%)、时尚(44.7%)、化妆品(37.4%)等品类。 面对电商攻势,线下渠道同样加速应对。买得、乐天玛特、Homeplus等大型超市正推动将80%至90%的营业面积调整为食品专区,进一步强化生鲜专营特色。与此同时,乐天、新世界等百货公司则通过打造高端食品馆实现差异化竞争,并借助线下门店吸引线上流量,加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战略。 易买得近日推出“Order to Home”服务,通过其月活跃用户超过300万的自有应用程序(App),提供认证商品的产地直供服务。而乐天玛特则于本月与英国零售科技公司Ocado达成合作,推出生鲜专用App“乐天玛特ZETTA”,正式进军线上生鲜市场。 乐天方面表示,随着“乐天玛特ZETTA”配套的釜山自动化物流中心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公司将在配送效率和商品整合方面具备核心优势,预计将重塑线上线下生鲜市场格局。 Coupang配送车辆【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19:57:01 -
韩国学生退学意愿持续攀升 教育观念与学制压力或为主因
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而考虑退学的韩国学生人数近期有所上升。根据首尔市教育厅20日发布的数据,去年首尔地区小学、初中和高中参与“退学熟虑制”的学生为3359人,相较于五年前的2690人,增加了24.9%(669人)。 “退学熟虑制”是一项为考虑退学的学生提供1至7周缓冲期的制度。在此期间,学生和家长可以申请参与,学校通过提供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和替代教育等服务,帮助学生决定是否继续学业。 从学段分布来看,过去五年间小学生的申请人数增长最为显著,从20人增至59人,增幅达到三倍;初中生增加1.54倍(从707人增至1089人);高中生增幅为1.13倍(从1963人增至2211人)。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由于远程授课的普及,2020年参与“退学熟虑制”的学生人数曾骤降至799人。但自2022年疫情结束后,随着线下教学的恢复,参与该制度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2023年为3253人,2024年为3359人,呈持续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经过熟虑期后,最终选择退学的学生比例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去年达到35.1%。具体来看,2019年退学人数为924人,2020年为271人,2021年为562人,疫情期间有所减少,但自2022年起,退学人数逐步回升,2023年为1042人,2024年为1179人。 中学教师工会事务处处长黄智惠(音)表示:“高中学分制要求学生从高一开始明确职业方向,加之大学入学制度日益复杂,这些因素可能对学生的退学决策造成了一定影响。” 同时,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界相关人士指出:“如今,家长不再一味强调孩子必须坚持完成学业,而是更愿意尊重其自主选择的权利。” 上月26日,在首尔广津区广南高中,高三学生正在参加考试。【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0 23:25:17 -
韩国社会"幸福鸿沟"现象加剧 国民负面情绪显著攀升
上月28日,在釜山海云台BEXCO举行的“求职博览会”上,青年求职者在积极参与面试。【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社会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幸福鸿沟”现象,国民忧虑、压力等负面情绪同比显著上升。尤其是,受学费、房租等经济压力影响而陷入生活困境的群体规模持续扩大。 韩国行政研究院对全国8251名19岁以上成年人进行实态调查并发布《国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去年韩国国民的幸福指数平均为6.8分(满分10分),与去年几乎持平(6.7分),“生活满意度”为6.06分,低于经合组织(OECD)平均水平(6.69分)0.63分。值得注意的是,负面情绪指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担忧”指标从3.4分升至4.1分,“忧虑”指标从2.8分升至3.5分。 幸福感指数还出现富者愈愉,贫者愈郁的现象。调查数据显示,最低收入群体(月收入不足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52元)的幸福指数从去年的6.1分降至6分,而最高收入群体(月收入超过600万韩元)则从6.8分升至7分,两者差距扩大至1分,创历史新高,社会阶层分化现象凸显。 从年龄维度分析,19至39岁群体幸福指数为7分,40至59岁为6.8分,60岁以上群体为6.6分,呈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趋势。8.6%的受访者表示“身体不适时无人照料”,8.3%的受访者反映“情绪低落时无人倾诉”。 此外,家庭收入水平与对社会地位的认知呈正相关,家庭收入越低,越认为“社会地位水平越低”。去年最低收入群体对社会地位的认知分数为4.9分,虽较去年微升0.1分,但与最高收入群体的差距从0.9分扩大至1.2分。最高收入群体认知从5.7分升至6.1分,上升0.4分。 在国民认同感方面,“国家自豪感”平均得分为3.1分(满分4分),与去年持平,其中50岁以上群体评分最高。但“社会支持”(第83位)和“社会自由度“(第99位)等指标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调查显示,韩国社会歧视现象最严重的领域依次为雇佣歧视(2.8分);残疾、学历、经验、经济地位歧视(2.7分);年龄、国籍、种族歧视(2.6分)等。社会矛盾方面,“保守与进步的理念冲突”以3.1分位居首位,但较去年(3.3分)有所缓和。其他主要矛盾包括贫富矛盾(2.9分)、劳资矛盾(2.8分)、代际矛盾(2.7分)以及性别矛盾(2.6分)等。 此外,经济压力指标呈现恶化趋势。表示经历经济困境的受访者比例显著增加。为筹集学费而借款者从2.5%升至4.7%;因房租上涨被迫搬家者从2.3%升至4.6%;因医疗费负担放弃治疗者从2%升至3%;拖欠公共费用者从2.1%升至2.5%。 值得反思的是,尽管韩国在人均GDP(第25位)和预期寿命(第3位)等指标上表现优异,但其幸福指数在143个国家中仅排名第52位。专家指出,收入水平固然影响幸福感,但社交关系、社会活动等非经济因素同样至关重要。数据显示,韩国自杀率持续攀升,每10万人中自杀率从2022年的25.2人升至2023年的27.3人,在OECD国家中居首。对此,专家认为,韩国政府应当着力构建保障个人自由与平等权利的社会环境,持续改善劳动条件,通过综合性政策干预来缩小社会分化,提升国民整体福祉水平。
2025-04-10 20:24:39 -
韩国中小企业ESG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两年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大韩商工会议所对韩国2131家中小企业的2022至2024年ESG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于9日发布的结果显示,韩国中小企业的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水平在两年内显著提升至2倍以上。 具体来看,韩国中小企业ESG平均得分从2022年的2.0至2.2分稳步提升至2023年的3.2至3.4分,并在2024年达到4.6至4.8分,成功实现从"脆弱"等级到“良好”等级的跨越。ESG评价体系采用10分制分级标准,其中0至2.99分为“脆弱”等级,3至6.99分为“良好”等级,7至10分为“优秀”等级。值得注意的是,“脆弱”等级企业占比从2022年的45.7%降至2024年的32.4%,降幅达13.3个百分点;同时,“良好”等级企业比例从50.8%升至58.1%,“优秀”等级企业更从3.5%增长至9.5%,增幅达6个百分点。 从ESG三大核心维度分析,环境(E)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大气污染物防治"指标得分从1.13分跃升至6.48分,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加大对企业的环保设施支持力度,以及广泛推行大气污染物减排协议制度。社会(S)领域中,“劳动环境”指标从1.97分提升至5.70分,反映出随着MZ世代(1980至2000年代初出生者)成为职场主力,企业对工作生活平衡等劳动条件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然而,“信息保护”指标得分从4.50分下降至3.12分,凸显在黑客技术升级和暗网扩散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挑战。公司治理(G)方面,“信息公示”和“审计监督"两大指标均实现1.71分的显著提升,体现了韩国企业治理正从传统的会计审计向涵盖经营改善、风险管理的综合体系转型。 大韩商工会议所自2023年起在全国26个地区设立供应链ESG支援中心,通过巡回咨询、企业定制培训等方式,系统性推进ESG经营能力建设。大韩商工会议所可持续经营院长赵永俊(音)表示:“尽管近期ESG监管政策有所调整,但出口企业仍面临供应链环境管理、人权调查等现实挑战。我们将持续强化支持力度,助力本土企业提升ESG核心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2025-04-09 23:04:16 -
韩国四大金融集团推出24万亿韩元紧急金融援助计划
据韩国金融部门8日消息,韩国四大金融集团面向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约2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98亿元)的紧急金融援助。 具体来看,KB金融集团将推出总规模8万亿韩元的利率优惠项目。其中,营业网点即时审批的利率优惠额度由原来的1.5万亿韩元扩大至3万亿韩元;面向中小企业的特别利率优惠项目也由3万亿韩元增至5万亿韩元。 KB金融集团还将向信用保证基金与技术保证基金特别注资230亿韩元,预计可撬动8400亿韩元规模的担保额度。信用等级较低的中小企业和出口企业将有机会获得三年期、100%担保比例的优惠协约保证书,或享受最高1.5个百分点的担保费率减免。该集团还与信用保证基金签署协议,将投放1500亿韩元的低利率“共赢贷款”。 新韩金融集团近日公布了约10万亿韩元的金融援助方案。其中,6.4万亿韩元将用于中小企业利率优惠项目,3万亿韩元用于发放针对出口企业的利率折扣券。新韩金融集团还安排5000亿韩元援助个体工商户新增贷款,另有6000亿韩元用于扶持出口企业融资。 韩亚金融集团则启动了6万亿韩元紧急金融援助。在原有“优惠长期贷款”基础上,新增3万亿韩元额度,并推出3万亿韩元规模的“利率优惠贷款”。针对受关税冲击的企业,提供包括延长还款期限、分期还款宽限、利率减免、新增资金援助等措施。 友利金融集团日前召开了“应对美关税政策工作组”会议,宣布启动紧急经营体制。该集团表示,将积极配合政府政策导向,结合实地调研掌握的企业难点,制定具有实效性的援助方案。 韩国四大金融集团【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08 23:22:08 -
海外韩流调查:K-POP成韩国代名词 BTS连续7年登顶人气榜首
根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7日发布的《2025年海外韩流现况调查》(以2024年为基准)结果,在接触过韩流内容的海外受访者中,17.8%表示提到韩国时最先联想到的是K-POP。其后依次为韩国食品(11.8%)、电视剧(8.7%)、美妆产品(6.4%)和电影(5.6%)。信息技术(IT)产品及品牌则以5.1%的占比,自2012年以来首次跌出前五名。 在韩流明星中,演员李敏镐以7%的支持率连续12年蝉联最受欢迎榜首。K-POP歌手方面,防弹少年团(BTS)以24.6%的支持率连续7年稳居第一,BLACKPINK以12.3%紧随其后,连续6年位列第二。BTS成员柾国(1.8%)与BLACKPINK成员Lisa(1.7%)也以个人身份表现突出,跻身前列。 BTS成员柾国【图片来源 BigHit Music】 在电视剧领域,奈飞(Netflix)原创剧《鱿鱼游戏》以9.7%的支持率连续四年蝉联榜首,其后为《泪之女王》(6.5%)和《爱的迫降》(2.2%)。2024年播出的《背着宰善跑》《从地狱来的法官》《妈妈朋友的儿子》和《请和我的老公结婚》等新剧也受到关注。 电影方面,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以8.3%的支持率连续五年蝉联最受欢迎韩国电影,《釜山行》(6.5%)位列第二。2024年上映的《破墓》(4.1%)在亚太地区反响强烈,排名第三。 韩流内容整体好感度达70.3%,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首次纳入调查的“韩语”领域好感度高达75.4%,超过整体平均水平。在菲律宾(88.9%)、印度尼西亚(86.5%)和泰国(82.7%)等东南亚国家,整体好感度表现尤为突出。 受访者每月平均观看韩国文化内容的时间为14小时,同比增加2.4小时。其中,电视剧(17.5小时)、综艺节目(17小时)、游戏(15.4小时)和网漫(14.5小时)最受欢迎。菲律宾(24小时)、泰国(20.1小时)和阿联酋(19.2小时)等国家的观看时长位居前列。 在消费层面,58.9%的韩流体验者表示未来有意购买韩国产品或服务,同比提升8.2个百分点。尤其在沙特阿拉伯(80.7%)、埃及(79.4%)、印度(78.8%)和阿联酋(77.3%)等中东及亚洲国家,消费意愿尤为强烈。最受欢迎的品类包括食品(66.2%)、韩国旅游(64.1%)、餐厅用餐(64%)和化妆品(57.1%)。 另有63.8%的受访者认为韩流对其购买韩国产品或服务具有影响力,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其中,印尼(82.7%)、菲律宾(81.6%)与印度(79.5%)的影响程度尤为显著。 然而,随着韩流影响力的扩大,相关负面认知也有所上升。认为“韩流存在负面因素”的受访者比例达37.5%,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创下近五年新高。主要原因包括“过于商业化”(15%)、“朝鲜带来的国际威胁”(13.2%)以及“需保护本国文化内容”(11.8%)等。 本次调查于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27日以在线问卷形式进行,覆盖全球28个国家,面向2.64万名曾接触韩国文化内容的海外受访者。其中,菲律宾与中国香港首次被纳入调查范围。 文化体育观光部表示,将以本次调查结果为基础,推动《韩流产业振兴基本法》的具体落实,并为相关产业提供制度保障。未来还计划举办三场韩流综合博览会,并在阿联酋迪拜设立常设韩流宣传馆,进一步扩大韩流在全球的影响力。 电影《寄生虫》剧照【图片来源 釜山国际电影节】
2025-04-07 20:18:23 -
韩国遭特朗普关税"大棒" 政府谨慎布局谈判战略
釜山港码头上堆满等待出口的集装箱。【图片提供 韩联社】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挥舞关税“大棒”,即使是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盟友韩国也未能幸免于难。韩国政府正在推动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访美计划,启动正式协商渠道。但据悉政府并不急于取得谈判成果,将重点放在谨慎制定战略上。 由于美国对韩国企业生产基地越南等全球南方国家也抛下关税“炸弹”,韩国企业或将进行大规模供应链调整,同时还需密切关注欧盟、日本等竞争国家对美谈判进展。 政府及贸易部门之所以对关税谈判持慎重态度,主要是由于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对各国加征对等关税并非基于非关税壁垒或贸易结构而做出的精密分析,而是单纯按照各国对美贸易顺差规模比例制定,对美贸易顺差越高的国家被加征的关税也越高。特朗普就任后第一时间展开首脑外交的印度和日本也未能获得豁免,为这一分析提供了有力佐证。 想降低对等关税税率,关键在于缩小对美贸易顺差,但对于以出口为经济增长核心动力的韩国来说,减少对全球最大市场美国的出口存在现实难度。政府和各产业界将首先围绕对美贸易结构和供应链重组制定对策。 三星、LG等韩国企业主要海外生产基地越南、印度等全球南方国家被视为本次对等关税的最大受害区。尤其是三星电子全球超过50%的智能手机产自越南,越南被加征46%的对等关税,在越生产的商品“闯美”不可避免将受阻。 业界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越南制造对美出口难度加大,企业可能将出口方向多元化转向欧洲和中国等地,同时将对等关税率相对较低的韩国产品销往美国。 政府拟本周内公布对本月3日起适用25%关税的汽车产业紧急支援方案,包括刺激内需、强化核心技术竞争力及支持供应链重组费用等。 政府还将密切关注竞争国家的动向。即使韩国在初期谈判中成功降低部分关税率,但在后续谈判中若竞争国家获得比韩国更有利的条件,韩国仍将处于被动局面。 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美国同加拿大、墨西哥进行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谈判,同韩国等国家进行FTA谈判,韩国快速应对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此次全球大部分国家都被列入对等关税征收对象,周边国家的谈判战略和成果必将直接影响韩国。 加上总统尹锡悦本月4日被宪法法院罢免后,谈判的最高控制塔实际缺失,这也将成为对美谈判的一大掣肘。考虑到特朗普十分重视首脑间的沟通互动,采购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LNG)等谈判筹码可能在新政府成立后再出手。
2025-04-06 19:31:13 -
韩国高龄驾驶者成"隐形杀手" 交通事故频发致剥夺老人驾驶权呼声高涨
首尔世宗大路附近行驶的车辆【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年来,韩国高龄驾驶者引发的交通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社会各界对加强老年驾驶者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仅去年就发生了多起由高龄驾驶者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如7月份68岁司机逆行导致的事故及12月份74岁患有痴呆的司机引发的汽车冲撞事故等。尽管部分事故归因于车辆故障,但高龄驾驶者的疏忽和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随着媒体对高龄驾驶者交通事故的频繁报道,部分人士提出“应修改法律,禁止75岁以上人群驾驶”的强硬主张。然而,韩国道路交通公团交通事故分析系统(TAAS)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间,韩国共发生103.7516万起交通事故,其中65岁以上高龄驾驶者引发的事故达17.418万起,占全体的16.42%。从年龄层来看,50岁年龄段的驾驶者引发的交通事故最多,达24.2076万起,占23.34%,其次是40岁年龄段,达18.5628万起,占17.89%。65岁以上高龄驾驶者引发的事故数量位居第三。 但单纯以事故数量来比较不同年龄层的驾驶风险并不全面,因为韩国40至50岁年龄段的人口基数较大。据调查,高龄驾驶者引发的事故虽然数量上不及中年驾驶者,其事故的严重性更高。过去五年中,高龄驾驶者引发的交通事故导致3678人死亡,占所有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4632万人)的25%。尽管高龄驾驶者的事故数量相对较少,但事故致死率却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层。 随着韩国社会老龄化加剧,高龄驾驶者引发的死亡事故比例逐年上升。据韩国警察厅预测,到2030年,韩国高龄人口将达到1306万人,其中48%(约498万人)将持有驾照;到2040年,高龄人口将增至1724万人,其中76.3%(约1316万人)将持有驾照。 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驾驶者的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也会逐渐下降。韩国安全学会发布的《高龄驾驶者认知反应时间研究》指出,驾驶者的认知反应能力在51至55岁之间开始下降,55岁之后下降速度加快。此外,韩国道路交通公团发布的《高龄驾驶者主要交通事故情况及因素分析》报告指出,视力下降是高龄驾驶者的主要特征之一,尤其是视觉范围的缩小,显著增加了事故风险。 报告中,对65岁以上和25岁以下驾驶者的交通死亡事故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高龄驾驶者在交叉路口左转时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交叉路口的信息处理需求较大,而高龄驾驶者的信息处理能力相对较弱。然而,仅以年龄为由剥夺高龄驾驶者的驾驶权利,将严重侵犯老年人的出行自由,尤其是考虑到韩国约有20%的公交车、出租车和货车司机为65岁以上的高龄者,若剥夺驾驶权将对他们的职业选择和生计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韩国《道路交通法》规定,75岁以上的驾驶者每三年需更新一次驾照,更新时需进行基本的健康检查和痴呆症状评估。国会立法调查处认为,现行的驾照更新要求较为宽松,应当通过实际的驾驶能力评估和加强认知功能检查来进一步严格管理。韩国政府近期决定在年内引入虚拟现实(VR)驾驶能力自我诊断测试,评估高龄驾驶者的认知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若测试结果显示驾驶能力显著下降,将引导驾驶者主动放弃驾照。此外,韩国各地方政府为鼓励高龄驾驶者自愿放弃驾照,推出了财政补贴政策,但补贴金额仅为10万至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0至1500元),导致近年来驾照自愿返还率始终未能超过2%。 在海外,许多国家已采取更为严格的高龄驾驶者管理措施。美国大部分州均实行缩短驾照更新周期、医疗评估、道日本则规定71岁以上人群每三年需更新一次驾照,70岁以上人群在更新驾照时需接受老年人驾驶培训,75岁以上人群还需接受认知功能检查。若驾驶者有违反交通法规的记录,还需进行现场驾驶评估。 韩国在应对高龄驾驶者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时,需在保障老年人出行自由与公共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多方位参考海外制度,以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025-04-02 00:21:30 -
韩国人均门诊次数达18次 远超OECD平均水平
韩国保健福祉部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韩国人均门诊就诊次数达18次,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居首,相当于成员国平均值(6.4次)的2.8倍。 从性别来看,女性年均就诊21.9次,明显高于男性的17.4次。从年龄段来看,20至24岁人群的年均就诊次数保持在个位数(8.9次),而75至79岁人群的年均就诊次数则高达40.9次。随着韩国迈入超高龄社会,预计老年群体的就诊需求将持续增加。 从疾病类型来看,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就诊量最多,达1.9383亿次,相当于人均年就诊3.7次。在牙科诊疗方面,韩国人均就诊次数为1.7次,高于2022年OECD的平均水平(1次)。 包括牙科诊疗在内的2023年韩国人均总就诊次数为19.6次。从地区来看,首尔(22.8次)、大邱(22.5次)、釜山(22.2次)、大田(22.0次)、全北(21.4次)和济州及光州(20.1次)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就诊次数持续增加,但患者满意度却出现轻微下降,16岁以上患者中,认为“诊疗时间充足”的比例从2023年83.4%降至去年的82.5%;对“医生解释病情”的满意度也从92.2%微降至91.8%。此外,认为“获得充分咨询机会”的比例从91%降至88.2%,“受到尊重”的满意度则从95.5%降至93.4%。 另一方面,因费用问题放弃治疗的患者比例从1.5%升至2.7%。其中,低收入群体的占比更是从3.1%增至6%。对此,健康保险审查评价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应持续关注医疗可及性不平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患者正在顺天诊疗院接受诊疗。【图片提供 顺天医疗院】
2025-04-01 23:52:11 -
韩国租房市场迎来"月租时代" 全国月租占比首超六成
韩国租房市场正加速向月租模式转变。今年前两个月,超过六成的新签订租赁交易为月租(包括有押金的月租和半全租)。其中,半全租通常需要支付较高的押金,但每月租金相对较低。 根据韩国国土交通部1日发布的《2月住宅统计》,今年1月至2月,全国新签订租赁交易中,月租比例达61.4%。自2021年的41.7%以来,这一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2022年的47.1%、2023年的55.2%和2024年的57.5%,今年首次突破60%,四年内增长近20个百分点。 与首都圈相比,非首都圈地区的月租比例增长更为显著。今年1月至2月,首都圈月租占比为60.2%,较去年增长3.1个百分点;非首都圈地区则达到63.5%,增幅更大,为5.4个百分点。其中,首尔的月租占比最高,为65.2%。 从住宅类型来看,公寓的月租比例虽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别墅等非公寓式住宅的月租比例则大幅增长。今年1月至2月,全国公寓月租比例为44.2%,较去年上升2个百分点,首尔为43.8%,地方为45.4%。同期,非公寓住宅的月租比例达76.3%,较去年增加5.6个百分点。 业界专家分析指出,近年来,骗取押金的租房诈骗案件频发,导致居民避险意识增强,同时地方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这些因素共同促使租房市场转向月租模式。在房地产市场整体疲软的背景下,房价停滞促使房东调整策略以提升收益,选择减少押金或直接转为月租模式。同时,基准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双重下降,进一步加深了房东对月租模式的偏好。 友利银行房地产研究室室长咸永镇(音)表示,受利率下降和租房诈骗案件的影响,一些房东降低了押金占房价的比重,以满足保证返还押金的要求,而另一些房东则直接将押金制转为月租制。他进一步指出:“若经济放缓导致利率进一步下降,韩国租房市场向月租模式转变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首尔市内多户型住宅和联排住宅一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1 20:09:00
-
韩国流通业打响"生鲜争夺战" 线上线下全面加码布局
随着线上线下渠道加速融合,韩国流通业正将生鲜食品确立为新一轮增长引擎。电商平台、大型超市及百货店纷纷加码该领域,围绕供应链整合、物流体系与商品竞争力展开激烈角逐。 据流通业界23日消息,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近期加快生鲜业务布局,不仅持续拓展高端商品线,还显著提升农产品的产地直采比例。为扩大地方农特产品采购,Coupang已与忠清南道锦山郡、庆尚南道南海郡、庆尚北道星州郡等地方政府相继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产地直供体系。 自2019年推出生鲜服务以来,Coupang持续扩张相关业务,疫情暴发后增速明显。以水果为例,去年采购规模较2021年增长超过三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Naver与Kurly也在加紧布局生鲜市场。根据双方协议,Kurly计划于年内入驻Naver Plus Store,用户在当晚11点前下单,次日清晨7点前即可通过其凌晨配送服务收货。Naver借此补强在生鲜领域的短板,Kurly则借助新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双方均将吸引新用户作为主要目标。 新世界集团旗下电商平台SSG.com则依托母公司旗下易买得的商品优势,构建以生鲜为核心的商品结构。一方面扩充“美食馆”等高端食品阵容,另一方面将原本仅限首都圈的凌晨配送服务拓展至忠清、釜山、大邱、光州等主要城市,全面提升配送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生鲜品类具备可观的增长潜力。数据显示,去年农畜水产品线上交易额达12.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5亿元),较2019年增长3.4倍。尽管整体零售市场受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影响,销售额同比下滑0.1%,该品类线上销售依然实现17.2%的逆势增长。 然而,尽管整体线上市场增速趋缓,从各类产品的线上渗透率来看,生鲜仍具备广阔增长空间。去年食品类线上渗透率为26.2%,远低于家电通信(38%)、时尚(44.7%)、化妆品(37.4%)等品类。 面对电商攻势,线下渠道同样加速应对。买得、乐天玛特、Homeplus等大型超市正推动将80%至90%的营业面积调整为食品专区,进一步强化生鲜专营特色。与此同时,乐天、新世界等百货公司则通过打造高端食品馆实现差异化竞争,并借助线下门店吸引线上流量,加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战略。 易买得近日推出“Order to Home”服务,通过其月活跃用户超过300万的自有应用程序(App),提供认证商品的产地直供服务。而乐天玛特则于本月与英国零售科技公司Ocado达成合作,推出生鲜专用App“乐天玛特ZETTA”,正式进军线上生鲜市场。 乐天方面表示,随着“乐天玛特ZETTA”配套的釜山自动化物流中心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公司将在配送效率和商品整合方面具备核心优势,预计将重塑线上线下生鲜市场格局。 Coupang配送车辆【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19:57:01 -
韩国学生退学意愿持续攀升 教育观念与学制压力或为主因
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而考虑退学的韩国学生人数近期有所上升。根据首尔市教育厅20日发布的数据,去年首尔地区小学、初中和高中参与“退学熟虑制”的学生为3359人,相较于五年前的2690人,增加了24.9%(669人)。 “退学熟虑制”是一项为考虑退学的学生提供1至7周缓冲期的制度。在此期间,学生和家长可以申请参与,学校通过提供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和替代教育等服务,帮助学生决定是否继续学业。 从学段分布来看,过去五年间小学生的申请人数增长最为显著,从20人增至59人,增幅达到三倍;初中生增加1.54倍(从707人增至1089人);高中生增幅为1.13倍(从1963人增至2211人)。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由于远程授课的普及,2020年参与“退学熟虑制”的学生人数曾骤降至799人。但自2022年疫情结束后,随着线下教学的恢复,参与该制度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2023年为3253人,2024年为3359人,呈持续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经过熟虑期后,最终选择退学的学生比例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去年达到35.1%。具体来看,2019年退学人数为924人,2020年为271人,2021年为562人,疫情期间有所减少,但自2022年起,退学人数逐步回升,2023年为1042人,2024年为1179人。 中学教师工会事务处处长黄智惠(音)表示:“高中学分制要求学生从高一开始明确职业方向,加之大学入学制度日益复杂,这些因素可能对学生的退学决策造成了一定影响。” 同时,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界相关人士指出:“如今,家长不再一味强调孩子必须坚持完成学业,而是更愿意尊重其自主选择的权利。” 上月26日,在首尔广津区广南高中,高三学生正在参加考试。【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0 23:25:17 -
韩国社会"幸福鸿沟"现象加剧 国民负面情绪显著攀升
上月28日,在釜山海云台BEXCO举行的“求职博览会”上,青年求职者在积极参与面试。【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社会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幸福鸿沟”现象,国民忧虑、压力等负面情绪同比显著上升。尤其是,受学费、房租等经济压力影响而陷入生活困境的群体规模持续扩大。 韩国行政研究院对全国8251名19岁以上成年人进行实态调查并发布《国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去年韩国国民的幸福指数平均为6.8分(满分10分),与去年几乎持平(6.7分),“生活满意度”为6.06分,低于经合组织(OECD)平均水平(6.69分)0.63分。值得注意的是,负面情绪指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担忧”指标从3.4分升至4.1分,“忧虑”指标从2.8分升至3.5分。 幸福感指数还出现富者愈愉,贫者愈郁的现象。调查数据显示,最低收入群体(月收入不足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52元)的幸福指数从去年的6.1分降至6分,而最高收入群体(月收入超过600万韩元)则从6.8分升至7分,两者差距扩大至1分,创历史新高,社会阶层分化现象凸显。 从年龄维度分析,19至39岁群体幸福指数为7分,40至59岁为6.8分,60岁以上群体为6.6分,呈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趋势。8.6%的受访者表示“身体不适时无人照料”,8.3%的受访者反映“情绪低落时无人倾诉”。 此外,家庭收入水平与对社会地位的认知呈正相关,家庭收入越低,越认为“社会地位水平越低”。去年最低收入群体对社会地位的认知分数为4.9分,虽较去年微升0.1分,但与最高收入群体的差距从0.9分扩大至1.2分。最高收入群体认知从5.7分升至6.1分,上升0.4分。 在国民认同感方面,“国家自豪感”平均得分为3.1分(满分4分),与去年持平,其中50岁以上群体评分最高。但“社会支持”(第83位)和“社会自由度“(第99位)等指标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调查显示,韩国社会歧视现象最严重的领域依次为雇佣歧视(2.8分);残疾、学历、经验、经济地位歧视(2.7分);年龄、国籍、种族歧视(2.6分)等。社会矛盾方面,“保守与进步的理念冲突”以3.1分位居首位,但较去年(3.3分)有所缓和。其他主要矛盾包括贫富矛盾(2.9分)、劳资矛盾(2.8分)、代际矛盾(2.7分)以及性别矛盾(2.6分)等。 此外,经济压力指标呈现恶化趋势。表示经历经济困境的受访者比例显著增加。为筹集学费而借款者从2.5%升至4.7%;因房租上涨被迫搬家者从2.3%升至4.6%;因医疗费负担放弃治疗者从2%升至3%;拖欠公共费用者从2.1%升至2.5%。 值得反思的是,尽管韩国在人均GDP(第25位)和预期寿命(第3位)等指标上表现优异,但其幸福指数在143个国家中仅排名第52位。专家指出,收入水平固然影响幸福感,但社交关系、社会活动等非经济因素同样至关重要。数据显示,韩国自杀率持续攀升,每10万人中自杀率从2022年的25.2人升至2023年的27.3人,在OECD国家中居首。对此,专家认为,韩国政府应当着力构建保障个人自由与平等权利的社会环境,持续改善劳动条件,通过综合性政策干预来缩小社会分化,提升国民整体福祉水平。
2025-04-10 20:24:39 -
韩国中小企业ESG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两年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大韩商工会议所对韩国2131家中小企业的2022至2024年ESG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于9日发布的结果显示,韩国中小企业的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水平在两年内显著提升至2倍以上。 具体来看,韩国中小企业ESG平均得分从2022年的2.0至2.2分稳步提升至2023年的3.2至3.4分,并在2024年达到4.6至4.8分,成功实现从"脆弱"等级到“良好”等级的跨越。ESG评价体系采用10分制分级标准,其中0至2.99分为“脆弱”等级,3至6.99分为“良好”等级,7至10分为“优秀”等级。值得注意的是,“脆弱”等级企业占比从2022年的45.7%降至2024年的32.4%,降幅达13.3个百分点;同时,“良好”等级企业比例从50.8%升至58.1%,“优秀”等级企业更从3.5%增长至9.5%,增幅达6个百分点。 从ESG三大核心维度分析,环境(E)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大气污染物防治"指标得分从1.13分跃升至6.48分,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加大对企业的环保设施支持力度,以及广泛推行大气污染物减排协议制度。社会(S)领域中,“劳动环境”指标从1.97分提升至5.70分,反映出随着MZ世代(1980至2000年代初出生者)成为职场主力,企业对工作生活平衡等劳动条件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然而,“信息保护”指标得分从4.50分下降至3.12分,凸显在黑客技术升级和暗网扩散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挑战。公司治理(G)方面,“信息公示”和“审计监督"两大指标均实现1.71分的显著提升,体现了韩国企业治理正从传统的会计审计向涵盖经营改善、风险管理的综合体系转型。 大韩商工会议所自2023年起在全国26个地区设立供应链ESG支援中心,通过巡回咨询、企业定制培训等方式,系统性推进ESG经营能力建设。大韩商工会议所可持续经营院长赵永俊(音)表示:“尽管近期ESG监管政策有所调整,但出口企业仍面临供应链环境管理、人权调查等现实挑战。我们将持续强化支持力度,助力本土企业提升ESG核心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2025-04-09 23:04:16 -
韩国四大金融集团推出24万亿韩元紧急金融援助计划
据韩国金融部门8日消息,韩国四大金融集团面向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约2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98亿元)的紧急金融援助。 具体来看,KB金融集团将推出总规模8万亿韩元的利率优惠项目。其中,营业网点即时审批的利率优惠额度由原来的1.5万亿韩元扩大至3万亿韩元;面向中小企业的特别利率优惠项目也由3万亿韩元增至5万亿韩元。 KB金融集团还将向信用保证基金与技术保证基金特别注资230亿韩元,预计可撬动8400亿韩元规模的担保额度。信用等级较低的中小企业和出口企业将有机会获得三年期、100%担保比例的优惠协约保证书,或享受最高1.5个百分点的担保费率减免。该集团还与信用保证基金签署协议,将投放1500亿韩元的低利率“共赢贷款”。 新韩金融集团近日公布了约10万亿韩元的金融援助方案。其中,6.4万亿韩元将用于中小企业利率优惠项目,3万亿韩元用于发放针对出口企业的利率折扣券。新韩金融集团还安排5000亿韩元援助个体工商户新增贷款,另有6000亿韩元用于扶持出口企业融资。 韩亚金融集团则启动了6万亿韩元紧急金融援助。在原有“优惠长期贷款”基础上,新增3万亿韩元额度,并推出3万亿韩元规模的“利率优惠贷款”。针对受关税冲击的企业,提供包括延长还款期限、分期还款宽限、利率减免、新增资金援助等措施。 友利金融集团日前召开了“应对美关税政策工作组”会议,宣布启动紧急经营体制。该集团表示,将积极配合政府政策导向,结合实地调研掌握的企业难点,制定具有实效性的援助方案。 韩国四大金融集团【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08 23:22:08 -
海外韩流调查:K-POP成韩国代名词 BTS连续7年登顶人气榜首
根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7日发布的《2025年海外韩流现况调查》(以2024年为基准)结果,在接触过韩流内容的海外受访者中,17.8%表示提到韩国时最先联想到的是K-POP。其后依次为韩国食品(11.8%)、电视剧(8.7%)、美妆产品(6.4%)和电影(5.6%)。信息技术(IT)产品及品牌则以5.1%的占比,自2012年以来首次跌出前五名。 在韩流明星中,演员李敏镐以7%的支持率连续12年蝉联最受欢迎榜首。K-POP歌手方面,防弹少年团(BTS)以24.6%的支持率连续7年稳居第一,BLACKPINK以12.3%紧随其后,连续6年位列第二。BTS成员柾国(1.8%)与BLACKPINK成员Lisa(1.7%)也以个人身份表现突出,跻身前列。 BTS成员柾国【图片来源 BigHit Music】 在电视剧领域,奈飞(Netflix)原创剧《鱿鱼游戏》以9.7%的支持率连续四年蝉联榜首,其后为《泪之女王》(6.5%)和《爱的迫降》(2.2%)。2024年播出的《背着宰善跑》《从地狱来的法官》《妈妈朋友的儿子》和《请和我的老公结婚》等新剧也受到关注。 电影方面,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以8.3%的支持率连续五年蝉联最受欢迎韩国电影,《釜山行》(6.5%)位列第二。2024年上映的《破墓》(4.1%)在亚太地区反响强烈,排名第三。 韩流内容整体好感度达70.3%,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首次纳入调查的“韩语”领域好感度高达75.4%,超过整体平均水平。在菲律宾(88.9%)、印度尼西亚(86.5%)和泰国(82.7%)等东南亚国家,整体好感度表现尤为突出。 受访者每月平均观看韩国文化内容的时间为14小时,同比增加2.4小时。其中,电视剧(17.5小时)、综艺节目(17小时)、游戏(15.4小时)和网漫(14.5小时)最受欢迎。菲律宾(24小时)、泰国(20.1小时)和阿联酋(19.2小时)等国家的观看时长位居前列。 在消费层面,58.9%的韩流体验者表示未来有意购买韩国产品或服务,同比提升8.2个百分点。尤其在沙特阿拉伯(80.7%)、埃及(79.4%)、印度(78.8%)和阿联酋(77.3%)等中东及亚洲国家,消费意愿尤为强烈。最受欢迎的品类包括食品(66.2%)、韩国旅游(64.1%)、餐厅用餐(64%)和化妆品(57.1%)。 另有63.8%的受访者认为韩流对其购买韩国产品或服务具有影响力,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其中,印尼(82.7%)、菲律宾(81.6%)与印度(79.5%)的影响程度尤为显著。 然而,随着韩流影响力的扩大,相关负面认知也有所上升。认为“韩流存在负面因素”的受访者比例达37.5%,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创下近五年新高。主要原因包括“过于商业化”(15%)、“朝鲜带来的国际威胁”(13.2%)以及“需保护本国文化内容”(11.8%)等。 本次调查于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27日以在线问卷形式进行,覆盖全球28个国家,面向2.64万名曾接触韩国文化内容的海外受访者。其中,菲律宾与中国香港首次被纳入调查范围。 文化体育观光部表示,将以本次调查结果为基础,推动《韩流产业振兴基本法》的具体落实,并为相关产业提供制度保障。未来还计划举办三场韩流综合博览会,并在阿联酋迪拜设立常设韩流宣传馆,进一步扩大韩流在全球的影响力。 电影《寄生虫》剧照【图片来源 釜山国际电影节】
2025-04-07 20:18:23 -
韩国遭特朗普关税"大棒" 政府谨慎布局谈判战略
釜山港码头上堆满等待出口的集装箱。【图片提供 韩联社】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挥舞关税“大棒”,即使是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盟友韩国也未能幸免于难。韩国政府正在推动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访美计划,启动正式协商渠道。但据悉政府并不急于取得谈判成果,将重点放在谨慎制定战略上。 由于美国对韩国企业生产基地越南等全球南方国家也抛下关税“炸弹”,韩国企业或将进行大规模供应链调整,同时还需密切关注欧盟、日本等竞争国家对美谈判进展。 政府及贸易部门之所以对关税谈判持慎重态度,主要是由于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对各国加征对等关税并非基于非关税壁垒或贸易结构而做出的精密分析,而是单纯按照各国对美贸易顺差规模比例制定,对美贸易顺差越高的国家被加征的关税也越高。特朗普就任后第一时间展开首脑外交的印度和日本也未能获得豁免,为这一分析提供了有力佐证。 想降低对等关税税率,关键在于缩小对美贸易顺差,但对于以出口为经济增长核心动力的韩国来说,减少对全球最大市场美国的出口存在现实难度。政府和各产业界将首先围绕对美贸易结构和供应链重组制定对策。 三星、LG等韩国企业主要海外生产基地越南、印度等全球南方国家被视为本次对等关税的最大受害区。尤其是三星电子全球超过50%的智能手机产自越南,越南被加征46%的对等关税,在越生产的商品“闯美”不可避免将受阻。 业界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越南制造对美出口难度加大,企业可能将出口方向多元化转向欧洲和中国等地,同时将对等关税率相对较低的韩国产品销往美国。 政府拟本周内公布对本月3日起适用25%关税的汽车产业紧急支援方案,包括刺激内需、强化核心技术竞争力及支持供应链重组费用等。 政府还将密切关注竞争国家的动向。即使韩国在初期谈判中成功降低部分关税率,但在后续谈判中若竞争国家获得比韩国更有利的条件,韩国仍将处于被动局面。 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美国同加拿大、墨西哥进行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谈判,同韩国等国家进行FTA谈判,韩国快速应对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此次全球大部分国家都被列入对等关税征收对象,周边国家的谈判战略和成果必将直接影响韩国。 加上总统尹锡悦本月4日被宪法法院罢免后,谈判的最高控制塔实际缺失,这也将成为对美谈判的一大掣肘。考虑到特朗普十分重视首脑间的沟通互动,采购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LNG)等谈判筹码可能在新政府成立后再出手。
2025-04-06 19:31:13 -
韩国高龄驾驶者成"隐形杀手" 交通事故频发致剥夺老人驾驶权呼声高涨
首尔世宗大路附近行驶的车辆【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年来,韩国高龄驾驶者引发的交通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社会各界对加强老年驾驶者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仅去年就发生了多起由高龄驾驶者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如7月份68岁司机逆行导致的事故及12月份74岁患有痴呆的司机引发的汽车冲撞事故等。尽管部分事故归因于车辆故障,但高龄驾驶者的疏忽和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随着媒体对高龄驾驶者交通事故的频繁报道,部分人士提出“应修改法律,禁止75岁以上人群驾驶”的强硬主张。然而,韩国道路交通公团交通事故分析系统(TAAS)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间,韩国共发生103.7516万起交通事故,其中65岁以上高龄驾驶者引发的事故达17.418万起,占全体的16.42%。从年龄层来看,50岁年龄段的驾驶者引发的交通事故最多,达24.2076万起,占23.34%,其次是40岁年龄段,达18.5628万起,占17.89%。65岁以上高龄驾驶者引发的事故数量位居第三。 但单纯以事故数量来比较不同年龄层的驾驶风险并不全面,因为韩国40至50岁年龄段的人口基数较大。据调查,高龄驾驶者引发的事故虽然数量上不及中年驾驶者,其事故的严重性更高。过去五年中,高龄驾驶者引发的交通事故导致3678人死亡,占所有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4632万人)的25%。尽管高龄驾驶者的事故数量相对较少,但事故致死率却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层。 随着韩国社会老龄化加剧,高龄驾驶者引发的死亡事故比例逐年上升。据韩国警察厅预测,到2030年,韩国高龄人口将达到1306万人,其中48%(约498万人)将持有驾照;到2040年,高龄人口将增至1724万人,其中76.3%(约1316万人)将持有驾照。 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驾驶者的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也会逐渐下降。韩国安全学会发布的《高龄驾驶者认知反应时间研究》指出,驾驶者的认知反应能力在51至55岁之间开始下降,55岁之后下降速度加快。此外,韩国道路交通公团发布的《高龄驾驶者主要交通事故情况及因素分析》报告指出,视力下降是高龄驾驶者的主要特征之一,尤其是视觉范围的缩小,显著增加了事故风险。 报告中,对65岁以上和25岁以下驾驶者的交通死亡事故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高龄驾驶者在交叉路口左转时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交叉路口的信息处理需求较大,而高龄驾驶者的信息处理能力相对较弱。然而,仅以年龄为由剥夺高龄驾驶者的驾驶权利,将严重侵犯老年人的出行自由,尤其是考虑到韩国约有20%的公交车、出租车和货车司机为65岁以上的高龄者,若剥夺驾驶权将对他们的职业选择和生计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韩国《道路交通法》规定,75岁以上的驾驶者每三年需更新一次驾照,更新时需进行基本的健康检查和痴呆症状评估。国会立法调查处认为,现行的驾照更新要求较为宽松,应当通过实际的驾驶能力评估和加强认知功能检查来进一步严格管理。韩国政府近期决定在年内引入虚拟现实(VR)驾驶能力自我诊断测试,评估高龄驾驶者的认知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若测试结果显示驾驶能力显著下降,将引导驾驶者主动放弃驾照。此外,韩国各地方政府为鼓励高龄驾驶者自愿放弃驾照,推出了财政补贴政策,但补贴金额仅为10万至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0至1500元),导致近年来驾照自愿返还率始终未能超过2%。 在海外,许多国家已采取更为严格的高龄驾驶者管理措施。美国大部分州均实行缩短驾照更新周期、医疗评估、道日本则规定71岁以上人群每三年需更新一次驾照,70岁以上人群在更新驾照时需接受老年人驾驶培训,75岁以上人群还需接受认知功能检查。若驾驶者有违反交通法规的记录,还需进行现场驾驶评估。 韩国在应对高龄驾驶者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时,需在保障老年人出行自由与公共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多方位参考海外制度,以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025-04-02 00:21:30 -
韩国人均门诊次数达18次 远超OECD平均水平
韩国保健福祉部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韩国人均门诊就诊次数达18次,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居首,相当于成员国平均值(6.4次)的2.8倍。 从性别来看,女性年均就诊21.9次,明显高于男性的17.4次。从年龄段来看,20至24岁人群的年均就诊次数保持在个位数(8.9次),而75至79岁人群的年均就诊次数则高达40.9次。随着韩国迈入超高龄社会,预计老年群体的就诊需求将持续增加。 从疾病类型来看,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就诊量最多,达1.9383亿次,相当于人均年就诊3.7次。在牙科诊疗方面,韩国人均就诊次数为1.7次,高于2022年OECD的平均水平(1次)。 包括牙科诊疗在内的2023年韩国人均总就诊次数为19.6次。从地区来看,首尔(22.8次)、大邱(22.5次)、釜山(22.2次)、大田(22.0次)、全北(21.4次)和济州及光州(20.1次)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就诊次数持续增加,但患者满意度却出现轻微下降,16岁以上患者中,认为“诊疗时间充足”的比例从2023年83.4%降至去年的82.5%;对“医生解释病情”的满意度也从92.2%微降至91.8%。此外,认为“获得充分咨询机会”的比例从91%降至88.2%,“受到尊重”的满意度则从95.5%降至93.4%。 另一方面,因费用问题放弃治疗的患者比例从1.5%升至2.7%。其中,低收入群体的占比更是从3.1%增至6%。对此,健康保险审查评价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应持续关注医疗可及性不平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患者正在顺天诊疗院接受诊疗。【图片提供 顺天医疗院】
2025-04-01 23:52:11 -
韩国租房市场迎来"月租时代" 全国月租占比首超六成
韩国租房市场正加速向月租模式转变。今年前两个月,超过六成的新签订租赁交易为月租(包括有押金的月租和半全租)。其中,半全租通常需要支付较高的押金,但每月租金相对较低。 根据韩国国土交通部1日发布的《2月住宅统计》,今年1月至2月,全国新签订租赁交易中,月租比例达61.4%。自2021年的41.7%以来,这一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2022年的47.1%、2023年的55.2%和2024年的57.5%,今年首次突破60%,四年内增长近20个百分点。 与首都圈相比,非首都圈地区的月租比例增长更为显著。今年1月至2月,首都圈月租占比为60.2%,较去年增长3.1个百分点;非首都圈地区则达到63.5%,增幅更大,为5.4个百分点。其中,首尔的月租占比最高,为65.2%。 从住宅类型来看,公寓的月租比例虽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别墅等非公寓式住宅的月租比例则大幅增长。今年1月至2月,全国公寓月租比例为44.2%,较去年上升2个百分点,首尔为43.8%,地方为45.4%。同期,非公寓住宅的月租比例达76.3%,较去年增加5.6个百分点。 业界专家分析指出,近年来,骗取押金的租房诈骗案件频发,导致居民避险意识增强,同时地方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这些因素共同促使租房市场转向月租模式。在房地产市场整体疲软的背景下,房价停滞促使房东调整策略以提升收益,选择减少押金或直接转为月租模式。同时,基准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双重下降,进一步加深了房东对月租模式的偏好。 友利银行房地产研究室室长咸永镇(音)表示,受利率下降和租房诈骗案件的影响,一些房东降低了押金占房价的比重,以满足保证返还押金的要求,而另一些房东则直接将押金制转为月租制。他进一步指出:“若经济放缓导致利率进一步下降,韩国租房市场向月租模式转变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首尔市内多户型住宅和联排住宅一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1 2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