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海运’新闻 9个
-
特朗普加征入港费用 现代格罗唯视押注比亚迪扬帆出海
在美国对中国船舶与他国汽车运输船征收入港费用的背景下,现代格罗唯视(Hyundai Glovis)正在加快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BYD)的合作步伐。比亚迪目前正在大幅增加对美国以外地区的出口,现代格罗唯视此举旨在通过与受美国政策风险影响相对较小的比亚迪携手来缓解风险并提高销售。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当地时间17日宣布,自今年10月起,所有在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驶入美国港口时,需按每CEU(标准车位)缴纳150美元的费用。目前美国仅有两艘本土建造的汽车运输船,这一措施实际上覆盖全球几乎所有此类船只。 持有98艘汽车运输船的现代格罗唯视也在此项政策中遭受冲击。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28.407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50亿元),同比上涨10.6%,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整车海运(PCTC)业务部门营收达4.000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7.5%,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现代格罗唯视表示,部分航线运费上涨、船队扩张以及非联营业绩增长推动PCTC部门的营收增长。 在美国新出台的进口车关税和入港费用等政策下,今年PCTC业务营收面临下滑风险。对此,现代格罗唯视计划通过扩大非联营公司业务来降低风险,并提出截至2030年把PCTC部门中非联营营收比例提升至50%的目标。 为扩大非联营业务收入,现代格罗唯视正在积极开拓中国整车出口市场,选择与现代汽车及起亚的竞争对手比亚迪联手,迈向独立化经营。去年9月,现代格罗唯视与比亚迪签署在物流及整车海运领域进行战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MOU)。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共享比亚迪现有的运输船舱位,并计划中长期内由现代格罗唯视负责承运比亚迪的整车出口。如果今后比亚迪的海外运输业务由现代格罗唯视承接,则会为现代格罗唯视扩大非联营营收比例提供有力支持。 对美出口占比较小而免受美国关税影响的比亚迪近年来正在加快布局欧洲、南美等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今年海外销量目标为80万辆,较去年翻倍。业内人士预测,随着中国整车出口的增加,今年远东地区的海运需求或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去年中国汽车出口共计640.7万辆,同比增长22.7%。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具备足够运输能力的船只也愈发重要。现代格罗唯视计划截至2030年把汽车运输船数量从目前的98艘扩充至128艘,并把整车年运输量从目前的340万辆提升至500万辆。现代格罗唯视相关人士表示具体方案尚未敲定,但正在与比亚迪持续探讨多种合作模式,积极争取中国不断增长的出口货量。 现代格罗唯视汽车运输船【图片来源 现代格罗唯视】
2025-04-24 19:57:10 -
中国船舶入美成本上升 韩国HMM等亚洲航企迎利好
在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高额入港费用后,近期又决定对汽车运输船按每辆车150美元征收入港费用,这一最新政策使全球航运和造船业的利益格局变得愈发复杂。 根据业内21日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上周正式宣布,自今年10月起,对所有在非美国船厂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每CEU(可装载一辆小型汽车的空间)150美元的入港费用。由于目前并无美国本土建造的汽车运输船,该项措施事实上适用于所有现役汽车运输船。 这一条款此前并未出现在USTR今年2月公布的征费草案中。当时草案仅涉及对中国航运公司所拥有的船舶,及各国航运公司旗下中国制造船舶征收入港费用,单次最多可达100万美元。最终政策细化为:对中国航运公司船舶每吨收取50美元,对中国制造船舶每吨收取18美元。 受此影响最大之一的是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汽车物流公司——现代格洛维斯(Hyundai Glovis)。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60亿元),同比增长10.6%,创历史新高;营业利润达1.7529万亿韩元,为历年次高水平。尤其在整车海运业务方面,该公司实现销售额4.00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7.5%。这主要得益于全球汽车运输运价上扬,以及其大客户现代与起亚汽车在美销量创下170万辆历史新高。 然而,尽管汽车运输收入占现代格洛维斯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5%左右,该公司仍面临不小压力。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现代汽车集团今年3月26日在美国佐治亚州埃拉贝尔(Ellabell)建成“现代汽车集团Metaplant America”(HMGMA),并加速推进当地整车生产,预计未来对跨海运输的依赖将降低,运输模式也将向全散件组装(CKD)运输转变。 数据显示,去年现代格洛维斯CKD业务销售额为11.428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3%,占公司总收入约四成。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美国产整车替代进口将减少入港费支出,CKD业务则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该公司一名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全球运营的汽车运输船中,几乎无一为美国船厂建造,因此该政策对所有汽车运输公司均有相同影响,暂难断言会给本公司带来重大损失,具体影响尚在评估中。 与此同时,美国新政则可能为韩国航运与造船业带来间接利好。韩国进出口银行引用英国克拉克森研究机构(Clarkson Research)的数据指出,韩国大型航运公司韩新海运(HMM)旗下中国制造船舶占比仅为7.3%,在全球前八大航运企业中排第三低,仅高于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以及中国台湾航运公司阳明海运。 相较于全球三大航运巨头——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MSC,16.8%)、丹麦马士基(Maersk,10.0%)和法国达飞海运(CMA CGM,32.9%)的中国船舶占比,HMM明显更具成本优势。分析人士指出,若美国按制造国对入港费用进行区别征收,日韩和中国台湾船企的成本压力将显著低于欧洲同行。 韩国造船业亦迎来顺风。由于担忧中国产船舶在美入港成本上升,越来越多国际船东转向韩国造船厂。据悉,希腊船运公司Capital Maritime近期正考虑向韩国HD现代三湖重工与HD现代尾浦造船订购共计20艘集装箱船。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今年3月韩国接单量为82万CGT(17艘),超过中国的52万CGT(31艘),跃居全球首位。 平泽港等待出口的汽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1 20:24:41 -
美国对华航运制裁或重塑全球造船格局 韩国集装箱船市场迎战略机遇
HD韩国造船海洋超大型集装箱船。【图片来源 韩联社】 随着美国政府对华航运及船舶企业实施新一轮制裁的背景下,全球造船业格局或将迎来重大调整。分析指出,韩国造船业有望借此契机,在近年来被中国企业快速蚕食的集装箱船市场重获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中国造船企业凭借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策略,在全球集装箱船市场确保了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对中资航运企业及造船企业征收入港附加费,中国造船业的价格优势面临实质性削弱。分析认为,在中国企业加速追赶韩国在LNG运输船领域技术优势的当下,这一政策变化将为韩国造船业带来难得的“战略窗口期”。 韩国造船海洋装备协会于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集装箱船市场的份额呈快速扩张态势。以标准船吨(CGT)计算,中国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59.5%跃升至去年的87.8%;同期,韩国的市场份额则从31.6%大幅下降至12.1%。 韩国投资证券援引克拉克森研究所(Clarkson 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领先航运公司的造船订单高度集中于中国船厂。其中,地中海航运在中国船厂的订单占比高达97%,赫伯罗特达89%,马士基为59%,ONE和达飞轮船分别为58%和47%,长荣海运则为36%。据分析,在美国制裁政策影响下,这些航运巨头可能会逐步调整供应链策略,将部分订单转向韩国造船企业。 韩国信用评级机构NICE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各类船型中,集装箱船市场将最先感受到制裁带来的冲击。”并预测:“未来主要航运公司很可能会将新造船订单从中国向韩国转移。考虑到当前多数造船合同采用‘重尾款’(预付款少,交付款多)支付结构,航运公司存在终止与中国船厂初步协议的可能性。” 即使在美国制裁措施出台前,韩国船厂已获多个集装箱船订单。今年1月,HD韩国造船海洋成功斩获价值3.71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90.5亿元)的12艘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市场普遍认为订单来自全球第三大航运公司达飞轮船。此外,韩华海洋也于上月成功接获长荣海运2.4万TEU(集装箱吞吐量)级超大型集装箱船6艘,单艘造价达3881亿韩元,创下该类型船舶史上最高价格纪录。 当前,韩国造船业整体订单份额持续下滑、LNG运输船这一主力船型的主导地位也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把握此次机遇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去年,全球新船订单中,韩国占比仅为17%,创八年来新低。反之,中国高达71%,两国差距从2022年的40个百分点扩大至54个百分点。在LNG运输船领域,韩国市场份额也从2021年的92.6%下滑至2023年的57.2%,同期中国份额则从7.4%攀升至42.8%。 NICE相关人士表示:“在当前形势下,韩国造船业必须采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在持续强化LNG船领域技术壁垒的同时,积极抢占集装箱船市场的战略高地。”此次美国对华航运制裁可能成为重塑全球造船业竞争格局的重要转折点。韩国造船业能否把握这一战略机遇,将直接影响其未来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地位。
2025-04-20 23:45:40 -
特朗普暗示延迟征税 韩国零部件企业忧"政策变脸"
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暗示可能延迟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后,韩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暂时松了一口气。然而,由于延期期限不确定,加之美方贸易政策一贯反复无常,业内普遍认为仍不可掉以轻心。 据韩国业界16日消息,特朗普14日(当地时间)在白宫会见萨尔瓦多总统前表示:“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帮助汽车制造商的方案,旨在协助其将零部件从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其他地区转移。”他还指出,“这些企业计划在美国国内生产零部件,但尚需时间,因此我们正在就相关事宜进行讨论。” 业界普遍认为,特朗普此番表态或意味着将于下月3日起生效的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可能被推迟。此前,美方曾计划对包括发动机、变速器、电气零部件等在内的核心汽车部件征收25%的高额关税。此次言论被视为其立场出现缓和的迹象。 根据特朗普政府公布的清单,拟征税的汽车零部件多达150种,涵盖范围几乎包括所有主要汽车零配件,包括锂电池、轮胎、减震器、点火线、刹车软管及车载电脑等。 韩国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对美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82.22亿美元,占韩国汽车零部件总出口的36.5%。若美方正式启动相关关税措施,韩国相关产业将难以避免严重冲击。 尽管“延期”消息如久旱甘霖,但业界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原因在于特朗普在关税政策上的前后不一。其上任初期曾表示将对对美贸易顺差国征收惩罚性关税,多次点名加拿大与墨西哥,然而近期却将两国从关税名单中剔除。本月11日,美国政府一度宣布将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排除在征税名单之外,然而仅三天后,特朗普又表示将在“下周”宣布半导体关税计划。 一位整车企业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便特朗普总统今天暗示推迟征税,也完全可能在几天后突然宣布启动关税。”他强调,“业内已在假设美方按原定时间征税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应对方案。” 即使关税真的被推迟,业内短期内仍难以找到有效对策。除部分在美拥有大型工厂的企业外,多数企业难以回避高额关税。而即使推进扩大本地生产设施,也需通过复杂的认证流程,短期内难以收效。 韩国约有1.7万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44.7%为年销售额不足3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3亿元)的中小企业,面对高关税冲击,尤以小微企业为甚。 北美市场销售占比高达20%至30%的韩国轮胎企业,同样面临困境。虽然韩泰轮胎和锦湖轮胎在美设有工厂,但即便提升产能,也难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此外,轮胎所需的橡胶原材料仍需进口,该环节同样会被征收关税,导致整体成本上升。 一位轮胎行业相关人士指出:“即使成本上升,也很难通过提价转嫁压力;若其他企业采取低价策略,必将面临市场份额流失的风险。”他强调,“政府需积极开展谈判,尽量减轻企业负担。” 此外,部分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将优先照顾本国汽车企业利益,针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等特定地区的进口零部件实施“定向豁免”。 特朗普提到“正考虑协助部分汽车厂商”,被认为是在顾及美国三大车企通用、福特、斯泰兰蒂斯以及特斯拉的利益。近期,受关税影响,斯泰兰蒂斯已在美国境内五家工厂临时解雇约900名员工,显示出国内负担正在加剧。 在此背景下,有观点认为,特朗普政府可能仅对来自墨西哥、加拿大的零部件实施关税豁免,以减轻美国整车企业的压力。 对此,韩国贸易协会通商研究室首席研究员韩雅凛(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特朗普尚未明确阐述关税政策的具体内容,因此尚难做出定论。”她指出,“若美方出台带有歧视性特征的政策,仅优待本国企业,势必引发强烈反弹。” 4月7日,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邓多克海运码头,一架无人机拍摄的新沃尔沃汽车正在等待运输。为了支持美国的汽车生产,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图片来源 EPA/韩联社】
2025-04-16 19:59:40 -
特朗普再掀贸易不确定性 三星LG寄望海运费下行缓解盈利压力
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政策影响下,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持续升温,带动海运需求走弱、运价回落,这一变化使韩国两大电子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对盈利前景持审慎乐观态度。尽管关税壁垒和保护主义趋势仍可能加重经营环境压力,但分析认为,海运成本回落预计将在短期内缓解两家企业的盈利压力。 据业界6日消息,三星电子和LG电子去年在物流方面的总支出达6.07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3亿元),同比增加逾1.6万亿韩元。其中,三星电子物流费用同比激增71.9%,达到2.9602万亿韩元;LG电子同比增长16.7%,为3.111万亿韩元。业内指出,两家公司物流成本的显著上升,主要源于海运运费的大幅上涨。尤其是电视、冰箱等大件家电产品,对运价波动尤为敏感,成为推高成本的关键因素。 代表全球海运运价走势的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去年全年平均值为2506点,同比上涨149%。但今年以来,受美方加征关税以及市场对贸易萎缩的担忧影响,海运价格大幅回落。SCFI指数自去年12月的2373点跌至上月21日的1293点,本月3日小幅反弹至1393点,这是自2023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1500点。市场普遍预计,该指数短期内仍可能跌破1000点。 随着运价下行,企业去年受物流成本上升所承压的盈利状况有望得到缓解。KB证券研究员金东元(音)指出,受全球船舶供给过剩影响,预计LG电子今年的物流支出将较去年减少逾6000亿韩元。 一位家电行业人士表示:“虽然物流成本回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盈利压力,但企业更关注如何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中维持竞争力,尤其是在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和消费需求疲软等方面,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3日下午,釜山港码头上堆积的集装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7 00:25:27 -
韩国50强企业的40年变迁 哪家企业崛起又跌落?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40年间,韩国大企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仅有三星电子、现代汽车、LG电子等7家企业持续保持在前50强行列。其中,三星电子从2002年至2023年连续22年稳居销售额首位。 企业分析机构韩国CXO研究所于24日发表的《1984至2023年40年间上市公司销售额前50位的大企业变动分析》(金融机构除外)报告显示,韩国50强企业的总体销售额从1984年的3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82.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44万亿韩元,增幅达30.4倍。入围门槛也从2000亿韩元大幅提升至5万亿韩元以上。1991年韩国50强企业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万亿韩元后,2022年更是突破1000万亿韩元大关。 据统计,三星电子、现代汽车、LG电子、三星物产、LG化学、现代建设、大韩航空等共7家企业连续40年进入“销售额前50强”。在企业表现方面,三星电子自2002年起连续22年稳居销售额榜首,其销售额从1984年的1.3615万亿韩元增长至2023年的170.374万亿韩元,规模扩大逾130倍。2022年,三星电子更以超过211万亿韩元的销售额,开创韩国企业"200万亿韩元时代"。现代汽车长期保持前三甲地位,LG电子亦持续位列前50强。 据统计,截至2023年,三星集团以7家子公司入围50强的成绩领跑,现代汽车集团和LG集团各有6家子公司入围,SK集团则有4家。值得注意的是,1984年位列前50强的企业中有86%(43家)已退出榜单或易主。 行业分析显示,电子及信息通信等IT相关企业从1980年代的5家增至2023年的10家,增加2倍。运输行业(包括造船、海运、航空、陆上物流)也呈显著增长,从80年代的2至3家增至2020年的6至8家。石油化学、能源、汽车和流通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然而,建筑业经历明显起伏,1984年有14家建筑企业入围前50强,至2023年仅剩3家。纤维(服装)和食品行业也逐步退出主力行业行列,以希杰第一制糖为例,虽从1984年的第26位微幅下滑至2023年的第35位,但在2010年代初期曾跌出前50强,因此未能列入持续40年保持前50强的企业名单。 该研究报告揭示了韩国大企业40年来的发展轨迹,也反映了韩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迁。
2025-03-24 19:09:58 -
仁川至丹东客轮重启在即 朝鲜元素旅游项目吸引韩国游客
时隔5年多重启的仁川至丹东客轮因推出一系列与朝鲜相关的旅游项目,受到韩国游客青睐。 据海运业界18日消息,丹东国际航运有限公司近期接到大量来自韩中两国旅行社及游客有关搭乘“东方明珠8号”客轮的事宜,“东方明珠8号”是往返于仁川和丹东之间2.4748万吨级的客轮。 仁川至丹东的客货班轮从新冠疫情暴发的2020年1月起中断,时隔5年3个多月将于下月20日重启。海运界认为,由于客运服务时隔多年重新恢复,且目前仁川与丹东之间尚未开通直飞航班,两地间的出行需求大量积压。 “东方明珠8号”的经济舱(6人室)为单程1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750元)、往返27万韩元,在6月13日之前预约可享受30-40%的折扣。全程15小时,每周一、三、五下午5点半从仁川出发,在船上住宿一晚后次日上午9点可抵达丹东开始观光日程。 丹东国际航运公司统计称,仅5月的团队旅行预订人数将达到3800人,其中韩国籍乘客2800人、中国籍乘客1000名,特定日期的预订人数接近最大接待乘客上限1500人。 与飞机相比,客轮的行驶时间较长,乘客多以中国人为主,但前往丹东的航线韩国乘客反而更多。 由于丹东位于与朝鲜接壤地区,境内长白山、鸭绿江等朝鲜元素旅游路线吸引韩国游客关注。丹东国际航运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仁川尚未开通直飞丹东的航班,游客需前往大连或沈阳,再换乘火车或大巴前往丹东,乘坐客轮可夕发朝至,因此受到旅行社和游客的欢迎。 仁川港湾公社(IPA)预计,随着丹东航线的恢复,仁川港国际客运码头接待人数也将增加,因此加强了对码头和船舶靠岸设施的安全检查力度。 丹东航线恢复后,连接仁川港和中国城市的客运航线将从6条增加至7条。仁川港湾公社负责人称,将在下月中旬之前对港口设施进行集中检查,确保游客能够便利、安全地使用各项设施。 往返于仁川至丹东之间的“东方明珠8号”客轮。【图片提供 丹东国际航运有限公司】
2025-03-18 20:05:17 -
造价更低交付更快 韩华海洋"抢走"扬子江船业大单
全球第五大海运公司德国赫伯罗特(Hapag-Lloyd)正在考虑向韩国韩华海洋订购6艘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集装箱,赫伯罗特原本计划将这一大单交付于中国扬子江船业,但在韩华海洋积极的营销和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影响下,最终转向韩国。 据造船海洋专业媒体TradeWinds日前消息,赫伯罗特拟向韩华海洋订购6艘1.68万吨级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总金额达12亿美元。据悉,赫伯罗特在2021年曾与当时名为大宇造船海洋的韩华海洋签订6艘同一船型的建造意向书。船舶单价超过2亿美元,原计划2027年底开始交付,但最终未能正式签约。 去年10月,赫伯罗特与中国扬子江船业签署12艘1.68万吨级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的建造合同,船舶单价为2.1亿美元,预计2027年至2029年开始交付,合同中包括追加订购6艘船舶的备选条款。然而赫伯罗特根据2021年签订的建造意向书,将与扬子江船业签订的合同中备选订单转给韩华海洋,造船业界人士预计双方将于本月底正式签约。 分析称,韩华海洋凭借更早的交付期和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从中国船厂手中“抢”回订单。此外,海运企业意识到美国通过关税和制裁等措施加强对中国企业的遏制,因而开始选择与中国以外的船企进行合作。 但韩华海洋对这一消息表示尚未最终敲定,持谨慎态度。 TradeWinds的报道称,造船业界正在关注韩华海洋一系列积极营销策略。2023年初,韩华集团正式完成对大宇造船海洋的收购后,韩华海洋成功站稳脚跟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吸引大批船东。另一位造船业界人士透露,韩华海洋还即将同中国台湾知名集运巨头长荣海运签订建造合同。 TrendWind此前曾报道,长荣海运向韩华海洋和中国广州造船订购11艘2.4万吨级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预计将向韩华海洋订购6艘,向广州造船订购5艘,每艘船的单价为2.5亿美元。 韩华海洋去年建造并交付的新一代标准化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FPSO)设施。【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2-09 19:30:06 -
韩国春节出行预计达3484万人次 政府推出特别交通对策
据韩国国土交通部21日消息,为迎接2025年春节假期,计划在1月24日至2月2日实施全国范围特别交通对策,旨在保障民众的安全便捷出行。预计在此期间,为返乡探亲或旅行而出行的人数或多达348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9%。 韩国交通研究院调查显示,春节当天(1月29日)预计迎来出行最高峰,当日出行人数或达601万人次,高速公路通行量约639万辆。假期期间高速公路日均通行量预计为502万辆,因假期延长,交通流量有所分散,预期较去年减少7.7%。 民众最偏好的返乡时间为1月28日上午(20.9%),返程高峰预计出现在1月30日下午(22.6%)。此外,20.2%的受访者计划在春节期间旅行,其中87.7%选择国内,12.3%选择海外。 春节期间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依旧以私家车为主,占比高达85.7%;其次是长途与包车巴士,占比5.3%;火车占比4.2%;飞机占比3.7%。假期期间的人均交通费用预计为24.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255元),较去年的22.8万韩元增加约2万韩元。 为确保交通顺畅,国土交通部决定1月27日至30日全国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并联合区域旅游景点在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推出折扣活动,同时提供KTX和SRT的“逆向返乡”车票优惠。为缓解交通压力,京釜高速公路等63个路段(总计391.42公里)的紧急停车道临时开放,并对全国234个预计交通拥堵的路段(总计2112.7公里)进行集中管理。 在公共交通方面,巴士与铁路的运力分别增加12.3%(2.785万班次)和9%(147.9万个座位)。为方便深夜返程旅客,首尔市等地计划延长1月29日至30日地铁和市内巴士的运行时间。 为保障出行安全,国土交通部对道路、铁路、海运等交通设施及工具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此外,针对大雪、寒潮等极端天气,政府已经提前储备除雪设备及物资,并在易结冰路段预撒融雪剂。航空领域方面,政府对航空公司和全国机场的航行安全设施进行特别检查。 国土交通部交通物流室长严正熙表示:“春节期间交通流量大幅增加,低温天气可能导致道路结冰,交通事故风险也随之上升。希望民众在返乡和返程途中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驾驶,共同度过一个平安的春节假期。” 20日上午,仁川南洞区南村农产品批发市场堆满水果礼盒。【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1 23:34:10
-
特朗普加征入港费用 现代格罗唯视押注比亚迪扬帆出海
在美国对中国船舶与他国汽车运输船征收入港费用的背景下,现代格罗唯视(Hyundai Glovis)正在加快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BYD)的合作步伐。比亚迪目前正在大幅增加对美国以外地区的出口,现代格罗唯视此举旨在通过与受美国政策风险影响相对较小的比亚迪携手来缓解风险并提高销售。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当地时间17日宣布,自今年10月起,所有在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驶入美国港口时,需按每CEU(标准车位)缴纳150美元的费用。目前美国仅有两艘本土建造的汽车运输船,这一措施实际上覆盖全球几乎所有此类船只。 持有98艘汽车运输船的现代格罗唯视也在此项政策中遭受冲击。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28.407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50亿元),同比上涨10.6%,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整车海运(PCTC)业务部门营收达4.000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7.5%,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现代格罗唯视表示,部分航线运费上涨、船队扩张以及非联营业绩增长推动PCTC部门的营收增长。 在美国新出台的进口车关税和入港费用等政策下,今年PCTC业务营收面临下滑风险。对此,现代格罗唯视计划通过扩大非联营公司业务来降低风险,并提出截至2030年把PCTC部门中非联营营收比例提升至50%的目标。 为扩大非联营业务收入,现代格罗唯视正在积极开拓中国整车出口市场,选择与现代汽车及起亚的竞争对手比亚迪联手,迈向独立化经营。去年9月,现代格罗唯视与比亚迪签署在物流及整车海运领域进行战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MOU)。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共享比亚迪现有的运输船舱位,并计划中长期内由现代格罗唯视负责承运比亚迪的整车出口。如果今后比亚迪的海外运输业务由现代格罗唯视承接,则会为现代格罗唯视扩大非联营营收比例提供有力支持。 对美出口占比较小而免受美国关税影响的比亚迪近年来正在加快布局欧洲、南美等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今年海外销量目标为80万辆,较去年翻倍。业内人士预测,随着中国整车出口的增加,今年远东地区的海运需求或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去年中国汽车出口共计640.7万辆,同比增长22.7%。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具备足够运输能力的船只也愈发重要。现代格罗唯视计划截至2030年把汽车运输船数量从目前的98艘扩充至128艘,并把整车年运输量从目前的340万辆提升至500万辆。现代格罗唯视相关人士表示具体方案尚未敲定,但正在与比亚迪持续探讨多种合作模式,积极争取中国不断增长的出口货量。 现代格罗唯视汽车运输船【图片来源 现代格罗唯视】
2025-04-24 19:57:10 -
中国船舶入美成本上升 韩国HMM等亚洲航企迎利好
在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高额入港费用后,近期又决定对汽车运输船按每辆车150美元征收入港费用,这一最新政策使全球航运和造船业的利益格局变得愈发复杂。 根据业内21日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上周正式宣布,自今年10月起,对所有在非美国船厂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每CEU(可装载一辆小型汽车的空间)150美元的入港费用。由于目前并无美国本土建造的汽车运输船,该项措施事实上适用于所有现役汽车运输船。 这一条款此前并未出现在USTR今年2月公布的征费草案中。当时草案仅涉及对中国航运公司所拥有的船舶,及各国航运公司旗下中国制造船舶征收入港费用,单次最多可达100万美元。最终政策细化为:对中国航运公司船舶每吨收取50美元,对中国制造船舶每吨收取18美元。 受此影响最大之一的是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汽车物流公司——现代格洛维斯(Hyundai Glovis)。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60亿元),同比增长10.6%,创历史新高;营业利润达1.7529万亿韩元,为历年次高水平。尤其在整车海运业务方面,该公司实现销售额4.00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7.5%。这主要得益于全球汽车运输运价上扬,以及其大客户现代与起亚汽车在美销量创下170万辆历史新高。 然而,尽管汽车运输收入占现代格洛维斯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5%左右,该公司仍面临不小压力。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现代汽车集团今年3月26日在美国佐治亚州埃拉贝尔(Ellabell)建成“现代汽车集团Metaplant America”(HMGMA),并加速推进当地整车生产,预计未来对跨海运输的依赖将降低,运输模式也将向全散件组装(CKD)运输转变。 数据显示,去年现代格洛维斯CKD业务销售额为11.428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3%,占公司总收入约四成。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美国产整车替代进口将减少入港费支出,CKD业务则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该公司一名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全球运营的汽车运输船中,几乎无一为美国船厂建造,因此该政策对所有汽车运输公司均有相同影响,暂难断言会给本公司带来重大损失,具体影响尚在评估中。 与此同时,美国新政则可能为韩国航运与造船业带来间接利好。韩国进出口银行引用英国克拉克森研究机构(Clarkson Research)的数据指出,韩国大型航运公司韩新海运(HMM)旗下中国制造船舶占比仅为7.3%,在全球前八大航运企业中排第三低,仅高于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以及中国台湾航运公司阳明海运。 相较于全球三大航运巨头——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MSC,16.8%)、丹麦马士基(Maersk,10.0%)和法国达飞海运(CMA CGM,32.9%)的中国船舶占比,HMM明显更具成本优势。分析人士指出,若美国按制造国对入港费用进行区别征收,日韩和中国台湾船企的成本压力将显著低于欧洲同行。 韩国造船业亦迎来顺风。由于担忧中国产船舶在美入港成本上升,越来越多国际船东转向韩国造船厂。据悉,希腊船运公司Capital Maritime近期正考虑向韩国HD现代三湖重工与HD现代尾浦造船订购共计20艘集装箱船。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今年3月韩国接单量为82万CGT(17艘),超过中国的52万CGT(31艘),跃居全球首位。 平泽港等待出口的汽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1 20:24:41 -
美国对华航运制裁或重塑全球造船格局 韩国集装箱船市场迎战略机遇
HD韩国造船海洋超大型集装箱船。【图片来源 韩联社】 随着美国政府对华航运及船舶企业实施新一轮制裁的背景下,全球造船业格局或将迎来重大调整。分析指出,韩国造船业有望借此契机,在近年来被中国企业快速蚕食的集装箱船市场重获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中国造船企业凭借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策略,在全球集装箱船市场确保了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对中资航运企业及造船企业征收入港附加费,中国造船业的价格优势面临实质性削弱。分析认为,在中国企业加速追赶韩国在LNG运输船领域技术优势的当下,这一政策变化将为韩国造船业带来难得的“战略窗口期”。 韩国造船海洋装备协会于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集装箱船市场的份额呈快速扩张态势。以标准船吨(CGT)计算,中国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59.5%跃升至去年的87.8%;同期,韩国的市场份额则从31.6%大幅下降至12.1%。 韩国投资证券援引克拉克森研究所(Clarkson 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领先航运公司的造船订单高度集中于中国船厂。其中,地中海航运在中国船厂的订单占比高达97%,赫伯罗特达89%,马士基为59%,ONE和达飞轮船分别为58%和47%,长荣海运则为36%。据分析,在美国制裁政策影响下,这些航运巨头可能会逐步调整供应链策略,将部分订单转向韩国造船企业。 韩国信用评级机构NICE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各类船型中,集装箱船市场将最先感受到制裁带来的冲击。”并预测:“未来主要航运公司很可能会将新造船订单从中国向韩国转移。考虑到当前多数造船合同采用‘重尾款’(预付款少,交付款多)支付结构,航运公司存在终止与中国船厂初步协议的可能性。” 即使在美国制裁措施出台前,韩国船厂已获多个集装箱船订单。今年1月,HD韩国造船海洋成功斩获价值3.71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90.5亿元)的12艘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市场普遍认为订单来自全球第三大航运公司达飞轮船。此外,韩华海洋也于上月成功接获长荣海运2.4万TEU(集装箱吞吐量)级超大型集装箱船6艘,单艘造价达3881亿韩元,创下该类型船舶史上最高价格纪录。 当前,韩国造船业整体订单份额持续下滑、LNG运输船这一主力船型的主导地位也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把握此次机遇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去年,全球新船订单中,韩国占比仅为17%,创八年来新低。反之,中国高达71%,两国差距从2022年的40个百分点扩大至54个百分点。在LNG运输船领域,韩国市场份额也从2021年的92.6%下滑至2023年的57.2%,同期中国份额则从7.4%攀升至42.8%。 NICE相关人士表示:“在当前形势下,韩国造船业必须采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在持续强化LNG船领域技术壁垒的同时,积极抢占集装箱船市场的战略高地。”此次美国对华航运制裁可能成为重塑全球造船业竞争格局的重要转折点。韩国造船业能否把握这一战略机遇,将直接影响其未来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地位。
2025-04-20 23:45:40 -
特朗普暗示延迟征税 韩国零部件企业忧"政策变脸"
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暗示可能延迟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后,韩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暂时松了一口气。然而,由于延期期限不确定,加之美方贸易政策一贯反复无常,业内普遍认为仍不可掉以轻心。 据韩国业界16日消息,特朗普14日(当地时间)在白宫会见萨尔瓦多总统前表示:“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帮助汽车制造商的方案,旨在协助其将零部件从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其他地区转移。”他还指出,“这些企业计划在美国国内生产零部件,但尚需时间,因此我们正在就相关事宜进行讨论。” 业界普遍认为,特朗普此番表态或意味着将于下月3日起生效的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可能被推迟。此前,美方曾计划对包括发动机、变速器、电气零部件等在内的核心汽车部件征收25%的高额关税。此次言论被视为其立场出现缓和的迹象。 根据特朗普政府公布的清单,拟征税的汽车零部件多达150种,涵盖范围几乎包括所有主要汽车零配件,包括锂电池、轮胎、减震器、点火线、刹车软管及车载电脑等。 韩国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对美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82.22亿美元,占韩国汽车零部件总出口的36.5%。若美方正式启动相关关税措施,韩国相关产业将难以避免严重冲击。 尽管“延期”消息如久旱甘霖,但业界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原因在于特朗普在关税政策上的前后不一。其上任初期曾表示将对对美贸易顺差国征收惩罚性关税,多次点名加拿大与墨西哥,然而近期却将两国从关税名单中剔除。本月11日,美国政府一度宣布将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排除在征税名单之外,然而仅三天后,特朗普又表示将在“下周”宣布半导体关税计划。 一位整车企业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便特朗普总统今天暗示推迟征税,也完全可能在几天后突然宣布启动关税。”他强调,“业内已在假设美方按原定时间征税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应对方案。” 即使关税真的被推迟,业内短期内仍难以找到有效对策。除部分在美拥有大型工厂的企业外,多数企业难以回避高额关税。而即使推进扩大本地生产设施,也需通过复杂的认证流程,短期内难以收效。 韩国约有1.7万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44.7%为年销售额不足3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3亿元)的中小企业,面对高关税冲击,尤以小微企业为甚。 北美市场销售占比高达20%至30%的韩国轮胎企业,同样面临困境。虽然韩泰轮胎和锦湖轮胎在美设有工厂,但即便提升产能,也难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此外,轮胎所需的橡胶原材料仍需进口,该环节同样会被征收关税,导致整体成本上升。 一位轮胎行业相关人士指出:“即使成本上升,也很难通过提价转嫁压力;若其他企业采取低价策略,必将面临市场份额流失的风险。”他强调,“政府需积极开展谈判,尽量减轻企业负担。” 此外,部分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将优先照顾本国汽车企业利益,针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等特定地区的进口零部件实施“定向豁免”。 特朗普提到“正考虑协助部分汽车厂商”,被认为是在顾及美国三大车企通用、福特、斯泰兰蒂斯以及特斯拉的利益。近期,受关税影响,斯泰兰蒂斯已在美国境内五家工厂临时解雇约900名员工,显示出国内负担正在加剧。 在此背景下,有观点认为,特朗普政府可能仅对来自墨西哥、加拿大的零部件实施关税豁免,以减轻美国整车企业的压力。 对此,韩国贸易协会通商研究室首席研究员韩雅凛(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特朗普尚未明确阐述关税政策的具体内容,因此尚难做出定论。”她指出,“若美方出台带有歧视性特征的政策,仅优待本国企业,势必引发强烈反弹。” 4月7日,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邓多克海运码头,一架无人机拍摄的新沃尔沃汽车正在等待运输。为了支持美国的汽车生产,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图片来源 EPA/韩联社】
2025-04-16 19:59:40 -
特朗普再掀贸易不确定性 三星LG寄望海运费下行缓解盈利压力
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政策影响下,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持续升温,带动海运需求走弱、运价回落,这一变化使韩国两大电子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对盈利前景持审慎乐观态度。尽管关税壁垒和保护主义趋势仍可能加重经营环境压力,但分析认为,海运成本回落预计将在短期内缓解两家企业的盈利压力。 据业界6日消息,三星电子和LG电子去年在物流方面的总支出达6.07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3亿元),同比增加逾1.6万亿韩元。其中,三星电子物流费用同比激增71.9%,达到2.9602万亿韩元;LG电子同比增长16.7%,为3.111万亿韩元。业内指出,两家公司物流成本的显著上升,主要源于海运运费的大幅上涨。尤其是电视、冰箱等大件家电产品,对运价波动尤为敏感,成为推高成本的关键因素。 代表全球海运运价走势的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去年全年平均值为2506点,同比上涨149%。但今年以来,受美方加征关税以及市场对贸易萎缩的担忧影响,海运价格大幅回落。SCFI指数自去年12月的2373点跌至上月21日的1293点,本月3日小幅反弹至1393点,这是自2023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1500点。市场普遍预计,该指数短期内仍可能跌破1000点。 随着运价下行,企业去年受物流成本上升所承压的盈利状况有望得到缓解。KB证券研究员金东元(音)指出,受全球船舶供给过剩影响,预计LG电子今年的物流支出将较去年减少逾6000亿韩元。 一位家电行业人士表示:“虽然物流成本回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盈利压力,但企业更关注如何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中维持竞争力,尤其是在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和消费需求疲软等方面,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3日下午,釜山港码头上堆积的集装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7 00:25:27 -
韩国50强企业的40年变迁 哪家企业崛起又跌落?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40年间,韩国大企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仅有三星电子、现代汽车、LG电子等7家企业持续保持在前50强行列。其中,三星电子从2002年至2023年连续22年稳居销售额首位。 企业分析机构韩国CXO研究所于24日发表的《1984至2023年40年间上市公司销售额前50位的大企业变动分析》(金融机构除外)报告显示,韩国50强企业的总体销售额从1984年的3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82.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44万亿韩元,增幅达30.4倍。入围门槛也从2000亿韩元大幅提升至5万亿韩元以上。1991年韩国50强企业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万亿韩元后,2022年更是突破1000万亿韩元大关。 据统计,三星电子、现代汽车、LG电子、三星物产、LG化学、现代建设、大韩航空等共7家企业连续40年进入“销售额前50强”。在企业表现方面,三星电子自2002年起连续22年稳居销售额榜首,其销售额从1984年的1.3615万亿韩元增长至2023年的170.374万亿韩元,规模扩大逾130倍。2022年,三星电子更以超过211万亿韩元的销售额,开创韩国企业"200万亿韩元时代"。现代汽车长期保持前三甲地位,LG电子亦持续位列前50强。 据统计,截至2023年,三星集团以7家子公司入围50强的成绩领跑,现代汽车集团和LG集团各有6家子公司入围,SK集团则有4家。值得注意的是,1984年位列前50强的企业中有86%(43家)已退出榜单或易主。 行业分析显示,电子及信息通信等IT相关企业从1980年代的5家增至2023年的10家,增加2倍。运输行业(包括造船、海运、航空、陆上物流)也呈显著增长,从80年代的2至3家增至2020年的6至8家。石油化学、能源、汽车和流通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然而,建筑业经历明显起伏,1984年有14家建筑企业入围前50强,至2023年仅剩3家。纤维(服装)和食品行业也逐步退出主力行业行列,以希杰第一制糖为例,虽从1984年的第26位微幅下滑至2023年的第35位,但在2010年代初期曾跌出前50强,因此未能列入持续40年保持前50强的企业名单。 该研究报告揭示了韩国大企业40年来的发展轨迹,也反映了韩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迁。
2025-03-24 19:09:58 -
仁川至丹东客轮重启在即 朝鲜元素旅游项目吸引韩国游客
时隔5年多重启的仁川至丹东客轮因推出一系列与朝鲜相关的旅游项目,受到韩国游客青睐。 据海运业界18日消息,丹东国际航运有限公司近期接到大量来自韩中两国旅行社及游客有关搭乘“东方明珠8号”客轮的事宜,“东方明珠8号”是往返于仁川和丹东之间2.4748万吨级的客轮。 仁川至丹东的客货班轮从新冠疫情暴发的2020年1月起中断,时隔5年3个多月将于下月20日重启。海运界认为,由于客运服务时隔多年重新恢复,且目前仁川与丹东之间尚未开通直飞航班,两地间的出行需求大量积压。 “东方明珠8号”的经济舱(6人室)为单程1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750元)、往返27万韩元,在6月13日之前预约可享受30-40%的折扣。全程15小时,每周一、三、五下午5点半从仁川出发,在船上住宿一晚后次日上午9点可抵达丹东开始观光日程。 丹东国际航运公司统计称,仅5月的团队旅行预订人数将达到3800人,其中韩国籍乘客2800人、中国籍乘客1000名,特定日期的预订人数接近最大接待乘客上限1500人。 与飞机相比,客轮的行驶时间较长,乘客多以中国人为主,但前往丹东的航线韩国乘客反而更多。 由于丹东位于与朝鲜接壤地区,境内长白山、鸭绿江等朝鲜元素旅游路线吸引韩国游客关注。丹东国际航运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仁川尚未开通直飞丹东的航班,游客需前往大连或沈阳,再换乘火车或大巴前往丹东,乘坐客轮可夕发朝至,因此受到旅行社和游客的欢迎。 仁川港湾公社(IPA)预计,随着丹东航线的恢复,仁川港国际客运码头接待人数也将增加,因此加强了对码头和船舶靠岸设施的安全检查力度。 丹东航线恢复后,连接仁川港和中国城市的客运航线将从6条增加至7条。仁川港湾公社负责人称,将在下月中旬之前对港口设施进行集中检查,确保游客能够便利、安全地使用各项设施。 往返于仁川至丹东之间的“东方明珠8号”客轮。【图片提供 丹东国际航运有限公司】
2025-03-18 20:05:17 -
造价更低交付更快 韩华海洋"抢走"扬子江船业大单
全球第五大海运公司德国赫伯罗特(Hapag-Lloyd)正在考虑向韩国韩华海洋订购6艘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集装箱,赫伯罗特原本计划将这一大单交付于中国扬子江船业,但在韩华海洋积极的营销和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影响下,最终转向韩国。 据造船海洋专业媒体TradeWinds日前消息,赫伯罗特拟向韩华海洋订购6艘1.68万吨级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总金额达12亿美元。据悉,赫伯罗特在2021年曾与当时名为大宇造船海洋的韩华海洋签订6艘同一船型的建造意向书。船舶单价超过2亿美元,原计划2027年底开始交付,但最终未能正式签约。 去年10月,赫伯罗特与中国扬子江船业签署12艘1.68万吨级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的建造合同,船舶单价为2.1亿美元,预计2027年至2029年开始交付,合同中包括追加订购6艘船舶的备选条款。然而赫伯罗特根据2021年签订的建造意向书,将与扬子江船业签订的合同中备选订单转给韩华海洋,造船业界人士预计双方将于本月底正式签约。 分析称,韩华海洋凭借更早的交付期和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从中国船厂手中“抢”回订单。此外,海运企业意识到美国通过关税和制裁等措施加强对中国企业的遏制,因而开始选择与中国以外的船企进行合作。 但韩华海洋对这一消息表示尚未最终敲定,持谨慎态度。 TradeWinds的报道称,造船业界正在关注韩华海洋一系列积极营销策略。2023年初,韩华集团正式完成对大宇造船海洋的收购后,韩华海洋成功站稳脚跟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吸引大批船东。另一位造船业界人士透露,韩华海洋还即将同中国台湾知名集运巨头长荣海运签订建造合同。 TrendWind此前曾报道,长荣海运向韩华海洋和中国广州造船订购11艘2.4万吨级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预计将向韩华海洋订购6艘,向广州造船订购5艘,每艘船的单价为2.5亿美元。 韩华海洋去年建造并交付的新一代标准化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FPSO)设施。【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2-09 19:30:06 -
韩国春节出行预计达3484万人次 政府推出特别交通对策
据韩国国土交通部21日消息,为迎接2025年春节假期,计划在1月24日至2月2日实施全国范围特别交通对策,旨在保障民众的安全便捷出行。预计在此期间,为返乡探亲或旅行而出行的人数或多达348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9%。 韩国交通研究院调查显示,春节当天(1月29日)预计迎来出行最高峰,当日出行人数或达601万人次,高速公路通行量约639万辆。假期期间高速公路日均通行量预计为502万辆,因假期延长,交通流量有所分散,预期较去年减少7.7%。 民众最偏好的返乡时间为1月28日上午(20.9%),返程高峰预计出现在1月30日下午(22.6%)。此外,20.2%的受访者计划在春节期间旅行,其中87.7%选择国内,12.3%选择海外。 春节期间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依旧以私家车为主,占比高达85.7%;其次是长途与包车巴士,占比5.3%;火车占比4.2%;飞机占比3.7%。假期期间的人均交通费用预计为24.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255元),较去年的22.8万韩元增加约2万韩元。 为确保交通顺畅,国土交通部决定1月27日至30日全国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并联合区域旅游景点在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推出折扣活动,同时提供KTX和SRT的“逆向返乡”车票优惠。为缓解交通压力,京釜高速公路等63个路段(总计391.42公里)的紧急停车道临时开放,并对全国234个预计交通拥堵的路段(总计2112.7公里)进行集中管理。 在公共交通方面,巴士与铁路的运力分别增加12.3%(2.785万班次)和9%(147.9万个座位)。为方便深夜返程旅客,首尔市等地计划延长1月29日至30日地铁和市内巴士的运行时间。 为保障出行安全,国土交通部对道路、铁路、海运等交通设施及工具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此外,针对大雪、寒潮等极端天气,政府已经提前储备除雪设备及物资,并在易结冰路段预撒融雪剂。航空领域方面,政府对航空公司和全国机场的航行安全设施进行特别检查。 国土交通部交通物流室长严正熙表示:“春节期间交通流量大幅增加,低温天气可能导致道路结冰,交通事故风险也随之上升。希望民众在返乡和返程途中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驾驶,共同度过一个平安的春节假期。” 20日上午,仁川南洞区南村农产品批发市场堆满水果礼盒。【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1 23: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