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社会公平’新闻 2个
-
李在明执政启幕 "真·韩国"扬帆起航
在6月3日大选中,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最终胜出,成功当选大韩民国第21任总统。他在竞选期间提出的《十大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此次胜选的核心纲领,勾勒出一个全面改革国家结构、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蓝图。这十大公约不仅展现出他以人为本的政策哲学,还构筑起一个经济强劲、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绿色发展的“真·大韩民国”。 ◆科技能源引领国家发展 李在明首先聚焦科技与能源,提出通过跻身人工智能(AI)三大强国之一、设立AI单科大学、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6亿元)、建立国家AI数据中心等举措,在任期内奠定“AI经济”根基。同时,他推动“能源高速公路”建设,整合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与智能电网,树立截至2040年实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目标。他还主张振兴资本市场,力图开启“股指5000时代”,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增强市场信心。此外,他承诺推动“ABCDEF”六大先进产业发展,涵盖AI、生物制药、文化内容、防务航天、能源与制造,建立以高端技术为中心的国家增长引擎。 ◆文化实力争做全球五强 文化政策方面,李在明提出软实力全球前五的目标,计划提升文化产业规模至300万亿韩元。他承诺扩大国家文化预算,支持K-Pop、K-Drama、K-Game等内容的全球拓展,完善OTT平台与公共制作基础,同时强化文化金融、税收优惠与知识产权保护。他也重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与福利,强调扩大文化基础设施和人文教育普及,以此建立真正的“文化强国”。 ◆国防外交注重实用主义 在外交与安全领域,他主张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取代意识形态外交,强调在坚固韩美同盟的基础上拓展经济外交,提升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他致力通过实际行动推进朝核问题解决,并提出以AI和科技打造“智能强军”,推进韩国防务产业跻身世界四强。他还计划改善军人服役环境、强化人权保障,并推动海军陆战队改编为独立的“准第四军”。 ◆国土结构力求均衡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是李在明政策的另一核心。他提出完成“世宗行政首都”建设,包括迁建总统办公大楼与国会大楼,并推动第二轮公共机关向地方迁移。他规划五大广域经济圈与三大特别自治道协同发展的“五极三特”区域结构,通过设立国家自治分权会议、扩大地方财源、活化地方货币与地铁工程,激活地方经济,实现全国均衡发展。 ◆民主治理重建公共信任 制度改革上,李在明强调“恢复民主”,提出强化对总统戒严权限的民主制约,重建国军中立与国民信赖。他主张终结政治报复、推进以能力为重心的人事任命,并通过同步主要公职与总统任期实现责任行政。他倡导借助数字平台激活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并设立“议题共识委员会”协商重大政策,实现协同治理。 ◆福祉体系覆盖生老病死 对于社会福祉,李在明提出构建“生涯保障福祉体系”,涵盖儿童、青年、中年与老年。他计划扩大儿童津贴与育儿休假制度,减轻住房、通信与教育负担,并建立国家主导的照护体系,包括育儿、残障与老年照护。他支持设立公立医学院、调整医学院招生名额,并在医疗弱势地区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住房方面,他承诺增加优质公共住宅供给,合理调整重建与开发政策。 ◆劳动共生推动社会融合 劳动与中小企业政策方面,李在明承诺构建“共生社会”,保障所有劳工权利,同时推动阶段引入“4.5日工作制”并延长退休年龄。他强调加强地方劳动监察,推动劳动节法定化,同时为个体商户提供债务减免、经营成本补贴与灾害保险。他也提出支持中小企业数码转型,完善福利平台、强化公平交易救济机制,并针对青年提供住房与初次国民年金保费支援。 ◆教育改革突出科研导向 关于教育改革,李在明主张强化地方国立大学与研究机构之间的联动,建设科研导向高校体系,并推动学生主导民主教育,提升社会责任。他同时重视教师培训与科研人员待遇改善,推动科研与教育政策制定的有机结合。 ◆绿色发展加快生态转型 在环保与未来发展领域,李在明把绿色转型纳入国家战略核心。他提出加快碳中和步伐,推动绿氢、储能、热泵等未来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煤电退出,并制定塑料管控战略规划,扩大电动汽车普及和空气质量治理。他同时提出保护半岛生物种类,扩大生态保护范围,强化相关国家委员会的功能,推动绿色持续发展。 ◆安全农业支撑乡村振兴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安全问题上,李在明主张构建灾难综合应对体系,强化灾害赔偿制度,提高国民安全意识。同时,他提出推广智能农业、提高农险理赔标准、扩大有机农业与农民养老保障,并为渔村提供基础设施、青年就业与持续发展支援,以此改善农渔村老龄化,建设真正的“宜居乡村”。 李在明的施政蓝图旨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之上建立奔向“幸福生活”的世界强国。在未来五年的任期内,如何确保政策落实、合理分配资源、与国会及地方政府有效协作,成为李在明政府能否真正兑现“以人为本”承诺的关键所在。
2025-06-04 16:00:00 -
调查:半数以上韩国人长期愤懑 七成认为社会不公
首尔大学保健大学院健康灾难综合应对教育研究团委托调研机构Kstat Research,在上月15日至21日期间对韩国1500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精神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并于7日公开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国民长期承受愤懑情绪,近七成认为社会不公。越是缺乏对社会公平信任的国民,愤懑程度也越高。 调查显示,48.1%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成员整体精神健康状况不佳,40.5%认为一般,仅有11.4%认为良好。按5分制打分时的平均得分为2.59分,低于中等水平的3分。在认为状况不佳的原因中,37%的受访者选择“强调竞争和成果的社会氛围”,其次是“以他人或群体视角为标准的社会氛围”(22.3%)。 研究团队利用自评工具对情绪状态进行5分制测量的结果显示,12.8%的受访者处于高度严重愤懑状态(2.5分及以上),加上愤懑持续状态受访者(1.6分及以上),合计54.9%的受访者正在经历长期愤懑状态。自2018年以来,研究团队持续使用相同工具进行愤懑调查。此次高度严重愤懑比例较2018年(14.7%)略有下降,但高于去年的9.3%。 从年龄来看,30多岁群体的严重愤懑比例最高,为17.4%;60岁以上则为9.5%。从收入来看,月收入低于2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万元)者严重愤懑比例为21.1%,而月收入超过1000万韩元者仅为5.4%。自认为属于下层阶级的群体中,严重愤懑比例最高,为16.5%;自认为是上层阶级的群体中,这一比例也占15%;中产阶级则为9.2%。 在是否认为世界基本上是公平的这一问题上,69.5%的受访者不认同。在询问个体层面的公平感受时,58%受访者表示大致公平。研究指出,愤懑程度与公平信念呈负相关,越相信社会公平,愤懑程度越低。对社会公平认知低于平均水平的群体,愤懑程度则普遍更高。 当调查愤懑情绪具体应用到韩国社会政治议题时,85.5%的受访者表示对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的腐败或隐瞒行为感到愤懑;85.2%对政党的腐败与失德表示愤懑;85.1%对管理不善造成的医疗、环境和社会灾难感到愤懑。 另外,47.1%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影响健康的严重压力。其中,40多岁人群最为严重,比例高达55.4%。压力经历与收入呈反比,月收入低于200万韩元者中经历严重压力比例为58.8%,而收入超过1000万韩元者为38.7%。在压力来源方面,42.5%认为在于个人或家庭健康变化,39.5%为经济状况变化。 调查还显示,27.3%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经历过难以胜任原本职责或角色的重大精神危机;其中51.3%有过自杀念头,13%尝试过自杀。在经历过重大精神危机的人群中,有60.6%表示当时没有寻求帮助。主要原因在于对外界目光与污名的恐惧。 对于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39.2%受访者选择向家人或朋友倾诉并寻求帮助,38.1%则独自忍受,仅有15.2%会寻求专业帮助。在整体生活满意度方面,34.3%的受访者表示满意,40.1%表示一般,25.6%表示不满意。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5-07 23:05:20
-
李在明执政启幕 "真·韩国"扬帆起航
在6月3日大选中,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最终胜出,成功当选大韩民国第21任总统。他在竞选期间提出的《十大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此次胜选的核心纲领,勾勒出一个全面改革国家结构、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蓝图。这十大公约不仅展现出他以人为本的政策哲学,还构筑起一个经济强劲、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绿色发展的“真·大韩民国”。 ◆科技能源引领国家发展 李在明首先聚焦科技与能源,提出通过跻身人工智能(AI)三大强国之一、设立AI单科大学、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6亿元)、建立国家AI数据中心等举措,在任期内奠定“AI经济”根基。同时,他推动“能源高速公路”建设,整合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与智能电网,树立截至2040年实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目标。他还主张振兴资本市场,力图开启“股指5000时代”,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增强市场信心。此外,他承诺推动“ABCDEF”六大先进产业发展,涵盖AI、生物制药、文化内容、防务航天、能源与制造,建立以高端技术为中心的国家增长引擎。 ◆文化实力争做全球五强 文化政策方面,李在明提出软实力全球前五的目标,计划提升文化产业规模至300万亿韩元。他承诺扩大国家文化预算,支持K-Pop、K-Drama、K-Game等内容的全球拓展,完善OTT平台与公共制作基础,同时强化文化金融、税收优惠与知识产权保护。他也重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与福利,强调扩大文化基础设施和人文教育普及,以此建立真正的“文化强国”。 ◆国防外交注重实用主义 在外交与安全领域,他主张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取代意识形态外交,强调在坚固韩美同盟的基础上拓展经济外交,提升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他致力通过实际行动推进朝核问题解决,并提出以AI和科技打造“智能强军”,推进韩国防务产业跻身世界四强。他还计划改善军人服役环境、强化人权保障,并推动海军陆战队改编为独立的“准第四军”。 ◆国土结构力求均衡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是李在明政策的另一核心。他提出完成“世宗行政首都”建设,包括迁建总统办公大楼与国会大楼,并推动第二轮公共机关向地方迁移。他规划五大广域经济圈与三大特别自治道协同发展的“五极三特”区域结构,通过设立国家自治分权会议、扩大地方财源、活化地方货币与地铁工程,激活地方经济,实现全国均衡发展。 ◆民主治理重建公共信任 制度改革上,李在明强调“恢复民主”,提出强化对总统戒严权限的民主制约,重建国军中立与国民信赖。他主张终结政治报复、推进以能力为重心的人事任命,并通过同步主要公职与总统任期实现责任行政。他倡导借助数字平台激活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并设立“议题共识委员会”协商重大政策,实现协同治理。 ◆福祉体系覆盖生老病死 对于社会福祉,李在明提出构建“生涯保障福祉体系”,涵盖儿童、青年、中年与老年。他计划扩大儿童津贴与育儿休假制度,减轻住房、通信与教育负担,并建立国家主导的照护体系,包括育儿、残障与老年照护。他支持设立公立医学院、调整医学院招生名额,并在医疗弱势地区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住房方面,他承诺增加优质公共住宅供给,合理调整重建与开发政策。 ◆劳动共生推动社会融合 劳动与中小企业政策方面,李在明承诺构建“共生社会”,保障所有劳工权利,同时推动阶段引入“4.5日工作制”并延长退休年龄。他强调加强地方劳动监察,推动劳动节法定化,同时为个体商户提供债务减免、经营成本补贴与灾害保险。他也提出支持中小企业数码转型,完善福利平台、强化公平交易救济机制,并针对青年提供住房与初次国民年金保费支援。 ◆教育改革突出科研导向 关于教育改革,李在明主张强化地方国立大学与研究机构之间的联动,建设科研导向高校体系,并推动学生主导民主教育,提升社会责任。他同时重视教师培训与科研人员待遇改善,推动科研与教育政策制定的有机结合。 ◆绿色发展加快生态转型 在环保与未来发展领域,李在明把绿色转型纳入国家战略核心。他提出加快碳中和步伐,推动绿氢、储能、热泵等未来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煤电退出,并制定塑料管控战略规划,扩大电动汽车普及和空气质量治理。他同时提出保护半岛生物种类,扩大生态保护范围,强化相关国家委员会的功能,推动绿色持续发展。 ◆安全农业支撑乡村振兴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安全问题上,李在明主张构建灾难综合应对体系,强化灾害赔偿制度,提高国民安全意识。同时,他提出推广智能农业、提高农险理赔标准、扩大有机农业与农民养老保障,并为渔村提供基础设施、青年就业与持续发展支援,以此改善农渔村老龄化,建设真正的“宜居乡村”。 李在明的施政蓝图旨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之上建立奔向“幸福生活”的世界强国。在未来五年的任期内,如何确保政策落实、合理分配资源、与国会及地方政府有效协作,成为李在明政府能否真正兑现“以人为本”承诺的关键所在。
2025-06-04 16:00:00 -
调查:半数以上韩国人长期愤懑 七成认为社会不公
首尔大学保健大学院健康灾难综合应对教育研究团委托调研机构Kstat Research,在上月15日至21日期间对韩国1500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精神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并于7日公开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国民长期承受愤懑情绪,近七成认为社会不公。越是缺乏对社会公平信任的国民,愤懑程度也越高。 调查显示,48.1%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成员整体精神健康状况不佳,40.5%认为一般,仅有11.4%认为良好。按5分制打分时的平均得分为2.59分,低于中等水平的3分。在认为状况不佳的原因中,37%的受访者选择“强调竞争和成果的社会氛围”,其次是“以他人或群体视角为标准的社会氛围”(22.3%)。 研究团队利用自评工具对情绪状态进行5分制测量的结果显示,12.8%的受访者处于高度严重愤懑状态(2.5分及以上),加上愤懑持续状态受访者(1.6分及以上),合计54.9%的受访者正在经历长期愤懑状态。自2018年以来,研究团队持续使用相同工具进行愤懑调查。此次高度严重愤懑比例较2018年(14.7%)略有下降,但高于去年的9.3%。 从年龄来看,30多岁群体的严重愤懑比例最高,为17.4%;60岁以上则为9.5%。从收入来看,月收入低于2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万元)者严重愤懑比例为21.1%,而月收入超过1000万韩元者仅为5.4%。自认为属于下层阶级的群体中,严重愤懑比例最高,为16.5%;自认为是上层阶级的群体中,这一比例也占15%;中产阶级则为9.2%。 在是否认为世界基本上是公平的这一问题上,69.5%的受访者不认同。在询问个体层面的公平感受时,58%受访者表示大致公平。研究指出,愤懑程度与公平信念呈负相关,越相信社会公平,愤懑程度越低。对社会公平认知低于平均水平的群体,愤懑程度则普遍更高。 当调查愤懑情绪具体应用到韩国社会政治议题时,85.5%的受访者表示对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的腐败或隐瞒行为感到愤懑;85.2%对政党的腐败与失德表示愤懑;85.1%对管理不善造成的医疗、环境和社会灾难感到愤懑。 另外,47.1%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影响健康的严重压力。其中,40多岁人群最为严重,比例高达55.4%。压力经历与收入呈反比,月收入低于200万韩元者中经历严重压力比例为58.8%,而收入超过1000万韩元者为38.7%。在压力来源方面,42.5%认为在于个人或家庭健康变化,39.5%为经济状况变化。 调查还显示,27.3%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经历过难以胜任原本职责或角色的重大精神危机;其中51.3%有过自杀念头,13%尝试过自杀。在经历过重大精神危机的人群中,有60.6%表示当时没有寻求帮助。主要原因在于对外界目光与污名的恐惧。 对于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39.2%受访者选择向家人或朋友倾诉并寻求帮助,38.1%则独自忍受,仅有15.2%会寻求专业帮助。在整体生活满意度方面,34.3%的受访者表示满意,40.1%表示一般,25.6%表示不满意。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5-07 2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