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赤字’新闻 18个
-
韩国政府债务上半年或首破1200万亿韩元 财政赤字率连续四年超3%
韩国企划财政部16日公布《5月财政动向》显示,截至3月底,韩国中央政府的国家债务余额已达1175.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6万亿元),今年前四个月累计国库债券发行规模达到81.2万亿韩元。随着本月初补充预算通过,上半年中央政府债务预计首次突破1200万亿韩元。 政府计划在上半年发行补充预算中增加的9.5万亿韩元国债的60%。加上原本预算,今年国库债券发行总额预计从197.6万亿韩元增至207.1万亿韩元。企划财政部在3月偿还27.7万亿韩元的国库债券,如果按照计划在第二季度继续偿还到期债券,债务余额在上半年也依旧超过1200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的1145.9万亿韩元增加50万亿韩元以上。 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国家整体债务在加上补充预算后增至1280.8万亿韩元,较原本预算增加7.4万亿韩元,较去年结算基准的1175.2万亿韩元增加105.6万亿韩元。值得注意的是,月度财政动向仅公布中央政府债务,地方债务每年仅统计一次。包含补充预算的完整财政数据预计在7月发布。 韩国中央政府债务自2019年的699万亿韩元以来持续激增,在2024年达到1141.2万亿韩元。2023年(59.1万亿韩元)和去年(48.6万亿韩元)的增长幅度较疫情初期有所放缓,但债务规模依旧维持在高位。 当前,两大总统候选人都主张扩大财政和实行减税政策。其中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明确提出,当前第一轮补充预算不足以刺激经济,已正式表态计划推动第二轮补充预算。如果新政府上台后继续扩大财政支出或推进第二次补充预算,债务状况恐会进一步恶化。 此外,反映国家财政状况的管理财政收支在包含补充预算的前提下,今年预计出现86.4万亿韩元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3%,财政赤字率已连续四年超过3%。韩国开发研究院(KDI)也把今年经济增长率预期下调至0.8%,如果符合预期,则是2000年代以来第三次陷入0%区间增长,前两次分别为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0.8%)和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0.7%)。 KDI指出,在财政余力逐渐减弱的当前,应该对新增财政支出保持谨慎态度。KDI经济展望室长郑圭哲表示,考虑到近年来管理财政收支赤字大幅持续,当前财政已经处于宽松运作阶段,如果经济下行趋势未进一步明确,不宜贸然继续补充预算。
2025-05-16 21:10:32 -
韩国建筑业亟需结构性转型 行业下行压力远超金融危机时期
韩国建筑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建研院”)于15日发布的《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及近期建筑业景气诊断与应对方案》报告指出,当前韩国建筑业正面临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峻的结构性衰退,亟需政策支持与中长期转型方案。 通过多维度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当前行业下行呈明显的加速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建筑订单量同比下滑16.6%,显著高于2008年6.1%的降幅;建筑开工面积缩幅由2008年的22.2%扩大至2023年的31.7%。此外,建筑业关键指标建筑完工额在2007至2009年间分别增长6.6%、4.9%、3.2%,而近期则从2022年12.4%的增长峰值转为2024年3.2%的负增长,行业拐点特征凸显。 在投资领域,2022年和2024年建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5%和3%,降幅均超过2008年2.7%的水平。住宅市场方面,虽然2022年末,未售出新建住房数量(6.8107万户)低于2008年历史峰值(16.5599万户),但同比增幅高达284.6%,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数据显示,金融危机时期,建筑业销售净利润率从2007年的8.5%降至2009年的2.8%,近年则从2021年的6.2%降至2023年的3.4%;同期,销售营业利润率也从6.4%下滑至5.2%,进一步从4.8%降至3%。建研院强调,当前行业各项指标的下行速度与风险程度均已超过金融危机时期。 报告将“经济增长乏力”列为首要风险因素。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5.8%降至2008年的3%,2009年进一步降至0.8%,但2010年强劲反弹至7%,此后至新冠疫情前一直维持在3%左右。而近年来,韩国GDP增速在2022年为2.7%、2023年为1.4%、2024年为2%,2025年和2026年将维持在1.5%至2%的低位区间,呈长期低速增长趋势。同时,金融环境约束明显增强。与2008年基准利率从5.25%快速下调至2%的政策响应相比,2024年仅实现0.75个百分点的温和调整(3.5%降至2.75%),降息速度明显放缓。 建研院指出,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推高施工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加剧房价压力,再加上信贷紧缩、高利率环境及家庭数量增长放缓等因素持续抑制住宅需求,成为建筑业长期低迷的原因。报告指出:“在当前高通胀、高负债及美韩利率倒挂的复杂环境下,货币政策空间受限;加之财政赤字持续扩大,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提振行业的可行性亦面临挑战。”
2025-05-15 23:56:48 -
希音韩国用户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低价风暴碾压本土平台
中国时尚电商巨头希音(SHEIN)进入韩国市场后,月活跃用户数(MAU)首次突破100万名。在高物价和消费低迷导致本月时尚电商业绩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希音凭借性价比王牌后来居上,加快扩张速度。 在希音来势汹汹的进攻下,多个同质化严重的本土平台面临生存威胁。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分析服务商IGA Works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希音的月活跃用户人数为120.731万人,同比增长一倍。 希音于2022年底成立韩国法人,去年4月开通韩国官网,此次是月活跃用户首次突破100万人大关。与两年前的2023年4月相比,希音韩国用户增长近6倍。在服装、时尚类APP排名中超过W Concept、Posty等,排名第7位。 分析称,希音在韩国市场后来居上主要是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以2024年数据为准,希音年销售规模达38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SPA(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品牌。 依靠性价比王牌,希音在中国、美国等地迅速扩张,在希音韩国官网上,不足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元)的商品随处可见。令大批依靠从中国低价采购服装在韩国转售的购物平台首当其冲遭受重创,最具代表性的是Ably和Zigzag等购物网站。 从用户规模来看,今年4月Zigzag用户为350万人,Ably为539万人,虽然仍领先于希音,但在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影响下,消费者货比三家寻找低价商品的趋势愈加明显。 拿在Ably上销售的一款售价为3.89万韩元的卫衣举例,外观几乎一模一样的商品在希音上售价仅为8500韩元。Ably和Zigzag去年销售规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优化盈利能力仍是首要课题。Ably去年销售规模为3343亿韩元,同比增长30%,但实际亏损154亿韩元。Ably曾在2023年实现成立以来的首次盈利,但好景不长仅一年后便再次出现亏损。财务报表显示,Ably负债总额比总资本高出约522亿韩元,处于资本蚕食状态。 由Kakao Style运营的Zigzag去年销售额为2004亿韩元,同比增长20%,营业利润为22亿韩元,虽成功扭亏为盈,但由于往年亏损累计赤字规模已达1131亿韩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缺乏独特设计或难以被取代的品牌价值下,仅依靠价格竞争的平台随时可能被中国电商迎头赶上。像全球速卖通和Temu一样,一旦中国企业砸下重金,本地平台几乎束手无策。
2025-05-15 19:51:12 -
全球贸易秩序重整 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成焦点
全球自由贸易旗手美国开始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后,全球贸易秩序出现剧烈动荡。长期以来由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导的自由贸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自由贸易协定(FTA)原本旨在消除关税壁垒、赋予贸易特惠,但当下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 FTA是指缔约国之间相互取消商品和服务贸易关税,降低贸易壁垒的协议。此前多以欧盟(EU)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等区域协定为主,称为区域贸易协定(RTA)。韩国并非EU或NAFTA成员,但通过与59个国家签署22项FTA协议,成功拓展经济版图。与韩国缔约的59个国家GDP之和占全球总量的85%,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2日在白宫宣布大幅提高关税壁垒,并签署行政命令,对韩国等多国启动对等关税政策,试图通过重新谈判降低美国贸易赤字。目前美国对韩国设关税25%,欧盟20%、日本24%、中国台湾32%、越南高达46%。部分国家获得临时关税豁免,但中美之间超过100%的报复性关税战却硝烟弥漫。 为应对美方保护主义,各国纷纷寻求通过谈判降低关税,或考虑实施对等措施。专家指出,即使当前紧张局势最终缓解,多数国家对美出口恐难再享受零关税待遇。长期依赖双边FTA、缺乏区域经济整合支撑的韩国则可能首当其冲。 FTA按经济整合程度可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及完全经济整合五个阶段。相比已经实现第五阶段整合的欧盟,韩国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大多处于最初阶段,全球保护主义氛围高涨无疑削弱韩国的对外贸易优势。 在美国削弱WTO作用并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全球自由贸易结构开始裂解。特朗普政府重提对等关税,成为对FTA制度的沉重打击。当前WTO几乎丧失实质争端解决能力,如果FTA失效,韩国企业出口环境可能更加恶化。 此外,美国主导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多边协定也在单边主义下面临功能弱化风险。专家指出,APEC为非约束性机制,但如果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则会破坏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 在此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开始受到关注。RCEP涵盖中国、韩国、日本、澳洲及东盟十国,在全球人口总数中约占23亿,GDP与贸易规模约占30%。 韩国尚未加入CPTPP,目前正在推进加入进程来分散出口风险。RCEP标准则相对宽松,缺乏高附加值领域的严格规则,部分专家认为仅可作为补充战略。此外,中国作为RCEP主导国,也可能限制韩国在其中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中日韩三国间自由贸易协定重启谈判的呼声渐涨。三国经贸部长3月30日时隔六年在首尔会面,达成恢复自由贸易秩序、加强三边合作的共同意愿,并在联合声明中支持基于规则、开放、包容、透明和没有歧视的多边贸易体系。 目前中日韩三国间尚无共同经济合作机制,仅有中韩FTA正在运行。三国自2012年起进行16轮FTA谈判,2019年中断。2020年新冠疫情叠加中美关系恶化,协商陷入停滞。直至2024年,三国才再度确认重启意愿。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此前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的会谈中,主张尽快恢复中日韩FTA谈判,并推动中韩FTA第二阶段深化,强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如果中日韩三国达成FTA,则会形成一个GDP总额高达24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甚至超过欧盟,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依旧存在诸多挑战。三国均为制造大国,产业重合度高,贸易自由化易触发产业矛盾。此外,政治纷争也难以忽视。韩日在慰安妇赔偿、独岛主权等历史问题下多次出现摩擦,中韩则在“萨德”风波后曾一度陷入文化封锁与外交僵局。 近期,在美方持续强化保护主义的背景下,韩国政府也对中日韩FTA展现出积极态度。安德根强调,面对国际贸易体系不确定性,三国有必要加强经济合作,同时也坦言,合作内容和领域尚存分歧,需要协调。 在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争中,中日韩开始探索新的合作路径。三国部长的握手,不仅象征东亚经济合作重启,同时也是全球保护主义浪潮中东亚三国对自由贸易承诺的一次重要宣示。如果三国能在互信基础上化解分歧、达成共识,不仅可以为地区创造更稳定的贸易环境,也可能在动荡的全球贸易体系中,为自由贸易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2025-05-13 01:00:48 -
韩江获奖难挡读者流失 韩国2024年图书市场销售额继续下滑
尽管韩国作家韩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一轮文学热潮,但韩国国内主要出版社去年的总销售额仍出现下滑,显示整体阅读率下降、图书消费持续萎缩的趋势。 据大韩出版文化协会21日发布的《2024年出版市场统计》报告,韩国主要71家出版企业2023年总销售额为约4.891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1.89亿元),较2023年下降0.1%(约52亿韩元)。尽管图书价格有所上涨,但销售额减少反映出图书销量下降的现实。然而,总营业利润约为1468亿韩元,较前一年增长36.4%(约392亿韩元)。 从细分领域看,教材类图书出版商(42家)的销售额略有下降;但单行本出版商(22家)以及漫画、网络漫画和网络小说出版商(8家)的销售额则实现增长,所有领域的营业利润均较上年增长。其中,漫画及网络内容类出版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尤为显著。 2024年,韩国主要教材出版企业的总销售额约为4.1622万亿韩元,较上年下降1.7%;但营业利润总额达915亿韩元,增长8.7%。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与学习辅导资料板块的营业利润同比减少21.8%。有分析认为,近期围绕人工智能(AI)数字教科书的争议所引发的混乱,可能将对教材市场带来新的变数。 主要单行本出版企业去年的销售额为约4653亿韩元,同比增长4.3%;营业利润总额为431亿韩元,增长达105.3%。其中,出版韩江作品的文艺出版社“Munhakdongne”与“Changbi Publishers”在销售和利润方面均实现大幅提升,被认为直接受益于“诺奖效应”。 在“漫画热潮”的推动下,韩国主要漫画、网络漫画与网络小说出版商的总销售额达到约2635亿韩元,同比增长22.1%;营业利润则达到123亿韩元,增长率高达385.9%。其中,位居该部门首位D&C Media通过知识产权(IP)出口,实现了销售额与利润的双重飞跃。 另一方面,尽管主要线上线下书店的销售额有所增长,但利润表现不一。教保文库、YES24、Aladin、永丰文库、Libro等五家主要书店2024年合计销售额约为2.252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4.1%;总营业利润则由前一年赤字114亿韩元转为盈利189亿韩元。教保文库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有所缩小;Aladin的利润同比减少9.8%;而YES24则实现104.4%的利润增长。 在经济低迷背景下,大型书店销售额实现增长,与韩江所带动的文学图书销售热潮有关。教保文库通过从零售扩展至批发(B2B)业务,其B2B销售额同比暴增296.5%,在整体销售中的占比也从2023年的2.9%升至去年的9.9%。 另据报告指出,目前在图书销售额增长显著的Coupang(쿠팡)方面,尚未披露具体数据,后续或将进行专项调查。 与纸质图书不同,电子出版物市场持续保持增长势头。2024年,13家主要电子出版平台企业(涵盖电子书、网络漫画与网络小说)的总销售额达约1.595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2.2%;营业利润合计654亿韩元,增长25.6%。 22日,来到首尔钟路区教保文库光化门店的市民正在挑选漫画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00:09:52 -
"中国+BTS"最后拼图完成在即 韩娱巨头HYBE前景可期
进入今年以来,韩国娱乐巨头HYBE备受各界关注,在旗下厂牌ADOR与人气女团NewJeans产生合约纠纷的同时,公司其他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也引发广泛讨论。今年中国”限韩令“松绑的可能性以及防弹少年团(BTS)即将全员回归的利好消息,令HYBE的未来发展前景逐渐明朗,业绩改善预期不断升温。 ◆BTS回归:业绩增长强力引擎 HYBE公开的财报显示,去年全年营收较前一年增长约4%至2.2545万亿韩元(111.89亿元),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并连续两年突破2万亿韩元,但去年营业利润较前一年减少38%,当期净利润转为赤字。这是HYBE自2020年10月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净利润亏损。亏损主要原因在于艺人培养成本增加,但今年BTS成员即将陆续完成兵役,下半年有望迎来业绩反弹。 市场普遍看好BTS回归对HYBE业绩的提振效果。分析指出,BTS全员回归或极大推动HYBE的专辑销量、版权收入、演出收入以及周边商品销售增长。此外,BTS的全球粉丝群体“ARMY”具有超强消费能力,回归也可能带动HYBE旗下粉丝社群平台Weverse更加活跃,进一步扩大公司的数字内容收入。 此外,业内预测BTS可能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发布全新专辑,并开展世界巡演。一旦巡演计划落地,HYBE的盈利能力会显著增强,甚至可能创下历史新高。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BTS在全球音乐市场的地位,也会为HYBE的后续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防弹少年团(BTS)【图片来源 HYBE】 ◆中国市场开放:韩娱行业重大利好 今年3月,中国政府召开全国“两会”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并放宽文化交流方面限制。实际上,近几个月以来,已有多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逐步放开对韩国娱乐产业的限制,包括重新允许部分韩国影视作品上线,中韩高层会谈强调加强文化合作,中国大型音乐平台恢复部分韩国艺人歌曲版权分发。 如果中国市场真正开放,包括在内的韩国多数娱乐公司或迎来巨大增长机遇。HYBE旗下艺人在中国市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BTS、Seventeen、NewJeans等组合专辑在华需求持续,而中国的K-POP粉丝群体庞大,购买能力不容小觑。 市场分析认为,HYBE可以通过专辑和音源销售、演唱会等线下活动,以及品牌合作与广告代言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在华收入。”限韩令“松绑后,通过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平台的数字专辑销售增长无疑。如果政策允许,旗下艺人有望赴华举办演唱会,令HYBE收获新的收入增长途径。此外,中国企业对K-POP艺人的代言需求旺盛,一旦市场开放,旗下艺人的商业价值必会进一步提升。 【图片来源 HYBE】 ◆竞争对手动态:HYBE如何保持领先? 目前HYBE在K-POP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竞争对手也在积极布局,抢占市场份额。YG娱乐旗下女团BABYMONSTER近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高度关注,并计划开展世界巡演。SM娱乐推出新人女团Hearts2Hearts,正在拓展全球市场。JYP娱乐的男团KickFlip也已强势出道,助力公司整体业绩增长。 面对竞争压力,HYBE的核心优势在于强大的知识产权(IP)矩阵、Weverse平台的生态布局以及全球运营能力。BTS、Seventeen、NewJeans等团体都已经具备全球号召力,而Weverse通过数字内容与粉丝社区深度绑定,提高用户粘性。此外,HYBE在美国、日本等地设有分部,为拓展海外市场与公司长期增长提供保障。 由此可见,HYBE近来的股价上涨也并非偶然,而是市场对未来业绩的高度期待所推动。BTS回归可以带来直接的收入增长,而中国市场的开放则提供长远的增长空间。目前的关键变量在于BTS的具体回归时间与巡演规模、中国市场的开放进程以及HYBE的全球市场扩张策略。如果以上因素符合市场预期,HYBE则有望在今年迎来更上一层楼的发展高峰。
2025-04-15 23:42:32 -
代购退场 韩国市区免税店迎来"回血"窗口期
随着乐天免税店全面中止与中国代购的交易,韩国免税行业开始显现出积极的良性循环效应。代购引发的恶性竞争逐渐减少,不仅乐天免税店收益结构得以改善,新罗、新世界等其他市区免税店的盈利情况也同步好转。不过,仁川机场免税店仍面临高额租金带来的经营压力。 据相关业界14日消息,乐天免税店于今年1月正式宣布全面终止与代购之间的交易关系。代购是指在韩国免税店大量采购商品后再销往中国市场的“背包客”或小型零售商。新冠疫情暴发后,国际航线一度中断,外国游客锐减,导致韩国免税业对代购的依赖大幅上升。 在此背景下,代购群体日益企业化,并迅速成为韩国免税市场的“重要客户”。各家免税店为了争夺这批客户,不惜开展大规模的折扣、返利活动,进而严重侵蚀了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 乐天免税店因此决定主动切割与代购的关系。据悉,代购贡献了该店多达50%的销售额。这一举措尽管意味着短期内营业收入减少,却也体现出企业为实现长远盈利所做出的决心。 实际数据显示,虽然销售额有所下滑,但盈利状况明显改善。乐天免税店通过加强团体游客和散客的吸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明洞本店来自普通团体游客的占比由去年的约25%提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55%左右;该部分的销售额也同比大幅增长约200%。此外,普通游客销售额增长40%,VIP客户销售额增长约95%。 乐天免税店方面表示:“虽然第一季度的销售总额预计将略有下滑,但盈利能力已经改善。如果第三季度起中国团体游客获准免签访韩,预计将进一步带动营业利润增长。” 乐天免税店与代购“断舍离”后,免税行业整体也出现了回暖迹象。随着争夺代购客户的“出血式竞争”减少,加之现代百货退出其位于东大门的市区免税店业务,新罗与新世界等主要免税商的市区店盈利能力显著上升。 不过,仁川国际机场免税店的高额租金仍是制约利润增长的主要障碍。以新罗免税店机场店为例,虽然预计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将增长超过10%,但相应的租金压力也水涨船高,预估赤字将达3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3亿元)。 尽管如此,投资界人士普遍看好行业前景。韩亚证券研究员徐贤贞(音)指出:“随着行业竞争强度减弱,折扣幅度同步收窄,新罗免税店市区门店的利润率已由去年第四季度的接近零增长提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约5%。” 她进一步分析认为,由于免税店行业正经历结构性业绩调整期,机场免税店新投资难度上升,以及主要企业持续改善低效销售结构,未来该行业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减缓。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15 00:16:57 -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S25系列销量破纪录成增长引擎
三星电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三星电子于8日公布的初步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6.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0.8亿元),同比减少0.15%。销售额为79万亿韩元,同比增加9.84%,创历史同期新高,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此前,市场普遍预测三星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将低于5万亿韩元。分析指出,Galaxy S25系列智能手机的热销及DRAM存储芯片出货量强劲,成为推动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因素。据悉,今年2月上市的Galaxy S25系列在韩国市场上市仅21天便突破百万销量,刷新该系列产品销售纪录。三星电子营业利润自去年第二季度(10.4439万亿韩元)以后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时隔3个季度后小幅回升。 分业务板块来看,尽管未披露详细数据,证券机构推测移动体验(MX)部门贡献营业利润约4万亿韩元,成为业绩增长主力;负责半导体事业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营业利润约达1万亿韩元。据推测,存储芯片业务实现约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但系统LSI及晶圆代工业务赤字规模约为2万亿韩元。 得益于中国实施“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智能手机需求同比增长15%,存储芯片行业去库存进程加速。此外,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调整预期下,供应链提前备货也拉动了DRAM出货量增长。同时,近期存储芯片行业普遍提价,市场预期三星业绩或将开启复苏周期。SK证券研究员韩东熙(音)指出:“尽管面临传统淡季及显示面板业务承压,但DDR5价格上调、NAND闪存部分产品涨价等因素,有望支撑存储业务利润持续回升。” 然而,第二季度前景仍存不确定性。iM证券研究员宋明燮(音)表示:“三星电子高带宽存储器(HBM)因未确保大客户订单,销售增幅有限。尽管DDR5价格企稳,但库存饱和。此外,DDR4与NAND产品需求仍不振,价格上行空间受限。加之美国关税政策还未完全落地,不确定性加剧。” 金融研究机构Informax预测,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营业利润或同比下滑41.24%,达6.1368万亿韩元。销售额同比增加2.2%,达75.6979万亿韩元。
2025-04-08 19:00:48 -
半导体寒冬未退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业绩承压
三星电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三星电子连续3个季度收益性减少,预计今年第一季度也将创低迷业绩。特别是负责半导体事业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受到行业持续恶化的影响,时隔一年或将再次出现季度亏损。 据业界31日消息,三星电子将于4月初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初步财报。综合多家证券公司最新预测数据,三星电子第一季度营业利润预计达4.769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5.8亿元)。同比(6.66万亿韩元)减少27.81%,较前一季度(6.4927万亿韩元)减少26.55%。若该预测成真,三星电子将连续第三个季度呈利润收窄态势。 尽管移动通信(MX)事业部凭借年初发布的Galaxy S25系列新机型实现稳健表现,但半导体(DS)部门的持续疲软仍对整体业绩构成显著拖累。证券界预测,DS部门在去年第四季度实现2.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后,本季度可能再度陷入亏损。若预测应验,这将是该部门自2024年第一季度扭亏为盈后,时隔一年再度报出赤字。 分析指出,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导致高端IT需求持续低迷、中国厂商发起的低价竞争加剧行业压力,以及存储器产品价格未能走出下行周期等导致半导体行业陷入困境。其中,作为战略重点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尚未形成有效业绩支撑。LS证券研究员车龙浩(音)预测,本季度HBM销售额或环比骤降40%至2.8万亿韩元。同时,包括晶圆代工和系统LSI在内的非存储器业务已连续多年亏损,而传统优势业务显示器面板部门也因行业淡季与市场竞争加剧面临盈利收窄。 但也有期待称,随着全球IT需求逐步恢复及主要客户库存调整完成,三星电子核心业务板块将迎来周期性复苏机遇。近期,随着中国“以旧换新”消费刺激政策的落地,智能手机及个人电脑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存储器行业已显现企稳信号。DS投资证券研究员李秀林(音)表示:"中国移动DRAM库存调整已进入尾声,LPDDR4等产品现货价格开始稳步回升。考虑到第二季度存储器价格有望提前企稳,叠加中国本土LPDDR4订单增长,三星电子业绩或自第二季度起步入持续改善通道。"
2025-03-31 20:12:46 -
韩企电池出货量下滑 欧洲市场青睐中国产电池
据证券行业18日消息,今年1月,韩国电池企业LG新能源在欧洲市场的电池出货量同比减少15%,三星SDI的出货量降幅更大,达到26%。这一趋势与欧洲电动车销量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数据,今年1月,欧洲31个国家(欧盟27国及英国、挪威、瑞士、冰岛)的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37.3%。然而,尽管电动车需求旺盛,韩国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却出现下滑。 韩国企业原本寄希望于欧洲碳排放法规的收紧能够推动电动车需求增长,同时受益于美国“先进制造生产税收抵免”(AMPC)政策,以提升业绩。然而,市场环境的变化使这些预期受到挑战。 金融信息公司FnGuide数据显示,LG新能源今年第一季度预计实现营业利润40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同比下降74.3%(去年同期为1573亿韩元)。三星SDI预计第一季度将出现2691亿韩元的营业亏损,连续两个季度陷入赤字。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持续增强,韩国电池厂商面临竞争压力。尤其是今年欧盟进一步收紧碳排放法规,这一原本被认为有利于韩企的政策,反而在市场上产生了不同影响。 根据欧盟此前计划,从今年起,新车二氧化碳排放上限将在2021年基础上削减15%,超出部分将按每克95欧元的标准征收罚款。尽管欧盟近期调整了计算方式,改为2027年前以三年平均排放量计算,但排放标准本身并未改变。 面对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场的扩张,韩国电池企业对欧盟近期发布的《汽车产业行动计划》寄予厚望。该计划旨在提升欧洲本土电池供应链的比例,并将在未来两年内投资18亿欧元用于扩大电池生产线,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然而,业界对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仍持观望态度。欧洲整车制造商仍倾向于选择中国产电池,而中国电池企业也在加快欧洲本地化生产布局。 目前,全球最大电池制造商——中国宁德时代(CATL)正与整车企业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合作,在西班牙建设其第三家欧洲电池合资工厂。中国第四大电池企业中创新航(CALB)上月也宣布将在葡萄牙建设电池生产工厂。 业内人士指出,与美国市场不同,欧洲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小型、高性价比的汽车,因此在电池选择上也更注重价格竞争力,中国产电池更具吸引力。此外,欧盟政策尚未具体落地,目前市场仍处于观望状态,韩国企业是否扩大产能或增加生产线仍有待进一步评估。 LG新能源电网用ESS电池容器【图片来源 LG新能源】
2025-03-18 19:31:53
-
韩国政府债务上半年或首破1200万亿韩元 财政赤字率连续四年超3%
韩国企划财政部16日公布《5月财政动向》显示,截至3月底,韩国中央政府的国家债务余额已达1175.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6万亿元),今年前四个月累计国库债券发行规模达到81.2万亿韩元。随着本月初补充预算通过,上半年中央政府债务预计首次突破1200万亿韩元。 政府计划在上半年发行补充预算中增加的9.5万亿韩元国债的60%。加上原本预算,今年国库债券发行总额预计从197.6万亿韩元增至207.1万亿韩元。企划财政部在3月偿还27.7万亿韩元的国库债券,如果按照计划在第二季度继续偿还到期债券,债务余额在上半年也依旧超过1200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的1145.9万亿韩元增加50万亿韩元以上。 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国家整体债务在加上补充预算后增至1280.8万亿韩元,较原本预算增加7.4万亿韩元,较去年结算基准的1175.2万亿韩元增加105.6万亿韩元。值得注意的是,月度财政动向仅公布中央政府债务,地方债务每年仅统计一次。包含补充预算的完整财政数据预计在7月发布。 韩国中央政府债务自2019年的699万亿韩元以来持续激增,在2024年达到1141.2万亿韩元。2023年(59.1万亿韩元)和去年(48.6万亿韩元)的增长幅度较疫情初期有所放缓,但债务规模依旧维持在高位。 当前,两大总统候选人都主张扩大财政和实行减税政策。其中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明确提出,当前第一轮补充预算不足以刺激经济,已正式表态计划推动第二轮补充预算。如果新政府上台后继续扩大财政支出或推进第二次补充预算,债务状况恐会进一步恶化。 此外,反映国家财政状况的管理财政收支在包含补充预算的前提下,今年预计出现86.4万亿韩元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3%,财政赤字率已连续四年超过3%。韩国开发研究院(KDI)也把今年经济增长率预期下调至0.8%,如果符合预期,则是2000年代以来第三次陷入0%区间增长,前两次分别为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0.8%)和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0.7%)。 KDI指出,在财政余力逐渐减弱的当前,应该对新增财政支出保持谨慎态度。KDI经济展望室长郑圭哲表示,考虑到近年来管理财政收支赤字大幅持续,当前财政已经处于宽松运作阶段,如果经济下行趋势未进一步明确,不宜贸然继续补充预算。
2025-05-16 21:10:32 -
韩国建筑业亟需结构性转型 行业下行压力远超金融危机时期
韩国建筑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建研院”)于15日发布的《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及近期建筑业景气诊断与应对方案》报告指出,当前韩国建筑业正面临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峻的结构性衰退,亟需政策支持与中长期转型方案。 通过多维度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当前行业下行呈明显的加速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建筑订单量同比下滑16.6%,显著高于2008年6.1%的降幅;建筑开工面积缩幅由2008年的22.2%扩大至2023年的31.7%。此外,建筑业关键指标建筑完工额在2007至2009年间分别增长6.6%、4.9%、3.2%,而近期则从2022年12.4%的增长峰值转为2024年3.2%的负增长,行业拐点特征凸显。 在投资领域,2022年和2024年建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5%和3%,降幅均超过2008年2.7%的水平。住宅市场方面,虽然2022年末,未售出新建住房数量(6.8107万户)低于2008年历史峰值(16.5599万户),但同比增幅高达284.6%,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数据显示,金融危机时期,建筑业销售净利润率从2007年的8.5%降至2009年的2.8%,近年则从2021年的6.2%降至2023年的3.4%;同期,销售营业利润率也从6.4%下滑至5.2%,进一步从4.8%降至3%。建研院强调,当前行业各项指标的下行速度与风险程度均已超过金融危机时期。 报告将“经济增长乏力”列为首要风险因素。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5.8%降至2008年的3%,2009年进一步降至0.8%,但2010年强劲反弹至7%,此后至新冠疫情前一直维持在3%左右。而近年来,韩国GDP增速在2022年为2.7%、2023年为1.4%、2024年为2%,2025年和2026年将维持在1.5%至2%的低位区间,呈长期低速增长趋势。同时,金融环境约束明显增强。与2008年基准利率从5.25%快速下调至2%的政策响应相比,2024年仅实现0.75个百分点的温和调整(3.5%降至2.75%),降息速度明显放缓。 建研院指出,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推高施工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加剧房价压力,再加上信贷紧缩、高利率环境及家庭数量增长放缓等因素持续抑制住宅需求,成为建筑业长期低迷的原因。报告指出:“在当前高通胀、高负债及美韩利率倒挂的复杂环境下,货币政策空间受限;加之财政赤字持续扩大,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提振行业的可行性亦面临挑战。”
2025-05-15 23:56:48 -
希音韩国用户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低价风暴碾压本土平台
中国时尚电商巨头希音(SHEIN)进入韩国市场后,月活跃用户数(MAU)首次突破100万名。在高物价和消费低迷导致本月时尚电商业绩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希音凭借性价比王牌后来居上,加快扩张速度。 在希音来势汹汹的进攻下,多个同质化严重的本土平台面临生存威胁。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分析服务商IGA Works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希音的月活跃用户人数为120.731万人,同比增长一倍。 希音于2022年底成立韩国法人,去年4月开通韩国官网,此次是月活跃用户首次突破100万人大关。与两年前的2023年4月相比,希音韩国用户增长近6倍。在服装、时尚类APP排名中超过W Concept、Posty等,排名第7位。 分析称,希音在韩国市场后来居上主要是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以2024年数据为准,希音年销售规模达38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SPA(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品牌。 依靠性价比王牌,希音在中国、美国等地迅速扩张,在希音韩国官网上,不足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元)的商品随处可见。令大批依靠从中国低价采购服装在韩国转售的购物平台首当其冲遭受重创,最具代表性的是Ably和Zigzag等购物网站。 从用户规模来看,今年4月Zigzag用户为350万人,Ably为539万人,虽然仍领先于希音,但在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影响下,消费者货比三家寻找低价商品的趋势愈加明显。 拿在Ably上销售的一款售价为3.89万韩元的卫衣举例,外观几乎一模一样的商品在希音上售价仅为8500韩元。Ably和Zigzag去年销售规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优化盈利能力仍是首要课题。Ably去年销售规模为3343亿韩元,同比增长30%,但实际亏损154亿韩元。Ably曾在2023年实现成立以来的首次盈利,但好景不长仅一年后便再次出现亏损。财务报表显示,Ably负债总额比总资本高出约522亿韩元,处于资本蚕食状态。 由Kakao Style运营的Zigzag去年销售额为2004亿韩元,同比增长20%,营业利润为22亿韩元,虽成功扭亏为盈,但由于往年亏损累计赤字规模已达1131亿韩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缺乏独特设计或难以被取代的品牌价值下,仅依靠价格竞争的平台随时可能被中国电商迎头赶上。像全球速卖通和Temu一样,一旦中国企业砸下重金,本地平台几乎束手无策。
2025-05-15 19:51:12 -
全球贸易秩序重整 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成焦点
全球自由贸易旗手美国开始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后,全球贸易秩序出现剧烈动荡。长期以来由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导的自由贸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自由贸易协定(FTA)原本旨在消除关税壁垒、赋予贸易特惠,但当下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 FTA是指缔约国之间相互取消商品和服务贸易关税,降低贸易壁垒的协议。此前多以欧盟(EU)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等区域协定为主,称为区域贸易协定(RTA)。韩国并非EU或NAFTA成员,但通过与59个国家签署22项FTA协议,成功拓展经济版图。与韩国缔约的59个国家GDP之和占全球总量的85%,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2日在白宫宣布大幅提高关税壁垒,并签署行政命令,对韩国等多国启动对等关税政策,试图通过重新谈判降低美国贸易赤字。目前美国对韩国设关税25%,欧盟20%、日本24%、中国台湾32%、越南高达46%。部分国家获得临时关税豁免,但中美之间超过100%的报复性关税战却硝烟弥漫。 为应对美方保护主义,各国纷纷寻求通过谈判降低关税,或考虑实施对等措施。专家指出,即使当前紧张局势最终缓解,多数国家对美出口恐难再享受零关税待遇。长期依赖双边FTA、缺乏区域经济整合支撑的韩国则可能首当其冲。 FTA按经济整合程度可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及完全经济整合五个阶段。相比已经实现第五阶段整合的欧盟,韩国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大多处于最初阶段,全球保护主义氛围高涨无疑削弱韩国的对外贸易优势。 在美国削弱WTO作用并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全球自由贸易结构开始裂解。特朗普政府重提对等关税,成为对FTA制度的沉重打击。当前WTO几乎丧失实质争端解决能力,如果FTA失效,韩国企业出口环境可能更加恶化。 此外,美国主导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多边协定也在单边主义下面临功能弱化风险。专家指出,APEC为非约束性机制,但如果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则会破坏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 在此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开始受到关注。RCEP涵盖中国、韩国、日本、澳洲及东盟十国,在全球人口总数中约占23亿,GDP与贸易规模约占30%。 韩国尚未加入CPTPP,目前正在推进加入进程来分散出口风险。RCEP标准则相对宽松,缺乏高附加值领域的严格规则,部分专家认为仅可作为补充战略。此外,中国作为RCEP主导国,也可能限制韩国在其中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中日韩三国间自由贸易协定重启谈判的呼声渐涨。三国经贸部长3月30日时隔六年在首尔会面,达成恢复自由贸易秩序、加强三边合作的共同意愿,并在联合声明中支持基于规则、开放、包容、透明和没有歧视的多边贸易体系。 目前中日韩三国间尚无共同经济合作机制,仅有中韩FTA正在运行。三国自2012年起进行16轮FTA谈判,2019年中断。2020年新冠疫情叠加中美关系恶化,协商陷入停滞。直至2024年,三国才再度确认重启意愿。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此前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的会谈中,主张尽快恢复中日韩FTA谈判,并推动中韩FTA第二阶段深化,强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如果中日韩三国达成FTA,则会形成一个GDP总额高达24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甚至超过欧盟,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依旧存在诸多挑战。三国均为制造大国,产业重合度高,贸易自由化易触发产业矛盾。此外,政治纷争也难以忽视。韩日在慰安妇赔偿、独岛主权等历史问题下多次出现摩擦,中韩则在“萨德”风波后曾一度陷入文化封锁与外交僵局。 近期,在美方持续强化保护主义的背景下,韩国政府也对中日韩FTA展现出积极态度。安德根强调,面对国际贸易体系不确定性,三国有必要加强经济合作,同时也坦言,合作内容和领域尚存分歧,需要协调。 在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争中,中日韩开始探索新的合作路径。三国部长的握手,不仅象征东亚经济合作重启,同时也是全球保护主义浪潮中东亚三国对自由贸易承诺的一次重要宣示。如果三国能在互信基础上化解分歧、达成共识,不仅可以为地区创造更稳定的贸易环境,也可能在动荡的全球贸易体系中,为自由贸易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2025-05-13 01:00:48 -
韩江获奖难挡读者流失 韩国2024年图书市场销售额继续下滑
尽管韩国作家韩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一轮文学热潮,但韩国国内主要出版社去年的总销售额仍出现下滑,显示整体阅读率下降、图书消费持续萎缩的趋势。 据大韩出版文化协会21日发布的《2024年出版市场统计》报告,韩国主要71家出版企业2023年总销售额为约4.891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1.89亿元),较2023年下降0.1%(约52亿韩元)。尽管图书价格有所上涨,但销售额减少反映出图书销量下降的现实。然而,总营业利润约为1468亿韩元,较前一年增长36.4%(约392亿韩元)。 从细分领域看,教材类图书出版商(42家)的销售额略有下降;但单行本出版商(22家)以及漫画、网络漫画和网络小说出版商(8家)的销售额则实现增长,所有领域的营业利润均较上年增长。其中,漫画及网络内容类出版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尤为显著。 2024年,韩国主要教材出版企业的总销售额约为4.1622万亿韩元,较上年下降1.7%;但营业利润总额达915亿韩元,增长8.7%。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与学习辅导资料板块的营业利润同比减少21.8%。有分析认为,近期围绕人工智能(AI)数字教科书的争议所引发的混乱,可能将对教材市场带来新的变数。 主要单行本出版企业去年的销售额为约4653亿韩元,同比增长4.3%;营业利润总额为431亿韩元,增长达105.3%。其中,出版韩江作品的文艺出版社“Munhakdongne”与“Changbi Publishers”在销售和利润方面均实现大幅提升,被认为直接受益于“诺奖效应”。 在“漫画热潮”的推动下,韩国主要漫画、网络漫画与网络小说出版商的总销售额达到约2635亿韩元,同比增长22.1%;营业利润则达到123亿韩元,增长率高达385.9%。其中,位居该部门首位D&C Media通过知识产权(IP)出口,实现了销售额与利润的双重飞跃。 另一方面,尽管主要线上线下书店的销售额有所增长,但利润表现不一。教保文库、YES24、Aladin、永丰文库、Libro等五家主要书店2024年合计销售额约为2.252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4.1%;总营业利润则由前一年赤字114亿韩元转为盈利189亿韩元。教保文库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有所缩小;Aladin的利润同比减少9.8%;而YES24则实现104.4%的利润增长。 在经济低迷背景下,大型书店销售额实现增长,与韩江所带动的文学图书销售热潮有关。教保文库通过从零售扩展至批发(B2B)业务,其B2B销售额同比暴增296.5%,在整体销售中的占比也从2023年的2.9%升至去年的9.9%。 另据报告指出,目前在图书销售额增长显著的Coupang(쿠팡)方面,尚未披露具体数据,后续或将进行专项调查。 与纸质图书不同,电子出版物市场持续保持增长势头。2024年,13家主要电子出版平台企业(涵盖电子书、网络漫画与网络小说)的总销售额达约1.595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2.2%;营业利润合计654亿韩元,增长25.6%。 22日,来到首尔钟路区教保文库光化门店的市民正在挑选漫画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00:09:52 -
"中国+BTS"最后拼图完成在即 韩娱巨头HYBE前景可期
进入今年以来,韩国娱乐巨头HYBE备受各界关注,在旗下厂牌ADOR与人气女团NewJeans产生合约纠纷的同时,公司其他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也引发广泛讨论。今年中国”限韩令“松绑的可能性以及防弹少年团(BTS)即将全员回归的利好消息,令HYBE的未来发展前景逐渐明朗,业绩改善预期不断升温。 ◆BTS回归:业绩增长强力引擎 HYBE公开的财报显示,去年全年营收较前一年增长约4%至2.2545万亿韩元(111.89亿元),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并连续两年突破2万亿韩元,但去年营业利润较前一年减少38%,当期净利润转为赤字。这是HYBE自2020年10月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净利润亏损。亏损主要原因在于艺人培养成本增加,但今年BTS成员即将陆续完成兵役,下半年有望迎来业绩反弹。 市场普遍看好BTS回归对HYBE业绩的提振效果。分析指出,BTS全员回归或极大推动HYBE的专辑销量、版权收入、演出收入以及周边商品销售增长。此外,BTS的全球粉丝群体“ARMY”具有超强消费能力,回归也可能带动HYBE旗下粉丝社群平台Weverse更加活跃,进一步扩大公司的数字内容收入。 此外,业内预测BTS可能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发布全新专辑,并开展世界巡演。一旦巡演计划落地,HYBE的盈利能力会显著增强,甚至可能创下历史新高。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BTS在全球音乐市场的地位,也会为HYBE的后续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防弹少年团(BTS)【图片来源 HYBE】 ◆中国市场开放:韩娱行业重大利好 今年3月,中国政府召开全国“两会”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并放宽文化交流方面限制。实际上,近几个月以来,已有多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逐步放开对韩国娱乐产业的限制,包括重新允许部分韩国影视作品上线,中韩高层会谈强调加强文化合作,中国大型音乐平台恢复部分韩国艺人歌曲版权分发。 如果中国市场真正开放,包括在内的韩国多数娱乐公司或迎来巨大增长机遇。HYBE旗下艺人在中国市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BTS、Seventeen、NewJeans等组合专辑在华需求持续,而中国的K-POP粉丝群体庞大,购买能力不容小觑。 市场分析认为,HYBE可以通过专辑和音源销售、演唱会等线下活动,以及品牌合作与广告代言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在华收入。”限韩令“松绑后,通过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平台的数字专辑销售增长无疑。如果政策允许,旗下艺人有望赴华举办演唱会,令HYBE收获新的收入增长途径。此外,中国企业对K-POP艺人的代言需求旺盛,一旦市场开放,旗下艺人的商业价值必会进一步提升。 【图片来源 HYBE】 ◆竞争对手动态:HYBE如何保持领先? 目前HYBE在K-POP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竞争对手也在积极布局,抢占市场份额。YG娱乐旗下女团BABYMONSTER近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高度关注,并计划开展世界巡演。SM娱乐推出新人女团Hearts2Hearts,正在拓展全球市场。JYP娱乐的男团KickFlip也已强势出道,助力公司整体业绩增长。 面对竞争压力,HYBE的核心优势在于强大的知识产权(IP)矩阵、Weverse平台的生态布局以及全球运营能力。BTS、Seventeen、NewJeans等团体都已经具备全球号召力,而Weverse通过数字内容与粉丝社区深度绑定,提高用户粘性。此外,HYBE在美国、日本等地设有分部,为拓展海外市场与公司长期增长提供保障。 由此可见,HYBE近来的股价上涨也并非偶然,而是市场对未来业绩的高度期待所推动。BTS回归可以带来直接的收入增长,而中国市场的开放则提供长远的增长空间。目前的关键变量在于BTS的具体回归时间与巡演规模、中国市场的开放进程以及HYBE的全球市场扩张策略。如果以上因素符合市场预期,HYBE则有望在今年迎来更上一层楼的发展高峰。
2025-04-15 23:42:32 -
代购退场 韩国市区免税店迎来"回血"窗口期
随着乐天免税店全面中止与中国代购的交易,韩国免税行业开始显现出积极的良性循环效应。代购引发的恶性竞争逐渐减少,不仅乐天免税店收益结构得以改善,新罗、新世界等其他市区免税店的盈利情况也同步好转。不过,仁川机场免税店仍面临高额租金带来的经营压力。 据相关业界14日消息,乐天免税店于今年1月正式宣布全面终止与代购之间的交易关系。代购是指在韩国免税店大量采购商品后再销往中国市场的“背包客”或小型零售商。新冠疫情暴发后,国际航线一度中断,外国游客锐减,导致韩国免税业对代购的依赖大幅上升。 在此背景下,代购群体日益企业化,并迅速成为韩国免税市场的“重要客户”。各家免税店为了争夺这批客户,不惜开展大规模的折扣、返利活动,进而严重侵蚀了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 乐天免税店因此决定主动切割与代购的关系。据悉,代购贡献了该店多达50%的销售额。这一举措尽管意味着短期内营业收入减少,却也体现出企业为实现长远盈利所做出的决心。 实际数据显示,虽然销售额有所下滑,但盈利状况明显改善。乐天免税店通过加强团体游客和散客的吸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明洞本店来自普通团体游客的占比由去年的约25%提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55%左右;该部分的销售额也同比大幅增长约200%。此外,普通游客销售额增长40%,VIP客户销售额增长约95%。 乐天免税店方面表示:“虽然第一季度的销售总额预计将略有下滑,但盈利能力已经改善。如果第三季度起中国团体游客获准免签访韩,预计将进一步带动营业利润增长。” 乐天免税店与代购“断舍离”后,免税行业整体也出现了回暖迹象。随着争夺代购客户的“出血式竞争”减少,加之现代百货退出其位于东大门的市区免税店业务,新罗与新世界等主要免税商的市区店盈利能力显著上升。 不过,仁川国际机场免税店的高额租金仍是制约利润增长的主要障碍。以新罗免税店机场店为例,虽然预计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将增长超过10%,但相应的租金压力也水涨船高,预估赤字将达3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3亿元)。 尽管如此,投资界人士普遍看好行业前景。韩亚证券研究员徐贤贞(音)指出:“随着行业竞争强度减弱,折扣幅度同步收窄,新罗免税店市区门店的利润率已由去年第四季度的接近零增长提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约5%。” 她进一步分析认为,由于免税店行业正经历结构性业绩调整期,机场免税店新投资难度上升,以及主要企业持续改善低效销售结构,未来该行业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减缓。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15 00:16:57 -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S25系列销量破纪录成增长引擎
三星电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三星电子于8日公布的初步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6.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0.8亿元),同比减少0.15%。销售额为79万亿韩元,同比增加9.84%,创历史同期新高,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此前,市场普遍预测三星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将低于5万亿韩元。分析指出,Galaxy S25系列智能手机的热销及DRAM存储芯片出货量强劲,成为推动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因素。据悉,今年2月上市的Galaxy S25系列在韩国市场上市仅21天便突破百万销量,刷新该系列产品销售纪录。三星电子营业利润自去年第二季度(10.4439万亿韩元)以后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时隔3个季度后小幅回升。 分业务板块来看,尽管未披露详细数据,证券机构推测移动体验(MX)部门贡献营业利润约4万亿韩元,成为业绩增长主力;负责半导体事业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营业利润约达1万亿韩元。据推测,存储芯片业务实现约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但系统LSI及晶圆代工业务赤字规模约为2万亿韩元。 得益于中国实施“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智能手机需求同比增长15%,存储芯片行业去库存进程加速。此外,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调整预期下,供应链提前备货也拉动了DRAM出货量增长。同时,近期存储芯片行业普遍提价,市场预期三星业绩或将开启复苏周期。SK证券研究员韩东熙(音)指出:“尽管面临传统淡季及显示面板业务承压,但DDR5价格上调、NAND闪存部分产品涨价等因素,有望支撑存储业务利润持续回升。” 然而,第二季度前景仍存不确定性。iM证券研究员宋明燮(音)表示:“三星电子高带宽存储器(HBM)因未确保大客户订单,销售增幅有限。尽管DDR5价格企稳,但库存饱和。此外,DDR4与NAND产品需求仍不振,价格上行空间受限。加之美国关税政策还未完全落地,不确定性加剧。” 金融研究机构Informax预测,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营业利润或同比下滑41.24%,达6.1368万亿韩元。销售额同比增加2.2%,达75.6979万亿韩元。
2025-04-08 19:00:48 -
半导体寒冬未退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业绩承压
三星电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三星电子连续3个季度收益性减少,预计今年第一季度也将创低迷业绩。特别是负责半导体事业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受到行业持续恶化的影响,时隔一年或将再次出现季度亏损。 据业界31日消息,三星电子将于4月初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初步财报。综合多家证券公司最新预测数据,三星电子第一季度营业利润预计达4.769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5.8亿元)。同比(6.66万亿韩元)减少27.81%,较前一季度(6.4927万亿韩元)减少26.55%。若该预测成真,三星电子将连续第三个季度呈利润收窄态势。 尽管移动通信(MX)事业部凭借年初发布的Galaxy S25系列新机型实现稳健表现,但半导体(DS)部门的持续疲软仍对整体业绩构成显著拖累。证券界预测,DS部门在去年第四季度实现2.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后,本季度可能再度陷入亏损。若预测应验,这将是该部门自2024年第一季度扭亏为盈后,时隔一年再度报出赤字。 分析指出,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导致高端IT需求持续低迷、中国厂商发起的低价竞争加剧行业压力,以及存储器产品价格未能走出下行周期等导致半导体行业陷入困境。其中,作为战略重点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尚未形成有效业绩支撑。LS证券研究员车龙浩(音)预测,本季度HBM销售额或环比骤降40%至2.8万亿韩元。同时,包括晶圆代工和系统LSI在内的非存储器业务已连续多年亏损,而传统优势业务显示器面板部门也因行业淡季与市场竞争加剧面临盈利收窄。 但也有期待称,随着全球IT需求逐步恢复及主要客户库存调整完成,三星电子核心业务板块将迎来周期性复苏机遇。近期,随着中国“以旧换新”消费刺激政策的落地,智能手机及个人电脑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存储器行业已显现企稳信号。DS投资证券研究员李秀林(音)表示:"中国移动DRAM库存调整已进入尾声,LPDDR4等产品现货价格开始稳步回升。考虑到第二季度存储器价格有望提前企稳,叠加中国本土LPDDR4订单增长,三星电子业绩或自第二季度起步入持续改善通道。"
2025-03-31 20:12:46 -
韩企电池出货量下滑 欧洲市场青睐中国产电池
据证券行业18日消息,今年1月,韩国电池企业LG新能源在欧洲市场的电池出货量同比减少15%,三星SDI的出货量降幅更大,达到26%。这一趋势与欧洲电动车销量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数据,今年1月,欧洲31个国家(欧盟27国及英国、挪威、瑞士、冰岛)的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37.3%。然而,尽管电动车需求旺盛,韩国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却出现下滑。 韩国企业原本寄希望于欧洲碳排放法规的收紧能够推动电动车需求增长,同时受益于美国“先进制造生产税收抵免”(AMPC)政策,以提升业绩。然而,市场环境的变化使这些预期受到挑战。 金融信息公司FnGuide数据显示,LG新能源今年第一季度预计实现营业利润40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同比下降74.3%(去年同期为1573亿韩元)。三星SDI预计第一季度将出现2691亿韩元的营业亏损,连续两个季度陷入赤字。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持续增强,韩国电池厂商面临竞争压力。尤其是今年欧盟进一步收紧碳排放法规,这一原本被认为有利于韩企的政策,反而在市场上产生了不同影响。 根据欧盟此前计划,从今年起,新车二氧化碳排放上限将在2021年基础上削减15%,超出部分将按每克95欧元的标准征收罚款。尽管欧盟近期调整了计算方式,改为2027年前以三年平均排放量计算,但排放标准本身并未改变。 面对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场的扩张,韩国电池企业对欧盟近期发布的《汽车产业行动计划》寄予厚望。该计划旨在提升欧洲本土电池供应链的比例,并将在未来两年内投资18亿欧元用于扩大电池生产线,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然而,业界对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仍持观望态度。欧洲整车制造商仍倾向于选择中国产电池,而中国电池企业也在加快欧洲本地化生产布局。 目前,全球最大电池制造商——中国宁德时代(CATL)正与整车企业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合作,在西班牙建设其第三家欧洲电池合资工厂。中国第四大电池企业中创新航(CALB)上月也宣布将在葡萄牙建设电池生产工厂。 业内人士指出,与美国市场不同,欧洲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小型、高性价比的汽车,因此在电池选择上也更注重价格竞争力,中国产电池更具吸引力。此外,欧盟政策尚未具体落地,目前市场仍处于观望状态,韩国企业是否扩大产能或增加生产线仍有待进一步评估。 LG新能源电网用ESS电池容器【图片来源 LG新能源】
2025-03-18 19: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