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SK海力士’新闻 35个
-
韩国大企青年占比萎缩 失守人才金字塔核心
在青年失业问题日益加剧的态势下,韩国大型企业中20多岁员工占比呈加速下滑趋势。 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面向韩国销售额百强大企业中,提交2025年可持续经营报告的67家企业的2022至2024年员工年龄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20至29岁员工占比从2022年的24.8%下降至2023年的22.7%,2024年进一步降至21%,两年间下跌3.8个百分点,反映出韩国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从员工人数来看,20至29岁员工总数从2022年的29.1235万人减少至2024年的24.3737万人,两年间减少4.7498万人。其中38家企业(占56.7%)均出现年轻员工数量减少的情况。反之,同期30至39岁员工同期从88.747万人增加至91.5979万人,增长3.5232万人。凸显出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老龄化的趋势正在加速。 按企业来看,各行业龙头企业年轻员工占比普遍下滑。其中,三星显示20至29岁员工占比从2022年的43.8%降至2024年的28.4%,下降15.4个百分点,位居降幅榜首。SK On(-12.3%)、LG Innotek(-8.9%)、SK海力士(-8.8%)、三星SDI(-7.9%)、NAVER(-7.1%)、三星电子(-6.6%)、韩华解决方案(-6.4%)、三星电机(-5.9%)和LG显示(-5.6%)紧随其后。 反之,部分行业呈逆势增长态势。得益于近期国防产业的强劲表现,韩华航空航天20至29岁员工占比从7.5%大幅上升至15.8%,增幅达8.3个百分点,成为增长最为显著的企业。其次依次为LX国际(6.7%)、SK能源(5.3%)、三星E&A(5.2%)、S-OIL(4.7%)、现代制铁(4.6%)、现代格罗唯视(4.2%)、SK geocentric(3.7%)、斗山能源(3.7%)和翰昂系统(3.4%)等。 韩国四大企业集团的年轻员工占比呈分化趋势。三星电子(30.8%→24.2%)和SK海力士(29.6%→20.8%)分别下降6.6和8.8个百分点,而现代汽车(20.8%→21.8%)和LG电子(17%→18%)则分别实现1个百分点的温和增长。 CEO Score分析指出,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导致企业招聘策略发生显著变化,大规模校招规模缩减,转而采用灵活招聘方式并优先考虑有工作经验者,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青年群体就业机会持续收窄。
2025-07-16 20:12:00 -
韩国近八成大企总部集中首都圈 区域分布失衡问题凸显
随着李在明政府上台后,加速推进韩国最大航运企业现代商船(HMM)总部迁址釜山等议题的讨论,韩国大型企业总部过度集中于首都圈的结构性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25日发布的《韩国500强企业总部区域分布分析报告》显示,全国500强企业中高达77%的总部设立在首尔、仁川和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区,而世宗市、忠清北道、全罗北道、江原道和济州道等地区的企业总部数量则屈指可数。 报告显示,共284家(56.8%)企业总部设于首尔,其次是仁川和京畿道共101家(20.2%),釜山、蔚山和庆南46家(9.2%),大邱和庆北23家(4.6%),大田和忠南21家(4.2%),光州和全南14家(2.8%)。忠北仅4家(0.8%),济州3家(0.6%),全北2家(0.4%),世宗和江原各仅1家(0.2%)。按地区来看,500强企业中385家聚集于首都圈,占比高达77%。 首尔地区聚集了现代汽车、起亚、LG电子、韩国产业银行、韩亚银行、韩华、KB国民银行、LG化学等龙头企业。三星电子、SK海力士、三星显示、三星SDI、三星重工业、KT、Naver等则集中于京畿道。现代制铁、韩国GM、SK仁川石化、三星生物制药、HD现代英特科位于仁川等。 在首尔市内,中区企业总部最多,共65家(22.9%),其次是江南区46家(16.2%)、钟路区42家(14.8%)、永登浦区40家(14.1%)、瑞草区25家(8.8%),位列前五。从行业来看,流通业最多,共33家(11.6%),其次是保险业28家(9.9%)、石化、建筑及建材、服务业各22家(7.7%)、证券业20家(7.0%)、食品业19家(6.7%)、生活用品业18家(6.3%)等。 总部位于仁川和京畿道的101家企业中,有26家(25.7%)位于城南市,龙仁和华城各9家(8.9%)、水原和安养各7家(6.9%)、平泽4家(4%)等。 釜山、蔚山、庆南地区共有46家企业总部,代表性企业包括韩国南部电力、釜山银行、雷诺韩国等位于釜山;HD现代重工、LS MnM、韩国东西电力、HD现代尾浦、韩国石油公社等位于蔚山;斗山能源、韩华航空宇宙、韩华海洋等位于庆南。大邱和庆北地区则有23家企业设总部,韩国燃气公社、IM银行、L&F、德威航空、大同等位于大邱;浦项制铁、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韩国道路公社、浦项工程建设、浦项未来材料等位于庆北。 公营企业受公共机构搬迁及创新城市政策影响,总部多设在首尔以外地区。500强企业中的22家公企中,有17家设于非首都圈。 CEO Score指出,企业总部所在地可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税收收入、就业机会及经济活力。当前韩国面临的地方经济衰退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性重大课题,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出大企总部过度集中于首都圈所导致的地区发展失衡现象。未来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优化企业区域布局,实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将成为韩国政府面临的重要政策课题。
2025-06-26 02:29:58 -
韩美半导体对华出口HBM关键设备 反击SK海力士供应链多元化
据多位半导体业内人士23日消息,韩美半导体(Hanmi Semiconductor)已开始向中国半导体企业供应热压键合机(TC Bonder)。该设备主要用于人工智能(AI)服务器核心组件高带宽存储器(HBM)的制造过程,在垂直堆叠十余枚DRAM芯片时,施加热量与压力以实现稳固连接。韩美半导体此前一直对SK海力士独家供应该设备,分析认为这一举措是对SK海力士多元化供应商战略的回应。 韩美半导体早在去年就向一家中国半导体企业供应多台热压键合机。据悉,该企业今年尚未追加订单,目前处于设备测试阶段。韩美半导体方面对于是否向中方企业供货的问题回应称:“无法透露客户相关信息。” 业内分析指出,韩美半导体此次拓展中国市场,原因可能在于最大客户SK海力士正在加快供应链多元化。自去年6月起,SK海力士开始从韩华半导体技术(Hanwha Semitech)采购热压键合机,并在今年进一步扩大与韩华的合作,规模超越韩美半导体。对此,韩美半导体今年4月撤回派驻在SK海力士的设备维护工程师团队,表达强烈不满。 韩美半导体此次对中国企业的供货规模不大,但业界普遍担忧可能引发技术外泄,尤其是韩美半导体的本土专利技术。半导体专家指出,向中国出口半导体设备的企业都必须意识到中国可能开发出类似设备的风险,中国市场在具备魅力的同时,技术泄露的可能性始终是一大负担。 此外,美国政府日益加大对华半导体技术出口管制也是一大潜在风险。去年12月,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对HBM的出口限制,并新增多项禁运设备与软件。热压键合机目前尚未列入对华禁运项目,但如果美国认为这一设备有效助力中国在先进HBM领域的发展,也可能会加大对韩美半导体的压力与制裁。
2025-06-25 00:37:42 -
SK集团与AWS达成战略合作 共建AI数据中心助推产业"量子飞跃"
23日,SK集团计划通过建设超大规模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实现产业发展的“量子飞跃”。此前,SK集团于在蔚山会展中心(UECO)举行“SK-亚马逊云科技(AWS)蔚山AI数据中心建设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将与AWS及蔚山市携手建设韩国首个规模最大的AI专用数据中心。该项目将于2027年投入运营,预计将创造约7.8万个就业岗位,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该项目由SK集团会长崔泰源亲自推进,他表示:“要实现AI突破性创新,需建立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蔚山AI数据中心将作为AI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枢纽,为构建面向未来的‘AI高速公路’奠定坚实基础。”据悉,SK集团将整合全集团优势资源,全力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基础设施,蔚山AI数据中心将有力推动SK集团旗下各业务板块的技术升级,包括ICT(SK电讯、SK宽带、SK AX)、能源(SK燃气、SK Multi Utility)以及半导体(SK海力士)等核心领域。其中,SK燃气、SK Multi Utility等子公司将深度参与基础设施、电力供应和系统建设等关键环节,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 SK集团表示,将通过充分发挥旗下企业的专业优势,在AI数据中心项目中实现最优化的协同效应。全球云计算领军企业AWS选择SK集团作为亚太地区AI枢纽合作伙伴,正是基于对其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双方计划整合各自在半导体供应链、网络运营、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优势资源,截至2027年为止,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AI与云计算生态系统。 AI数据中心的落地将为以制造业见长的蔚山市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不仅将直接推动AI基础设施投资,还将吸引相关产业链企业集聚,通过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有效激活地区经济活力,并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分析指出,随着超大规模AI数据中心的建设,蔚山有望成为全球科技企业的重要据点。SK集团还计划将AI数据中心纳入整体发展战略,计划通过整合AI智能体、机器人、智能制造、能源优化、生物科技等创新技术,全面推进“量子飞跃”战略目标。 在近期举行的集团战略会议上,崔泰源强调:“企业能否持续生存,将取决于能否适应AI时代。我们不仅要强化IT领域的AI应用,更要推动电力、能源、生物等传统产业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保持竞争优势。”
2025-06-23 22:51:07 -
韩企百强企业经济贡献强劲 三星电子居首
18日,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在韩国前500强大企中,面向提交年度业务报告的100家企业进行调查显示,去年受访企业经济贡献总额达1615.178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4万亿元),同比(1554.936万亿韩元)增长3.9%。销售总额达2122.4078万亿韩元,同比(1991.7804万亿韩元)增长6.6%。 经济贡献额作为衡量企业综合价值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创造的整体经济效益。指标涵盖与合作企业的交易金额、员工薪资福利、政府税收缴纳、股东分红派息、债权利息支付以及各类社会公益捐赠等。 在企业经济贡献排名中,三星电子位居榜首,达157.537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连续两年保持领先地位。三星电子在百强企业总经济贡献额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9.5%提升至2024年的9.8%,增长0.3个百分点。现代汽车与起亚汽车分别以115.2187万亿韩元和86.589万亿韩元的贡献额位列第二和第三位。两家汽车制造商的合计经济贡献额达201.8077万亿韩元,超出三星电子44.2701万亿韩元。 LG电子以74.244万亿韩元的经济贡献额位居第四,其次依次为现代摩比斯(52.1965万亿韩元)、GS加德士(45.6535万亿韩元)、SK新能源(41.2588万亿韩元)、浦项制铁(38.8121万亿韩元)、三星物产(38.4301万亿韩元)以及LG化学(37.888万亿韩元),跻身经济贡献十强企业榜单。 从增幅来看,起亚汽车以12.7023万亿韩元的增长表现最为突出。SK海力士(10.6596万亿韩元)、三星电子(10.3666万亿韩元)、现代建设(3.947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8289万亿韩元)、LG显示(3.4906万亿韩元)、LG电子(2.4443万亿韩元)等紧随其后。反之,,部分企业的经济贡献额出现下滑,LG新能源(-7.5751万亿韩元),LG化学(-6.1728万亿韩元)、三星SDI(5.294万亿韩元)、现代摩比斯(3.2061万亿韩元)、现代制铁(2.1495万亿韩元)等均有所减少。 按行业划分,IT电气电子行业以370.2414万亿韩元的经济贡献额位居各行业之首。其次为石油化学(312.5068万亿韩元)、汽车及零部件(303.5398万亿韩元)、建筑建材(123.3809万亿韩元)、造船(87.699万亿韩元)、钢铁(69.2186万亿韩元)、流通(68.583万亿韩元)等。尽管多数行业的经济贡献额保持增长态势,石油化学和流通两大行业却呈下降趋势。
2025-06-18 18:47:12 -
DRAM与NAND价格齐涨 韩国芯片双雄业绩有望大幅增长
在旧款DRAM和NAND闪存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测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度业绩表现坚挺。伴随人工智能(AI)半导体的强劲需求,此前创下业绩纪录的SK海力士也有望再次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据金融信息企业FnGuide日前消息,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预期为6.848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0.91亿元),较三个月前的预期(6.2708万亿韩元)上调9.21%。其中,负责半导体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或有突出表现。 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关税政策前的库存囤积需求与Galaxy系列带来的积极效应下,三星电子在今年一季度创出可观的业绩。随着第二季度DRAM和NAND价格的上涨,市场预测三星的盈利水平环比可能进一步改善。券商普遍预计,DS部门营业利润或从第一季度的1万亿韩元跃升至第二季度的2万亿韩元以上。 今年4月,三星电子宣布逐渐减少旧款DRAM DDR4的产量,随后SK海力士、美光以及长鑫存储(CXMT)也相继决定停产DDR4,连锁反应导致旧款DRAM价格大幅上涨。5月DDR4 8Gb PC用通用产品的平均价格为2.1美元,环比上涨27.27%;NAND闪存128Gb存储卡和USB用通用产品平均价格为2.92美元,环比上涨4.84%。 以旧款DRAM为主的市场供需持续紧张,DDR4价格大幅走高,成为韩国存储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推手。继第一季度之后,受DDR4减产影响,库存囤积需求尚在持续。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表示,DDR4的平均现货价格从上周的2.963美元涨至本周的3.314美元,涨幅达11.8%,部分DDR4现货价格已高于DDR5。 DRAM价格上涨趋势预计会持续至下半年。韩华投资证券研究员表示,目前DRAM市场中,DDR5和DDR4都面临产能瓶颈,DDR4又处于停产阶段,供应限制加剧,因此下半年价格有较大可能维持上涨趋势。 除了DRAM价格上涨以外,高带宽存储器(HBM)也可能同时带动SK海力士实现优异业绩。在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与AI服务器需求的持续增长是SK海力士的核心动力,第二季度营业利润预期目前为8.7725万亿韩元,较三个月前(7.5671万亿韩元)上调逾15%。部分券商预测,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可能超过9万亿韩元。 在HBM的带动下,SK海力士每个季度的利润都有所增加。下半年AI存储需求预计还会继续扩大,三星电子也计划年内向英伟达供应HBM3E 12层堆叠产品,借此实现盈利改善。在AI市场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下,韩国半导体行业有望持续受益。
2025-06-17 19:54:30 -
SK海力士发布未来DRAM技术发展蓝图 聚焦4F² VG与3D架构创新
本月8日至12日,IEEE VLSI 2025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京都举行,SK海力士在会上首次公布面向未来的DRAM(半导体存储器)技术中长期发展蓝图,对公司在存储芯片领域的技术创新战略进行系统阐述。 IEEE VLSI国际研讨会是半导体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先进制程、人工智能(AI)芯片及先进封装等前沿技术,每年在美国和日本轮流举办。 10日,SK海力士首席技术官(CTO)车宣龙在会上发表《引领DRAM技术创新 迈向可持续未来》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微缩制程的技术路线已接近物理极限,公司正在加速推进结构创新与材料革新,重点布局4F² VG平台和3D DRAM两大技术方向。 4F² VG平台采用垂直栅极架构,可以大幅缩小DRAM单元尺寸,同时优化存储密度、运行速度与能效表现。结合晶圆键合技术,该平台有望在单位存储效率和电气性能上实现显著突破。如果成功商用,4F²架构或成为继当前主流的6F²单元后,DRAM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技术迭代。 与此同时,SK海力士还把3D DRAM列为另一重点研发方向。堆叠结构面临制造成本攀升的挑战,公司表示计划通过提升良率推动商业化进程,确保技术落地兼具性能优势与经济效果。 车宣龙强调,行业普遍认为DRAM技术会在20纳米节点遭遇瓶颈,但SK海力士通过持续创新不断突破极限。此次技术蓝图的发布,既是对研发路径的前瞻规划,也为新一代工程师树立明确目标。未来公司还会继续深化产业协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另外,研讨会闭幕日当天,负责下一代DRAM研发的SK海力士副社长朴柱东(音)计划出席研讨会并作专题报告,公布VG平台与晶圆键合技术的电学性能验证数据,进一步展现下一代DRAM的产业化潜力。
2025-06-11 01:02:04 -
美国突围中日紧追 韩国存储芯片霸主地位难保
人工智能(AI)的崛起引发存储半导体行业的技术竞争,同时伴随AI产业扩张带动高性能存储器需求的激增,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科技半导体三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一直稳居首位的三星电子如今被SK海力士紧追不舍,美国、日本和中国企业也加快追击步伐,导致韩国业内持续处于紧张状态。 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8日数据显示,SK海力士以第一季度36%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三星电子(33.7%),高带宽存储器(HBM)是导致两家公司排名对调的关键因素。SK海力士凭借HBM3E出货占比维持平均售价(ASP),以此登上行业榜首。三星电子在除HBM以外的市场保持整体优势,但在美国出口管制下无法直接向中国销售HBM产品导致营收下滑,从而被SK海力士赶超。这是三星电子33年来首次失去DRAM领域第一位置。 DRAM领域“双强”格局也面临变数。美光科技近日成功推出全球首款基于第六代10nm级制程的LPDDR5X内存,并已向合作伙伴交付16GB容量的认证样品。不过“行业首发”并不等于“行业最优”,还需考量产品稳定性、合格率等各种因素。目前,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的合计市场份额达70%,远超美光的24.3%。业界认为首发优势可能转化为市场先机,尤其是美光在HBM市场上已抢先进入英伟达(NVIDIA)供应链,正在享受AI市场增长带来的红利。 此外,中国企业同样不容小窥。行业数据显示,中国长鑫存储(CXMT)第一季度市场份额达4.1%(11亿美元),超越原本排在行业第四的中国台湾南亚科技(0.8%)。三星电子(31.9%)、SK海力士(16.6%)、美光科技(15.4%)稳居前三,但日本铠侠(14.6%)凭借去年上市与政府支援正在全力开发下一代AI数据中心产品。此外,美国闪迪(12.9%)、中国长江存储(8.1%)也以可观市场份额影响市场格局。 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正在集中发力进行HBM等高附加值存储器的生产,以此来稳固市场地位。新竞争者的激进扩产可能导致传统厂商盈利与市场份额下降。业界人士指出,存储半导体是韩国出口第一品类,对国家整体产业影响巨大。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与技术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新政府有必要对此行业给予持续关注与支援。
2025-06-09 23:50:56 -
"头号公约"聚焦半导体 李在明能否打造"全球第一芯片强国"引期待
成功当选第21任韩国总统的李在明在竞选期间多次承诺扩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援,引发外界对韩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力是否会进一步增强的高度关注。 李在明4月28日成为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后,公布的首项竞选承诺就是半导体产业扶持计划。他在当天通过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全球经济霸权的关键在于掌控半导体,保护半导体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并强调会以“压倒性的超级差距与超前技术,打造世界第一的半导体强国”。 为此,李在明承诺尽快制定包含对半导体企业提供补贴和税收优惠内容的《半导体特别法》。他还表示,计划对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的半导体产品提供最高10%的生产税额抵免,扩大税收优惠力度。 同日,李在明在当选总统候选人后的首次经济行程中,对SK海力士利川工厂进行访问,并主持召开“K-半导体AI存储半导体企业座谈会”。他在会上表示:“为确保韩国在部分领先的半导体领域不受冲击,继续引领全球市场,希望听取企业对所需政策措施的意见”,表现出对产业界意见的高度重视。 从李在明的竞选纲领中可以看出,他在经济政策部分纳入多项半导体产业支援相关内容,主要包括推动下一代AI半导体技术的开发和相关产业生态系统的培育,强化对系统半导体和先进封装技术的支援以打造综合性半导体生态中心,以及通过建设RE100半导体集群来提升韩国在出口和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优势。 目前,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投入巨额补贴支援政策。随着半导体逐渐成为经济与安全的核心,各国都不遗余力地保护本国战略技术并争夺供应链主导权。 此外,面对来自美国的关税政策与出口管制,以及政府大力支持下中国持续推进的“半导体崛起”,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不确定性不断攀升。业界指出,韩国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迅速立法,提供与竞争国家相当的支援力度。 因此,半导体界普遍欢迎李在明在竞选中提出强化产业支援的承诺,并期待未来能够出台更为具体的政策细则。目前大方向已经明确,但在执行层面依旧缺乏细致方案。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半导体行业正处在巨大的不确定之中,政府高度重视本身就是积极信号,但要想真正推动AI半导体发展,还需提出更加具体可行的措施。作为对国家经济贡献极大的产业,业界普遍希望能有更加现实和可靠的支援政策,确保韩国与竞争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 随着新政府的上台,备受关注的《半导体特别法》也有望成为制度支撑的重要基础。该法案的核心在于为半导体企业提供补贴,但就是否在法案中列入“每周52小时工作制”这一例外规定,在国会陷入僵局。 李在明在竞选期间承诺推动该法案立法,但并未明确表态是否支持在法案中加入相关工作时间例外条款。共同民主党则决定不在法案中写入该条款,仅保留产业支援内容,并在4月指定该法案为“快速处理议案”。实际上,半导体业已长期呼吁为研发人员提供更为灵活的工作时间制度,以提升全球竞争力。 业内人士表示,要想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必须尽快通过能提供政策支持依据的《半导体特别法》。52小时工作制的讨论固然重要,但如果因此影响立法,则可能错失增强竞争力的“黄金时期”。
2025-06-09 17:00:00 -
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 相关概念股受关注
随着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成功当选第21届韩国总统,与其政策主张相关的概念股正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据韩国证券界4日消息,围绕李在明的核心竞选承诺,投资者普遍看好证券、新能源、人工智能(AI)、建筑以及区域货币等相关概念股。 在主要竞选承诺中,李在明提出振兴资本市场,力图开启“股指5000时代”,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提振市场信心。 为展现政策诚意,李在明上月通过优兔(YouTube)直播了自己购买KOSPI200 ETF和KOSDAQ150 ETF的全过程。在资本市场政策方面,他还提出将股票投资作为替代性资产配置工具,对高分红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低分红企业设置不利条件。 李在明高度重视科技与能源领域发展,提出通过跻身AI三强、设立AI专门大学、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0亿元)、建设国家AI数据中心等举措,在任期内奠定“AI经济”基础。受此影响,三星电子、SK海力士、Saltlux等公司被认为将直接受益。从短期来看,硬件行业将率先获得利好;从长期发展角度,Kakao、NAVER、Hancom、Lunit等AI软件企业也备受关注。 在能源政策方面,李在明推动“能源高速公路”建设,整合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与智能电网,设定2040年前实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目标。对此,HD现代能源解决方案、韩华解决方案、CS WIND、SK Oceanplant等相关概念股有望受益。 在区域均衡发展方面,李在明提出完成“世宗行政首都”建设,包括迁建总统府与国会大楼,并推动第二轮公共机关向地方转移。现代建设、大宇建设、斗山山猫等建筑类概念股因此受到关注。 作为重点政策之一,李在明已表示将加强对“区域货币”的财政支持。Kona I、Webcash等相关企业有望从中获益。此外,新政府预计将优先推出各项改善民生、提振内需的政策,食品、流通等内需行业也有望迎来复苏机遇。
2025-06-04 22:42:48
-
韩国大企青年占比萎缩 失守人才金字塔核心
在青年失业问题日益加剧的态势下,韩国大型企业中20多岁员工占比呈加速下滑趋势。 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面向韩国销售额百强大企业中,提交2025年可持续经营报告的67家企业的2022至2024年员工年龄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20至29岁员工占比从2022年的24.8%下降至2023年的22.7%,2024年进一步降至21%,两年间下跌3.8个百分点,反映出韩国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从员工人数来看,20至29岁员工总数从2022年的29.1235万人减少至2024年的24.3737万人,两年间减少4.7498万人。其中38家企业(占56.7%)均出现年轻员工数量减少的情况。反之,同期30至39岁员工同期从88.747万人增加至91.5979万人,增长3.5232万人。凸显出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老龄化的趋势正在加速。 按企业来看,各行业龙头企业年轻员工占比普遍下滑。其中,三星显示20至29岁员工占比从2022年的43.8%降至2024年的28.4%,下降15.4个百分点,位居降幅榜首。SK On(-12.3%)、LG Innotek(-8.9%)、SK海力士(-8.8%)、三星SDI(-7.9%)、NAVER(-7.1%)、三星电子(-6.6%)、韩华解决方案(-6.4%)、三星电机(-5.9%)和LG显示(-5.6%)紧随其后。 反之,部分行业呈逆势增长态势。得益于近期国防产业的强劲表现,韩华航空航天20至29岁员工占比从7.5%大幅上升至15.8%,增幅达8.3个百分点,成为增长最为显著的企业。其次依次为LX国际(6.7%)、SK能源(5.3%)、三星E&A(5.2%)、S-OIL(4.7%)、现代制铁(4.6%)、现代格罗唯视(4.2%)、SK geocentric(3.7%)、斗山能源(3.7%)和翰昂系统(3.4%)等。 韩国四大企业集团的年轻员工占比呈分化趋势。三星电子(30.8%→24.2%)和SK海力士(29.6%→20.8%)分别下降6.6和8.8个百分点,而现代汽车(20.8%→21.8%)和LG电子(17%→18%)则分别实现1个百分点的温和增长。 CEO Score分析指出,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导致企业招聘策略发生显著变化,大规模校招规模缩减,转而采用灵活招聘方式并优先考虑有工作经验者,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青年群体就业机会持续收窄。
2025-07-16 20:12:00 -
韩国近八成大企总部集中首都圈 区域分布失衡问题凸显
随着李在明政府上台后,加速推进韩国最大航运企业现代商船(HMM)总部迁址釜山等议题的讨论,韩国大型企业总部过度集中于首都圈的结构性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25日发布的《韩国500强企业总部区域分布分析报告》显示,全国500强企业中高达77%的总部设立在首尔、仁川和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区,而世宗市、忠清北道、全罗北道、江原道和济州道等地区的企业总部数量则屈指可数。 报告显示,共284家(56.8%)企业总部设于首尔,其次是仁川和京畿道共101家(20.2%),釜山、蔚山和庆南46家(9.2%),大邱和庆北23家(4.6%),大田和忠南21家(4.2%),光州和全南14家(2.8%)。忠北仅4家(0.8%),济州3家(0.6%),全北2家(0.4%),世宗和江原各仅1家(0.2%)。按地区来看,500强企业中385家聚集于首都圈,占比高达77%。 首尔地区聚集了现代汽车、起亚、LG电子、韩国产业银行、韩亚银行、韩华、KB国民银行、LG化学等龙头企业。三星电子、SK海力士、三星显示、三星SDI、三星重工业、KT、Naver等则集中于京畿道。现代制铁、韩国GM、SK仁川石化、三星生物制药、HD现代英特科位于仁川等。 在首尔市内,中区企业总部最多,共65家(22.9%),其次是江南区46家(16.2%)、钟路区42家(14.8%)、永登浦区40家(14.1%)、瑞草区25家(8.8%),位列前五。从行业来看,流通业最多,共33家(11.6%),其次是保险业28家(9.9%)、石化、建筑及建材、服务业各22家(7.7%)、证券业20家(7.0%)、食品业19家(6.7%)、生活用品业18家(6.3%)等。 总部位于仁川和京畿道的101家企业中,有26家(25.7%)位于城南市,龙仁和华城各9家(8.9%)、水原和安养各7家(6.9%)、平泽4家(4%)等。 釜山、蔚山、庆南地区共有46家企业总部,代表性企业包括韩国南部电力、釜山银行、雷诺韩国等位于釜山;HD现代重工、LS MnM、韩国东西电力、HD现代尾浦、韩国石油公社等位于蔚山;斗山能源、韩华航空宇宙、韩华海洋等位于庆南。大邱和庆北地区则有23家企业设总部,韩国燃气公社、IM银行、L&F、德威航空、大同等位于大邱;浦项制铁、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韩国道路公社、浦项工程建设、浦项未来材料等位于庆北。 公营企业受公共机构搬迁及创新城市政策影响,总部多设在首尔以外地区。500强企业中的22家公企中,有17家设于非首都圈。 CEO Score指出,企业总部所在地可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税收收入、就业机会及经济活力。当前韩国面临的地方经济衰退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性重大课题,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出大企总部过度集中于首都圈所导致的地区发展失衡现象。未来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优化企业区域布局,实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将成为韩国政府面临的重要政策课题。
2025-06-26 02:29:58 -
韩美半导体对华出口HBM关键设备 反击SK海力士供应链多元化
据多位半导体业内人士23日消息,韩美半导体(Hanmi Semiconductor)已开始向中国半导体企业供应热压键合机(TC Bonder)。该设备主要用于人工智能(AI)服务器核心组件高带宽存储器(HBM)的制造过程,在垂直堆叠十余枚DRAM芯片时,施加热量与压力以实现稳固连接。韩美半导体此前一直对SK海力士独家供应该设备,分析认为这一举措是对SK海力士多元化供应商战略的回应。 韩美半导体早在去年就向一家中国半导体企业供应多台热压键合机。据悉,该企业今年尚未追加订单,目前处于设备测试阶段。韩美半导体方面对于是否向中方企业供货的问题回应称:“无法透露客户相关信息。” 业内分析指出,韩美半导体此次拓展中国市场,原因可能在于最大客户SK海力士正在加快供应链多元化。自去年6月起,SK海力士开始从韩华半导体技术(Hanwha Semitech)采购热压键合机,并在今年进一步扩大与韩华的合作,规模超越韩美半导体。对此,韩美半导体今年4月撤回派驻在SK海力士的设备维护工程师团队,表达强烈不满。 韩美半导体此次对中国企业的供货规模不大,但业界普遍担忧可能引发技术外泄,尤其是韩美半导体的本土专利技术。半导体专家指出,向中国出口半导体设备的企业都必须意识到中国可能开发出类似设备的风险,中国市场在具备魅力的同时,技术泄露的可能性始终是一大负担。 此外,美国政府日益加大对华半导体技术出口管制也是一大潜在风险。去年12月,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对HBM的出口限制,并新增多项禁运设备与软件。热压键合机目前尚未列入对华禁运项目,但如果美国认为这一设备有效助力中国在先进HBM领域的发展,也可能会加大对韩美半导体的压力与制裁。
2025-06-25 00:37:42 -
SK集团与AWS达成战略合作 共建AI数据中心助推产业"量子飞跃"
23日,SK集团计划通过建设超大规模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实现产业发展的“量子飞跃”。此前,SK集团于在蔚山会展中心(UECO)举行“SK-亚马逊云科技(AWS)蔚山AI数据中心建设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将与AWS及蔚山市携手建设韩国首个规模最大的AI专用数据中心。该项目将于2027年投入运营,预计将创造约7.8万个就业岗位,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该项目由SK集团会长崔泰源亲自推进,他表示:“要实现AI突破性创新,需建立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蔚山AI数据中心将作为AI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枢纽,为构建面向未来的‘AI高速公路’奠定坚实基础。”据悉,SK集团将整合全集团优势资源,全力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基础设施,蔚山AI数据中心将有力推动SK集团旗下各业务板块的技术升级,包括ICT(SK电讯、SK宽带、SK AX)、能源(SK燃气、SK Multi Utility)以及半导体(SK海力士)等核心领域。其中,SK燃气、SK Multi Utility等子公司将深度参与基础设施、电力供应和系统建设等关键环节,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 SK集团表示,将通过充分发挥旗下企业的专业优势,在AI数据中心项目中实现最优化的协同效应。全球云计算领军企业AWS选择SK集团作为亚太地区AI枢纽合作伙伴,正是基于对其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双方计划整合各自在半导体供应链、网络运营、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优势资源,截至2027年为止,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AI与云计算生态系统。 AI数据中心的落地将为以制造业见长的蔚山市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不仅将直接推动AI基础设施投资,还将吸引相关产业链企业集聚,通过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有效激活地区经济活力,并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分析指出,随着超大规模AI数据中心的建设,蔚山有望成为全球科技企业的重要据点。SK集团还计划将AI数据中心纳入整体发展战略,计划通过整合AI智能体、机器人、智能制造、能源优化、生物科技等创新技术,全面推进“量子飞跃”战略目标。 在近期举行的集团战略会议上,崔泰源强调:“企业能否持续生存,将取决于能否适应AI时代。我们不仅要强化IT领域的AI应用,更要推动电力、能源、生物等传统产业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保持竞争优势。”
2025-06-23 22:51:07 -
韩企百强企业经济贡献强劲 三星电子居首
18日,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在韩国前500强大企中,面向提交年度业务报告的100家企业进行调查显示,去年受访企业经济贡献总额达1615.178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4万亿元),同比(1554.936万亿韩元)增长3.9%。销售总额达2122.4078万亿韩元,同比(1991.7804万亿韩元)增长6.6%。 经济贡献额作为衡量企业综合价值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创造的整体经济效益。指标涵盖与合作企业的交易金额、员工薪资福利、政府税收缴纳、股东分红派息、债权利息支付以及各类社会公益捐赠等。 在企业经济贡献排名中,三星电子位居榜首,达157.537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连续两年保持领先地位。三星电子在百强企业总经济贡献额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9.5%提升至2024年的9.8%,增长0.3个百分点。现代汽车与起亚汽车分别以115.2187万亿韩元和86.589万亿韩元的贡献额位列第二和第三位。两家汽车制造商的合计经济贡献额达201.8077万亿韩元,超出三星电子44.2701万亿韩元。 LG电子以74.244万亿韩元的经济贡献额位居第四,其次依次为现代摩比斯(52.1965万亿韩元)、GS加德士(45.6535万亿韩元)、SK新能源(41.2588万亿韩元)、浦项制铁(38.8121万亿韩元)、三星物产(38.4301万亿韩元)以及LG化学(37.888万亿韩元),跻身经济贡献十强企业榜单。 从增幅来看,起亚汽车以12.7023万亿韩元的增长表现最为突出。SK海力士(10.6596万亿韩元)、三星电子(10.3666万亿韩元)、现代建设(3.947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8289万亿韩元)、LG显示(3.4906万亿韩元)、LG电子(2.4443万亿韩元)等紧随其后。反之,,部分企业的经济贡献额出现下滑,LG新能源(-7.5751万亿韩元),LG化学(-6.1728万亿韩元)、三星SDI(5.294万亿韩元)、现代摩比斯(3.2061万亿韩元)、现代制铁(2.1495万亿韩元)等均有所减少。 按行业划分,IT电气电子行业以370.2414万亿韩元的经济贡献额位居各行业之首。其次为石油化学(312.5068万亿韩元)、汽车及零部件(303.5398万亿韩元)、建筑建材(123.3809万亿韩元)、造船(87.699万亿韩元)、钢铁(69.2186万亿韩元)、流通(68.583万亿韩元)等。尽管多数行业的经济贡献额保持增长态势,石油化学和流通两大行业却呈下降趋势。
2025-06-18 18:47:12 -
DRAM与NAND价格齐涨 韩国芯片双雄业绩有望大幅增长
在旧款DRAM和NAND闪存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测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度业绩表现坚挺。伴随人工智能(AI)半导体的强劲需求,此前创下业绩纪录的SK海力士也有望再次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据金融信息企业FnGuide日前消息,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预期为6.848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0.91亿元),较三个月前的预期(6.2708万亿韩元)上调9.21%。其中,负责半导体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或有突出表现。 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关税政策前的库存囤积需求与Galaxy系列带来的积极效应下,三星电子在今年一季度创出可观的业绩。随着第二季度DRAM和NAND价格的上涨,市场预测三星的盈利水平环比可能进一步改善。券商普遍预计,DS部门营业利润或从第一季度的1万亿韩元跃升至第二季度的2万亿韩元以上。 今年4月,三星电子宣布逐渐减少旧款DRAM DDR4的产量,随后SK海力士、美光以及长鑫存储(CXMT)也相继决定停产DDR4,连锁反应导致旧款DRAM价格大幅上涨。5月DDR4 8Gb PC用通用产品的平均价格为2.1美元,环比上涨27.27%;NAND闪存128Gb存储卡和USB用通用产品平均价格为2.92美元,环比上涨4.84%。 以旧款DRAM为主的市场供需持续紧张,DDR4价格大幅走高,成为韩国存储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推手。继第一季度之后,受DDR4减产影响,库存囤积需求尚在持续。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表示,DDR4的平均现货价格从上周的2.963美元涨至本周的3.314美元,涨幅达11.8%,部分DDR4现货价格已高于DDR5。 DRAM价格上涨趋势预计会持续至下半年。韩华投资证券研究员表示,目前DRAM市场中,DDR5和DDR4都面临产能瓶颈,DDR4又处于停产阶段,供应限制加剧,因此下半年价格有较大可能维持上涨趋势。 除了DRAM价格上涨以外,高带宽存储器(HBM)也可能同时带动SK海力士实现优异业绩。在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与AI服务器需求的持续增长是SK海力士的核心动力,第二季度营业利润预期目前为8.7725万亿韩元,较三个月前(7.5671万亿韩元)上调逾15%。部分券商预测,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可能超过9万亿韩元。 在HBM的带动下,SK海力士每个季度的利润都有所增加。下半年AI存储需求预计还会继续扩大,三星电子也计划年内向英伟达供应HBM3E 12层堆叠产品,借此实现盈利改善。在AI市场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下,韩国半导体行业有望持续受益。
2025-06-17 19:54:30 -
SK海力士发布未来DRAM技术发展蓝图 聚焦4F² VG与3D架构创新
本月8日至12日,IEEE VLSI 2025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京都举行,SK海力士在会上首次公布面向未来的DRAM(半导体存储器)技术中长期发展蓝图,对公司在存储芯片领域的技术创新战略进行系统阐述。 IEEE VLSI国际研讨会是半导体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先进制程、人工智能(AI)芯片及先进封装等前沿技术,每年在美国和日本轮流举办。 10日,SK海力士首席技术官(CTO)车宣龙在会上发表《引领DRAM技术创新 迈向可持续未来》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微缩制程的技术路线已接近物理极限,公司正在加速推进结构创新与材料革新,重点布局4F² VG平台和3D DRAM两大技术方向。 4F² VG平台采用垂直栅极架构,可以大幅缩小DRAM单元尺寸,同时优化存储密度、运行速度与能效表现。结合晶圆键合技术,该平台有望在单位存储效率和电气性能上实现显著突破。如果成功商用,4F²架构或成为继当前主流的6F²单元后,DRAM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技术迭代。 与此同时,SK海力士还把3D DRAM列为另一重点研发方向。堆叠结构面临制造成本攀升的挑战,公司表示计划通过提升良率推动商业化进程,确保技术落地兼具性能优势与经济效果。 车宣龙强调,行业普遍认为DRAM技术会在20纳米节点遭遇瓶颈,但SK海力士通过持续创新不断突破极限。此次技术蓝图的发布,既是对研发路径的前瞻规划,也为新一代工程师树立明确目标。未来公司还会继续深化产业协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另外,研讨会闭幕日当天,负责下一代DRAM研发的SK海力士副社长朴柱东(音)计划出席研讨会并作专题报告,公布VG平台与晶圆键合技术的电学性能验证数据,进一步展现下一代DRAM的产业化潜力。
2025-06-11 01:02:04 -
美国突围中日紧追 韩国存储芯片霸主地位难保
人工智能(AI)的崛起引发存储半导体行业的技术竞争,同时伴随AI产业扩张带动高性能存储器需求的激增,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科技半导体三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一直稳居首位的三星电子如今被SK海力士紧追不舍,美国、日本和中国企业也加快追击步伐,导致韩国业内持续处于紧张状态。 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8日数据显示,SK海力士以第一季度36%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三星电子(33.7%),高带宽存储器(HBM)是导致两家公司排名对调的关键因素。SK海力士凭借HBM3E出货占比维持平均售价(ASP),以此登上行业榜首。三星电子在除HBM以外的市场保持整体优势,但在美国出口管制下无法直接向中国销售HBM产品导致营收下滑,从而被SK海力士赶超。这是三星电子33年来首次失去DRAM领域第一位置。 DRAM领域“双强”格局也面临变数。美光科技近日成功推出全球首款基于第六代10nm级制程的LPDDR5X内存,并已向合作伙伴交付16GB容量的认证样品。不过“行业首发”并不等于“行业最优”,还需考量产品稳定性、合格率等各种因素。目前,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的合计市场份额达70%,远超美光的24.3%。业界认为首发优势可能转化为市场先机,尤其是美光在HBM市场上已抢先进入英伟达(NVIDIA)供应链,正在享受AI市场增长带来的红利。 此外,中国企业同样不容小窥。行业数据显示,中国长鑫存储(CXMT)第一季度市场份额达4.1%(11亿美元),超越原本排在行业第四的中国台湾南亚科技(0.8%)。三星电子(31.9%)、SK海力士(16.6%)、美光科技(15.4%)稳居前三,但日本铠侠(14.6%)凭借去年上市与政府支援正在全力开发下一代AI数据中心产品。此外,美国闪迪(12.9%)、中国长江存储(8.1%)也以可观市场份额影响市场格局。 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正在集中发力进行HBM等高附加值存储器的生产,以此来稳固市场地位。新竞争者的激进扩产可能导致传统厂商盈利与市场份额下降。业界人士指出,存储半导体是韩国出口第一品类,对国家整体产业影响巨大。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与技术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新政府有必要对此行业给予持续关注与支援。
2025-06-09 23:50:56 -
"头号公约"聚焦半导体 李在明能否打造"全球第一芯片强国"引期待
成功当选第21任韩国总统的李在明在竞选期间多次承诺扩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援,引发外界对韩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力是否会进一步增强的高度关注。 李在明4月28日成为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后,公布的首项竞选承诺就是半导体产业扶持计划。他在当天通过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全球经济霸权的关键在于掌控半导体,保护半导体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并强调会以“压倒性的超级差距与超前技术,打造世界第一的半导体强国”。 为此,李在明承诺尽快制定包含对半导体企业提供补贴和税收优惠内容的《半导体特别法》。他还表示,计划对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的半导体产品提供最高10%的生产税额抵免,扩大税收优惠力度。 同日,李在明在当选总统候选人后的首次经济行程中,对SK海力士利川工厂进行访问,并主持召开“K-半导体AI存储半导体企业座谈会”。他在会上表示:“为确保韩国在部分领先的半导体领域不受冲击,继续引领全球市场,希望听取企业对所需政策措施的意见”,表现出对产业界意见的高度重视。 从李在明的竞选纲领中可以看出,他在经济政策部分纳入多项半导体产业支援相关内容,主要包括推动下一代AI半导体技术的开发和相关产业生态系统的培育,强化对系统半导体和先进封装技术的支援以打造综合性半导体生态中心,以及通过建设RE100半导体集群来提升韩国在出口和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优势。 目前,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投入巨额补贴支援政策。随着半导体逐渐成为经济与安全的核心,各国都不遗余力地保护本国战略技术并争夺供应链主导权。 此外,面对来自美国的关税政策与出口管制,以及政府大力支持下中国持续推进的“半导体崛起”,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不确定性不断攀升。业界指出,韩国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迅速立法,提供与竞争国家相当的支援力度。 因此,半导体界普遍欢迎李在明在竞选中提出强化产业支援的承诺,并期待未来能够出台更为具体的政策细则。目前大方向已经明确,但在执行层面依旧缺乏细致方案。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半导体行业正处在巨大的不确定之中,政府高度重视本身就是积极信号,但要想真正推动AI半导体发展,还需提出更加具体可行的措施。作为对国家经济贡献极大的产业,业界普遍希望能有更加现实和可靠的支援政策,确保韩国与竞争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 随着新政府的上台,备受关注的《半导体特别法》也有望成为制度支撑的重要基础。该法案的核心在于为半导体企业提供补贴,但就是否在法案中列入“每周52小时工作制”这一例外规定,在国会陷入僵局。 李在明在竞选期间承诺推动该法案立法,但并未明确表态是否支持在法案中加入相关工作时间例外条款。共同民主党则决定不在法案中写入该条款,仅保留产业支援内容,并在4月指定该法案为“快速处理议案”。实际上,半导体业已长期呼吁为研发人员提供更为灵活的工作时间制度,以提升全球竞争力。 业内人士表示,要想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必须尽快通过能提供政策支持依据的《半导体特别法》。52小时工作制的讨论固然重要,但如果因此影响立法,则可能错失增强竞争力的“黄金时期”。
2025-06-09 17:00:00 -
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 相关概念股受关注
随着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成功当选第21届韩国总统,与其政策主张相关的概念股正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据韩国证券界4日消息,围绕李在明的核心竞选承诺,投资者普遍看好证券、新能源、人工智能(AI)、建筑以及区域货币等相关概念股。 在主要竞选承诺中,李在明提出振兴资本市场,力图开启“股指5000时代”,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提振市场信心。 为展现政策诚意,李在明上月通过优兔(YouTube)直播了自己购买KOSPI200 ETF和KOSDAQ150 ETF的全过程。在资本市场政策方面,他还提出将股票投资作为替代性资产配置工具,对高分红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低分红企业设置不利条件。 李在明高度重视科技与能源领域发展,提出通过跻身AI三强、设立AI专门大学、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0亿元)、建设国家AI数据中心等举措,在任期内奠定“AI经济”基础。受此影响,三星电子、SK海力士、Saltlux等公司被认为将直接受益。从短期来看,硬件行业将率先获得利好;从长期发展角度,Kakao、NAVER、Hancom、Lunit等AI软件企业也备受关注。 在能源政策方面,李在明推动“能源高速公路”建设,整合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与智能电网,设定2040年前实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目标。对此,HD现代能源解决方案、韩华解决方案、CS WIND、SK Oceanplant等相关概念股有望受益。 在区域均衡发展方面,李在明提出完成“世宗行政首都”建设,包括迁建总统府与国会大楼,并推动第二轮公共机关向地方转移。现代建设、大宇建设、斗山山猫等建筑类概念股因此受到关注。 作为重点政策之一,李在明已表示将加强对“区域货币”的财政支持。Kona I、Webcash等相关企业有望从中获益。此外,新政府预计将优先推出各项改善民生、提振内需的政策,食品、流通等内需行业也有望迎来复苏机遇。
2025-06-04 22: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