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按照收入、分配、雇佣、消费、养老准备等5项经济指标对不同年龄层的幸福感基础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从收入情况来看,50~59岁人群的收入最高,60岁以上的人群收入最低,同时出现赤字的家庭比率也最高。从收入分配的层面上来看,户主所在的年龄层越高,家庭处于中产阶层的比例越低。户主年龄在60岁以上的家庭相对贫困率为40%,在所有年龄层中最高,中产阶层家庭的比例也最低。
从消费水平来看,年龄层越高,恩格尔系数越高。户主年龄在60岁以上家庭的文化消费、餐饮消费等与生活质量相关的支出最低,生活水平恶劣。50~59岁家庭则紧随其后。户主年龄在60岁以上的家庭月均消费支出金额约为124万韩元,还不到40~49岁家庭(266万韩元)的一半。而恩格尔系数则高达21.2,远远高出总体平均水平(14.3)。
雪上加霜的是,60岁以上人群的雇佣率仅为37.5%,正式员工比率仅为29.5%,远远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就业状态十分不安。从各年龄层户主从事业种的情况来看,60岁以上户主中回答“无职业”或“其他”的比重高达49.2%;50~59岁户主中回答“个体工商户”的比重达到了21.9%,高于其他年龄层户主。
另外,高年龄层人群的养老准备也非常不充分。60岁以上人群的公共养老金加入率仅为14.6%,退休养老金的加入率也较低。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0~59岁人群的公共养老金加入率高达80%。
户主年龄在50~59岁家庭的收入水平虽然高,但是在其余四项指标上均排名倒数第二。相关人士指出,“对于6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需要创造就业岗位、完善基础高龄退休金等养老支援政策”,“而为了保障50~59岁人群的就业稳定,则需要扩大使用Salary Peak制度(即对一定年龄的职员采取削减工资但是保证其到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的制度),并探讨延长退休年限的可行性”。
此外,这位人士还指出,“对于与这些高龄人群一起生活的第二代、第三代家庭,应扩大支援,减少户主的经济负担,从而提高60岁以上户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