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联社图片
韩国Homeplus超市为迎接仁川亚运会期间访韩的外国游客购物,在邻近竞技场和旅游景点的分店内设置针对外国游客的人气商品区,方便外国游客购物。图为16日,Homeplus仁川青罗店内用醒目的中文和英文为外国游客标示的人气商品区。
韩联社图片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随着线上线下渠道加速融合,韩国流通业正将生鲜食品确立为新一轮增长引擎。电商平台、大型超市及百货店纷纷加码该领域,围绕供应链整合、物流体系与商品竞争力展开激烈角逐。 据流通业界23日消息,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近期加快生鲜业务布局,不仅持续拓展高端商品线,还显著提升农产品的产地直采比例。为扩大地方农特产品采购,Coupang已与忠清南道锦山郡、庆尚南道南海郡、庆尚北道星州郡等地方政府相继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产地直供体系。 自2019年推出生鲜服务以来,Coupang持续扩张相关业务,疫情暴发后增速明显。以水果为例,去年采购规模较2021年增长超过三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Naver与Kurly也在加紧布局生鲜市场。根据双方协议,Kurly计划于年内入驻Naver Plus Store,用户在当晚11点前下单,次日清晨7点前即可通过其凌晨配送服务收货。Naver借此补强在生鲜领域的短板,Kurly则借助新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双方均将吸引新用户作为主要目标。 新世界集团旗下电商平台SSG.com则依托母公司旗下易买得的商品优势,构建以生鲜为核心的商品结构。一方面扩充“美食馆”等高端食品阵容,另一方面将原本仅限首都圈的凌晨配送服务拓展至忠清、釜山、大邱、光州等主要城市,全面提升配送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生鲜品类具备可观的增长潜力。数据显示,去年农畜水产品线上交易额达12.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5亿元),较2019年增长3.4倍。尽管整体零售市场受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影响,销售额同比下滑0.1%,该品类线上销售依然实现17.2%的逆势增长。 然而,尽管整体线上市场增速趋缓,从各类产品的线上渗透率来看,生鲜仍具备广阔增长空间。去年食品类线上渗透率为26.2%,远低于家电通信(38%)、时尚(44.7%)、化妆品(37.4%)等品类。 面对电商攻势,线下渠道同样加速应对。买得、乐天玛特、Homeplus等大型超市正推动将80%至90%的营业面积调整为食品专区,进一步强化生鲜专营特色。与此同时,乐天、新世界等百货公司则通过打造高端食品馆实现差异化竞争,并借助线下门店吸引线上流量,加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战略。 易买得近日推出“Order to Home”服务,通过其月活跃用户超过300万的自有应用程序(App),提供认证商品的产地直供服务。而乐天玛特则于本月与英国零售科技公司Ocado达成合作,推出生鲜专用App“乐天玛特ZETTA”,正式进军线上生鲜市场。 乐天方面表示,随着“乐天玛特ZETTA”配套的釜山自动化物流中心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公司将在配送效率和商品整合方面具备核心优势,预计将重塑线上线下生鲜市场格局。 Coupang配送车辆【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10:57:01韩国企业重组申请数量持续上升。根据韩国大法院(最高法院)下属法院行政处3日发布的官方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企业重组申请共计196件,较去年同期的155件增加41件,增幅达26.4%。 近期,大型超市Homeplus、奢侈品电商平台Balaan及多家中型建筑企业相继申请企业重组,涉及行业范围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充分反映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背景下,企业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正加速显现。 纵观近年趋势,去年全年企业重组申请总数达1094件,较2023年的1024件增加70件。若与2022年的661件相比,增幅近乎翻倍。按照当前增长态势,今年企业重组申请数量或将进一步攀升,创下新高。业内普遍担忧,若经济复苏乏力,市场资金紧缩,未来或有更多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被迫寻求法律救济。 根据相关法规,企业重组是指企业在法院监督下进行的结构调整程序。适用标准为:当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高于清算价值时,可向法院申请重组;若法院认定重组不可行,则企业将进入破产程序。这一机制旨在通过债务重组、业务调整等方式,使企业有机会恢复经营,但对于资产负债情况严重恶化的企业,最终仍可能走向清算。 以具体案例来看,去年因结算延迟问题申请重组的知名电商平台TMon和薇美铺(WeMakePrice),其重组程序目前仍在推进中。业内观察人士指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疲软,电商等零售企业或将面临更大压力,行业整合趋势可能进一步加速。 1日,奢侈品电商平台Balaan申请企业重组,其首尔总部大厅设立告示牌,公告全员居家办公【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3 14:33:06随着韩国大型连锁超市Homeplus正式申请企业重组,金融市场的不安情绪进一步扩散。此举已引发连锁反应,不仅使Homeplus票据首次被银行业认定为违约,也加剧了市场对其风险敞口及应收账款担保贷款潜在损失的担忧。 据金融界13日消息,Homeplus已于10日被韩国金融结算院列入“停止往来账户持有人”名单。随后,SC第一银行和新韩银行相继将其票据认定为最终违约。此举与Homeplus在4日启动企业重组程序后发生的逾期付款直接相关。根据Homeplus向法院提交的资料,其金融敞口规模高达1.346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7亿元)。 从资金结构来看,韩华金融集团向Homeplus提供了约1.2万亿韩元的优先贷款,占据主要部分。银行业方面,五大银行合计提供1106亿韩元贷款,其中,国民银行贷款规模最大,为547亿韩元,新韩银行和友利银行分别提供289亿韩元和270亿韩元。此外,Homeplus的供应商还从国民、新韩、友利、IBK企业银行等机构获得总计300亿韩元的应收账款担保贷款。若Homeplus未能按期偿还,供应商将面临直接还款压力。 银行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Homeplus承诺将维持正常运营,且银行贷款规模相对较小,预计本息回收问题不大,但我们仍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当前更大的担忧是供应商等小商户可能面临的损失进一步扩大。”为此,主要银行已推出支持措施,包括向受影响的合作企业提供最高5亿韩元的新贷款,并实施优惠利率及手续费减免等政策。 目前,市场焦点正集中在Homeplus永登浦店、金川店、京畿道东水原店和釜山新都市店四家门店的未来走向上。这四家门店涉及的5800亿韩元贷款将于今年8月到期,目前能否延期仍无定论。这些门店由IGIS资产管理公司负责运营,其旗下房地产基金IGIS KORIF私募房地产投资信托13号于2012年购入相关物业并开展租赁业务。 银行业相关人士表示:“鉴于Homeplus已进入企业重组程序,贷款延期事宜仍在讨论中。由于距离贷款到期日尚有时日,预计将在4月前后形成初步方案。” 首尔市某家Homeplus门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3 15:12:22在高物价长期化与内需疲软的背景下,韩国流通业加速呈现“高端化”与“实用性”并行的两极分化格局。一方面,市场着力满足高净值客户对高端商品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则转向吸引重视实用性与性价比的大众消费群体。 据流通业界20日消息,韩国主要百货公司近年来在珠宝、美妆、儿童、食品等特定品类加快推进垂直细分。为优化高端服务体验,卖场同步进行空间重组,增设专属休息区、私人购物空间及定制化礼宾服务。 数据显示,去年韩国主要百货公司的VIP客户销售占比持续上升,乐天与新世界百货均达45%,现代百货为43%,格乐丽雅(Galleria)百货则突破半数,达到51%。 为强化高端布局,乐天百货总店近期在一层引入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格拉夫(Graff)等高端珠宝品牌,并将儿童专馆升级为高端主题空间。新世界百货总店则将新馆改造为主打高端时尚与餐饮的“THE ESTATE”,并计划下半年开设集合韩国最大规模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与爱马仕(Hermes)门店的“THE RESERVE”。 现代百货狎鸥亭总店近日新设高端红酒吧,顾客可按杯试饮售价高达240万至27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2万至1.3万元)的波尔多一级酒庄红酒;位于狎鸥亭的格乐丽雅百货则正在推进奢侈品专区——西馆的高端化改造,计划于上半年引进瑞士奢华腕表品牌亨利慕时(H. Moser & Cie.)及德国高端珠宝品牌华洛芙(Wellendorff)。 与百货公司主打高端化的战略不同,大型超市则聚焦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领域,通过扩大自有品牌(PB)商品比重,顺应消费者日趋理性的购买倾向。易买得通过运营“Peacock”“No Brand”等品牌,将PB商品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8%提升至2023年的11%。 Homeplus则通过“Homeplus Signature”和“Simplus”等系列,将PB商品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5%提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10%;乐天玛特旗下“Yorihada”等产品也实现快速增长,今年第一季度PB销售占比较去年同期翻倍,达到10%。乐天玛特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湿巾等品类中,售价约1000韩元的PB商品已占据超过一半的销售份额,深受消费者青睐。 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的《2024年流通企业销售统计》,线上渠道销售占比首次突破50%,达50.7%。在线下渠道中,百货公司占比为17.4%,便利店为17.3%,大型超市为11.9%,企业型超市(SSM)为2.8%。 格乐丽雅百货奢侈品专区——西馆二楼【图片来源 格乐丽雅百货】
2025-04-20 11: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