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NHK于27日晚间报道,韩国总统朴槿惠将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11月2日在首尔举行日韩首脑会晤。
NHK在报道中称,以下月1日在首尔举行的中日韩首脑峰会为契机,韩国政府就促成日韩首脑会晤从中进行了斡旋,目前两国已就三国首脑峰会的次日举行日韩首脑会晤达成一致。
本月26日,韩国青瓦台相关人士称,向日本方面提议于11月2日举行日韩首脑会晤向,但日方否认接到韩方提议。
目前,关于日韩首脑会晤的具体日程尚未公布。
(亚洲经济版权所有)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为韩国外交部东北亚局局长李相德(右)和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长伊原纯一 据韩联社援引韩国外交部17日消息报道,日韩有关日军慰安妇问题的第九次局长级会议今日在日本东京举行。 这是双方时隔三个月再次召开相关会议。韩国外交部东北亚局局长李相德和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长伊原纯一率团出席会议。日韩双方2014年4月首次召开相关会议,之后会议每隔一两个月在首尔和东京轮流举行。 由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有望于于10月末到11月初在韩国举行,日韩此次能否就解决慰安妇问题取得较大进展受到关注。会谈结果很可能对韩国总统朴槿惠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否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举行单独会谈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日韩之间有慰安妇问题等历史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两国关系一直如履薄冰。朴槿惠和安倍晋三执政后除了在多边会谈上短暂相遇之外,没有举行过双边会谈。在此前的局长级会议上,日韩方就解决慰安妇问题取得一定成果,但围绕日本政府有关强征慰安妇的责任、对受害人的具体经济赔偿等核心问题上没能缩小分歧。
2015-09-18 08:00:59“中国游客赴日抢购电饭锅、马桶盖,致日本商场马桶盖断货”的消息成为了羊年春节假期热议的话题,就在人们关心“到底是中国制造出了问题,还是中国消费者的层次提高了”的同时,一部分外商在华投资的制造企业已经或是正在悄然“撤离”。 2015年的第一个月刚刚结束,松下电器发布了一份“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事业终结通知”。该通知称,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松下电子”)的生产事业已于1月30日终止,并将开始企业清算手续。 一组公开数据显示,韩国企业正以每年减少500家的速度“撤离”山东,日资企业与10年前相比,数量减少了50%。 锐财经网首席分析师王政认为,此举意味着松下电器电视机生产业务全部撤离中国,也是日资企业撤离山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中国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外商投资企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不过就全国而言,2015年1月日本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和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均为增长。商务部发言人认为,跨国公司在实施全球化战略过程中,经常采取兼并重组等措施,对其全球业务进行调整和布局,属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松下退出 2015年2月5日,山东松下电子厂区所在地已处于停产状态。来自其内部职工介绍,2月2日,公司公布了停产消息,目前正在整理资产,处理职工离职等相关事宜。“在这之前没有一点停产的迹象。”职工们坦言。 松下电器发布的一份“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事业终结通知”称,由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以及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家企业出资设立的超薄型电视机生产企业——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的生产事业已于1月30日终止,并将开始企业清算手续。据山东松下电子官网介绍,山东松下电子成立于1995年,1996年开始生产显像管电视机。 关于山东松下电子解散的原因,通知如此解释:在超薄型电视机价格竞争愈发激烈的过程中,松下电器作出难以继续自行生产的经营判断。今后,松下电器将开展委托生产等业务,继续销售松下电器品牌的超薄型电视机。当地媒体报道称,据初步估算,截至2015年1月底,山东松下电子约有300名员工。此举被业界解读为松下电器在中国境内的电视机生产业务终结。 当然,这并不是松下电器第一次退出中国市场。 公开信息显示,松下电器是进入中国内地的首家日资企业,以其为代表的日本电子企业曾经在中国家电市场上攻城略地。然而,此前2009年、2013年,松下电器先后两次转让了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股权,2013年,关闭了在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工厂。 就在几天之后,2月5日,日本西铁城集团在华重要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突然通知和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并宣布清算解散。该公司1997年9月开始生产,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 一份公开资料介绍,截至2013年年底,中日韩三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1/9和亚洲的70%。2012年山东与日本、韩国进出口额达525.7亿美元,日韩在山东的直接投资合计18.3亿美元,山东共有超过7000家的日韩投资企业,日韩已成为山东最重要的投资贸易伙伴。 ▲日韩企业数递减 “投资成本越来越大。”烟台一家韩资企业负责人坦言,仅人工成本而言,中国地方政府在2014年确定最低工资上升幅度为16.9%,中国政府计划每年平均上调最低工资13%,“钱不再那么好挣了”。 相对于韩国企业,日本企业在山东面临的挑战则更为明显。王政分析称,除外企在山东生产成本近年不断提升外,其国内经济环境不景气,特别是进入2015年以来,在华日企资本动荡更加明显。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11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不含金融业)比前年同期减少39.7%,降至40亿8000万美元(55亿1657万新元)。来自中国商务部2014年8月发布的数据介绍,当年1月至7月,日、美、欧盟、东盟对华投资均大幅下降,其中日本对华投资28.3亿美元,同比下降45.4%。 山东省社科院有关人士介绍,山东在对日韩贸易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曾一度是两国企业趋之若鹜的投资对象。仅距离而言,中国山东和韩国基本处于同一纬度上,两地相距最近处只有90海里。该人士说,以烟台为例,其与韩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与民间交流频繁,并成为一个“传统”,烟台来往韩国的航班最高峰时一周曾达到54个,平常为每周4个。 与此形成反差的则是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和韩国进出口银行在2014年11月16日发布的一组数据:在中国新投资的韩国企业2006年为2294家,2008年为1301家,2010年减至901家,2013年减至817家,2014年上半年进一步锐减到368家。前者对此解释称,这一数据说明,近来山东省韩资企业每年平均减少500家。 锐财经网提供的数据介绍,山东省的韩企总数为4800家,而过去的总数一度超过1万家。青岛作为韩国企业在中国最先进入的地区、投资金额最大的地区,其韩企数量为2200家。 上述韩企负责人直言,相对于10年前,如今无论在华生存环境、招商政策,还是日韩国内自身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华投资“遍地是黄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王政对此印证,这一切让日韩企业必须重新作出选择。来自韩联社公开报道,韩国大企业在中国的业绩也不尽如人意。 据相关报道,2005年,山东省的日本企业近2000家,截至2014年11月,这一数字变为1000家左右。 不过,商务部则对“日韩企业撤退”观点予以否认。2月16日,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例会上介绍,近年来受到我国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以及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经营不善等因素的影响,有少数跨国公司对其在中国的业务进行调整,包括关停个别工厂,像日本企业确实关停了个别工厂,但是总体上看数量是有限的。沈丹阳认为,跨国公司在实施全球化战略过程中,经常采取兼并重组等措施,对其全球业务进行调整和布局,属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就山东而言,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山东新批总投资过亿美元项目50个,引进1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设立22个项目,实际到账外资152亿美元,增长8.1%。 ▲转战东南亚? 就在日、韩等外资企业撤离山东时,其却加快了布局东南亚的脚步。 早在2013年4月,松下电器称,该公司将在越南兴建生产插座等线路配线工厂;三星电子已有三家下属生产工厂位于越南;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等企业也纷纷在东南亚、印度等地开设新厂。其中,越南新工厂是松下继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之后在东南亚地区的第三个生产基地。 “日韩企业撤离山东,开始转战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王政介绍,众多日韩企业撤离山东后,选择转移上述国家,用以维持原有利润率。上海市锦天城(成都)律师事务所李桂云律师告诉记者,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在中国从事纺织、鞋类、珠宝加工行业的韩企竞争优势大大削弱,很多企业迁移到越南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以弥补其在中国失去的劳动力、政策等优势。 官方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政府取消了提供给外企的税收、就业、选址优惠;2011年取消了免除职工社会保险费用的政策。 李桂云认为,外资进入中国,归根到底是为了盈利,无利不起早。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小日韩企业而言,抗风险能力差,有的不得不面临倒闭,与此同时,本国经济持续低迷,进一步制约了其在国外投资的能力。 早在2013年7月25日,中国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曹宏瑛表示,“外资企业向中国周边国家转移是个别现象,并没有形成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的趋势。” 2月16日,沈丹阳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日资企业的终止和减资情况比较平稳,终止企业数基本和2013年持平,减资的企业数下降了3.2%;从今年1月份最新数据来看,日本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增长3.5%,合同外资大幅度增长46.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增长3.2%。他分析认为,从上述数据看,整体上日资企业对华投资仍处于增长趋势,并没有出现日资企业全面退出的情况。 商务部1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吸收外资的结构在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上升,达到55.4%,高出制造业22个百分点,达662.3亿美元,成为吸收外资新增长点。资金密集度进一步提升,2014年新设企业平均合同外资金额812万美元,比2013年(713万美元)提高13.9%。外资区域布局日趋合理,在外向型产业转移的带动下,中部地区吸收外资增长7.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比升至9.1%。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比为18.1%,比2013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2015-03-02 08:36:47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日,两国首脑同一天发言却难有交集,日韩关系改善仍步履维艰。 文汇报报道称,日韩两国22日迎来了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关键节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天上午在官邸接见了四年来首位访日的韩国外交部长尹炳世,下午还出席了韩方在东京举行的纪念活动,并发表贺辞。据悉,韩国总统朴槿惠也于当日傍晚出席了日方在首尔举行的相关纪念活动。日韩希望以两国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寻找消除外交摩擦和改善关系停滞状态的突破口,但两国政府仅分别举行了纪念活动而并未共同举办活动,仍深刻反映了两国关系事实上的冷淡,特别是以慰安妇问题为代表的日韩间历史悬案难解,更是使两国关系改善步履维艰。 ▲ 朴槿惠点明历史认识问题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韩国总统朴槿惠22日分别出席了在东京和首尔由对方大使馆举办的两国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活动。安倍在出席东京的纪念活动时致辞表示,“韩国是最重要的邻国,两国必须在相互信赖的同时发展关系”,“将和朴槿惠总统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展望下一个50年,携手构筑新的时代”。安倍还称,“我们有着很多共同的战略利益,加强日韩及日韩美的合作对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呼吁与韩加强安全领域的合作。 而朴槿惠在出席首尔的纪念活动时则强调,“必须使今年成为两国新的合作与面向共存共荣之未来的契机,为此,怀着和解与共生的心愿逐步放下最大障碍——历史问题这一沉重的包袱是十分重要的。两国如果能从这里出发,今年将成为共同开创崭新未来的新纪元”,她明确表明历史问题仍是阻碍韩日关系改善的最大障碍,敦促安倍政府拿出诚意,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 据悉,韩国外交部长尹炳世在此前会见安倍时,向其赠送了安倍的亡父、前外相安倍晋太郎的照片,同时表示“晋太郎为改善两国关系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此暗示安倍应向其父亲学习,在改善日韩关系方面不应只喊口号,而是要在解决慰安妇等历史问题上做出实质努力。 ▲ 外长会谈就个别议题达成妥协 韩国外交部长官尹炳世在21日下午抵达东京,傍晚即与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谈。据日方透露,此次日韩关系会谈的最大成果就是日韩就“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址”和韩国“百济历史遗迹地区”申遗展开合作达成一致。 此前,日本就“明治工业革命遗址”申遗,但其中部分遗址曾残酷盘剥强征朝鲜半岛劳工,对此韩国一直在游说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委员国重视这一问题,要求日本在相关遗址介绍材料中提及这段黑暗历史。而在日韩就申遗开展合作达成一致后,日本政府22日已开始着手研究在面向参观者的介绍资料中写入设施曾强征朝鲜半岛劳工的历史,以期进一步获得韩方的理解。 此外,日韩两国外长在会谈中还就相互访问达成一致。尹炳世邀请岸田年内访韩,岸田表示将在合适的时机安排访韩。同时,双方还确认了尽早实现日韩首脑会谈的重要性。但围绕作为日韩间最难解的慰安妇问题,日韩外长仅确认继续在事务层面展开磋商。 日韩主流媒体认为,当前是日韩邦交正常化50年以来关系最差的时候,正是因为两国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日韩重启外长会谈并就申遗等个别议题达成妥协,是为了遏止两国关系继续恶化。 ▲ 需要重新摸索两国共存战略 此前,在韩国国内要求克服“外交孤立”的呼声和美国的压力下,韩国总统朴槿惠今年5月提出了处理韩日关系的“双轨”政策,即将日韩历史、领土问题与经济、安保合作问题切割处理,不让历史问题堵死日韩间所有交流的通道。这次日韩外长会谈的实现,也是韩“双轨”政策的延续和体现。而日韩外长会谈透露的信息也显示,在两国实现外长会谈后,下一个目标和课题将是如何实现安倍和朴槿惠的首次双边首脑正式会谈。 不过此间舆论指出,即便日韩实现首脑会谈,横亘在两国间的历史摩擦、领土争端、国民感情恶化和东亚战略定位等主要课题恐怕仍将悬而难决。对此,日本朝鲜半岛问题专家、庆应大学名誉教授小此木政夫日前就表示,日韩两国应克制民族主义情绪,摸索新的共存战略。 小此木表示,日韩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日韩关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65年日韩邦交正常化以冷战的国际形势为背景,日韩关系以安全保障和经济开发为优先而起步。其次为后冷战时期,日本通过国际合作及“河野谈话”、“村山谈话”等对过去的殖民统治进行了反省,获得了韩方的谅解——1998年的日韩首脑会谈发表了日韩伙伴关系宣言,2002年两国共同主办了足球世界杯,这是日韩最接近和解的时期。然而自2010年前后起,东亚局势发生巨变,韩国的国力增强也导致日本的影响力下降,原本维持日韩关系的体系变得不稳定,日韩迎来了摸索新的共存战略的第三个时期。小此木强调,改善日韩关系,重要的是日韩双方应互相克制民族主义情绪,再度确认两国共同的立场、利益及目标,并不断做出妥协。
2015-06-23 15:01:0425日,宣传大使兼韩国演员丁一宇以及通过社交网络(SNS)选出的60名外国游客于当日在巴士起点站举行了隆重的“K-旅游巴士”开通运营纪念仪式 为提振韩国旅游业,韩国开通运营了“K-旅游巴士”(K-Travel Bus)“,将加大韩国访问年的推动力度。 韩国访问委员会于25日首次开通运营了“K-旅游巴士”。该项目是为迎接“2016-2018年韩国访问年”,8个地方政府携手韩国访问委员会共同推进的巴士自由行产品,旨在向外国游客介绍首尔以外的其他地区旅游景点。 乘客可通过K-旅游巴士官网(www.k-travelbus.com)进行预订。K-旅游巴士每周一班,共有大邱、江原、庆北和全南等6条线路,费用约为19.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00元),包括交通住宿费、翻译导游费和景点门票等。 据悉,庆尚北道将于4-7月运行首尔-荣州-礼泉-闻庆-首尔路线,8-11月运行首尔-礼泉-安东-闻庆路线,游客可沿线探访各地著名景点,并亲自体验射箭和制作韩纸等活动。 庆尚北道政府相关人士对此表示,将让外国游客感受庆北的精华,提高游客满意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访问。 K-旅游巴士宣传大使、韩国演员丁一宇以及通过社交网络(SNS)选出的60名外国游客于当日在巴士起点站举行了隆重的开通运营纪念仪式。随后,这60名外国游客乘坐K-旅游巴士进行为期2天的体验游。 (亚洲经济版权所有)
2016-03-25 1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