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永吉(中)图片=韩联社]
韩国总统特使宋永吉携代表团22日下午从仁川机场出发,前往俄罗斯,展开外交活动。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去年9月12日,在首尔钟路区的一家餐厅,时任共同民主党党首的李在明会见前国民力量紧急对策委员会委员长(临时领导人)金钟仁。【图片提供 韩联社】 据总统室日前消息,总统李在明拟向中美等14个国家派遣总统特使团,前国民力量党紧急对策委员长金钟仁被内定为对美特使,访美时间将在同美方协商后敲定。 据悉,除金钟仁外,共同民主党最高委员李彦周、议员金宇荣也被提名为访美特使团成员。李在明委派政界重量级人士组成对美特使团,主要负责与美方进行对等关税谈判、韩美首脑会谈日程等重大议题。金钟仁作为韩国政界元老级人物,影响力横跨进步与保守阵营,与美国共和党部分人士也交情颇深。在今年总统选举前夕的5月8日,李在明曾与金钟仁举行非公开午餐会晤,当时李在明就运营国政问题征求了金钟仁的建议。 前国会议长朴炳锡或被任命为对华特使,朴炳锡曾于2020至2022年担任第21届国会议长,在韩中议会、政党交流拥有丰富的经验,共同民主党议员金太年也被提名为对华特使团成员。前国务总理丁世均有望被任命为对日特使,对澳大利亚特使或为前国会议长金振杓,对波兰特使或为前国情院院长朴智元,对英国特使或为共同民主党议员秋美爱,对法国特使或为前法务部长官康锦实。 根据外交惯例,特使团最终名单和派遣时间将同各国协商后公开。总统室政务首秘禹相虎表示,向多国派遣使节团意在向国际社会宣示李在明就任总统后,韩国政局重新趋于稳定,步入正轨。
2025-07-08 10:35:59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 【图片提供 新华社】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于3月25日至3月28日在中国海南省博鳌东屿岛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围绕“把握大势”“促进增长”“塑造未来”“发掘动力”四大方向设置议题,涵盖40多场系列活动。 25日上午,年会新闻发布会在博鳌亚洲论坛媒体中心举行,论坛秘书长张军介绍2025年年会筹备情况并发布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和《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5年度报告》。 张军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深刻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给世界稳定和经济复苏带来更大冲击,世界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多,国际社会担忧和焦虑情绪进一步上升。在此背景下,博鳌论坛2025年年会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博鳌亚洲论坛是亚洲最重要的论坛之一,新形势下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倡导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今年年会的主题紧扣当今时代重大课题和挑战,有利于我们在变局中更好地把握前进方向,谋求共同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年会,向国际社会传递保持信心、团结合作、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强烈信号。亚洲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展现出光明前景。世界有理由对亚洲的未来充满希望,亚洲也有理由对世界的未来充满信心。 海南博鳌大乐大桥上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主题宣传牌。【图片提供 新华社】 张军介绍,据初步统计,今年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以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家媒体机构1100多名记者参加年会。本次年会活动丰富多样,组织形式更加灵活,为全方位对话交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包括主旨演讲分论坛、圆桌会等等,为了促进务实对话创造合作的机会,本次年会还安排了多场企业家之间的对话会,包括中日、中韩、中澳之间的企业界对话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将出席年会并在27日举行的开幕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同各国领导人、论坛理事及企业家代表举行会见和座谈,阐述中方立场主张,共同探讨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老挝总理宋赛、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副总统帕利克、蒙古国第一副总理兼经济发展部部长冈图木尔、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斯克利亚尔、俄罗斯副总理奥维尔丘克等国领导人将出席论坛年会发表演讲并参与对话。 除各国领导人之外, 还有300多位嘉宾,包括近120位各国部长级高官,约30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及众多商界领袖及著名学者将参与有关议题讨论。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岑浩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等出席论坛。 企业代表方面,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五粮液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华涛;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蒋亚非,以及SK中国总裁郑银泰、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朴国哲等出席论坛各项配套活动。 博鳌亚洲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BFA)是成立于2001年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中国海南省博鳌镇。论坛以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为宗旨,为政府、企业及学术界领袖提供高层对话平台,被誉为“中国达沃斯”。博鳌亚洲论坛论坛已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对话平台之一,推动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合作机制的讨论。其成果为亚洲政策制定和商业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03-25 12:55:12最新情报显示,朝鲜军队已进入乌克兰领土。若这一情报得到证实,可被视为朝鲜越过韩国、美国、北约等忧虑的“红线”,事态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走向。 当地时间29日,CNN援引两名西方情报人员的消息称,少数朝鲜军队已渗透至乌克兰内部,据官员们预测,朝鲜军队已在俄罗斯东部完成训练并向前线移动,预计兵力规模将进一步增加。一位官员表示,已有相当规模的朝鲜军队投入作战。 美国政府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朝军进入乌克兰的情报。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乌克兰高级情报人员的消息称,3000多名朝鲜军人搭载民用卡车,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向西部库尔斯克地区进行秘密转移,并部署在距离乌克兰国境50公里处的兵营,乌方称其中包括数百名特战队成员。 韩国国家情报院(国情院)日前也表示,尚无明确的情报显示朝军已被派至前线,但存在部分先遣队已被投入前线的可能性。国情院预测,在12月前朝鲜可能将向俄罗斯派兵1.09万名。 国情院表示,朝鲜精锐部队“第11军”(又称“暴风军团”)的出动规模尚难以断定,将先遣部队称作“将军团”也为时尚早。 CNN报道称,朝军参战对俄罗斯的帮助有多大尚不得知,消息人士透露,朝鲜所派兵力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特战部队,朝鲜政府认为所派援兵较俄罗斯正规军训练素养更高,战斗力更强。但由于朝鲜在韩国战争后,已有70多年未有实际参战经验,如此大规模派兵目的可能出于积累实战经验。 国情院推测,赴俄朝军士兵的年龄基本为20岁出头,部分士兵不到20岁。国情院表示,朝鲜“暴风军团”都接受过基本作战训练,绝不可低估其战斗力,但没有现代化战争作战经验的朝军战斗力也有值得怀疑的一面。 情报机构称,不排除部分兵力逃跑的可能性,与俄方的语言障碍也可能成为战斗顺利展开的绊脚石。 国情院表示,这是朝鲜首次向海外派兵作战,也是韩方了解朝军实力的一次好机会。将研讨维护国家安全的一切必要方案,并与乌克兰方面进行协商。 国情院还推测朝鲜可能在美国大选前会试图挑衅。目前,丰溪里核试验场内部准备似已完毕,发射飞行器和洲际弹道导弹(ICBM)的相关准备也基本完成。移动式发射车(TEL)已被部署至特定地区,但导弹尚未上架。为验证再入大气层技术,朝鲜将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时点或选在美国大选前后。 韩国总统办公室30日表示,为与韩国共商应对朝鲜派兵援俄的方案,乌克兰本周将研讨派遣总统特使访韩的事宜。 朝鲜阅兵式上展示的人民军部队。【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0-30 17:21:477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第三届中日韩碳中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图片来源 中新社】 【编者按】7日,受中日韩合作秘书处、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和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气候行动小组邀请,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来韩参加“第三届中日韩碳中和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论坛进行期间,刘振民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在采访过程中,他分享了中日韩在应对气候变化所面临的挑战,并就三国如何加强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方面的合作,以及中国多年来在实现碳中和做出的努力及成果等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机遇与挑战并存 刘振民表示,“中日韩碳中和论坛”今年已经举办至第三届,首次线下举行是积极的信号,表明全球应对新冠疫情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人们能够再次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展现了中日韩三国加强合作的决心。面对全球经济的挑战,特别是能源转型的问题,虽然各国面临不同挑战和国情,但共同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能源可及、能源安全和实现碳中和。 他也提到,实现碳中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难度巨大。不仅需要三国中央政府的坚定政治决心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援和配合,还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公众的广泛支持。 在谈到中日韩三国绿色低碳合作时,刘振民明确指出技术合作、可再生能源开发、化石能源清洁利用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经验交流是合作重点。三国此前均按照《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和“格拉斯哥气候协议”的要求做出了碳中和承诺,为三国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国合作对实现各自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作,可以有效降低技术研发成本、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同时,三国也可以为其他亚洲国家提供经验和示范引领,推动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此外,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亚洲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政府层面的合作,普通民众的参与也至关重要。加强三国民间交流与接触,鼓励民众分享各自绿色生活经验,相互支持与激励,将对绿色低碳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会议和论坛,让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个民众都接受并支持,才能汇聚磅礴之力,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在实现碳中和方面做出的努力 谈及中国政府多年来在实现碳中和方面做出的努力,刘振民表示,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其实还没有实现碳达峰,但却勇于做出上述承诺,表明中国重视低碳发展多年,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能源结构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十几年前,中国煤炭需求量几乎相当于全球煤炭产量的一半,同时,中国大约80%的电力供应都依赖于国内煤炭。这意味着,中国能源结构高度依赖煤炭,这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能源转型。2023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5.3%,虽然仍处于较高水平,但降至50%左右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成果。同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 韩国和日本的能源结构与中国类似,煤油气在能源中的比例也高达80%以上。因此,中日韩三国在能源转型方面面临着相似的挑战,也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可以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韩国能源转型的未来 最后,谈及韩国能源转型的未来时,刘振民强调,可持续性是能源转型政策的关键。韩国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非领导人拍脑袋决定,而是经过经济界认证评估后做出的。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艰巨的任务,尤其对中国这样拥有14亿人口的大型经济体而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碳中和目标设定为2060年前;韩国作为发达国家,目标设定为2050年。对比之下,可以看出碳中和难度巨大。 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可大力发展风能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而韩国地少人多,山地多,难以完全复制中国的模式。因此,韩国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和发展特点的能源转型路径和模式。当前,韩国氢能发展较为迅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氢能可以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日韩三国都是制造业大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也需保持制造业大国地位。因此,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制造业的低碳化和绿色转型升级。韩国企业界高度重视绿色低碳转型,并积极研发相关技术。因此,韩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可行的。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摄影 记者 崔锦宁】
2024-03-12 10: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