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上午访问新冠疫情重灾区湖北武汉。
据报道,习近平当天考察湖北和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和患者群众、社区居民。
中国总理李克强曾于1月27日受习近平主席的委托访问武汉,访问了新冠疫情现场。
最近,中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减少到10例,扩散趋势逐渐趋于稳定。

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国北京军事医学研究院。 【图片提供 人民网】
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国北京军事医学研究院。 【图片提供 人民网】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在中国政府对韩实施临时免签政策后,赴华旅游的韩国游客数量大幅增长。为应对这一趋势,各大航空公司纷纷加密中韩航线航班,积极开拓新的盈利渠道。 据韩国国土交通部航空信息门户系统13日数据,今年5月搭乘中韩航班的旅客数量达14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的113万人次增长29.5%。如果计入香港和台湾等大中华地区,旅客总数则会更多。 与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5月(156万人次)相比,目前旅客数量已恢复至94.5%水平。与“限韩令”出现前的2016年5月水平相比,目前尚仅恢复至84.1%。 韩国赴华旅客数量大幅增长的原因在于,中国自去年11月起对包括韩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实施免签政策。今年1月至4月,中韩航线旅客共计487万人次,同比增加23%。 随着外界对“限韩令”解绑的预期升温,近期赴韩中国游客数量也有望持续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入境韩国的中国游客达108万人次,同比增加约10%。 航空公司因此把中国市场作为新的战略要地,通过增加航班等方式积极布局。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在大韩航空整体营收中占比达9%,较去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在韩亚航空中占比为8%,上升3个百分点。 大韩航空已经把今年夏季中国航线的每周航班数量提升至195班,恢复至疫前水平的90%左右。去年年底开通的仁川至福州航线也已从每周3班增至每周4班,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韩亚航空则重新开通仁川飞往重庆和成都的航线,并把大连和延吉航线的航班分别增至每周10班和8班。此外,仁川至长春航线增至每周9班,长沙航线则为每周5班。 在韩国本土廉价航空公司(LCC)中,中国航线占比最高的济州航空上月20日重新开通济州至西安航线,并把仁川至威海航线增至每周9班,计划自7月1日起进一步增至每周10班。 真航空则把青岛航线的免费托运行李额度从15公斤上调至23公斤。易斯达航空上月起开通清州和大邱飞往延吉的航线,每周各3班,同时仁川至武汉航线每周也运营3班。 航空业内人士表示,近来“限韩令”松绑的消息频繁传出,如果中韩关系得以改善,不仅航班上座率会明显上升,赴韩中国游客数量也会增加,对航空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盈利机遇。 上月29日,仁川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出境大厅人潮汹涌。【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6-13 09:30:27韩国贸易协会上海办事处今年4月15日至6月30日面向中国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杭州等十座城市的1500名消费者实施调查,结果显示近5年内六成女性消费者有购买韩国商品的经历。 调查结果显示,回答“最近5年内购买过韩国产品”的受访者占53.3%,同比上升10.2个百分点。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比例从去年的37.9%升至今年的58.7%,20~29岁年龄段同期从41.2%升至62.7%,30~39岁年龄段从40.4%升至57.6%。最近5年内,中国消费者购买最多的韩国商品是食品、服装和美容产品。 对韩国商品持积极评价的女性比重(55.6%)大于男性(45.6%),20~39岁的年轻消费者相较于其他年龄段更看好韩国商品。对韩国商品设计给出负面评价的消费者占比从去年的9.5%提升至今年的15.1%。不买韩国商品的原因依次是评价差(52.7%)、企业形象不好(51.8%)、国家形象欠佳(46.4%)。63.1%的受访者回答“将不买韩国商品而选购国货”,15.1%的受访者称将购买欧洲产品取代韩国商品,14.4的受访者称将购买日货取代韩国商品。 调查还显示,近5年内,中国消费者购买最多的韩国商品为食品、服装、美容产品等。 韩国化妆品仍深受各国消费者喜爱。【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8-13 16:31:426日,在素有韩国“火炉”之称的大邱市,市民烈日炎炎下撑伞出行。【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三面环海的韩国具有典型亚热带气候特点,受海洋性季风的影响,韩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极端气候频发,韩国梅雨季缩短,夏季进入“超长待机”模式,酷暑高温成为韩国夏季的关键词。 近日青藏高压(南亚高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重高压”袭击韩半岛,高温酷暑天气已连续多日袭击韩国,目前除济州道汉拿山外,全国各地均已下达高温预警。多地气温逼近40摄氏度,京畿道骊州市占东面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大关,创下今年高温记录。这是韩国时隔6年最高气温再次突破40摄氏度,截至目前,韩国共有8次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除1942年8月1日大邱外,其余6日均发生在2018年。 从韩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气象观测的1904年起,最高气温出现在2018年,当年8月1日,江原道洪川最高气温曾冲上41摄氏度,当时气象厅员工为验证这一从未在韩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温度,甚至赶赴现场亲自进行测试。 同样是2018年8月1日,首尔的最高气温达到39.6摄氏度,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2018年“出梅”时间较早,7月11日雨季结束后迎来持续高温天气,当年7月24日第10号台风“安比”生成的强热带风暴袭击韩半岛,加重高温天气。 但由于刚刚进入8月,气象厅预测目前的高温酷暑天气未来至少将持续十天,不排除超过2018年超高温天气的可能性。 据疾病管理厅6日消息,仅上周末(8月3日至4日)韩国高温天气致5人死亡,截至目前韩国今年已有14人死于因极端高温引起的疾病,多为年龄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 截至本月3日,与高温有关的疾病患者总人数达1546人,较去年增加10人,其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分别为77.9%和22.1%。疾病类型主要有热脱水(824人)、热射病(363人)、热痉挛(206人)、热昏迷(129人),其中近8成发病场所为户外。 截至本月,6日,济州已连续22天遭遇“热带夜”(夜间最低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连续天数已超过百年罕见高温的2018年,甚至出现夜间最低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超热带夜”现象。 首尔的“热带夜”现象已持续半个月,持续时间之长排在1908年之后的第四位。首尔市曾于2018年7月21日至8月15日出现过连续26天的创纪录“热带夜”。气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4日,全国平均“热带夜”达12天,已超过“史上最热”2018年的10.2天。 与2018年的烈日炎炎相比,今年的高温更接近又闷又热的“桑拿天”。2018年7月1日至8月4日期间,首尔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为273.5小时和646.91MJ/㎡,今年同一时间段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仅为121小时和473.78MJ/㎡。从湿度来看,2018年7月和8月1至4日分别为77%和68%,今年则高达83%和79%,这也加重了人体的不适感。 中国今年也开启超长“烧烤模式”,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未来数日中国将呈现“东蒸西烤”的天气格局,中东部地区从华南地区一直到黄淮地区“昼蒸夜煮”,其中,江淮、江汉、江南一带在未来一周内高温持久,尤其是本轮高温的核心区域江浙沪皖一带,部分地方最高气温可能接近或达到40℃,再加上湿度大,体感闷热,犹如蒸桑拿。 中国天气网还贴心制作了一张“全国中暑指数地图”,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和新疆部分地方酷热难耐,属于“极易中暑”。除了被称为“四大火炉”的重庆、武汉、长沙、南昌外,杭州这一“人间天堂”也喜提“火炉”称号。 本报在此提醒读者在高温天气里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户外运动,户外工作人员应定时休息,每隔15分钟至20分钟喝一杯水,并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症状严重时要即刻就医。 其实,除了中暑和热射病,高温天气还容易引起其他相关病症。“空调病”是高温天气下人在出入室内空调房与室外时因较大的温度差,无法及时调节热量平衡,就会出现感冒、关节酸痛等症状。高温甚至还能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情绪“中暑”,使人的精神、情绪产生波动,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北京故宫博物院前,大批市民全副武装抵御阳光。【图片提供 新华社】
2024-08-06 15:45:25随着新冠疫情结束和赴韩团队游的恢复,中国游客再次涌向韩国,国内航空公司也在积极扩大中国航线的供应,以期待恢复以往的需求。 据韩国国土交通部航空门户网站25日的统计数据,今年1至5月中国航线旅客数量达到507.26万人次,同比增长322.0%。这一数字已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水平的70.6%。今年5月,中国航线旅客在总旅客中的占比达到14.3%,较去年的5.0%大幅提升,接近2019年的19.0%。 为迎接中国游客,韩国各大航空公司在即将到来的夏季旺季期间纷纷调整航线。 大韩航空计划从7月1日起恢复釜山至上海和济州至北京航线,每周各运营7班。此外,将于8月19日恢复仁川至合肥航线,9月16日恢复釜山至北京航线,10月14日恢复仁川至昆明航线。现有的仁川至大连、天津和延吉航线也将增加班次。大韩航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7月至10月的旺季期间,我们将向釜山至上海(浦东)和仁川至大连等航线增加航班。”预计大韩航空每周中国航线的航班数将从6月的146班、7月的171班、8月的186班、9月的188班逐步增加至10月的195班。 韩亚航空也在逐步恢复中国航线。7月起,韩亚航空将恢复每周4班的仁川至成都(天府)航线,并计划在8月12日起增加至每日1班。同时,将于8月12日恢复每周5班的仁川至大连航线,并于8月21日增加至每周10班。9月9日恢复仁川至西安航线,9月30日恢复金浦至北京航线。韩亚航空还将从7月起增加仁川至哈尔滨、延吉和长春航线的班次。8月12日起,增开仁川至长沙和成都航线,10月14日起,增开仁川至北京和上海(浦东)航线。 低成本航空公司(LCC)也在扩大中国航线的供应。济州航空在4月新增了济州至北京(首都、大兴)、西安和务安至延吉、张家界航线。德威航空已恢复运营仁川至济南、沈阳和大邱至延吉航线,并计划在9月至10月恢复仁川至北京(大兴)、温州、武汉航线。德威航空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对中国航线需求的增加,我们不仅将恢复现有航线,还将通过新增航线来实现多样化。” 釜山航空从6月起将釜山至延吉航线的班次从每周3班增加到每周6班,并于3月恢复了釜山至西安航线。易斯达航空计划于6月28日起恢复清州至延吉和釜山至延吉航线,每周2班,并于7月2日恢复济州至上海和清州至张家界航线。易斯达航空此前宣布将从3月起每日运营仁川至上海航线,但实际上7月初仅短暂恢复每日运营,之后又调整为每周3班。易斯达航空相关负责人解释道:“由于上海当地情况,7月第一周后将改为每周3班运营,计划从9月起再恢复到每周7班。” 尽管航空公司对中国航线充满期待,但投资界对其前景持谨慎态度。韩亚证券分析师安道贤(音)表示:“短途出境游需求被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吸收,中国出境游需求仍处于较低水平。今年5月,中国旅客恢复率达到70%,但增速有所放缓。”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日本和东南亚航线的恢复率分别达到108.2%和97.7%。 有进投资证券分析师梁承允(音)表示:“中国航线的恢复进程缓慢。国内航空公司的复航和增班计划将取决于需求恢复情况。在需求恢复之前,航空公司将维持最低水平的运营以保留航权。”他还补充道:“根据济州航空和德威航空的中国航线旅客数据,预计今年中国航线的平均客座率约为70%,而日本和东南亚航线的客座率约为90%。这表明对中国航线增班的吸引力不大。” 总体来看,尽管中国航线的需求有所回升,但对航空公司整体业绩的影响可能有限。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6-26 16: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