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图片提供 韩联社】
新冠疫情在首尔、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区持续蔓延,韩国防疫部门于30日起在首都圈实行加强版防疫措施。图为曾是首尔商业中心地带的明洞一片萧条,大片商家停业。
[1]
【图片提供 韩联社】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据澎湃新闻日前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入境旅游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免签政策成效显著。 上海边检机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查验入境外籍旅客数量约为260万人次,同比增长44.8%。其中约140万人次通过免签政策入境,达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 北京同样呈现强劲增长,上半年入境外籍旅客数量达149万人次,其中84万人次享受免签便利,较去年同期翻番。此外,通过免签入境成都的外籍游客数量达28.7万人次,同比激增120%;前往海南的外籍游客达66.3万人次,其中89%通过免签渠道入境,同比增长48%。 上海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期间,上海接待外籍游客数量达254.3万人次。其中,韩国游客超过35.6万人次,同比增长138.6%;泰国游客超过22.7万人次,同比增长157.1%;日本游客近24.4万人次,同比增长60.7%。 这一增长态势得益于中国政府自2023年年底启动的免签政策。该政策从最初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实施,去年6月新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11月扩展至日本和韩国。此后,沙特阿拉伯、阿曼、科威特、巴林等中东国家也被纳入,目前适用免签政策国家已扩展是47个。以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以免办签证入境。 旅游业界普遍预测,若免签政策持续发力,今年全年外籍游客数量或将超过疫情前水平。携程集团董事长梁建章表示:“现在中国的入境游业务经过两三年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70%至80%水平,可能今年就能够完全恢复,甚至于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前往北京天坛公园的外籍游客【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7-08 15:09:30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曾一度跻身全球前十,但因多年经济增长疲软,逐步远离经济强国行列。继2022年跌至全球第12位后,今年韩国GDP规模预计将被西班牙超越,排名下滑至第13位。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7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韩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将从2024年的1.8697万亿美元降至今年的1.7903万亿美元,排名从第12位跌至第13位。西班牙名义GDP则预计从去年的1.7222万亿美元增至今年的1.7995万亿美元,排名从第15位上升至12位。 韩国GDP规模自2016年进入全球前十后,2020年曾攀升至第9位。但随着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崛起,排名跌至第12位。此外,韩国不仅面临新兴市场竞争,甚至可能落后多个发达国家。 根据IMF在4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韩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为1%。远低于发展中国家3.7%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达国家1.4%的预期。韩国央行(0.8%)、现代经济研究院(0.7%)、摩根大通(0.5%)等增长预期更低,均不及1%。相比之下,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今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为2.5%和1.6%,疫情后经济表现相对稳健。IMF预计到2030年,韩国GDP排名或将跌至第15位。 此外,韩国正面临出生率低与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减少使得经济规模难以快速扩张。专家表示,相较于GDP排名,产业竞争力的下降及由此导致的长期低增长结构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韩国延世大学经济系名誉教授金正湜表示,韩国主力产业被中国超越,出口增长压力加大。同时,劳动力结构、税制、教育和企业制度等方面未能有效适应全球变化,技术革新与生产率提升受阻,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 面对严峻经济形势,韩国新政府推出30.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10亿元)的追加预算,旨在推动经济复苏。政府计划通过激活内需,将潜在增长率从1%提升至3%,并重点扶持人工智能(AI)、半导体、生物技术及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 韩国总统李在明于26日在国会就补充预算案发表施政演说表示:“当前正值政府助力经济重启的关键时刻,此次追加预算是缓解经济困境的及时雨,更是推动经济复苏的必由之路。” 5日,韩国银行(央行)国民收入部长姜昌求(音)在首尔中区韩国银行介绍今年第一季度实际GDP的特点。【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6-27 14:23:30上月11日,在京畿道河南市综合运动场举行的“2025河南市工作岗位博览会”上,求职者们正在查看招聘公告。【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主要食品企业20至30岁青年员工比例持续下滑。过去三年间,希杰第一制糖、乐天沃食品(Wellfood)、农心等企业青年员工占比呈下降趋势,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据业界3日消息,希杰第一制糖30岁以下员工规模从2022年的8533人缩减至2023年的7206人,去年进一步降至6957人,三年间减少约1500人。同期,企业新员工招聘规模也从5216人锐减至3062人,降幅达41.3%,反映出青年人才输入渠道显著收窄。 据数据,乐天沃食品方面,2022年新入职男女性员工分别为165人和169人,2023年分别减少至115人和77人,降幅分别达30.3%和54.4%。受此影响,30岁以下员工总数从842人减少至610人,三年间减少27.6%。尽管去年招聘规模较上年略有回升,但仍未恢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农心公司样面临相似挑战,2022青年员工占比达20%,2023年降至19%,2024年进一步跌至18%。同期,新入职员工人数也从1455人减少至1034人。 即便在扩大招聘规模的企业中,青年员工占比仍呈下滑态势。三养食品新招聘人数从2022年的706人增至2024年的906人,增幅达28.3%,但30岁以下员工人数却从205人降至188人,降幅为8.3%。这反映出食品行业对青年吸引力下降的深层问题。 分析指出,食品企业青年员工减少是由于食品制造业的生产基地多分布于非首都圈地区,与当代青年择业偏好存在地域错配,且传统食品企业相对保守的组织文化与新生代员工追求的工作灵活性形成明显落差。同时,以生产岗位为主的就业结构,与青年群体重视的职业发展空间存在供需矛盾。 一位食品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当前食品行业面临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亟需通过系统性改革重塑行业吸引力。企业应着力改善工作环境、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创新企业文化,以有效遏制青年人才持续流失。”
2025-07-03 14:18:07随着韩国政权更迭及韩中关系改善预期升温,韩国美妆(K-Beauty)产业加快重启曾一度陷入停滞的中国市场战略。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韩国科玛等主要化妆品企业相继完成结构调整,通过整顿分销渠道、大规模投资及强化全球平台合作等举措,为“第二增长曲线”蓄力。 业内消息显示,爱茉莉太平近期完成了针对中国市场的结构调整,自今年起正式进入增长导向阶段,计划大幅加码在华投资。集团社长金昇焕于上月12日在首尔举行的第16届IGDS世界百货店峰会上表示:“中国依然是我们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当前正处于由结构调整向增长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 事实上,企业此前推进的结构调整已开始显现成效。受“限韩令”影响,爱茉莉太平洋大幅缩减线下门店规模,转向线上渠道重塑销售体系,并聚焦提升盈利能力。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了八个季度来的首次盈利,表明其经营结构已得到有效调整,也为重返中国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爱茉莉太平洋上海工厂【图片来源 爱茉莉太平洋】 金昇焕指出:“在中国内需回暖与韩中关系改善的双重背景下,公司将通过提升上海工厂开工率等方式,积极寻求新的增长动能。”他指出,该工厂自2002年竣工投产、2014年扩建以来,因限韩令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开工率一度降至约10%。未来,公司将逐步恢复正常运营体系,扩大产能,以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除爱茉莉太平洋外,韩国美妆行业整体也在加速调整对华战略。韩国科玛近日与中国最大跨境电商平台“天猫国际”签署合作协议,计划通过强化定制化服务、加强与全球平台协同合作,助力韩国美妆品牌深耕中国市场。 科丝美诗则通过加大资本投入,进一步深化在华布局。公司计划于2026年前在上海莘庄工业园区建设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新总部,占地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旨在打造面向中国市场的化妆品设计代工(ODM)核心基地。 LG生活健康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积极扩大在华影响力。今年5月27日,公司在上海举办了旗下高端宫廷护肤品牌“后(WHOO)”全球发布会,邀请韩国、中国及亚洲各地的主流媒体、美妆达人和电商平台高管出席,全面开启新一轮品牌推广攻势。 5月27日,LG生活健康在中国上海举办了“后(WHOO)”全球发布会。 业内普遍认为,尽管近年来韩国企业在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鉴于中国市场体量庞大且增长潜力依然可观,化妆品行业整体仍然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在韩中关系回暖的大背景下,韩国美妆产业正重新将中国视为推动“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战略阵地。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同样看好中国消费回暖态势。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3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5月进一步上升至435亿元,同比增长4.4%,整体呈现稳步复苏的态势。 韩国LS证券分析师吴林雅(音)指出:“随着中国内需回暖、高端产品消费持续增长、本地渠道不断优化,加之免税市场逐步恢复,预计下半年化妆品行业有望全面反弹,中国市场或将成为推动行业估值上调的重要动力。” 梅里茨证券分析师朴钟大(音)表示:“近期中国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出口形势也呈现回升趋势。再加上韩中关系缓和的预期升温,有望减轻企业在华经营的不确定性,行业前景值得期待。” 然而,也有观点提醒企业需保持谨慎。部分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中国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4月至5月的消费数据均超出市场预期,但阶段性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此外,“国潮”兴起、监管趋严和消费结构持续变化,可能使海外品牌难以重现以往的“特殊红利”。 因此,部分企业在积极推进对华战略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日本、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布局,力求实现渠道多元化,以分散市场风险。受限韩令和疫情双重影响,业内普遍认为短期内经营不确定性仍难以完全消除。 一位化妆品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市场环境确实有所改善,这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但考虑到外部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我们也在积极拓展其他国家市场布局,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5月12日至14日举行的第29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上,科丝美诗展位吸引了大量参观者驻足。【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2025-07-02 15: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