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提供 韩联社】

【图片提供 韩联社】
15日,在首尔国立中央医疗院新冠中央预防接种中心,韩国总统文在寅和夫人金正淑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韩国疾病管理厅中央防疫对策本部对新冠疫情死亡现状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去年11月起,新冠疫情第7次大流行后的3个月里,死亡人数达到4279人(11月1361人、12月1651人、今年1月1267人)。 新冠疫情局部流行的2020年917人、2021年4708人、去年2.6594万人死亡。去年死亡人数最多的月份是3月(8419名),其次是4月(6285名)。当时由于火葬场停滞和尸体安置空间不足,以首都圈为中心出现了“火葬大乱”的情况。 去年夏季新冠疫情再次流行的8月、9月和10月分别有1808人、1569人和763人死亡,累计4140人死亡。今年冬天新冠病毒的流行达到顶点时,日确诊患者人数为8万名左右,但死亡人数较夏天增加了130多名。 与新冠确诊人数相比,意味着死亡的致死率(0.11%)没有进一步下降。11月以后,每周致死率在0.07%至0.1%之间,重症率在0.15%至0.19%之间徘徊。重症率自去年12月第3周(0.15%)以后,连续3周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如果高龄人群感染新冠后,很有可能导致重症或死亡。80岁以上感染者的致死率为1.97%,70岁以上为0.45%,60岁以上为0.12%。 韩国防疫部门和专家认为,应该更加积极地对高危险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和提供治疗药物的处方。但是,疫苗接种率仍在原地踏步以及接受处方药物治疗的推广效果仍不理想。 1月11日,为鼓励市民接种新冠疫苗冬季加强针,原州市长元康修在原州市保健所正在接种二价疫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3-02-02 15:44:07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24日通报,截至当天零时,韩国较前一天新增感染新冠病毒确诊病例17.0016万例,累计确诊249.9188万例。新增确诊连续两天超过17万例,为两周前的3.1倍,有预测称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将在达到30万例后开始下降。 防疫部门统计显示,本月21日至24日,新增确诊病例当中5至11岁儿童占比30%左右,其中0至6岁幼儿每10万人的新冠感染人数为265.2人,约为前一周(118.5)两倍;19岁以下青少年确诊病例整体占比约20%。 24日,首尔市西大门区一个家庭的妈妈使用自测试剂盒给女儿做抗原检测。春季学期临近,韩国教育部每周向学生家长免费提供两份试剂盒,建议来校之前先做检测。 【图片提供 韩联社】 由于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在确诊病例中整体占比升高,韩国政府正在制定针对该群体的疫苗接种计划。韩国新冠疫苗接种促进团(以下简称促进团)日前表示,将在3月公布儿童新冠疫苗接种计划。据促进团介绍,政府此前与辉瑞公司签署的疫苗采购协议中,包括儿童疫苗产品,但具体信息不便公布。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食药处)23日表示,食药处对韩国辉瑞制药公司的5至11岁儿童服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商品名:Comirnaty 0.1㎎/㎖)核发药品批准文号。 此前获得食药处批准文号的12岁以上青少年服用新冠病毒疫苗的成分同为Tozinameran,但用法、用量有别。5至11岁疫苗的用法是每1西林瓶(1.3毫升)用等量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供10人注射,每人注射剂量0.2毫升。5至11岁疫苗一针注射剂量中有效成分含量为12岁以上疫苗的三分之一左右。 另就“新冠如同季节流感”的说法, 医学界人士认为新冠病毒危害远高于流感。虽然目前韩国完成“加强针”接种人群感染奥密克戎变种的死亡率0.08%,与流感(0.05%至0.1%)类似,但对于60岁以上人群,即使接种“加强针”,奥密克戎的致死率仍可达到0.5%,是流感的5倍。嘉泉大学感染内科教授严仲植(音)说,重症患者人数增加速度高于预期,今后两周可能会出现像去年底一样重症病床紧张情况。 24日上午,在首尔站新冠病毒筛查所,市民排队等待检测。 【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2-02-24 14:42:462020年1月20日,韩国报告首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两年过去,韩国与新冠疫情的战斗仍在继续。这场世纪之疫不仅给人类健康造成损害、阻碍社会经济发展,还让许多人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2022年农历春节临近,虽然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阴影让节日气氛大打折扣,但新冠口服药的投入使用让韩国再次燃起对抗疫胜利的希望。 在抗疫战斗两周年之际,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与读者一同盘点韩国抗疫关键词、回顾大事件。 ▲四轮大流行 2020年2月至3月韩国新冠疫情进入第一轮大流行,当时韩国“新天地教”大邱教会内爆发大规模集体感染,由于教会方面不愿配合防疫部门做流行病学调查,该组织遭到舆论口诛笔伐。 2020年2月20日下午,在大邱市新天地教会附近,南区政府卫生站人员正在喷雾消毒。 【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0年8月韩国新冠疫情第二轮大流行的发生也与教会有关。位于首尔市城北区的“爱第一教会”于光复节前后在光化门广场举行非法集会,一度导致韩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上升到200至400例之间。 第三轮大流行起始于2020年11月中旬,由于冬季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以及社会对防疫规定的疲劳感,韩国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1000例以上,重症患者一度上升至400例。由于重症监护病床供应紧张,曾发生患者在等待重症病床途中死亡的悲剧。 韩国京畿道高阳市一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内景 【图片提供 韩联社】 德尔塔变异毒株引发的第四轮大流行大致发生在2021年7月,韩国至今仍未彻底从这轮流行中摆脱。据韩国疾病管理厅统计,目前已经累计有70多万人感染新冠病毒,逾6千人死亡。 ▲保持社交距离防疫措施 疫情发生初期,韩国社会舆论对于是否应当采取封锁国境、限制民众外出等高强度防疫措施有过较大争论,由于经济结构、社会形态等条件限制,韩国选择弹性防疫措施——根据疫情变化和医疗体系负载量等情况,不断调整保持社交距离防疫等级,最大限度保障民众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2021年2月27日,在全州世界杯体育场,观看体育比赛的观众间隔就坐。 【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1年底,随着疫苗接种率突破70%,韩国尝试开启“与疫情共存模式”分阶段恢复日常生活,但这一举措导致医疗系统运载负荷过重,韩国政府不得不重启保持社交距离防疫措施。 韩国政府对保持社交距离防疫规定进行了多次修改,首都地区和地方城市的防疫规定也有不同。这在最大限度上保护了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但不断变换的防疫规定也曾一度引发混乱。 ▲口罩与疫苗 新冠疫情最初在各国蔓延时,如何解决口罩问题成为衡量各国政府行政能力和民众素质的标尺。韩国通过“生日尾号制度”、医疗大数据等解决了口罩供应难题。与欧美国家相比,韩国民众积极配合政府防疫规定,室内外佩戴口罩,大幅减缓疫情传播速度。如今戴口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摘掉口罩的愿望或许短期内难以实现。 韩国口罩购买“生日尾号制度”即按照出生年份尾数限制购买人数:尾数为1和6者只能在星期一购买,2和7在星期二,3和8在星期三,4和9在星期四,5和0在星期五购买,周末仅供当周没有买到口罩的人购买。 购买时,必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每只口罩价格将定在1500韩元,每人每周限购2只。【图片提供 韩联社】 综合临床数据、成本等因素考虑,韩国选择直接购买国外疫苗。2021年2月,韩国首先面向医护人员和高风险人群接种。随着供应量的提升,过去一年韩国普通民众和青少年疫苗接种进行顺利,成为较早突破70%接种率的国家之一。目前“加强针”接种工作正在进行,有九成以上疫苗有效期即将失效的民众追加接种。虽然社会千呼万唤的疫苗未能明显遏制疫情扩散趋势,但在减少重症转换率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1年2月26日,韩国多地同时施打“第一针”疫苗。图为首尔市芦原区保健所的工作人员接种新冠疫苗。 【图片提供 韩联社】 相关报道: 【新冠两周年】盘点韩国抗疫大事记(下)
2022-01-19 17:14:022022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回望即将落幕的2021年,人类与新冠疫情的斗争持续,东北亚地区局势更为复杂与敏感。过去一年,韩国与中国发生的新闻事件牵动着彼此的心,也加深了人们对多边主义、全球化和区域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岁末年初,《亚洲日报》编辑部推出年末专稿“2021年中韩十大新闻盘点”,与各位读者一同回顾这不平凡的一年。 中国十大新闻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历史、人类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提供 新华社】 ▲保护人类共同家园 今年9月,中国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上,中国将向世界宣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理念与实践,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了解,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经济增速超预期,为全球经济恢复注入强心剂 中国前三季度9.8%的经济增速领跑全球,明显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前11个月,进出口总值35.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国际货币基金最新预测,中国明年经济将增长8%,这不仅高于全球平均增速,也高于主要经济体增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 ▲宇宙航天里发展“里程碑之年” 今年中国航天实现多项突破。4月29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6月和10月,两批次中国航天员入驻,开启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时代;12月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面向全球直播。深空探测领域,5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实现中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 10月21日在北京展览馆拍摄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展出的中国空间站模型。 【图片提供 新华社】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内容创作百家争鸣 截至今年12月24日,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已达460.41亿元人民币,其中9部中国影片票房过10亿,给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电影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是中国政府倡导“文化自信”收获的丰硕成果。 ▲东京奥运中国健儿创佳绩 今年夏季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38金32银18铜共88枚奖牌的成绩完美收官,金牌数、奖牌数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追平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的境外参赛最好成绩。 7月23日晚7点,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日本东京新国立竞技场举行开幕式,图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图片提供 韩联社】 ▲加大网络巨头反垄断力度 中国政府今年明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八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今年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监管和规范政策,相关的反垄断处罚案件和处罚规模也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2021年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挂牌,分工负责反垄断相关工作,同时组建竞争政策与大数据中心,强化反垄断、竞争政策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撑。 ▲电力供应紧张引担忧 今年入夏以来,中国多个省份出现“用电荒”,部分地区的“拉闸限电”给民生经济造成较大影响,引发外界对中国能源政策和市场的关注。业界分析称,中国电力供应短缺是煤价高企、电厂存煤告急、电价联动受限、新能源在负荷高峰时段出力偏低等多重因素叠加所致。 ▲恒大债务危机冲击资产市场 依靠举债不断扩张,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恒大在中国政府的去杠杆行动中陷入财务困境,并于今年爆发债务危机,引发全球市场担忧,对资产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恒大集团 【图片来源 网络】 ▲中美角力长期化 11月16日中美两国领导人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虽然首脑会谈举行,但中美两国在科技、产业链等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未缓和,美国扩大在印太地区战略部署,加紧对中国实施封锁。 韩国十大新闻 ▲疫苗接种率领先,“共存模式”被叫停 据韩国防疫部门公布的数据,截至12月1日,全国共有4108.4744万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占总人口的80%,占18岁以上人口的91.5%。韩国成为全球少数成年人口疫苗接种率超过90%的国家。韩国在12月初开启“与疫情共存”防疫模式,但该决定导致单日确诊病例激增、医疗系统负担加重,政府不得不紧急启动“保持社交距离”措施,并加快“加强针”的接种速度。 ▲打响亚洲加息第一枪,出口连创佳绩 受通货膨胀问题严峻、资产价格虚高以及家庭负债增长过快等因素影响,韩国银行(央行)于今年8月将基准利率从0.5%上调至0.75%,11月第二次加息,将基准率上调至1.0%,较亚洲其他主要经济体提前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措施。根据产业通商资源部和关税厅10月26日公布的统计,今年韩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当天突破1万亿美元,刷新全年贸易额最短时间破万亿纪录。 ▲KOSPI站上历史新高度 在变种毒株和全球供应链紧张的利空因素影响下,今年韩国股市就表现良好。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维持3000点水平,6月份一度站上3200点。2021年全年韩国个人投资者的国内外股票净购入额首次突破100万亿韩元大关(约合人民币5500亿元)。韩国个人在有价证券市场净买入65.6384万亿韩元,已超过2020年的最高纪录。 1月11日,KOSPI开盘走高。 【图片来源 网络】 ▲韩流席卷全球,BTS连开亚洲歌手先河 韩国文化产业今年依旧表现强劲,韩流在海内外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今年4月,韩国演员尹汝贞凭借电影《米纳里》获得最佳女配角奖,成为首位在奥斯卡上获奖的韩国演员;10月份《鱿鱼游戏》横空出世、火遍全球,在美国、印度等所有83个播出国家的人气排行榜上排名第一,全球收视人数超过1亿,创造经济效益超过9亿美元;今年11月,防弹少年团(BTS)连续获得两年格莱美奖提名,并获得美国三大音乐颁奖典礼之一的全美音乐奖(AMA)颁奖礼上荣获最高奖项“年度艺人”(Artist Of The Year)奖,开创亚洲歌手夺魁之先河。 11月22日,男团防弹少年团(BTS)22日在美国三大音乐颁奖典礼之一的全美音乐奖(AMA)颁奖礼上荣获最高奖项年度艺人奖。【图片提供 韩联社】 ▲韩企加大对美投资 今年5月韩美首脑会谈举行前后,三星、现代、SK和LG等大企业集团先后公布对美大规模投资计划,设计行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动力电池等高科技领域,总额将近400亿美元。 ▲候选人丑闻不断,政策讨论消失 明年3月韩国将举行总统换届选举,朝野候选人之间用负面新闻攻击对方的“陋习”在这次大选期间尤为明显。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和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两位热门候选人以及他们的家人不断被曝丑闻,两人疲于应对道歉、候选人之间鲜有对政策的讨论,有媒体将本届大选称为“拆台大选”。另外,今年举行的首尔釜山市长补缺选举在野党获胜,导致政界新老交替加速,政党纷纷组建年轻领导班子以俘获年轻选民芳心,但效果或要等到明年3月才能知晓。 ▲半导体供应吃紧,尿素供应突然爆雷 2021年,韩国产业界遭遇全球供应链危机的冲击。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车用半导体持续紧缺,加上受中国加强化肥出口管制影响,韩国车用尿素溶液缺货,产业界乃至民众生活几近停摆。 ▲“世界号”火箭书写韩国宇宙探索历史 10月21日,韩国“世界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由此韩国实际上成为了全球第七个具备实用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世界号”完全使用韩国自主技术研制,升空后完成了所有飞行程序,但未能将卫星成功送入轨道。 10月21日下午5时许,韩国国内自主研制的“世界”(Nuri)号运载火箭在全罗南道高兴郡的罗老宇宙中心进行首次发射。 【图片提供 韩联社】 ▲第五共和国落幕 11月23日,韩国前总统全斗焕去世,终年90岁。约一个月前的10月26日,另一位前总统卢泰愚去世。作为韩国第五共和国时期的两位主要人物,他们的死代表着一个时代残留的尾声也告落幕。 11月23日,韩国前总统全斗焕去世。图为1996年8月26日前总统全斗焕(右)和卢泰愚因涉嫌发动“双十二政变”和武力镇压“五一八光州民主化运动”而在首尔地方法院417号大法庭接受公审。 【图片提供 韩联社】 ▲前总统朴槿惠获特赦 12月24日,韩国政府公布新年特赦名单,已在狱中服刑4年零9个月的前总统朴槿惠被赦免,另一位前总统李明博被排除在外。朴槿惠自2017年3月因卷入“亲信干政”案被拘,是韩国坐牢时间最长的前总统。
2021-12-29 1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