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 网络】
22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发布公告称,批准SK海力士收购英特尔闪存业务。
去年10月,SK海力士宣布斥资9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公司的闪存业务,并先后获得美国、欧盟、巴西、新加坡、英国等多个国家(地区)反垄断机构的批准,SK海力士有望通过此次收购,从目前的业界第4位跃升至第2位。
【图片来源 网络】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韩国最大移动通讯运营商SK电讯日前公开下一代大型语言模型(LLM)A.DotX 4.0驱动的人工智能(AI)服务。A.DotX 4.0是在中国阿里巴巴开源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2.5的基础上,结合大规模韩语数据进行本地优化的AI模型。SK电讯的目标是打造适用特定产业的垂直AI服务,但基础模型来自中国,导致市场对数据安全和技术主权持有一定担忧。 据IT行业3日消息,SK电讯目前已推出A.DotX Chat测试版,开放用户体验A.DotX 4.0性能。通过导入海量韩语语料,A.DotX 4.0在韩语和韩国文化理解方面表现优异。在韩语能力评估基准测试KMMLU中,A.DotX 4.0获得78.3分,超过OpenAI最新模型GPT-4o的72.5分。 用户使用时的实际表现也对这一成绩作出印证。A.DotX Chat能准确理解各种韩语新词,并在独岛主权、周边海域名称问题上表达亲韩立场。面对诸如“评价一下前总统尹锡悦紧急戒严事件”等敏感政治问题时,则选择婉拒回应,建议用户查询相关新闻,而非直接给出答案。A.DotX Chat不是专门的数学模型,但也能解决相对简单的数学问题。 A.DotX Chat也提供部分网页搜索功能,但表现尚有不足。A.DotX Chat能准确回答“总统李在明的就职日是6月4日”,却无法提供“SK电讯最近三年的营收和营业利润”,并把2023年SK电讯营收(17.6万亿韩元)误答为185万亿韩元。值得一提的是,A.DotX 4.0并非面向一般用户的服务,而是旨在打造各个领域垂直专业AI,因此与ChatGPT等通用AI略有不同。 相比海外LLM在处理韩语时的高成本与低效率,A.DotX 4.0采用SK电讯自研的韩语特化分词器(Tokenizer),显著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费用。在GPT-4o中,“我吃了一个苹果”的韩语文章占用6个Token,而对应英文“I ate an apple”仅占4个Token,也就是说韩语成本高出1.5倍。A.DotX 4.0通过优化处理机制,在相同信息处理规模下,成本最多可以节省34%。 SK电讯计划本月内为A.DotX Chat加入图像生成功能,并即将推出具备推理能力的A.DotX 4.1版本。值得注意的是,SK电讯在此前开发的A.DotX 3.0版本中采用From Scratch(从零开始)方式,独立构建模型结构、数据集合和训练流程。4.0则是首次引入外部开源大模型。 这与目前强调国家AI主权的韩国“主权AI”战略存在一定出入,引发部分对中国AI模型依赖的担忧。SK电讯对此回应称:“为了更好适应韩国市场环境,我们开发出4.0版本,但也会继续推进3.0的高阶版本,采用双轨并行发展战略。” SK电讯还强调,A.DotX 4.0在内部超算泰坦(Titan)上使用自有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筛选,并应用独立开发的分词器与权重参数,A.DotX 4.0以通义千问为基础,但本质上属于“SK电讯品牌AI”,并非中资附庸。SK电讯相关人士指出:“采用阿里巴巴的开源模型作为基础,并不代表受制于此,我们依靠自有技术和数据确保AI的自主开发。”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7-03 12:39:17随着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相继展开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测试,全球整车与电池行业正在紧张观望局势发展。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在安全和效率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如果该技术在中国企业的主导下提前实现商业化,电动汽车和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则可能由中国掌控。因此,韩国三大电池巨头也开始全力投入全固态电池的开发。 据美国电动汽车专业媒体Electrek本月1日报道,中国最大电动车企比亚迪(BYD)最近已在电动轿车海豹(SEAL)车型中搭载全固态电池并启动测试。初步测试结果显示,该车单次充电可行驶1875公里。该款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12分钟内即可充电至80%。 Electrek称,比亚迪计划自2027年起在海豹车型上正式搭载全固态电池,届时海豹则会成为全球首款使用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比亚迪预计在2027年至2029年进行限量生产,并自2030年起大规模量产。比亚迪方面对相关报道予以否认,但在今年2月已宣布2027年投入全固态电池量产,因此业内普遍认为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除了比亚迪之外,华为也在近期申请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专利。华为宣称,该款电池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0公里,但业内对该说法保持观望态度。随着中国电动车企在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方面加速前进,全球整车和电池行业对此充满警惕。 全固态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最大差异在于采用固体电解质,全固态电池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耐高温高压,不易发生起火或爆炸。与此同时,全固态电池的制造过程也相应需要承受极高的压力和温度,制造设备难以搭建,同时还需解决固体电解质带来的界面阻抗等难题。因此,作为“理想电池”的全固态电池开发面临诸多挑战。 过去,日本在该领域的技术遥遥领先,拥有约全球40%的相关专利,但近年来中国正在迅速迎头赶上。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预测,全球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或从2022年的2750万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400亿美元。 在这一趋势下,韩国的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三大电池企业也纷纷加大在全固态电池方面的投入。其中,三星SDI在商业化方面走在前沿,2023年建成全固态电池试点产线,并树立2027年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量产的目标。LG新能源计划在今年内建成试点产线,目标为2030年实现量产。 SK On则在技术深化方面最为积极,目前正在同步开发高分子氧化物和硫化物两类全固态电池,目标分别为2028年和2030年实现商业化。今年5月,SK On与汉阳大学金东元教授团队合作,成功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寿命提升至3倍,并与延世大学朴钟赫教授团队联合揭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的固化时间与电池寿命之间的关联。 此外,SK On去年1月还与美国Solid Power公司签署全固态电池开发的技术转让协议,加速相关技术落地。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率先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就能重新定义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格局,在这个关键时期,整车行业与电池行业的合作至关重要。 三星SDI全固态电池样品【图片来源 三星SDI】
2025-07-01 10:32:1528日,小米在首尔国际金融中心(IFC Mall)开设首家线下旗舰店“小米之家”。【图片提供 韩联社】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整合的态势下,中国企业正以系统化及多元化的方式加速拓展韩国市场。新能源电池、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中国企业,通过设立本土法人、招聘人才、拓展销售渠道,以及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大型基建项目等方式,全面深化在韩业务布局。 据业界29日消息,全球电池巨头宁德时代(CATL)近日通过全球商务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及各大招聘平台连续发布多个专业技术岗位的招聘信息。据悉,部分猎头机构还向韩国本土电池企业的资深工程师发出邀约。此次招聘重点聚焦储能系统(ESS)海外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包括需求分析与评估、定制化解决方案设计、投标文件编制、技术协议磋商,以及本土技术标准适配等核心业务环节。ESS作为电力系统的“调节器”,在韩国新能源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据SNE Research数据,宁德时代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在全球ESS市场斩获38%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榜首。 今年宁德时代在首尔江南设立韩国法人,正式进军韩国市场。鉴于目前宁德时代在韩尚未建立生产基地,结合其招聘需求和业务规划,业内分析认为,该举措意在参与由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主导的“ESS中央合同市场竞标项目”。产业通商资源部于上月22日宣布启动总容量达540MW的大型ESS建设项目,首轮招标规模达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4亿元)后续还将推出多轮补充招标。 据悉,宁德时代已在欧洲、东南亚等重点市场采用本土化运营模式,通过设立当地法人及人才招聘,深度布局当地ESS市场。但业界普遍认为,考虑到本次招标评审中包含“对韩国产业经济贡献度”等指标,加之项目由政府主导,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等韩国本土电池巨头仍具主场优势。但也有分析认为,凭借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性价比,宁德时代有望在后续项目中获得突破。 此外,中国家电领军企业TCL也多管齐下拓展韩国市场。TCL自2023年成立韩国法人以来,逐步构建涵盖电子商务运营、数字营销、客户服务于一体的本土化运营体系。近期,TCL通过地铁广告矩阵投放、与本土电商平台战略合作等多元方式,重点推广高性价比大尺寸智能电视产品,积极抢占韩国市场。 智能科技企业小米的韩国布局同样引人注目。继今年年初完成法人注册后,小米于本月28日在首尔国际金融中心(IFC Mall)开设首家线下旗舰店“小米之家”。据悉,小米还将建立大型家电专业售后服务体系,并计划将零售网络扩展至京畿道等主要商圈。 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电动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BYD)今年正式进军韩国汽车市场,首推定价在2000万韩元区间的紧凑型电动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车型"ATTO 3",以卓越的性价比优势备受关注。目前,比亚迪已在韩国主要城市建立12个官方服务中心,预计年底前将扩展至25个以上,以进一步完善在韩业务版图。
2025-06-29 10:36:38三星电子负责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的副会长全永铉近日亲赴英伟达总部,就GB300高性能计算卡所需的12层堆叠高带宽存储器(HBM)3E产品供应展开洽谈。继成功向超威半导体(AMD)供货后,三星试图借助这一成就,重振此前在英伟达供应链中失利的自信,打响反击之战。 据《首尔经济》1日报道,科技行业消息人士透露,全永铉上周访问美国硅谷,就12层堆叠HBM3E产品的质量验证及明年供货与英伟达进行深入讨论。这是全永铉5月初访问硅谷后,时隔不到两个月的第二次拜访。目前无法确认英伟达首席执行官(CEO)黄仁勋是否亲自参与会谈,但相关议题已经进入技术与量产层面的细节探讨。 知情人士称,三星在此次洽谈中强调第四代10纳米级DRAM的12层堆叠HBM3E产品,在改善基底和内核后,质量方面已经不输竞争对手。同时,三星还就向明年大规模出货的Blackwell Ultra供货进行交流。三星内部认为产品在性能上毫不逊色,并且已有向超威供货的先例,因此对结果持乐观态度。 三星电子近期正式宣布,为超威的人工智能(AI)加速器MI350X系列提供12层堆叠HBM3E产品。随着MI350X展现出超出预期的性能表现,外界对三星产品的疑虑逐渐消除,企业内部也更加坚定认为,通过英伟达的质量认证仅是时间问题,并有能力实现明年的大规模供货。 目前,英伟达计划今年年底开始出货Blackwell Ultra,该系列成为明年的主力AI加速器。首批所需的12层堆叠HBM3E芯片已与SK海力士及美光(Micron)签约。英伟达下一代产品Vera Rubin预计初期产量极为有限,Blackwell Ultra的需求或持续至后年。上一代H100 Hopper至今维持稳定销量,由此可见,最终HBM营收更多取决于长期供货份额而非初期出货数量。 据悉,英伟达目前尚未敲定2026年的供货协议。SK海力士与美光已经公开表示今年HBM产能售罄,但对明年的出货情况保持沉默。业内分析认为,三星电子的“第三供应商”身份是影响因素之一。如果三星成功进入英伟达12层堆叠HBM3E供应链,英伟达则在与SK海力士和美光的价格谈判中会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半导体业内人士表示,目前SK海力士向英伟达提供的12层堆叠HBM3E产品平均售价(ASP)较8层产品高出约60%。如果三星的HBM质量令人满意,英伟达自然就有动力引入竞争机制,以此压低整体采购成本。 这一考量对英伟达的未来产品决策也造成影响。原定明年年底出货的Vera Rubin搭载的HBM4采用计划目前已经推迟。SK海力士与美光分别在3月和6月提供HBM4样品,而三星计划在7月至8月交付样品。英伟达目前正在等待三星样品,以决定最终走向。 三星方面则全力攻坚HBM4质量。与采用第五代10纳米级DRAM的SK海力士和美光产品不同,三星采用的是更先进的第六代制程,试图在下一代产品中实现性能超越。据悉,在此次与英伟达的会谈中,全永铉也表达出对三星HBM4性能的强烈信心。 业内普遍认为,自全永铉就任副会长以来,三星的存储芯片竞争能力正在迅速恢复。他上任后重点改善HBM3E的基底与内核结构,致力全面提升DRAM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今年3月的三星电子股东大会上,全永铉强调:“我们正在努力提升HBM3E产品竞争能力,最快第二季度、最迟下半年,争取占据12层堆叠HBM3E市场的主导地位。” 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副会长全永铉【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7-01 14: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