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grooming是指通过聊天软件或社交软件等途径接触筛选未成年人,并对其进行性侵犯的网络诱拐犯罪行为。
去年6月至8月,韩国青少年政策研究院面向3789名小学五年级至高三的青少年进行调查,于3日发布《以儿童、青少年为对象的网络犯罪现况以及应对方案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全体青少年中的16.3%、女生的21.7%曾在网络上使用过匿名账号。匿名账号和公共聊天是大多数匿名用户线下见面的代表性途径,许多网络犯罪者通过此途径筛选未成年对象进行犯罪。曾参与公共聊天的青少年占比19.6%,其中75.4%表示曾接收陌生人的私人聊天。
据调查,女生网络上接受陌生人礼物的占比高于男生。对此,研究院分析,线上诱拐犯罪常以赠送礼品券或文化商品券方式假装好意接近,尤其是高一(12.4%)和初一(14.3%)女生曾接受过陌生人的礼物占比达10%以上。
此外,向网友陌生人提供个人信息的情况较多。56.2%的受访者曾透露年龄,37.8%的受访者曾告知姓名,25%的受访者曾透露住址或出生年月日,提供个人联系方式的受访者占17.1%;其次,也有通过线上聊天延续到线下见面的情况,与网友线下见面的青少年占全体青少年的10.2%,其中,女生占比11.5%,比男生(9%)占比高。曾与网友线下见面的初二、高二女生分别占15.4%、16.7%。当被问及与网友实际见面去过的地方,45.1%的青少年回答餐厅,其次是公园(24.3%)、网吧(22.9%)。
研究院表示,互联网引诱儿童和青少年的性犯罪伴随着威胁性的性犯罪,政府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表示,青少年从小学生时期开始在网络以匿名方式参与聊天并与陌生人见面,特别是女生占比较大, 应将预防网络安全教育的年龄提前到小学至高中。
另外不仅是网络,还应制定线下诱拐犯罪行为相关处罚规定,即使没有实际见面,也有必要对诱拐行为本身制定处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