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照保健社会研究院从2020年6月23日至7月21日期间,面向5050名受访者实施的“2020年韩国人幸福与生活质量调查”资料,对资料中3636名有收入人员的工作时间、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月平均收入水平和每周工作时长在统计学上对劳动者的幸福感有贡献,但收入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幸福感却没有继续提高。
具体来看,月平均收入在达到约1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7万元)之前,收入增加会带来幸福感的上升,但在超过1100万韩元后,幸福感开始下降。
为更好地研究收入水平和工作时长之间的关系,论文将研究对象按就业形态分为无法灵活调整工作时长的工薪劳动者和可自由支配时间的非工薪劳动者(个体经营者)。
工薪劳动者在月收入达到600万韩元时幸福感达到最高水平,但此后虽然工作时间越长收入越高,但幸福感却没有继续提升。简而言之,用更长的工作时间换取更多的报酬与提高幸福感无关。非工薪劳动者在月收入达到1480万韩元时幸福感达到顶峰,虽然收入与幸福感成正比,但每周工作时长超过44小时后,幸福感开始下降。
论文分析每周工作时长和幸福感间的相关关系得出结论,与工作种类无关,每周平均工作约40小时幸福感最高,每周平均工作时长达到80小时后,无论收入水平或工作种类,幸福感最低。
论文强调,在失业和就业不稳定成为社会问题的情况下,通过稳定的工作岗位确保收入虽是重要的政策课题,但仅靠确保收入远远不够。在保障收入的同时,需要通过合适的工作时长创造可充分休息的社会环境,提高国民幸福感是必要条件。
研究团队称,韩国人工作时间相对较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2021年幸福指数》(Better Life Index: BLI)中工作与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指数显示,25.2%的韩国人每周工作时间在50个小时以上,在经合组织40个成员国中居第3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