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工作人员当天下午将检查“世界”号火箭电力系统并加注推进燃料,加注过程中还将检查燃料箱工作是否正常。火箭将于21日点火发射。

【图片提供 韩联社】
【图片提供 韩联社】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据韩联社17日消息,美国能源部(DOE)曾在1980至1990年代把韩国列入可能受到限制的“敏感国家”名单。也就是说,今年1月美国能源部把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及其他指定国家名单并非首次。 韩联社通过美国政府问责局(GAO)报告确认,韩国曾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DOE“敏感国家”名单上,直到1994年7月才解除。“敏感国家”通常意为在政策上需要特殊考量,DOE可以国家安全、核问题、地区局势、经济安全威胁及支持恐怖主义等理由,把他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 1988年10月的GAO报告指出,在1986年1月至1987年9月期间,韩国为“敏感国家”之一,并出现在DOE洛斯阿拉莫斯等核武器研究所的访客统计数据中。1996年GAO报告也显示,韩国在1993年1月至1996年6月期间同样名列“敏感国家”名单之中。 该报告脚注指出:“1994年7月28日起,以下国家不再为敏感国家”,并列出包括韩国在内的国家,即韩国此时已从名单中移除。分析认为,这一变化可能与1993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韩美科技共同委员会有关。 当时,韩国方面要求美国修正能源部及其下属19家研究所的内部规定。上述规定导致韩国等50个国家在访问或进行研究活动时,必须通过一系列检查程序,成为两国人际交流的障碍。韩国方面提出要求后,美国表示会进行考虑。 韩联社确认的报告覆盖时期为1986年1月至1987年9月和1993年1月至1996年6月,韩国何时首次进入”敏感国家“名单,以及两个报告覆盖时期的间隔期间,美国是否把韩国从名单中移除尚不得而知。对此韩国外交部表示,正在进一步核实相关情况。 此外, 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KISTEP)特邀专家李春根认为,目前没有明确证据,但韩国可能最早在1981年进入”敏感国家“名单。这一判断可能与当时朴正熙政府试图推进独立核武装相关,也可能与1979年双十二政变和1980年5月18日光州民主化运动等政治动荡时期有关。有分析认为,随着1990年前后冷战结束及1991年韩朝共同宣布半岛无核化,韩国可能因此从名单中移除。 因此,对于今年1月美国能源部把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及其他指定国家名单,有评价称目前韩国部分政治势力依旧主张独立核武装,同时国家处在政治动荡时期,与此前成为”敏感国家“时的历史背景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美国能源部【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3-17 17:18:16韩国证券存管院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韩国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687家,持股人数为1423万人。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高达1410万人,占总数的99.1%。此外,国内法人投资者为5.6万家,占比0.4%;外国投资者为3万人,占比0.2%。 从持股数量来看,个人投资者持有580亿股,占总持股量的49.6%;国内法人持有443亿股,占比37.9%;外国投资者持有139亿股,占比11.9%。 从市场类型来看,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市场的股东数量最多,达到1248万人,其次是科斯达克指数(KOSDAQ)市场的809万人和KONEX市场的5万人。 在KOSPI市场中,股东数量最多的股票是三星电子,达到567万人,其次是Kakao(169万人)、Naver(91万人)、LG新能源(80万人)和浦项控股(78万人)。在KOSDAQ市场中,EcoPro BM以55万股东位居第一,其次是EcoPro(44万人)和Kakao Games(24万人)。 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持股比例超过50%的上市公司共有32家,其中KOSPI市场有18家,KOSDAQ市场有14家。在KOSPI市场中,东洋生命的外国人持股比例最高,达到82.7%。KB金融和S-Oil的外国人持股比例分别为73.7%和72.7%。在KOSDAQ市场中,Korea Ratings(79.7%)、Clasis(74.7%)、TCK(70.4%)等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较高。 从个人投资者的年龄段来看,50多岁的投资者数量最多,达到316万人(22.4%),其次为40多岁(312万人)和30多岁(265万人)。具体来看,50多岁的投资者持有201亿股,占总持股量的34.6%,其后依次是60多岁(25.1%)、40多岁(20%)和70多岁(8.6%)。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3-17 16:45:26据相关业界17日消息,中国新式茶饮品牌霸王茶姬正式宣布进军韩国市场,并已在社交平台Instagram开设韩国官方账号,标志着其在韩国市场的布局正式启动。与此同时,该品牌还在推进赴美上市计划,预计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或纳斯达克(NASDAQ)挂牌。 继蜜雪冰城、喜茶、茶百道之后,霸王茶姬也正式加入中国新式茶饮品牌进军韩国市场的行列,加速了中国奶茶品牌对韩国市场的渗透。去年,喜茶已率先在首尔江南区狎鸥亭开设了韩国首店,并通过Instagram宣布其入驻韩国市场的消息。霸王茶姬此次的宣传策略与之类似,意味着其已做好进入韩国市场的准备。 霸王茶姬成立于2017年11月,首店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品牌以中国茶叶为核心,主打东方风味,迅速在市场上走红。不同于传统奶茶,该品牌采用茶叶萃取的方式制作饮品,并搭配水果、牛奶、芝士等配料,因此被归类为“新式茶饮”。尽管全球疫情曾对餐饮行业造成冲击,但霸王茶姬反而借此机会迅速扩张门店。截至2024年底,其全球门店数量已突破6000家。 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支出有所收缩,但奶茶及茶饮市场仍然保持增长趋势。由于价格普遍在20元人民币以下,奶茶成为中国年轻消费者,尤其是“00后”群体的热门选择。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统计,2022年中国奶茶市场规模达1040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翻倍增长,2023年或进一步增长至1500亿元人民币。 霸王茶姬正是这一增长趋势中的重要参与者。其创始人张俊杰曾在去年5月的一场论坛上表示:“6年前我们全面对标星巴克,今年的目标是超越星巴克在中国的销售额。” 数据显示,2024年星巴克中国的总收入为29.68亿美元(约21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13%。而霸王茶姬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已达58亿元人民币,预计全年总营收有望突破200亿元人民币,甚至可能超越星巴克在中国的销售额。此外,霸王茶姬门店扩张迅猛,平均每天新增6家门店,目前全球门店数已增至6306家,逼近星巴克在中国的8410家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霸王茶姬还推出了类似于星巴克臻选(Starbucks Reserve)的高端门店模式,如“超级茶仓”(Super Tea Warehouse),其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旨在提升品牌形象并吸引更多消费者。 3月6日,据中国澎湃新闻报道,霸王茶姬母公司茶姬控股(CHAGEE HOLDINGS)已向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提交境外IPO申请,拟发行不超过6473.1929万股普通股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霸王茶姬自2019年起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首站落地马来西亚,随后进军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此次进军韩国市场,是其全球扩张战略的一部分。 随着中国茶饮品牌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品牌选择出海发展。近年来,蜜雪冰城、喜茶、茶百道等品牌相继进驻韩国市场,而中国餐饮品牌,如麻辣烫、火锅等,也在韩国持续受到欢迎。这种背景下,霸王茶姬的入驻无疑将进一步加剧韩国茶饮市场的竞争。 喜茶于去年3月在狎鸥亭开设韩国首店,开业首日销量突破2700杯,展现出韩国市场对新式茶饮的接受度较高。而早在十多年前,台湾品牌贡茶(Gongcha)、CoCo都可(CoCo)、老虎堂(Tiger Sugar)等第一代奶茶品牌已进入韩国市场。如今,中国本土的“第二代奶茶品牌” 正在加速进军韩国,未来或将对韩国的咖啡市场形成更大冲击。 【图片来源 霸王茶姬Instagram】
2025-03-17 10:07:21上月韩国无业青年人数达到120万,其中包括失业青年、正在准备求职的青年以及“躺平”在家的青年。即使成功找到工作,每四名就业青年中也有一人是工作时间较短的“短期劳动者”。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15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2月韩国15至29岁青年失业人数达26.9万人,较去年同期(26.4万人)增加5000人(2%)。 自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青年失业人数高达41.6万人后,2022年降至29.5万人,2023年为29.1万人,2024年减至26.4万人,连续三年下降。今年青年失业人数时隔四年再次回升,在青年人口迅速减少的情况下,未能找到工作的青年反而增多。 此外,不参与求职活动的非经济活动人口也多达420.9万人,同比增长1.5万人。其中,仅“躺平”青年达到50.4万人,创下自2003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准备就业”的青年为43.4万人,其中正在培训机构学习的为11.8万人,其余正在准备就业的青年为31.6万人。 如果把经济活动人口中的失业青年,以及非经济活动人口中“躺平”或“准备就业”的青年计算在内,韩国的无业青年总数已达120.7万人,较去年的113.4万人增加7万以上。 专家分析认为,韩国经济增长放缓、内需低迷、制造业和建筑业不景气、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求职者或“半新人”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无业青年持续增加。 即使找到工作,青年的就业环境依旧不容乐观。数据显示,上月工作时间低于36小时的就业青年达93.6万人,约占全部就业青年(355.7万)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四分之一就业青年并非全职上班族,而是以零工维持生计的短期劳动者。有观点认为,这是年轻人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体现,但主流看法依旧认为,这与青年群体难以找到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密切相关。 此外,韩国2月“时间相关追加就业可能者”达12.1万人,同比增长1.2万人,创下自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15.2万人以来的最高纪录。这类人统计上归类为就业者,但工作时间短暂或不稳定,实际上属于“不完全就业者”。值得注意的是,每周仅工作1至17小时的“超短期就业”青年人数多达44.5万人,占总就业者的12.5%。 12日,在首尔西部雇佣中心,求职者们正在查看招聘信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6 14: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