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韩国多地迎“断崖式降温”,首尔体感温度骤降至零12度,市民裹上厚厚的冬装御寒。图为光州市某街道上走在上班路上的市民们。

【图片提供 韩联社】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30日,在首尔江南举行的“2025留学博览会”上,家长及学生在进行留学相关咨询。【图片来源 韩联社】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至2022年间,韩国外籍留学生数量呈显著增长态势,增幅达1.5倍,在OECD成员国中位列第10位。同时,韩国赴海外留学人数则出现明显下滑,国际排名下降3位至第8位。数据显示,OECD成员国留学生总量从2014年的300万人持续攀升至2022年的460万人。其中,2014至2018年间增幅达30%,而在新冠疫情期间(2018至2022年)仍保持了18%的增长。 数据显示,智利与斯洛文尼亚以近2倍的增幅领跑OECD国家,高校国际排名的提升以及积极的流动性支持政策其是其主要增长动力。土耳其、葡萄牙、波兰、荷兰、加拿大、英国、冰岛,韩国等国家紧随其后。韩国凭借“Study Korea 300K”计划的持续推进,教育体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成功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韩深造。 目前,在全体460万名留学生中,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新西兰、英国、美国等七大传统留学目的地仍占OECD留学生总量的三分之二。而日本、韩国、荷兰、土耳其等国家则吸引了16%的国际学生。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凭借优厚的奖学金政策及区域教育枢纽的定位,正成为中东、北非及中亚学生的首选留学地。 此外,中国(86.3万人)和印度(52.5万人)仍是最大留学生输出国,两国留学生中有三分之二流向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等英语系国家。越南(12.8471万人)、德国(12.1609万人)、法国(10.8185万人)等国家留学生规模也突破10万人。美国(9.3195万人)和尼日利亚(8.5764万人)紧随其后。相比之下,韩国海外留学生数量从2018年的9.66万人减少至8.24万人,减少14.7%。分析认为,这与美国等主要留学目的国签证政策收紧密切相关。 OECD专家指出,教育质量、就业前景及院校国际声誉仍是吸引留学生的关键因素。尽管疫情期间新西兰、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丹麦等五国实施了严格的移民限制,但全球留学教育总体仍呈稳步发展态势。
2025-04-09 10:12:31上月24日,首尔某大型商场陈列的大米。【图片来源 韩联社】 随着韩国单人家庭不断增加,在家烹饪相应减少,大米消费也随之剧减。有预测称,在未来十年内,韩国大米消费量预计将减少约15%。 据分析,大米消费减少是因为饮食生活的变化。2014至2023年,随着西方饮食文化增加及单人家庭增加,消费量年均减少1.6%,减少趋势持续。 本年度大米销量预计达到273万吨,而明年将降至269万吨,至2030年将进一步减少至253万吨,到了2035年,则将缩减至233万吨,呈逐年递减趋势。具体而言,到2035年,大米消费量预计较本年度将减少14.7%。据分析,韩国民众大米消费减少是受饮食生活方式的变化。统计显示,随着西方饮食文化的渗透以及单人家庭比例的上升,自2014年至2023年间,大米消费量年均减少1.6%,且这一减少趋势仍在持续。 据调查,去年韩国人均大米消费量达55.8公斤,是自1962年开始相关调查以来的最低值,相当于30年前的1994年消费量(120.5公斤)的一半。农耕研究院指出,不吃早餐的饮食习惯也是大米消费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农耕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食品消费形态调查结果显示,一周中不吃早餐的次数从2021年的1.44次增加至去年的1.79次。” 然而,速食米饭、盒饭、年糕等加工大米的消费却呈逐年增加趋势。农耕研究院预测,加工大米的消费量将从今年的77万吨增至2035年的94万吨,增幅达22.1%。尽管如此,由于加工大米的消费量仅占普通大米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因此整体大米消费的减少趋势依然难以逆转。农耕研究院进一步预测,普通大米和加工用大米的总消费量将从今年的350万吨减少至2035年的327万吨,减少6.6%。 在大米消费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若大米产量不相应减少,大米价格的下跌将不可避免。去年韩国政府为了防止大米价格下跌,采取购入20万吨新米并增加大米购买资金支援等对策,但这些措施并未能成功将大米价格维持在目标水平的每80公斤2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为了处理大米库存,各大市场不得不展开低价抛售,导致大米售价降至每80公斤18.47万韩元。 农林畜产食品部认为,大米价格的下跌是由大米生产过剩所引发的结构性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今年韩国政府决定与地方自治团体合作,将水稻种植面积减少8万公顷。同时,农林水产食品部还计划制定粮食管理法修正案,并提交国会进行讨论,以期通过政策手段进一步调控大米生产和消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5-02-03 09:52:37根据韩国房地产院2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月至10月,非首尔居民(外地人)在购买首尔公寓的比例为22.7%,较去年24.6%下降约2个百分点,也低于去年同期的24.9%。 自2018年首次突破20%以来,外地人购买首尔公寓的比例逐年上升,并在去年达到24.6%,创下2006年相关统计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2021年至2022年间,由于房价下跌,外地购房者涌向首尔这一相对安全的投资资产。然而,受基准利率下调延迟及房价创新高的双重压力影响,今年外地人的购房热情有所减弱。 以首尔江南三区为例,江南区、瑞草区和松坡区外地人购买比例分别为23.1%、21.8%和26.0%,均低于去年同期的23.6%、23.4%和29.2%。在中低价公寓较多的地区,如芦原区(20.4%)、道峰区(15.8%)和江北区(16.4%),外地人购买比例也低于去年(分别为21.2%、20.4%和36.0%)。 然而,受再开发等利好政策的推动,城东区公寓价格上涨,该区外地人的购买比例从去年的23.9%上升至25.5%,创历史新高。截至今年10月,城东区公寓价格累计上涨9%,是首尔平均涨幅(4.31%)的两倍以上。 另一方面,截至今年10月,首尔居民购买地方公寓的比例为5.3%,与去年持平,但远低于2021年因地方房价飙升时的历史高点8.9%。随着地方房价连续三年下跌,地方公寓的投资吸引力明显减弱。 截至今年10月,首尔公寓价格累计上涨4.31%,而地方和五大广域市分别下跌1.34%和2.10%。此外,首尔居民的购买分布出现变化,部分受一期新城整治项目政策利好的地区成为关注焦点。例如,盆唐新城在2022年因整治计划影响,首尔居民购买比例达18.6%,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今年下降至12.9%。 上月26日,位于首尔市瑞草区盘浦洞的某新建公寓小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2 13:35:20首尔明洞大街被誉为“购物天堂”,曾是中国游客来韩国旅游的必经之地,但近来访问明洞的游客正在发生变化,日本、印度、东南亚等游客大有后来居上,取代中国游客之势。 韩国旅游发展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韩国接待外国游客103万人次,同比增长115%,恢复至新冠疫情前2019年同月86%的水平。同期,中国与日本游客分别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的76%和86%。同时,美国和中国台湾游客与新冠疫情前相比,同比分别增长8.4%和2.3%。 今年前两个月,韩国累计接待外国游客191万人次,同比增长109.2%,相当于2019年同期83%的水平。中国内地游客为62.4万人次,日本和中国台湾游客分别为32.7万人次和19万人次,美国和中国香港游客分别为12.4万人次和6.1万人次。 访问明洞的游客国籍在疫情后发生了不小变化。近期,在明洞西方游客越来越多,随处可见双手提满韩国零食的日本游客,但疫情前占据外国游客“半壁江山”的中国游客踪迹难寻。比起明洞,中国游客的观光路线扩大到弘益大学、圣水洞、林荫路和龙山等地。 在明洞经营化妆品的某店主对记者表示,最近,除了中国游客以外,大批东南亚和日本游客访问明洞,成为店里的主要顾客,填补了中国游客减少后造成的经济损失。一位饰品店员工也表示,近来日本、印度和东南亚游客访问明洞比较多,已难觅中国游客身影。 专家分析,赴韩中国游客旅游目的发生改变,购物开销减少,用于美食、观光和体验活动的花费增加。汉阳大学旅游系教授郑兰洙(音)表示,新冠疫情后,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选择自由行而不是跟团游。他们比起单纯的购物消费,更重视独立性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明洞曾是中国游客的主要目的地,但现在更喜欢在社交平台(SNS)上流行的网红打卡地,例如圣水洞、弘大等地的快闪店比较受欢迎。为迎合中国游客出境游的新趋势,韩国旅游业需重新调整战略,推出符合中国游客需求的旅游商品,加强体验型营销活动。 上月15日,在仁川港国际客运中心,中国文化交流团成员抵达韩国,参加第二届韩中国际文化交流艺术节。【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4-02 16: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