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1月至今年9月,出口规模已连续23个月保持增长趋势,但自10月减少5.7%后,11月又再度减少14%,为新冠疫情流行初期2020年3月至8月后首次连续2个月出现下降。
特别是15个主要出口项目中,仅汽车(31%)、石油制品(26%)、二次电池(0.5%)等4个项目同比出现增加,而最大出口项目的半导体(-29.8%)和石油化学(-26.5%)等大部分项目则有所减少。
截至6月,半导体出口还保持着两位数(10.7%)的增长势头,但继7月跌至2.1%,8月(-7.5%)、9月(-5.7%)、10月(-17.4%)持续出现负增长,进入11月后,减幅约达到30%左右。
据分析,半导体市场低迷是受去年同月出口良好业绩带来的基数效应和消费者用IT产品等全产业需求和服务器需求减少影响。
基数效应(Base Effect)是指在同比口径下,由于上一年度财务或经济数据因某些因素导致偏低或偏高,使得本年数据出现高增长或大幅下降的情况。
作为新产业的生物健康领域也随着疫苗、检测试剂盒出口的减少,出口规模继10月减少18.7%之后,11月再度减少了28%。
韩国最大贸易对象国中国的出口也因新冠疫情再次扩散,封锁措施长期化,导致韩国对华出口同比减少了25.5%,达到113.8亿美元,连续6个月呈现减少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预计今年韩国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将很有可能出现负增长,经济前景或更加黯淡。
韩国银行(央行)1日发布的初步核实数据显示,韩国经济今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3%,体现国民实际购买力的国民总收入(GNI)环比减少了0.7%。
特别是,从对第三季度增长率的贡献度来看,内需对增长率的贡献度从前一季度的1.7%扩大至2.0%,而出口的贡献度则为负值。净出口(出口-进口)对第三季度增长率的贡献度为-1.8%,连续两个季度呈现负增长,较前一季度(-1.0%)还要低0.8%。
也就是说,虽然民间消费等主导了经济增长率,但随着经济动力——出口下降近2%,拉低整体增长率。
韩国贸易协会在《2022年进出口评价及2023年进出口前景》中预测称,明年出口将达到6624亿美元,较今年下降4%,呈现负增长。
特别是半导体,由于市场对IT机器需求减少和半导体单价下降,明年出口可能会减少15%。因此,贸易收支(出口额-进口额)的逆差基调可能会持续到明年。
统计显示,韩国11月贸易逆差规模达到71.1亿美元,连续8个月出现逆差,创下1997年外汇危机后25年来最长时间的逆差记录。
今年1月至11月,累计贸易逆差规模达到426亿美元,自1956年开始进行相关贸易统计以来,首次突破了400亿美元。
韩国产业部部长李昌洋表示,由于需求减弱,半导体、石油化学、钢铁等产品价格下降,出口减少。在上月举行的“第一次出口战略会议”上,政府也表示将为半导体、电池等主要产业量身定制出口支援方案,就扩大贸易金融、市场营销等提供全方位支持。

【图片来源 韩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