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为应对朝鲜近日频频发起的军事挑衅,韩军在京畿道坡州市韩朝边境一带实施军事演习,图为陆军进行K9自行火炮射击演习。

【图片提供 韩联社】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海洋调查船“Onnuri”号 【图片提供 韩联社】 18日,韩国外交部召见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官员,就中国海警在西海海域威胁韩国调查船一事进行抗议。 据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上月26日下午2点20分,韩国政府派遣海洋水产部下属的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海洋调查船“ONNURI”号(1422吨级)前往暂定措施水域,试图对中方擅自设置的结构物进行检查。政府提前向海警等部门请求协助。 “ONNURI”号接近结构物约1公里时,中国海警及分坐于三艘橡皮艇的民间人员靠近“ONNURI”号,阻止韩方使用调查设备。韩国海警紧急向现场派遣潜艇,与中方海警对峙两个多小时。 中方在对峙时声称设施为养殖场,要求韩方返回,韩方则回应称正在进行正当调查。据悉,当时中方人员携带施工用刀具,但在对峙过程中未挥舞凶器。 西海韩中暂定措施水域(PMZ)位于西海中部,是韩中两国200海里专属经济海域(EEZ)部分重叠的水域。两国渔船共同在此作业,由两国政府共同管理渔业资源,禁止除航行和渔业外的其他行为。 但近来中方连续在暂定措施水域设置直径和高度数十米的可移动钢架结构物,引发是否在人为制造所有主权的猜测,但中方坚称这些结构物是用于养殖的渔业设施。韩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中方举动及意图,此次试图开展现场调查但遭到中方阻挠无功而返。
2025-03-18 16:24:15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以下简称“文体部”)与韩国访问年委员会18日宣布,在1月15日至上月28日期间举行的“2025韩国购物季”共吸引34.6万人次外籍游客,较去年同期增长逾两倍,创历史新高。 韩国购物季自2011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韩国旅游业的一大亮点。每年购物季期间,韩国政府和企业都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吸引大量国内外消费者。今年,参与活动的企业数量达到1680家,创历史新高。这些企业在航空、住宿、购物、餐饮、体验等多个领域提供折扣和优惠,并进一步优化了购物和旅游服务。 根据大韩航空、韩亚航空、易斯达航空等国内10家航空公司和主要跨国在线旅行社(OTA)提供的“K旅行促销”产品销量数据,去年该产品的购买人数达到17万,而今年销量同比增长104%。此外,与OTA合作举办的旅游商品展中,住宿、体验活动等旅游商品的销量超过4万件,同比增长258%。活动期间,大型超市和奥特莱斯的销售额也显著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85%和27%。 文体部还提供了以韩国流行音乐(K-POP)、美食、美容、文化遗产、地方文化等韩国内容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共有来自70个国家(地区)的856名外籍游客参与了19个节目,深入体验了韩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设立在首尔明洞、弘大、圣水、江南、蚕室等地的迎宾中心共接待外籍游客2.4万人次,同比增长10%。参与购物季折扣活动的外籍游客共计8120人次,同比增长24%。 活动期间,面向外籍游客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5%的受访者对今年活动表示“满意”,90.6%的受访者表示“未来韩国购物活动期间有意再次访问韩国”。这两个数字同比分别上升1.7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 此次购物季的成功,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消费者,也为韩国的零售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彰显了购物季在吸引外国游客、推动旅游业和消费增长方面的重要价值。 文体育观光旅游出口战略推进组组长金正勋(音)表示:“随着韩国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今年成功吸引了大量外籍游客。未来,我们将继续扩大有吸引力的旅游内容和体验活动,为访韩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旅行体验。” 设立在首尔明洞的迎宾中心【图片提供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
2025-03-18 10:15:2116日,左图为国民力量党议员进行韩国总统尹锡悦弹劾驳回示威,右图为共同民主党议员敦促尹锡悦罢免示威。【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政坛从来不缺“精彩戏码“,2025年初“紧急戒严事态”更是把“闹剧”属性拉满。然而,这场风波不仅限于政坛内部的角力,左翼和右翼民众也纷纷走上街头,示威人数旗鼓相当,难分伯仲。然而,各地的马路和旅游景点却成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不仅破坏了市容,更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形象。 随着政治立场的对立进一步加剧,极左翼和极右翼势力迅速膨胀,双方的言辞愈发激烈。这种紧张局势不仅影响了中国游客赴韩旅游的意愿,也让韩国民众在言论自由上感到束缚。如今,在韩国无论身处何地,谈及政治话题都需小心慎言。与韩国朋友聊天时,一旦涉及政治,往往需谨慎试探。若双方政治立场相左,轻则引发口角,重则可能升级为肢体冲突。 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日前发布的《韩国人对社会矛盾的认知变化及启示》报告显示,超九成韩国人表示政治立场不同不相为谋。政治立场对立不仅影响社交,甚至影响谈恋爱和结婚,部分受访者甚至表示,不愿与政治倾向不同的朋友一起喝酒。 政治的本质不应是权力的争夺与私利的谋取,而应关乎国家的生态与民众的福祉。然而,此前左翼政客以人多势众为筹码,威胁代总统通过各项制度;而右翼政客则大肆散布有关中国介入韩国选举的不实言论,进一步激化两国之间的矛盾。韩国民众在这场政治风波中的表现值得深思。虽然他们在政治参与上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但更应注重道德与操守的培养,以理性判断为导向。民众有责任监督政客的行为,确保他们真正为国家和民众服务。 韩国政坛这场“民主”闹剧,是权力滥用与人性弱点交织的产物。它给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在政治制度建设、政治人物培养及民众政治参与等方面,都需深刻反思,以免重蹈覆辙。
2025-03-18 09:37:58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全炳瑞(左)和韩中联合会会长朴胜赞。 【图片来源 本人提供】 随着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10日和11日闭幕,一年一度的两会圆满落幕。今年两会围绕人工智能(AI)、量子科技、6G等未来产业展开深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推动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布局。 中国经济的走向必然会影响韩国,因此中国两会受到韩国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亚洲日报》近日就本次两会采访了两位韩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韩中联合会会长、韩国龙仁大学中国学系教授朴胜赞和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博士全炳瑞。 ▲《亚洲日报》: 中方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大力发展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来产业。认为哪个领域最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朴胜赞:人工智能与移动通信技术或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过去一年中,高科技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快,增加值增速更为显著,同时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5%。此外,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政府加大对人工智能及5G技术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这两个领域有望持续引领中国经济发展。 全炳瑞:尽管美国对华实施科技封锁政策,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依然凭借尖端技术、优秀人才和创新能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政府已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持续加大研发(R&D)投入,并扩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国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巨大的内需市场,加之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有望实现更快的增长。鉴于此,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推动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亚洲日报》: 本月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谈中美关系时表示,相互尊重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前提,合作可实现互利共赢,而一味施压,中方必将坚决反制。如何看待未来中美贸易战及关税政策的走向? 朴胜赞:中方认为,一旦中美关系发生冲突,双方都将遭受严重损失,最终陷入两败俱伤的局面。尽管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合作解决分歧,并愿意与美国展开对话,但美国的对华强硬政策似乎仍未有缓和迹象。事实上,对话仅是外交谈判的一种手段,而美国通过贸易、科技、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对华施压的策略预计仍将持续。 全炳瑞:中美贸易战已从最初的关税争端,演变为涵盖技术、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竞争。在此次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中国政府在表明对美强硬立场的同时,也释放了对话与谈判的积极信号,意味着中国将在必要时采取谈判与反制并行的双重策略,以灵活应对复杂局势。中国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通过扩大内需市场和优化供应链布局,逐渐减少对西方技术的依赖,以应对贸易战的长期化。尽管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将持续,但由于双方经济高度相互依存,预计两国关系不会走向全面冲突,而是将在局部协商与有限对立的动态平衡中反复博弈。 ▲《亚洲日报》: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十大任务之首,提振消费被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认为中国内需市场的复苏是否会为韩国企业带来新机遇? 朴胜赞:预计韩国各大产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尤其是在对华出口方面,消费品及中间材料的出口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此外,随着赴韩中国游客数量的持续增长,韩国美妆(K-Beauty)、食品(K-Food)、奢侈品、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市场需求预计将有所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经济的复苏将对韩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不仅有助于韩国制造业、零售业的增长,还可能推动韩企加大对华投资,进一步深化韩中经贸合作。同时,旅游、免税、航空等行业也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全炳瑞:过去,中国实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往往为韩国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红利。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推动扩大内需的同时,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导致韩国企业在华地位逐渐弱化。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动车、电池、太阳能等关键领域不断提升自给率,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在此背景下,韩国企业若想从中国内需市场的复苏中分一杯羹,必须摒弃传统的单纯出口模式,转而深化本土化战略。尤其是在汽车、半导体、化妆品以及韩流文化消费品等领域,韩国企业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尽管中国内需市场的复苏为韩国企业提供了机遇,但利益可能远不及以往。因此,韩国企业亟需调整策略,从单纯追求出口规模转向加强技术合作与本土化布局,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专家简介 朴胜赞 朴胜赞担任韩中联合会会长、同时还担任韩国龙仁大学中国学系教授。在清华大学获得经济管理学博士学位之后,曾作为韩国驻华大使馆经济通商及中小风险支援中心负责人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并帮助3500多家韩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此后,在美国杜克大学和密苏里州立大学研究中美博弈和经济关系。 近期代表著作包括《深层中国》《国益之路》《THE 中国》等。他还围绕中美博弈、韩中经济关系等多项中国相关议题,通过报纸专栏、广播、优兔(YouTube)等平台积极发声。此外,他曾受邀为韩国企划财政部、产业通商资源部等政府机构,以及三星、LG、SK海力士、现代汽车等主要企业讲授关于中国经济与中美博弈的专题课程。目前,他不仅专注于中国经济研究,还致力于为韩国企业提供全球化战略咨询。因此,他在韩国被评价为“罕见的理论和实践兼备的中国专家”。 全炳瑞 全炳瑞作为中国经济的资深专家与分析权威,现任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他毕业于庆北大学经济学系,随后于首尔大学研究生院深造。此后,在中国清华大学与复旦大学分别获得研究生管理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全炳瑞曾在金融界担任要职,包括大宇证券的常务及韩华证券的专务,并在中国上海韩华投资咨询担任顾问角色。他长期专注于中美韩IT产业与半导体行业的趋势分析。 自2002年起,全炳瑞对中国多个领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涵盖中国大陆市场动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中国成长性产业的崛起等关键议题。目前,他不仅担任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还受邀担任庆熙大学China MBA的客座教授、世宗大学中国通商专业的客座教授以及中央大学的经营专业教授,致力于传授中国经济理论、金融分析、股市运作以及中国商业实践案例等前沿知识。
2025-03-18 16: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