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在位于首尔东大门区的庆熙大学食堂内,大批学生排队等待吃早餐。该校日前推出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元)特价早餐,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图片提供 韩联社】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受近期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韩国农水产品价格全面走高。西瓜、白菜、萝卜等主要农作物以及部分水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引发市场对夏季物价波动的担忧。 据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aT)15日发布的数据,截至14日,全国范围内西瓜的平均零售价格达2.9816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4元),较一周前上涨700韩元,较本月4日(2.3763万韩元)上涨超过6000韩元。 其中,传统市场的西瓜平均售价为3.0327万韩元,首次突破3万韩元关口;大型超市与线上渠道的平均价格也达2.9543万韩元。该水平较去年同期(2.1336万韩元)上涨39.8%,较近五年平均值高出41.8%。 除西瓜外,主要蔬菜价格也普遍上涨。数据显示,白菜和萝卜在过去一周内价格上涨约20%。据流通业界分析,酷暑提前到来,加之产地白天气温高企,作业时间受限,采收和运输条件恶化,推动出货价格持续攀升。 水产品市场同样面临压力。比目鱼价格同比上涨14%,石斑鱼价格则大幅飙升近42%。业内分析指出,这主要源于去年夏季高温导致养殖户损失严重,而今年高温预警较去年提前约两周,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紧张局面。 气候变化对物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农产品价格的涨幅可高达0.5个百分点,且这一影响可能持续长达半年。换言之,酷暑持续时间越长,物价上涨的压力也越大。 在此背景下,韩国政府自本周起对部分农畜产品实施最高40%的价格折扣支持,旨在稳定市场供应,提振消费信心。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预测,尽管本月主要农产品出货量预计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受气温持续走高影响,整体价格将保持高位,短期内物价稳定形势依旧严峻。 13日,在首尔市松坡区可乐洞农产品批发市场,市民正在选购西瓜。【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7-15 10:12:15乐天玛特本月26日起推出的5000韩元特价炸鸡。【图片提供 韩联社】 “菜篮子”物价持续飙升,“下馆子自由”成为奢望,便利店和大型超市中销售的超低价食品销量激增,萧条型消费趋势愈加明显。 据韩国银行(央行)26日消息,从新冠疫情大流行的2021年至今年5月期间,生活物价累计涨幅达19.1%,较同期整体消费者物价涨幅高出3.2个百分点。生活物价指消费者日常购买较为频繁的生活必需品价格。 央行分析称,加工食品价格上涨是推高生活物价的“元凶”,将202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平均物价定为100进行比较,韩国的食品物价高达156,显示韩国消费者在食品上的支出远超经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的平均水平。 由于低收入人群食品支出占收入比重较高,弱势群体的“菜篮子”负担日益深重。统计厅数据显示,去年收入排名下游20%的人群每月平均食品支出为43.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300元),较5年前增长38.6%,远超全体家庭26.3%的增幅。 今年持续上涨的食品价格令更多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便利店,CU便利店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方便食品在住宅区、写字楼聚集区和大学周边的销售比重最高,反映出手头拮据的上班族和学生正在减少外出就餐。 尤其是便利店中销售的超低价商品受到青睐,CU便利店销售的每包仅为480韩元的“超值方便面”本月1日至22日销量同比增长37.5%,增幅巨全体商品之首。GS25便利店1000韩元以下商品的销售额近三年增幅分别为28.8%、32.2%和46.5%。 为应对这一消费趋势的变化,便利店全力布局超低价商品。CU便利店本月推出价格仅为880韩元的“提拉米苏牛奶”和“草莓奶油牛奶”,GS25便利店本月初推出1000韩元的白米饭,7-Eleven便利店今年售价在3000韩元左右的性价比盒饭销售比重首次突破20%,易买得24便利店上月对69款冰淇淋实施买一送一促销。 大型超市也扩大低价商品的销售,乐天玛特本月26日起以15年前的价格(5000韩元)销售炸鸡,易买得本月初起在部分门店上架5980韩元的威士忌,Homeplus推出多款售价不超过1000韩元的自有品牌零食,销售额同比激增96%。 业界人士指出,持续上涨的生活物价令通胀压力转移至普通消费阶层,导致消费持续保守和萎缩。政府虽然近期推出了扩大农水产折扣品目、发放消费券等措施,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需要建立物价与收入的良性循环机制。
2025-06-26 12:38:32韩国银行(央行)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生产者物价指数为120.24(2020年基准为100),环比下降0.1%,同比则上升0.9%。该指数在去年8月(-0.2%)和10月(-0.1%)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于11月(0.1%)转为上升。此后,去年12月(0.4%)和今年1月(0.6%)持续上升,而在2月和3月则维持持平趋势。 生产者物价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生产者物价指数变化的影响一般会在1至3个月之后反映至消费者实际购买物价上。 具体来看,农林水产品价格环比下降1.5%,主要受畜产品(-5.8%)和水产品(-0.7%)价格下降影响。工业产品价格环比下降0.3%,其中,煤炭及石油产品(-2.6%)和化学产品(-0.7%)等价格均下降。电力、燃气、水和废弃物价格因工业用城市燃气(5.2%)等上涨,环比上升0.4%。餐厅及住宿服务上涨0.6%,运输服务上涨0.1%,导致总体服务业环比上升0.2%。 从具体品类来看,洋葱(15.8%)、黄瓜(35.1%)、石脑油(5.8%)、柴油(1.8%)等价格下跌,而猪肉(8.2%)、鸡蛋(11.4%)、牛奶(1.1%)、豆奶(6.6%)等价格上涨。 央行经济统计组组长李文熙(音)表示,4月农产品价格因出货量增加而出现下跌。特别是洋葱、黄瓜等农产品,由于气温、日照和降水量等生长条件改善,出货量随之增加,导致价格下滑。李文熙还指出,截至本月21日,迪拜原油价格环比平均下跌约6%,若这一趋势持续至本月底,可能将对5月的生产者物价和供应物价产生下行压力。 包括进口商品在内4月国内供应物价指数环比下降0.6%,其中原材料(-3.6%)、中间产品(-0.4%)、最终产品(-0.1%)均呈现下降态势。此外,4月韩国总产出物价指数环比下降0.3%,虽服务业(0.2%)环比上升,但工业产品(-0.6%)则环比下降。 在首尔大型超市挑选黄瓜的消费者【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23 10:18:25油价持续上涨【图片来源 韩联社】 尽管上月韩元兑美元汇率走高,但受国际油价一个月内下跌7%的影响,韩国进口物价连续两个月下跌。 韩国银行(央行)16日发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报告显示,今年3月韩国进口物价指数为143.04(2020年=100),环比下降0.4%,继2月下降1%后连两个月呈下行趋势。意味着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四个月的上涨态势告一段落。 从品类来看,原材料价格环比下降3.3%,而中间产品(0.7%)、资本品(1.6%)和消费品(0.9%)价格均保持上涨。具体来看,矿产品(-3.7%)和煤炭及石油制品(-3.2%)价格跌幅显著,其中,原油(-6.2%)、石脑油(-3.9%)、丙烷气(-2.4%)及二次电池(-3.5%)等细分品类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央行分析指出,尽管3月韩元兑美元汇率环上升,从2月的平均1445.56韩元上涨至3月的1456.95韩元,但国际油价的大幅回落成为主导进口物价走势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迪拜原油月均价格从2月的每桶77.92美元降至3月的72.49美元,下跌7%。 央行物价统计组负责人李文熙(音)表示:“4月以来,迪拜原油价格延续下行趋势,环比下降5.4%,而韩元兑美元汇率则小幅上涨约0.3%。当前市场不确定性较高,但若这一趋势持续,油价下跌将对进口物价产生显著影响。”他强调,虽然关税因素未直接计入进口物价调查因素,但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市场供需调整及企业定价策略等因素仍可能对物价走势产生间接影响。 在出口方面,3月出口物价指数(韩元基准)环比回升0.3%至135.00。其中,农林水产品价格上涨1.6%,工业制品在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1.2%)和一次金属制品(2%)等品类带动下上涨0.3%。闪存(6.1%)、电动机(5.7%)和精炼铜制品(5.1%)等细分品类涨幅居前。 贸易数据显示,3月进口物量指数同比上升5.1%至113.92,进口金额指数上升1.8%至136.10;出口物量指数同比上升3.4%至121.18,出口金额指数上升0.9%至133.96。此外,净商品交易条件指数同比上升0.8%至92.53,实现连续21个月同比上涨,主要得益于进口价格(-3.2%)降幅大于出口价格(-2.4%)。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同比提升4.3%至112.13,反映出净交易条件指数和出口物量指数的同步改善。
2025-04-16 13: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