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提供 韩联社】
11日,在京畿道华城市,起亚汽车举行电动汽车专用工厂开工典礼。韩国总统尹锡悦(中)与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左)共同出席典礼。华城电动汽车工厂是现代汽车集团自1994年牙山工厂动工后时隔29年在国内开建的整车工厂,占地9.9万平方米,斥资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计划2025年下半年投入量产,初始年产能约为15万辆。
【图片提供 韩联社】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市值排名正经历大洗牌。现代汽车与起亚因股价持续下跌,双双跌出市值前五强席位,其空缺由KB金融集团与韩华集团子公司韩华宇航(Hanwha Aerospace)顺势填补。 据韩国交易所27日数据,现代汽车与起亚今年年初仍稳居市值第五、六位,但随着股价持续下挫,两家车企均退出第一梯队。截至26日收盘,现代汽车总市值缩水至39.397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67.36亿元),排名降至第七位,起亚则以35.035万亿韩元暂列第十位。 此轮市值下滑主要源于美国最新实施的汽车关税政策。数据显示,现代汽车当前股价报收18.19万韩元,较年初累计下跌约14%,起亚汽车股价报收8.81万韩元,累计下跌13.29%。 自4月3日起,美国对所有进口汽车统一征收25%的关税。SK证券数据显示,现代汽车与起亚于去年在美销售的171万辆汽车中,约有114万辆适用25%的高额关税,其中包括97万辆韩国本土生产车辆及17万辆墨西哥工厂生产车辆。 随着现代汽车与起亚退出前五阵营,KOSPI市值排名竞争格局更趋白热化。目前第五至第十位上市企业市值均集中在35万亿至40万亿韩元区间。最新市值前十强企业依次为KB金融(40.1399万亿韩元)、韩华宇航(39.3977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7.2454万亿韩元)、HD现代重工业(36.6189万亿韩元)、三星电子优先股(36.5557万亿韩元)以及起亚(35.0350万亿韩元)。 值得关注的是,KB金融此次以微弱优势超越韩华宇航,时隔十五年重夺市值第五宝座。然而分析指出,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当前市值排名仍存在较大变数。 KB证券研究员金志媛(音)表示:“本周市场将持续聚焦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以及英伟达财报(NVDA)结果。” 起亚 EV3【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27 15:38:57现代汽车集团一位高管近日在非正式场合坦言,中国市场已成为现代汽车的一块“心病”。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市场在现代汽车和起亚全球销量中占比高达23%。但到2024年,这一比例已骤降至3%。销售量也由2016年的180万辆降至去年约43万辆,市场占有率从接近10%滑落至1.6%。 业内普遍认为,现代汽车在华销量大幅下滑始于2017年的“萨德事件”。当时,中方对韩企在华业务设限,民间反韩情绪高涨,致使现代汽车市场份额遭受重创。随后,新冠疫情暴发期间,中国本土车企加快了电动车转型步伐,趁机快速崛起。相较之下,外资车企全球工厂大规模停产,而中国工厂基本维持运转,加之本土消费者倾向于支持国产品牌,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迅速占领市场。2024年,现代汽车和起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降至1%。 然而,回顾历史可发现,现代汽车在华市场份额下滑的征兆早在2015年前后就已显现,并非始于“萨德事件”。分析人士指出,导致现代汽车失去竞争力的原因更为复杂多元,亟需深度剖析。 自2002年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现代汽车曾一路高歌猛进。与北京汽车集团(BAIC)成立的北京现代,持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在2013年突破年销百万辆大关,创下外资车企最快纪录。至2014年,北京现代销量一度攀升至176万辆,但2015年起出现8年来首次下滑,销量跌至167万辆,同时丢掉了中国市场前五名的位置,被长安汽车取代。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本土车企自2015年起快速成长。该年中国乘用车整体市场增幅为6%,而本土品牌增长率高达15%。此后,依托政府保护政策和外资技术转移,中国车企在产品研发、制造水平、设计创新等方面迅速追赶,逐步赢得本土消费者认可,特别是在价格适中、功能丰富的SUV领域攻城略地。2015年中国最畅销的SUV前十中,有四款来自本土品牌。 反观当时的现代汽车,全球SUV布局薄弱,主力产品仍以伊兰特(朗动)、索纳塔等轿车为主,尽管也推出了ix35、ix25等本地战略型SUV,但在竞争力和价格方面,均不敌本土新兴SUV品牌。价格方面,当时现代新途胜起售价为约15万元人民币,而本土品牌SUV价格多在6万至7万元区间,优势明显。 品牌定位方面,现代汽车一度以“外资品牌中的高性价比代表”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然而,随着本土SUV品质提升,现代汽车在价格、品牌、技术等方面腹背受敌——价格上输给本土品牌,品牌力拼不过德系车,耐用性又逊于日系车,市场地位日渐尴尬。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现代汽车在华失利的另一关键因素是“本地化战略失败”。2010年代中期,现代汽车在中国大举扩张,设立五家工厂,产能达到165万辆(含起亚工厂则达250万辆)。彼时,全球销量中,中国市场占比超过23%,贡献利润更为可观。 然而,随着“萨德事件”爆发、销量急剧下滑,现代汽车依赖韩系零部件供应体系的问题暴露无遗。由于韩国零部件供应商利润过高,北京汽车方面曾多次要求扩大本地供应链,但未获响应,最终导致双方矛盾激化。2017年,北京汽车甚至要求韩国供应商降价20%,并拖延货款支付。 分析认为,问题根源在于现代汽车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失灵,对供应链优化与中方合资伙伴关系维护重视不足。中国市场虽讲究“关系”,但在资本利益面前,博弈远比想象中激烈。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市场结构变化也加剧了现代汽车的困境。中国政府自1990年代起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至2023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已达950万辆,占新车市场的31%。相比之下,现代汽车和起亚在电动车领域的布局明显滞后。尽管早在2015年上海车展上展示了部分新能源车型,但当时并未将电动化作为核心战略。 而中国本土企业如比亚迪(BYD)则在新能源布局上抢占先机,逐渐确立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领先地位。面对市场剧变,现代汽车集团正加快在华业务调整和新能源转型。未来能否逆势而上,仍需观察。 【图片来源 北京现代官网】
2025-04-29 09:56:06在中国市场连年败走麦城的起亚将携手华为,开辟智能汽车赛道,此举能否令起亚重现昔日“高光时刻”备受业界关注。 据中国最大汽车门户网站汽车之家日前报道,起亚计划接入华为的鸿蒙座舱,并对多款国产车型进行大胆的本土化整改,更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据悉,起亚与华为的合作方式为Tier1模式,即华为以传统一级供应商身份,起亚采用智能座舱的标准化模块,完成整车集成和功能定义。Tier模式对车企的资源需求较低(模块化采购),并且技术主要由采购方(起亚)主导。 中国媒体普遍认为,起亚希望通过这些优化措施令中国市场销售车型更贴合本土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审美需求。但起亚未对这一报道进行回应。 业界观察认为,起亚与华为的合作将向多领域纵深发展。据悉,起亚已在第三代电动系统、能源补给技术、销售渠道等多个维度与中国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起亚计划与中国主流电池供应商协同提升车辆续航与电池安全性能,新能源车型有望通过引入尖端电池技术和管理系统提高市场竞争力。另据透露,起亚还将与中国充电设施运营商合作加速充电网络布局,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充电服务。 起亚于2023年发布新能源战略,计划在2023年至2027年期间,在中国市场推出 EV6 GT, EV5, EV9等6款电动汽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起亚去年在华累计销量为24.8万辆,同比增长42.9%,主要是受EV5等在中国当地产能扩大的影响。 华为通过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已与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广汽集团等整车制造商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智能驾驶业务发展。去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营收达26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74.4%。 起亚在中国推出的纯电动SUV EV5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4-02 10:39:36“2025世界年度风云车”(2025 World Car Awards)决赛日前在美国纽约落下帷幕,起亚EV3斩获2025世界年度风云车(World Car of the Year),这是起亚凭借EV9获得2024年度风云车后,连续第二年获此殊荣。 设立于2004年的世界风云车大奖由来自韩国、美国、欧洲、中国、日本、印度等全球30个国家的96位汽车领域专家参与各奖项评选。 起亚曾于2020年凭借Telluride获得当年世界风云车大奖,开韩国品牌先河。此外,起亚还曾凭借Soul EV、EV6 GT等车型,先后6次获奖。 EV3是起亚为推进电动汽车大众化而推出的旗舰车型,内外设计基于起亚的设计理念“对立统一”(Opposites United)。搭载81.4kWh电池的长续航版本充电一次可行驶距离为501公里(韩国产业部认证标准)。 EV3首次采用仅通过加速踏板操作便可以完成加速、减速、停车的i-踏板3.0功能,大大提高了驾驶便利性。EV3此前将“2025英国年度最佳汽车”“2025芬兰年度最佳汽车”“2025丹麦年度最佳汽车”“2025世界女性年度汽车”等多项大奖收入囊中。还斩获韩国汽车记者协会(KAJA)评选的“2025韩国年度汽车”“年度电动汽车”“年度革新大奖”等。 起亚EV3斩获2025世界年度风云车 【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20 11: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