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年轻人对威士忌的热情持续不减,加上新冠疫情“催化剂”的影响,进口规模屡创新高。
据关税厅24日发布的贸易统计,今年一季度,韩国进口威士忌8446吨,同比增长78.2%,创下实施此项统计的2000年以来历年第一季度最高纪录,仅次于去年第四季度(8625吨)创下的历史纪录。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今年韩国比起红酒,威士忌更受大众青睐。 在威士忌中加入碳酸饮料的“嗨棒”(HighBall)成为酒类消费新趋势,与此相反,新冠疫情期间“红极一时”的红酒如今不温不火。 23日,关税厅公布的贸易统计结果显示,今年1月至10月,苏格兰、波本、莱伊等威士忌进口量为2.6937万吨,同比增长26.8%,接近2002 年(2.7379万吨)的最高水平。 威士忌进口量从2021年的1.5662万吨激增至去年的2.7038万吨,激增72.6%,直至今年年末保持稳定增长有望首次突破3万吨,实现历史新高。 韩国威士忌的进口量之所以大增,是因为在威士忌中加入碳酸饮料的嗨棒在MZ一代之间大受欢迎,威士忌消费渐趋年轻化,成功转型为大众化的酒类产品。 此外,中低价威士忌进口量也较前几年大幅增加。以今年1月至10月为基准,威士忌进口量同比增长26.8%,但进口额为2.21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8亿元),仅增长1.5%。意味着,价位相对低廉的威士忌进口量增加。 酒业相关人员表示,威士忌混碳酸饮料的喝法,不需要加入高端的威士忌,因此中低价威士忌销量增加。 从今年1月至10月的威士忌进口量来看,英国为2.1698万吨,占全体的80.6%。 美国(3161吨)、日本(143吨)、爱尔兰(616吨)等紧随其后。 反之,今年韩国葡萄酒进口量大幅减少。同期,葡萄酒进口量为4.75万吨,同比减少18.8%,进口额为4.2678亿美元,同比减少11.6%。葡萄酒进口量连续两年呈减少趋势。 新冠疫情期间,韩国居家消费势头强劲,成为了葡萄酒市场增长的动力,因此在疫情期间韩国葡萄酒的进口量翻了一番。 具体来看,2019年韩国葡萄酒进口量从4.3495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5.4127万吨后,2021年进一步激增至7.6575万吨,创历史新高。但自去年疫情政策全面开放后,小幅减少至7.102万吨,今年再次减少。 从今年1月至10月的葡萄酒进口量来看,西班牙进口量居首位,为1.386万吨。其次依次为智利(8595吨)、法国(8532吨)、意大利(7018吨)、美国(4642吨)、澳大利亚(3050吨)等。 但进口额方面,法国以1.7212万美元(40.3%)位居第一。其次依次为美国(6869万美元)、意大利(5817万美元)、智利(3963万美元)、西班牙(2601万美元)、澳大利亚(1832万美元)等。
2023-11-23 13:38:42去年韩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创下24年来新高,进入2023年后仍没有“刹车”的迹象,多领域将迎来新一轮涨价,此轮涨价涉及市民“菜篮子”及公共交通出行,“钱包君”表示“压力山大”。 ▲酒类打响第一枪 烧酒啤酒玛格利威士忌组团涨价 对于“无酒不欢”的消费者来说,新年伊始将连续遭遇价格“暴击”。在原材料、包装材料、酒瓶容器、物流、电费等各种费用同时上涨的多重压力下,这一轮涨价压力轮到酒类产品。 据酒类业界25日消息,韩国进口啤酒销冠喜力啤酒日前宣布,从下月10日起,全线产品将提价7%-10%。海特真露也正在研究“凯旋1644”等进口啤酒的提价方案。 从4月起,国产啤酒和浊酒(玛格利酒)也将相继涨价。企划财政部发布的《2022年税制改革试行办法》显示,今年啤酒和浊酒消费税将分别上调至885.7韩元/升和44.4韩元/升。这是去年物价上涨率(5.1%)的70%(3.57%)反映在从量税率上的结果。啤酒行业自2020年实行从量定额税率后,每年根据税率上涨幅度上调出厂价格。 烧酒也难逃涨价现实,去年烧酒的核心原料酒精价格及瓶盖价格接连上涨后,今年酒瓶价格也将上涨,从而导致酒价上涨。虽然政府基于减轻民生经济受困于高物价负担的出发点,要求主要食品企业避免涨价,但酒瓶价格在制造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烧酒的涨价也将不可避免。 烧酒瓶制造企业已于去年底通知烧酒企业涨价计划,烧酒瓶单价将从目前的180韩元上涨至220韩元,涨幅为22.22%。由于制作酒瓶的原料及辅料价格暴涨,酒瓶制造企业原计划涨价50韩元,但经双方协商最终决定最大限度控制涨价。 去年酒精价格和瓶盖价格先后上涨7.8%和16%,但烧酒制造商为尽可能减轻消费者负担,最终将价格涨幅定在7%-8%左右。今年预计也将努力自身消化部分涨价压力,将转嫁至消费者的负担最小化。 本月6日,在首尔龙山一家大型超市内,市民排队等待购买威士忌。【图片提供 韩联社】 受惠疫情“红利”的威士忌也申请加入涨价大军,由于成本不断增加,各威士忌进口企业相继宣布涨价。乐天七星饮料从本月16日起上调“Scotch Blue”的售价,17年和21年的价格将分别涨至4.04万韩元和9.108万韩元。 麦卡伦(Macallan)威士忌进口商DnP SPIRITS将从下月1日起调整威士忌、伏特加等11款产品价格,麦卡伦的涨幅在5.2%至13.5%之间,格兰路思(Glenrothes)涨价在10%-40%左右。英国酒业巨头帝亚吉欧(Diageo)韩国法人从本月1日起已上调旗下53款威士忌及啤酒产品的出厂价,最大涨幅达40%。 除酒类外,韩国纯净水巨头“济州三多水”也将从下月1日起将出厂价平均上调9.8%,在大型超市出售的500mL装三多水和桶装(2L)价格将达到480韩元和1080韩元。 ▲公共交通涨价 地铁公交进入“8元时代” 如果说酒类涨价的影响还只限于特定人群,那么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与市民出行息息相关的公共交通涨价对钱包的压力更大。根据首尔市日前消息,4月起地铁和公交票价将进行新一轮调整,下月中旬将举行价格听证会,物价对策审议委员会将对此进行审议。继出租车起步价从下月1日起由3800韩元上调至4800韩元之后,地铁和公交票价涨幅或在300-400韩元之间。 在下月1日举行的听证会上,首尔市将就两种涨价方案听取专家、市议员、市民代表等的意见。如采取300韩元的涨价方案,地铁票价将涨至1550韩元(约合人民币8.5元),市内公交将涨至1500韩元,涨幅分别为24%和25%。 去年9月,首尔市开始制定出租车起步价涨价方案,将从下月1日起正式执行。不仅出租车起步价上涨,起步价覆盖里程也从目前的2公里缩短至1.6公里。 首尔地铁二号线新村站内,市民正在自助购票。【图片提供 韩联社】 韩国消费者物价(CPI)涨幅已连续8个月超过5%,虽然CPI涨幅在去年7月(6.3%)触顶后已逐步回落,但距离央行提出的2%目标仍相去甚远。此次与百姓生活直接挂钩的公共费用涨价或反作用于物价,预计CPI涨幅短期内仍将维持在5%左右的高位。 部分意见认为,虽然可以理解公共交通企业出于“滚雪球”般的赤字而不得已打出“涨价牌”,但一次性上涨20%不合理。据监查院2021年5月公开的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9年期间,首尔全体公交车公司本期净利润总计超过700亿韩元,分红也从2015年的222亿韩元增至2019年的483亿韩元,但公交车公司视此前赚取的利润不顾,以赤字幅度扩大为由推进涨价的做法难以令人接受。
2023-01-25 15:00:17据韩国关税厅和酒类业界22日消息,以10月末为基准,今年威士忌的进口额为9321万美元,同比剧增73.1%。这是自2014年以后时隔7年再次出现威士忌进口额增加的情况。 威士忌的进口额在2007年达到2.6457亿美元的峰值后呈减少趋势,特别是从2015年到去年已连续6年减少。分析称,这是因为继韩国2014年开始分阶段实行周五日工作制、2018年实行周52小时工作制后,晚上聚餐情况有所减少,饮高度数烈酒的饮酒氛围也有所褪去。 酒类业界表示,2016年实行所谓《金英兰法》即《禁止不正当请托与收受财物法》后,餐厅销售额大幅下降,夜店、酒吧等主要消费场所的威士忌需求减少,这对威士忌销量下滑产生了影响。 去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韩国政府实施加强保持社会距离防疫措施,导致娱乐场所的营业暂时中断,这也是威士忌需求减少的原因之一。但进入今年,威士忌市场重新活跃起来,进口额重回增加趋势。分析称,新冠疫情长期化下,“居家独酌文化”逐渐形成,喜欢威士忌的消费层不断增加。此外,酒类企业也考虑到“居家独酌一族”的喜好,推出了低酒精度数的低度威士忌酒。 酒类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以前以娱乐场所为主的酒类消费较多,但现在倾向于居家品饮高品质好酒的消费人群越来越多,高档酒吧等地方的消费也有所增加。 韩国保乐力加公司主要销售的红酒品牌有百龄坛和芝华士,公司年度财报显示,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销售额为120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6%;营业利润为269亿韩元,增66.9%。韩国帝亚吉欧公司同期销售额为1933亿韩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6%;但营业利润为370亿韩元,剧增85%。
2021-11-22 09: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