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咨询企业Wood Mackenzie近日发表的《电动汽车及电池供应链》最新报告显示,今后两年内,占据欧洲市场的韩国电池企业将被中国企业所替代。截至2020年,“K-电池”企业仍是占据欧洲市场70%左右的绝对强者。
报告显示,以去年年末为基准,目前韩国电池企业在欧洲地区的总产能为116.5亿瓦时(GWh),截至2025年将增至202.5亿瓦时。但同期中国电池企业的总产能将从96亿瓦时增至264亿瓦时,增幅接近3倍。由于电池产业具有供需平衡的特性,因此中国电池企业的供应量增加,韩国企业就会在市场上处于相对劣势。
目前韩国电池企业尚未公布2025年以后在欧洲地区的具体投资计划,但中国企业已宣布截至2030年将总产能提高到456亿瓦时,为目前产能的4.75倍。
主页产业
K배터리 텃밭 유럽시장…2년내 중국에 빼앗기나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
电池巨头齐聚首尔 比亚迪与亿纬锂能展现中国技术实力
韩国最大电池展会“InterBattery 2025”于5日在首尔COEX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今年展会的一大亮点是比亚迪(BYD)和亿纬锂能(EVE)首次参展,吸引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和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企业,比亚迪的亮相备受瞩目,其动力电池技术及储能解决方案成为展会焦点。此外,中国第四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亿纬锂能也首次参展,展示其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的前沿技术。此次中国电池企业的强势参与,显示出对韩国市场的浓厚兴趣,也凸显了全球电池行业的激烈竞争与快速发展。 比亚迪展位前人潮涌动【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中国第四大动力电池厂商亿纬锂能(EVE)首次参加“InterBattery 2025”。【摄影 记者 崔锦宁】
2025-03-05 15:48:48 -
韩国大企投资新动向 二次电池领跑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大型企业为寻求新的增长引擎,近三年间对二次电池行业的投资力度位居各行业之首。 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在销售额500强企业中,对提交事业报告的354家公司进行调查,并于17日发布的结果显示,自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受访企业的总体投资规模高达12.82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0.3亿元),其中,二次电池最备受关注,近3年间,投资规模达4.7018万亿韩元,占全体的36.7%,稳居各行业投资之首。 其次依次为文化信息及娱乐行业,投资规模达1.9769万亿韩元;生物新药研发行业,投资规模达1.5918万亿韩元;环保能源行业,投资规模达1.527万亿韩元;人工智能(AI)及大数据行业,投资规模达8176亿韩元。 近期,韩国大企业对于机器人及无人机领域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数据显示,2021年该领域的投资规模仅为144亿韩元,但今年上半年已激增至1033亿韩元。同时,环保能源领域的投资也呈稳步增长趋势,从2016年的722亿韩元增长至去年的8401亿韩元。同期,AI及大数据领域的投资同样显著增长,从998亿韩元攀升至5265亿韩元。 反之,区块链、金融科技、平台及应用程序等领域的投资规模均呈下滑态势。以区块链及金融科技行业为例,2021年投资规模达157亿韩元,但去年缩减至106亿韩元,今年上半年仅达31亿韩元。同样,平台及应用程序领域投资规模从2153亿韩元降至去年的1951亿韩元,今年上半年更是仅为480亿韩元。
2024-12-17 15:36:46 -
宁德时代加速国际化布局 与K-电池竞争升级
随着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版图,与韩国电池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全球最大电池制造商,中国宁德时代(CATL)正在加快布局欧洲,并计划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这一趋势令受到电动车市场需求波动影响、业绩承压的韩国电池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宁德时代于当地时间10日宣布,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合作,在西班牙建造磷酸铁锂(LFP)电池工厂。双方将按照5:5股权比例,共投资41亿欧元。新工厂规划年产能50GWh,可满足约70万辆电动车的电池需求,预计于2026年底竣工。这将是宁德时代继德国和匈牙利之后在欧洲的第三座工厂。 《金融时报》(FT)指出,尽管欧洲一直努力减少对中国电池的依赖,但因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破产,这一目标受挫。与此同时,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正依靠价格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加速在欧洲等国际市场的扩张。据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统计,今年前10个月,在全球(不含中国)电动车电池市场中,宁德时代以26.4%的市场占有率超越LG新能源(25.9%),位居第一。而韩国三大电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则同比下降了2.7个百分点,仅为45.6%。 为了规避关税壁垒,宁德时代可能在特朗普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加速推进美国本土化生产。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近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我们此前希望在美国投资,但遭到拒绝。希望未来中美投资能有更多合作空间。”尽管中美贸易冲突持续,但特朗普曾多次表示欢迎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建厂,这或为宁德时代在美设厂铺平道路。 此外,由于宁德时代是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或将发挥中美间调解作用。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崔在希(音)在近期报告中指出,特斯拉全球约一半的生产和销售发生在中国,中国企业通过特斯拉供应链进军美国市场的可能性不容忽视,这对韩国电池企业构成潜在威胁。 面对中国企业的扩张,韩国电池企业正加紧巩固在美国市场的布局。LG新能源目前在美国已有7座工厂在运营或建设中,包括位于亚利桑那州的53GWh电池厂。三星SDI则计划本月内启动与斯特兰蒂斯合作的印第安纳州工厂生产线,而SK On已在乔治亚州建厂,并计划明年与福特合作新建工厂。 不过,业内人士对中国电池企业能否顺利落地美国仍持观望态度。LG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金世浩(音)认为,中国电池的主要优势在于价格,但在美国本土生产可能面临人工成本和环境规制等挑战。另有分析指出,电池制造不仅依赖技术,还需强大的生产管理能力,中国企业在美国招募和培训当地员工的过程中可能遇到阻碍。 12月10日,宁德时代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斯特兰蒂斯签约:双方各持股50%组建合资公司。后排左为斯特兰蒂斯董事长约翰·艾尔坎(John Elkann),右为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图片来源 宁德时代】
2024-12-13 09:45:19 -
比亚迪首次亮相InterBattery 挑战韩国电池三巨头
韩国最大的电池展会“InterBattery 2025”于5日正式开幕。今年展会的三大关键词是:以比亚迪(BYD)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进军韩国市场、三星与现代汽车集团的电动汽车(EV)合作联盟,以及全球电池市场需求短暂放缓(Chasm)的克服。 据韩国电池产业协会4日消息,本届“InterBattery 2025”将在首尔三成洞COEX会展中心举行,为期三天(5日至7日),共有创纪录的688家企业参展,设立2330个展位。其中,海外企业达172家,其中79家来自中国,显示出中国企业对韩国电池市场的高度关注。 ▲比亚迪首次参展 进军韩国电池市场? 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及全球第二大电池生产商,比亚迪此次首次亮相韩国“InterBattery 2025”,引发行业高度关注。比亚迪近年来通过电动巴士、1吨级电动卡车等商用车进入韩国市场,并于今年1月推出紧凑型电动SUV“ATTO 3”,正式宣布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 业界认为,比亚迪此次参展不仅是其在韩国扩大电动汽车市场的一部分,也可能意味着其计划在电池业务上进一步挑战韩国企业。比亚迪主推磷酸铁锂(LFP)电池,与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主力产品三元锂(NCM)电池形成竞争。目前,韩国中型汽车企业KGM(前双龙汽车)已在“Torres EVX”和“Korando EV”车型上采用比亚迪的LFP电池。 ▲三星SDI与现代汽车集团首次联手参展 此次展会上,三星SDI和现代汽车集团首次进行联合营销,进一步巩固两大韩国企业在电动车领域的合作关系。在三星SDI展台上,现代汽车·起亚的机器人实验室研发的服务机器人“DAL-e”将迎宾并介绍三星SDI的电池产品,同时还将展示搭载三星SDI的21700圆柱电池的多用途移动平台MobED。 这一合作反映出三星与现代汽车在汽车电子(车载电子系统)领域的战略协同。三星电子正在扩展汽车电子业务,力求成为未来增长支柱,而现代汽车则希望通过三星的先进电子元件提升竞争力,以应对全球电动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今年2月24日,三星SDI与现代汽车·起亚正式签署“机器人专用电池联合开发”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应对市场需求放缓 韩国电池企业推出突破性技术 面对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长放缓,韩国电池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突破性技术产品,以克服“电池需求停滞(Chasm)”的挑战。 LG新能源首次公开“46系列圆柱电池”产品线,与现有产品相比,该系列电池能量密度和功率提升至少5倍,旨在满足高性能电动车的需求。三星SDI展示采用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技术,该技术具有极高安全性,并能显著提升续航能力,被誉为“终极电池”。SK On推出“中镍(Mid-Nickel)”电池,采用镍含量70%的NCM正极材料,结合LFP电池的成本优势与高温稳定性,寻求市场突破。 三星SDI“InterBattery 2025”展位鸟瞰图【图片来源 三星SDI】
2025-03-04 14: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