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提供 韩联社】
31日,在位于忠清北道清州市的疾病管理厅紧急状况中心,疾病管理厅长池荣美和工作人员正式将新冠疫情预警级别从“严重”下调至“警惕”,这意味着韩国正式走出新冠的漫长黑暗隧道。
【图片提供 韩联社】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仁川国际机场内的病毒监测站。【图片提供 韩联社】 12日,韩国保健福祉部发布记录从报告首例新冠确诊患者后,历时1564天恢复日常生活的《2020至2024新冠白皮书》。 白皮书中记载了从2020年1月20日,韩国报告首例新冠确诊病例起,直至去年5月1日将新冠疫情危机预警级别从“警戒”下调至“关注”期间,疫情各阶段发展及应对全过程。 书中将应对疫情的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时期进行记录:通过非药物性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社区传播(2020年1月20日至2021年2月25日)、通过接种疫苗和非药物性干预措施,推动形成群体免疫及分阶段逐步恢复日常生活(2021年2月26日至2022年1月20日),以及根据毒株变异建立可持续的共存应对体系(2022年1月21日至2024年5月1日)。 首尔大学保健大学院赵成日(音)教授团队负责本书的编写,通过专家采访等方式对政府应对措施进行评价,总结从抗击新冠疫情中获得的教训与经验。 书中对新冠疫情初期应对评价称“凭借应对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经验,按照危机预警等级划分应对体系,迅速且高效地发挥治理作用。为尽可能地降低社区传播采取了检测(test)-追踪(trace)-治疗(treat)的‘3T’战略,在未实施强制封城等极端管制措施的情况下, 也有效遏制了病毒扩散。” 但白皮书中同时指出在应对疫情初期,为追溯患者移动路径,公开了过多的个人信息,引发侵犯隐私的担忧。提出在使用数据的同时,有必要努力保护人权。白皮书还建议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新型传染病,有必要完善危机治理系统与相关法律制度,在平时维持应急体系,以及改进快速引进疫苗的决策机制等。 保健福祉部长官曺圭鸿在白皮书的序言中写道:“本书是对我们历经多年共同克服传染病的记录,正如2015年抗击MERS的经验对我们应对新冠疫情产生巨大帮助一样,我们克服新冠的经验也将为未来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5-06-12 09:11:31据韩国釜山旅游发展局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到访韩国釜山的外籍游客数量达到23.2533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3月份的99.8%。 按国家划分,到访釜山的日本游客数量为4.791万人次。其次为中国台湾(3.4952万人次)、中国大陆(2.1266万人次)、美国(2.777万人次)、菲律宾(1.2594万人次)和越南(1.6076万人次)等。其中,美国、中国台湾、菲律宾游客较新冠疫情爆发前的游客数量更多。 然而,到访釜山的中国游客数量仅恢复至疫情前73.2%。在韩国全国范围内中国游客的恢复率为83.3%,而釜山的恢复率仅为73.2%。主要原因是受中国经济萧条等影响,中国游客出境游需求低。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游客偏好性价比更高的旅游,机票价格对中国消费者的旅游选择影响较大。目前从中国飞往釜山的航班较飞往仁川的航班贵20%。 尽管如此,釜山旅游发展局为吸引更多外籍游客,推动各种宣传推广活动。5月24日,釜山旅游局在青岛举行了路演推广活动。中国地区的旅行社、免税店、航空公司、媒体等机构参与了此次活动。 釜山旅游发展局还将于下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路演推广活动。釜山旅游发展局负责人表示:“我们欢迎更多中国游客到访釜山。釜山计划通过与当地旅行社合作,向中国游客宣传推广釜山自由行,让釜山的美食、美景得到更多中国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外籍游客乘坐釜山城市观光巴士观看夜景 【图片提供 釜山旅游发展局】
2024-05-26 15:18:28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韩国尊重生命基金会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自杀身亡人数累计为6936人,同比增长8.8%。专家警告称,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结束恢复日常的过程中,暴露出社会弱势群体的困难。 按照单月自杀数据来看,1-6月先后为976人、1049人、1249人、1154人、1279人和1229人。顺天乡大学医院精神健康医学专业教授李和永(音)称,通常灾难当下社会各群体间同舟共济度过难过,自杀率相对较低,但在灾难过后,各种社会限制解除,导致弱势群体感到孤立无助。多项预测显示,在新冠疫情过后,自杀率会持续攀升。 40-69岁年龄段的自杀者占整体的54.2%,其中尤以50-59岁(1382人)为自杀高发年龄段,其中男性占比75.7%。李和永称,经济问题是主要自杀原因,中壮年层自杀者相对较多。 19岁以下的青少年自杀者为197人,同比增长18%,108名女性青少年在上半年选择以自杀方式离开人世,同比增长高达48%,增幅在各年龄层中居首。 嘉泉大学精神健康医学专业教授裴胜民(音)称,新冠疫情流行持续数年,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等释放压力的机会被剥夺,由此引发的后遗症正在慢慢显现。 调查显示,自杀身亡者中,约30%生前曾经历过家人自杀的痛苦。保健福祉部和韩国尊重生命基金会从2015年起至去年对956名自杀人员进行的“心理解剖”结果显示,其中284人(29.7%)生前曾遭遇过家人自杀。 “心理解剖”是指心理专家通过自杀人员相关记录以及遗属的陈述等对自杀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剖析自杀具体原因的调查方法。根据韩国《预防自杀法》由遗属向政府申请后实施。 经历过家人自杀的284名自杀者中,父母自杀的占18.3%,兄弟姐妹自杀的占13.4%。 对自杀者死亡前压力类型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家庭关系的压力最多,占比61.3%,其次还有经济(60.7%)、职业(59.2%)等。大部分自杀者生前平均同时经历过3.5起压力事件。 家庭关系压力类型中,48.5%来自于与父母的关系,其次还有子女关系(27.5%)和兄弟姐妹关系(23.9%)。尤其是青年和壮年自杀者中,大多经历过来自父母的压力,具体主要有儿童时期经历过父母的暴力、语言虐待或漠不关心等。 相反,46.9%的中年和64.3%的老年自杀者则经历过来自于与子女的关系压力,其中由于本人犯下的家庭暴力导致家庭矛盾,或由于子女社会生活、健康问题等自责的情况较多。 实施“心理解剖”的自杀者中,93.6%在死亡前曾出现过预警信号,66%经历过感情变化,54.9%曾直接表示过自杀意愿。但及时发现预警信号的家属比重仅为24%,其中46%已经发现预警信号的家属未采取应对措施。 首尔阳川区某小学一教师日前自杀,图为前来吊唁的市民泣不成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3-09-10 10:05:57截至去年底,41.1万名韩国“躺平”青年超过一周既未成功就业也未积极求职,仅以“休息”为由拒绝参与劳动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导致求职受阻,职业高中毕业生则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待遇差距中陷入迷茫。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青年“慢就业”,似乎成为一种“理性选择”。 “社团和校外活动一概取消,简历上能写的内容少之又少。”许多疫情期间在校的大学毕业生反映,由于缺乏课外经历,在实习和正式求职时竞争力明显不足。这些疫情期间入学或在读的多届毕业生被冠以“新冠学号”之称,他们陆续步入社会,就业市场却愈发严峻。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61.1%的大企业尚未确定或没有招聘计划,其中41.3%尚未确定,19.8%则明确表示不招新人。这一比例较去年同期显著上升,就业市场持续处于低迷状态。 在整体招聘缩减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已有经验的“半新人”。韩经协数据显示,去年大企业的新入职大学毕业生中,近三成已有工作经验,较前年进一步上升。此外,今年上半年企业的新人招聘计划中,31.2%要求具备经验,而半数以上岗位要求有经验者的企业占比也大幅上升。 “新冠学号”青年普遍缺乏实习经验,因此在求职时更显劣势。部分毕业生表示,面试时经常遇到拥有实习或短期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自己则因履历空白频遭淘汰。这种“无经验—难就业—无经验”的恶性循环,导致众多青年对求职前景感到更加迷茫和焦虑。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除了经验不足,“新冠学号”求职青年在获取就业信息上也面临挑战。疫情期间,大学内的社交活动减少,学生缺乏来自学长学姐的就业指导。尤其是在一些缺乏传统人脉网络的学校,毕业生难以获得有效的求职建议和资源,令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更加被动。 韩国劳动研究院发表的统计厅《青年首次就业分析》报告显示,毕业生找到第一份全职工作的平均时间已延长至11.5个月,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选择“暂时休息”的青年数量也在快速增加。今年1月“躺平”青年达到43.4万人,同比增长7.7%,并且已连续9个月增长。 不少青年在长期求职无果后选择暂时休息,也有人通过兼职维持生计,等待更好的就业机会。部分青年认为,与其进入待遇不佳、前景不明的企业,不如在观望市场变化后再进行“慢就业”。对此专家指出,“躺平”并不等于放弃,而是青年在严峻就业环境下的“理性选择”。高丽大学劳动专业研究生院教授金成熙(音)表示,当前不仅大企业岗位有限,中小企业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许多青年宁愿暂时不就业。 然而,长期“躺平”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中小风险企业研究院研究员卢敏善(音)警告称,缺乏工作经验可能导致青年长期无法进入正式就业市场,对个人发展和社会经济都会带来挑战。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引导青年进入就业市场,并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工作环境,以吸引更多青年求职。 部分专家建议,社会应该理解青年“躺平”与“慢就业”现象,同时提供支持,让青年能够更加有效利用休息时间接受职业培训、求职指导等。此外,政府和企业也需努力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就业岗位,加快青年就业进程,让他们愿意进入职场工作,而不是被迫“躺平”。
2025-04-01 14: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