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统计厅门户网站12日消息,上月澡堂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23.59,较去年同期上升14.1%,创下全球金融危机时期2008年12月(14.2%)后14年5个月以来的最高值。
澡堂的价格上涨率在去年5月仅为7.4%,但今年从1月的11.7%上升至4月的13.7%后,上月又上升到超过14%。4月汗蒸房价格上涨率为13.2%,是自2005年1月开始相关统计后18年以来的最高值;上月虽小幅降至12.4%,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受国际油价下跌和韩元兑美元汇率走低影响,韩国2月进口物价指数五个月来首次下滑。 根据韩国银行(央行)14日公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统计数据,以今年2月为基准,进口价格指数(2020=100)为143.95,环比下降0.8%。这是该指数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上升后的首次回落。尽管资本材料价格上涨0.3%,但原材料(-2.3%)、中间产品(-0.2%)和消费材料(-0.2%)价格均有所下跌。 从品类来看,矿产品(-2.7%)以及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0.9%)降幅较为明显。其中,原油价格下跌3.8%,氢氧化铝下滑4%,系统半导体下降0.7%。 央行分析指出,国际油价下跌和韩元汇率波动是导致进口物价下滑的主要因素。2月韩元兑美元月平均汇率为1445.56,较1月的1455.79下跌0.7%。同期,国际油价以迪拜原油为基准,月均价格从每桶80.41美元降至77.92美元,跌幅达3.1%。 央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表示,展望未来进口物价走势,3月以来国际油价较上月平均下降约9%,而韩元汇率则有所回升。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仍需进一步观察。 数据显示,2月出口物价指数(以韩元为基准)为134.56,较1月的135.31下降0.6%,同样为五个月来的首次下跌。其中,工业品下降0.5%,煤炭和石油产品(-2.5%)、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1%)降幅较为显著;农林渔业产品下降0.4%,新鲜水产品(-5.3%)、柴油(-4.8%)和闪存(-4.3%)价格跌幅较大。 从贸易指数(以美元为基准)来看,2月进口量指数(103.03)同比增长2.4%,进口金额指数(123.65)同比下降0.2%;出口量指数(111.92)和出口金额指数(124.11)分别同比增长2.8%和1.3%。 首尔市某加油站一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4 09:35:368日,在明洞商业街头摆放的餐厅菜单。【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明年半数以上消费者计划缩减消费支出,对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消费信心有所下滑。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于上月13日至20日面向全国1000名18岁以上成年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9日发布的结果显示,53%的受访者表示计划明年减少消费支出。关于减少比率,“-5至0%”区间的回答最多,占20.4%,平均预期减少幅度为-1.6%。 从收入层级来看,消费预期两极分化趋势显著。收入位于1至3级(下游60%群体)的消费者普遍预测消费降级,反之,收入位于4至5级(游40%群体)的消费者则预测消费将有所增加。具体来看,各收入层级的消费支出预期值增减率分别为1级为-6.3%,2级为-4%,3级为-0.1%,4级为1.1%,5级为1.2%。韩经协指出,这一差异主要源于低收入群体对高物价和经济萧条更为敏感的体感影响,收入水平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消费支出的减少。 关于消费支出减少的原因,高物价持续成为首要原因,占44%;其次为收入减少和失业危机,占15.5%;税收和公共费用负担增加,占8.5%。预计消费减少的品种中,旅行、外出就餐、住宿等休闲相关支出最多,占17.6%;紧随其后的是休闲、文化生活(15.2%)以及服装、鞋类(14.9%)。反之,预计消费增加的品种中,食品(23.1%)、房租(18%)、生活必需品(11.5%)等与景气无关的品种较多。 关于影响消费的风险因素问题,高汇率、高物价持续(43.2%)、税收、公共费用负担增加(16.4%)、市场萎缩(12.7%)等回答最多。关于消费复苏时期问题,35.1%的受访者表示“无期限”,显示出对未来消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预期消费环境将在2026年、2025年及2027年以后复苏的回答分别占24.6%、24.3%和16%。 此外,42.2%的受访者认为明年家庭消费环境会恶化,45.6%的受访者回答与今年持平,仅12.2%的受访者表示会改善。关于目前亟需解决的政策课题,物价和汇率的稳定成为最迫切的需求,占42.1%;缓解税收和公共费用负担(20.1%)及调节利率(11.3%)的回答紧随其后。
2024-12-19 15:11:26上月29日,在釜山港堆积的进出口货物。【韩联社】 上月,尽管国际油价出现下跌,但韩元兑美元的汇率却持续上涨,导致韩国进口产品整体价格水平(以韩元为准)上升1.1%。这一趋势若持续,未来几个月内或将对国内消费者物价产生负面影响。 韩国银行(央行)13日发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统计数据显示,以韩元为标准进行初步统计的11月进口物价指数(2020年=100)为139.03,较10月的137.55上升1.1%。 进口物价指数继今年10月(2.1%)之后,连续两个月呈上升趋势。从产品种类来看,农林水产品(2.6%)、初生金属(1.9%)、煤炭及石油产品(1.7%)等环比均有所上涨。具体品种中,咖啡(6.4%)、丙烷气(4%)、铝精炼品(4%)、二次电池(3.9%)等的上升幅度较大。央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解释称,虽然国际油价下跌,但受韩元兑美元汇率上升的影响,进口物价呈上涨态势。 韩元兑美元汇率从10月的1361韩元(约合人民币6.91元)上涨至11月的1393.38韩元,上涨2.4%。反之,同期月均迪拜油价从74.94美元跌至72.61美元,下跌3.1%。李文熙对本月进口物价展望表示:"进入12月以来,国际油价小幅下降,但汇率上涨以及国内外经济条件的不确定性加剧,使得未来进口物价变得难以预测。” 据统计,11月出口物价指数达130.59,环比(128.54)高1.6%,也连续两个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煤炭及石油产品(2.6%)和化学产品(1.3%)带动整体出口物价上涨。具体品种中,柴油(4.4%)、聚丙烯树脂(3%)、铝板(4.5%)等涨幅较大。 从11月贸易指数(以美元为准)来看,出口数量指数(116.83)和出口价格指数(131.16)分别同比下降1.4%和0.3%。进口数量指数(107.40)虽然上升0.5%,但进口价格指数(129.82)下降2.7%。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92.88)同比上涨4.5%,连续17个月保持上升势头,进口价格下降3.2% %,出口价格则上涨1.1%%。随着出口数量指数和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双双上涨,收入贸易条件指数(108.51)较去年同期上涨3%。
2024-12-13 09:46:33韩国银行(央行)13日公布的《10月进出口物价指数》显示,以韩元为标准进行初步统计的10月进口物价指数(2020年=100)为137.61,较9月的134.67上涨2.2%。这是自4月(3.8%)以来的最高涨幅。 进口物价指数从8月的和9月出现下跌后,三个月来首次反弹。原材料以矿产品(4.4%),煤炭及石油产品(4.1%)、计算机电子(2%)和初级金属产品(2.9%)涨幅较为明显。在具体品类中,原油(3.9%)、烟煤(6.4%)、精炼铝(5.7%)、石脑油(3.4%)和牛肉(2.3%)整体上涨。 央行解释称,进口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油价和美元兑韩元汇率均上升。实际上,月均迪拜油价(每桶)从9月的73.52美元涨至上月的74.94美元,涨幅为1.9%,而美元兑韩元汇率为1334.82韩元(约合人民币6.86元)涨至1361韩元,涨幅为2%。 10月出口物价指数从9月的126.77涨至10月的128.92,上涨1.7%,时隔三个月再次上涨。煤炭及石油产品(5.5%)、初级金属产品(2.8%)、化学产品(2.1%)和纺织及皮革产品(1.8%)等带动出口物价上涨。在具体品类中,烧碱(7%)、铝板(6.1%)等涨幅较高。 釜山港【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1-13 1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