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提供 韩联社】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6日,在素有韩国“火炉”之称的大邱市,市民烈日炎炎下撑伞出行。【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三面环海的韩国具有典型亚热带气候特点,受海洋性季风的影响,韩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极端气候频发,韩国梅雨季缩短,夏季进入“超长待机”模式,酷暑高温成为韩国夏季的关键词。 近日青藏高压(南亚高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重高压”袭击韩半岛,高温酷暑天气已连续多日袭击韩国,目前除济州道汉拿山外,全国各地均已下达高温预警。多地气温逼近40摄氏度,京畿道骊州市占东面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大关,创下今年高温记录。这是韩国时隔6年最高气温再次突破40摄氏度,截至目前,韩国共有8次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除1942年8月1日大邱外,其余6日均发生在2018年。 从韩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气象观测的1904年起,最高气温出现在2018年,当年8月1日,江原道洪川最高气温曾冲上41摄氏度,当时气象厅员工为验证这一从未在韩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温度,甚至赶赴现场亲自进行测试。 同样是2018年8月1日,首尔的最高气温达到39.6摄氏度,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2018年“出梅”时间较早,7月11日雨季结束后迎来持续高温天气,当年7月24日第10号台风“安比”生成的强热带风暴袭击韩半岛,加重高温天气。 但由于刚刚进入8月,气象厅预测目前的高温酷暑天气未来至少将持续十天,不排除超过2018年超高温天气的可能性。 据疾病管理厅6日消息,仅上周末(8月3日至4日)韩国高温天气致5人死亡,截至目前韩国今年已有14人死于因极端高温引起的疾病,多为年龄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 截至本月3日,与高温有关的疾病患者总人数达1546人,较去年增加10人,其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分别为77.9%和22.1%。疾病类型主要有热脱水(824人)、热射病(363人)、热痉挛(206人)、热昏迷(129人),其中近8成发病场所为户外。 截至本月,6日,济州已连续22天遭遇“热带夜”(夜间最低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连续天数已超过百年罕见高温的2018年,甚至出现夜间最低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超热带夜”现象。 首尔的“热带夜”现象已持续半个月,持续时间之长排在1908年之后的第四位。首尔市曾于2018年7月21日至8月15日出现过连续26天的创纪录“热带夜”。气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4日,全国平均“热带夜”达12天,已超过“史上最热”2018年的10.2天。 与2018年的烈日炎炎相比,今年的高温更接近又闷又热的“桑拿天”。2018年7月1日至8月4日期间,首尔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为273.5小时和646.91MJ/㎡,今年同一时间段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仅为121小时和473.78MJ/㎡。从湿度来看,2018年7月和8月1至4日分别为77%和68%,今年则高达83%和79%,这也加重了人体的不适感。 中国今年也开启超长“烧烤模式”,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未来数日中国将呈现“东蒸西烤”的天气格局,中东部地区从华南地区一直到黄淮地区“昼蒸夜煮”,其中,江淮、江汉、江南一带在未来一周内高温持久,尤其是本轮高温的核心区域江浙沪皖一带,部分地方最高气温可能接近或达到40℃,再加上湿度大,体感闷热,犹如蒸桑拿。 中国天气网还贴心制作了一张“全国中暑指数地图”,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和新疆部分地方酷热难耐,属于“极易中暑”。除了被称为“四大火炉”的重庆、武汉、长沙、南昌外,杭州这一“人间天堂”也喜提“火炉”称号。 本报在此提醒读者在高温天气里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户外运动,户外工作人员应定时休息,每隔15分钟至20分钟喝一杯水,并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症状严重时要即刻就医。 其实,除了中暑和热射病,高温天气还容易引起其他相关病症。“空调病”是高温天气下人在出入室内空调房与室外时因较大的温度差,无法及时调节热量平衡,就会出现感冒、关节酸痛等症状。高温甚至还能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情绪“中暑”,使人的精神、情绪产生波动,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北京故宫博物院前,大批市民全副武装抵御阳光。【图片提供 新华社】
2024-08-06 15:45:25韩国中秋节期间持续高温,大部分地区发布高温预警。预计全国多地最高气温将达到33至35度,部分地区伴有雷阵雨,夜晚或出现“热带夜”现象。 16日上午,韩国市民和外籍游客正在首尔钟路区光化门广场穿过隧道喷泉。【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9-16 15:45:09几日前,刚从东南亚度假回来的记者面对众多朋友的询问:“夏天去东南亚不会很热吗?”、“那里的天气如何?”记者回答:“相比韩国的酷热,在东南亚并没有感觉到那么炎热。”这确实是事实,眼下韩国正在遭受异常高温的侵袭,使得两地的气温几乎难以区分。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厄尔尼诺”现象的叠加使得地球各地异常气候现象日益严重。韩国也不例外,各地正在出现气候异常现象。进入今年夏天以来,韩国遭遇局部大暴雨和创纪录的高温天气,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气候灾害。 为了应对连续多日出现创纪录的高温天气,韩国行政安全部(以下简称“行安部”)从1日下午6时启动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一级应急响应,并将高温预警级别提升至最高级别“严重”。 高温预警“严重”级别意味着至少40%的地区体感温度连续3天以上超过35摄氏度,或至少10%的地区体感温度连续3天以上超过38摄氏度。这是自2019年以来时隔4年再次将高温预警上调至最高级别“严重”。此前,行安部曾于7月1日发布高温预警“警戒”级别。 除此之外,上个月韩国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暴雨,导致无数的灾害和经济损失。据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最近发布的消息,截至7月,连日暴雨已造成47人遇难,3人失踪,还有1554人未能回到家中,被迫进行临时疏散。 多家外国媒体对韩国的暴雨灾害和灾后情况进行了报道,并分析称,由于气候危机,东亚地区发生气候异常现象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英国媒体《路透社》指出,去年在首尔遭受115年来最大的暴雨灾害后,韩国政府曾承诺加强应对措施,然而本次灾难仍然发生。美国媒体《纽约时报》报道称,韩国夏季经常降雨,其山地地形较多,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然而,这次灾难造成的伤亡人数较往年明显增多。 预测显示,受气候变化影响,韩国民众将面临更多的“炎热的日子”。韩国气象厅于2日公布了暑热压力指数预测值。暑热压力指数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注册的指数“湿黑球温度”(WBGT,Wet-Bulb Globe Temperature)。 湿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摄氏度(℃)。它采用自然湿球温度(tnw)、黑球温度(tg),以及空气干球温度(ta)计算,反映了气温、湿度、日射量、风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根据暑热压力指数(WBGT)的计算,该指数随着湿度的上升而增加。目前(1979年至2014年)韩国的暑热压力指数为28.1摄氏度。假设的非常高排放(SSP5-8.5)气候变化情景——“以快速产业技术发展为中心,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城市盲目扩大时”推算”,预测显示在21世纪后半期(2081年至2100年),韩国的暑热压力指数将达到35.8摄氏度。 另据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韩国的变暖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韩国环境部最近公布了《气候变化适应报告》,该报告涵盖了从1912年至2021年长达109年的数据。报告显示,在该期间韩国的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高达1.6摄氏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1.09摄氏度)。这一数据表明,韩国面临着更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该报告还指出,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气候变化相关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5亿元),为重建所需费用的2至3倍。 3日下午,在首尔龙山站前,戴着阳伞的市民们正在迈步。【图片提供 韩联社】 然而,韩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成绩仍然处于下游。根据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7)发布的最新《2023年气候变化绩效指数(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韩国再度陷入尴尬境地。在评估全球60个国家(包括59个国家和欧盟)中,韩国的“气候变化绩效指数”排名倒数第一,与去年的成绩相比并没有多大改观。 具体来看,韩国在4个评价项目中有3个遭遇“极低水平(very low)”的评级。温室气体减排排名第56位,可再生能源排名第51位,能源消费排名更是垫底,位列第60位。韩国的气候政策排名仅为第50位,被评为“极低水平”。 此前,韩国政府宣布通过《第十次电力供需基本计划》等政策,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电力结构比例从6.5%提升至21%。然而,尹锡悦政府上台后,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大幅调整,转而扩大核电发展。 近期,韩国持续遭受暴雨和高温酷暑天气,并且当前正面临第6号台风“卡努”(热带风暴级)的威胁。由于“卡努”带来的高温多湿空气的影响,预计酷暑和热带夜将持续并加强到下周。有分析指出,“卡努”可能在移动至日本九州南部海域后,继续向韩半岛方向前进。气象厅在3日上午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由于“卡努”向北行进,高温多湿的气流将继续影响韩半岛,导致酷暑和热带夜持续至下周。 为了避免气候变化灾害,韩国政府有必要采取积极而宏观的气候变化应对措施。特别是通过能源转型和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实现碳中和,同时加强气候政策的力度,努力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变暖问题。 高温持续的3日下午,在庆尚北道高灵郡茶山面平原上,一位农民在烈日下头戴报纸收获大葱。【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3-08-03 17:09:38据韩国消防厅16日消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酷暑造成的人员伤亡,计划实行“2024年应对酷暑急救活动对策”。 近五年间消防厅的应对酷暑急救活动现状分析结果显示,高温疾患应急处理患者人数年均为1265人,其中移送医疗机构治疗的人数为1169人。 去年高温疾患患者人数多达2436人,其中2153人移送医疗机构。去年8月新万金世界童子军大会活动中,感染高温疾患的患者较前一年的306人暴增331%,共有1318人移送至医院。 从不同场所的急救活动现状来看,停车场等道路外交通区域及户外发生的患者分别占比16%,在室内发生的比例也与此相似。主要症状方面,户外活动导致的水分流失患者1527人(62.7%),中暑患者325人(13.3%),热昏厥患者305人(12.5%)。 从患者年龄来看,80岁以上(16.1%)、50多岁(15.6%)、70多岁(15.5%)的中老年人群移送患者较多。60岁以上老年人的移送件数为1103件,占全体的45.3%,活动量大的10多岁青少年也达到316件,占比13%。 在时间上,62.5%(1522人)的病例发生在一天中日照量最多的正午至下午6点之间。 消防厅计划从20日开始加强应对酷暑的急救出动准备,并在全国所有119急救车上配备冰袋、盐、补水喷雾、电解质溶液等应对高温的急救设备。全国1503辆配有急救装备的消防泵车也作好应对酷暑的准备,以完善酷暑引发的急救出动准备工作。 消防厅119急救科长刘炳旭(音)强调,酷暑预防比应对更加重要,在日照量大的时间段尽量不要进行户外活动,随时补充水分,遵守国民行动指南。 京畿道酷暑急救队【图片来源 京畿道政府】
2024-05-16 15: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