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关税厅(海关)22日公布的本月1至20日进出口现状,出口额为3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4亿美元,增幅为5.3%;进口额为345亿美元,同比减少11.2%。在海关统计的每月1至20日进出口情况中,自去年8月后出口首次恢复增长。
此前,产业通商资源部(以下简称产业部)预测贸易收支最早将于8月左右扭亏为盈。产业部副部长张瑛真表示,进入今年以来,贸易赤字规模每月都在持续减少,预计将在8至9月扭亏为盈。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去年,韩国对中国和美国的出口差距缩小至52.35亿美元,为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变化反映了中美贸易格局重塑对韩国出口结构的深远影响。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及2015年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生效以来,中国长期稳居韩国最大出口市场。然而,近年来,受中国内需疲软和中间品自给率提升的影响,中韩供应链分工体系受到冲击,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呈现下滑趋势。 根据韩国贸易协会6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330.26亿美元,同比增长6.6%,继续稳居韩国最大出口市场。然而,对美国的出口额达到1277.91亿美元,增幅达10.45%,不仅创下连续7年新高,还实现连续8年正增长。 数据显示,韩国对中国和美国出口额的差距已从2018年的894.05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大幅缩小至2024年的52.35亿美元,创下自2003年以来的最小差距。 韩国对中国出口在2021年创下1629亿美元的历史高点后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降至1557亿美元,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1248亿美元。尽管2024年小幅回升至1330亿美元,但增长势头依然乏力。 长期以来,韩国对中国出口以零部件和材料等中间品为主,而中国则通过加工这些中间品生产成品并供应全球市场。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这一传统的分工模式正逐步发生变化。 相比对华出口的疲软,韩国对美出口呈现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汽车(8.2%)、半导体(122.8%)、通用机械(3.6%)和计算机(196.8%)等核心品目的出口表现突出。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三星集团、SK集团、现代汽车和LG集团等韩国主要企业在美国加大对半导体、二次电池和电动汽车等尖端产业的投资,推动了相关机械设备和中间品的出口。此外,美国科技巨头增加对人工智能(AI)服务器的投资,也为韩国半导体出口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韩国贸易协会趋势分析室长张相植(音)指出:“美国作为大型消费市场,其出口结构日益多样化,包括信息技术(IT)、机械设备和石油化学等领域。美国本地投资的增长,相关中间品出口逐渐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 展望未来,若中美贸易冲突进一步加剧,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启动第二任期的情况下,以美国为中心的供应链重组或将对韩国对华出口带来更大挑战。 张相植表示:“鉴于中美冲突和中国强化自给自足的趋势,维持对中国出口的增长难度将持续增加。韩国需要以韩美同盟为基础,通过加强尖端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合作,提升与美国的互补性贸易关系。” 现代汽车的电动汽车电池【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
2025-01-06 11:02:04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政治环境复杂化的双重压力下,韩国经济的两大支柱——制造业和出口产业,预计将在明年年初迎来严峻挑战。 随着“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的上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经济复苏步伐放缓,韩国出口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政策领导力削弱的隐忧也让经济界倍感担忧。 ▲半导体出口预警 指标全面下滑 22日,韩国产业研究院、韩国经济人联合会(韩经联)和韩国贸易协会分别发布了关于2025年制造业景气及出口前景的报告,这些分析普遍呈现出对未来形势的高度担忧。 根据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明年1月制造业景气状况预测指数(PSI)为75,较12月的96大幅下降21点。这是自2022年11月(70)以来的最低值,显示出对制造业景气大幅萎缩的预期尤为强烈。尤其是韩国的核心出口产业——半导体行业,其明年1月PSI预测值仅为65,相较于12月的124暴跌59点。 更令人关注的是,半导体行业本月的PSI已经降至82,低于基准值100。这不仅终结了此前连续18个月保持在基准值以上的纪录,更预示着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产业压力。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在当天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出口产业景气展望指数(EBSI)报告”中指出,明年第一季度EBSI为96.1,自今年第四季度的135.2大幅下滑,并跌破基准值100。这一趋势反映出出口条件正在全面恶化。 报告显示,在15大出口品类中,包括半导体、钢铁、医疗器械在内的10个品类指数均低于基准值,预计明年初出口表现将持续低迷。以半导体为例,今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的EBSI分别为103.4、148.2、125.2和135.2,而明年第一季度预测值骤降至64.4,跌幅尤为显著。其他品类如钢铁及非铁金属制品(64.1)、医疗精密仪器(74.8)、农水产品(77.7)、电气及电子产品(85.3)等均处于低迷状态,出口前景堪忧。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出口环境严峻 韩经联的调查显示,2025年韩国全年出口增长率预计仅为1.4%,低于产业研究院此前预测的2.2%。在调查覆盖的12大出口主力行业中,生物健康(5.3%)、一般机械(2.1%)、石油化工及石油制品(1.8%)、电气电子(1.5%)、船舶(1.3%)等行业预计将实现正增长,但汽车及零部件(-1.4%)、钢铁(-0.3%)等行业可能出现萎缩。 出口前景低迷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要出口对象国经济不振(39.7%)、贸易保护主义加剧(30.2%)、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削弱竞争力(11.1%)等。特别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再次当选,使美中贸易摩擦进一步升温。韩经联调查中,48.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将成为明年最为困难的出口市场,而中国以42.7%的比例紧随其后。 贸易协会分析称,主要国家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可能扩大进口限制措施,这将对韩国出口环境产生直接冲击。 ▲半导体行业压力大 政策支持成关键 作为韩国出口支柱产业的半导体行业,正面临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压力。贸易协会指出,中国DRAM出口的增加,以及下游产业库存的积压,可能进一步削弱韩国企业的出口条件。 对此,韩经联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呼吁:“政府应采取措施稳定外汇市场,为出口企业创造更具竞争力的环境。同时,国会应避免出台可能削弱企业活力的监管法规。” 展望未来,在外部市场挑战持续加剧和国内政策制定面临复杂局面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外部压力与内部支持,将决定韩国制造业和出口产业能否在明年实现稳定发展。 11月29日,釜山神仙台·戡蛮·新戡蛮码头堆积着大量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2 14:21:46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韩国贸易协会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韩国纯电动汽车(BEV)进口额达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中国电动汽车进口额高达8.48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65.8%,首次超越德国成为韩国最大电动汽车进口来源国。 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电动汽车对韩出口额同比激增848%,而德国下降38%,导致两国排名出现逆转。此前,德国一直是韩国电动汽车最大进口国。 据了解,目前进入韩国市场的中国电动汽车主要为公交车和卡车等商用车。韩国国土交通部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今年上半年调整了有利于国产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中国电动公交车市场份额仍达40.7%,逼近国产电动公交车的59.3%。 去年下半年起,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特斯拉凭借价格优势大规模进入韩国市场。CarIsYou数据研究所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Model Y销量同比增长395.4%,达1.0041万辆,成为进口车销量冠军。同期,特斯拉Model 3销量7026辆,位列第四。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品牌电动乘用车正加速布局韩国市场。中国最大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计划于今年下半年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这将进一步加剧韩国本土车企的竞争压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电动汽车对中国出口几乎为零。这种巨大的贸易逆差不仅影响韩国贸易平衡,也凸显了韩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在韩国主要汽车市场之一的欧洲,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已超18%,增长迅速。韩国汽车移动产业协会(KAMA)数据显示,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韩国电动汽车全球市场占比降至9.6%,低于去年的10.4%。 韩国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报告指出,韩国电动汽车产业亟需通过创新生产方式、优化供应链等手段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图片来源 网络】
2024-09-18 10:05:42随着美国对华贸易壁垒的不断升级,造船和海运业界人士预测,美国未来可能会对中国产船舶实施制裁。这一举措或将对使用中国船舶的韩国航运公司和货主在美洲航线的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据造船和海运业界5日消息,上个月在希腊雅典举办的波塞冬海事展览会(Posidonia)上,美国政府对中国造船业界的打压措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全球造船和海运公司预计,美国未来可能会对中国产船舶实施制裁,包括征收关税或最坏情况下禁止入港。 一位参加上个月在希腊雅典举行的波塞冬海事展览会的海运业界人士表示,美国两党均将中国造船业视为国家安全威胁,因此无论美国大选结果如何,对中国造船厂实施制裁的可能性依然很大。这种担忧已导致欧洲船运公司推迟对中国造船厂的订单,或采取措施减少对中国金融的依赖。 美国将中国的造船业基础设施视为国家安全风险因素。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于上月5日发布的《解读中国海军扩建》(Unpacking China’s Naval Buildup)报告,目前中国拥有234艘军舰,规模为全球最大,而美军海军则拥有219艘军舰。报告指出,中国甚至动用了建造商船的造船厂,积极投入军舰建造。 若全球海运公司逐渐与中国造船厂保持距离,韩国造船业将受益匪浅。据悉,以色列船运公司Ray Shipping为了应对中美矛盾,已将新船建造订单全部转向韩国造船厂。航运咨询公司克拉克森研究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球船舶订单余量为1.3312亿修正总吨(CGT),其中中国占6784万CGT,占比51%;韩国为3907万CGT,占比29%。 使用或订购中国产船舶的公司不确定性将增加。据悉,现代Glovis公司继2021年向中国造船厂订购8艘船后,又在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追加订购了约12艘船。现代Glovis主要负责运输现代汽车、起亚等全球整车企业的货物。一位海运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尽管中国产船舶价格低廉,但为了减少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最好将船舶订单交给韩国国内造船厂承揽。 HD现代(现代重工业集团)蔚山造船厂全景。【图片提供 HD现代】
2024-07-05 1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