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约会应用程序WIPPY公布了针对今年上半年(1月至6月)约34.5万名20多岁用户的性格、爱好、价值观等个人资料和行为数据的分析结果,结果显示,20多岁年轻人使用“现在”、“立刻”、“下班后”等立即性词汇是30多岁用户的1.5倍以上。
特别是WIPPY针对喜欢即兴相遇的20多岁用户推出的“附近有人一起玩”功能中,有74%的用户是20多岁。而通过这一功能匹配后进行聊天的比例达到71%。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别人穿过的,你也穿得下去?”曾几何时,这句话是长辈对“穿旧衣”的调侃,如今却被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当作展现环保意识和生活态度的口头禅。 在高物价与消费疲软的当下,二手服饰市场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笔者也曾在韩国最大二手平台“胡萝卜市场”上转售过一件闲置外套,并以合理价格入手了一条几乎全新的连衣裙。这不仅是节省开支,更像是参与了一场可持续生活的实践——通过延长物品使用周期,为消费赋予更多意义。 这股二手风潮,正在时尚领域悄然生根,逐步形成新的消费趋势。与其盲目追逐当季新品,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花时间“淘”出状态良好、风格独特的旧款服饰。在此背景下,韩国头部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也于近期宣布进军二手市场,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Musinsa Used”服务,允许用户在应用程序(APP)内直接进行服饰转售。 从“胡萝卜市场”、“闪电市场”等综合型二手平台的崛起,到时尚电商巨头亲自入局,二手交易正从小众选择转向主流生态。业内预测,韩国二手服饰市场规模有望在2028年突破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95亿元)。从“旧衣”到“复古潮品”,二手商品正被重新定义,并逐步构建起兼具文化意义与消费价值的全新叙事。 放眼全球,国际品牌的动向也在强化这一趋势。ZARA、优衣库等快时尚巨头近年来纷纷在日本和英国等地相继推出二手服饰回收与转售项目。如今,连以潮流著称的本土平台Musinsa也正式入局,不仅是对二手市场商业潜力的认可,更是对当代消费观转变的积极响应。 笔者认为,在消费趋于理性的当下,年轻人并非不买衣服,而是不再盲目买新衣服。他们在二手平台上挑选的不只是旧衣,而是一种契合自我审美与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2025-04-09 14:15:48一项调查显示,韩国20岁以下年轻人的信用贷款滞纳率已经超过了1%,创下了各年龄段的历史新高。 韩国《亚细亚经济》12日报道,从韩国国会策划财政委员会的共同民主党议员洪性国办公室收到的“19家国内银行各年龄段信用贷款滞纳率”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20岁以下年龄段的信用贷款滞纳率达到了1.4%。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的0.7%上升了0.7个百分点,增长近一倍,是自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值。20岁以下年龄段的滞纳率曾经低于1%,但去年年底首次超过1%,今年3月底升至1.3%,并在今年6月底再次升至1%中段左右。 全体信用贷款滞纳率也达到了0.6%,较去年同期的0.3%翻了一番。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数据,30多岁的滞纳率从去年同期的0.3%上升至0.6%。40多岁和50多岁的滞纳率分别上升了0.2个百分点,达到了0.5%。而60岁以上的信用贷款滞纳率从去年6月底的0.5%上升至今年6月底的0.8%,上升了0.3个百分点。 尽管整体信用贷款人数呈下降趋势,但韩国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年龄段的信用贷款人数却出现了明显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韩国信用贷款人数为688.6815万人,较去年6月的691.2326万人减少了2.5511万人。然而,与此同时,20多岁年龄段的贷款人数从61.4746万人增加到了69.1948万人,增幅超过8万人。 根据年龄段划分,截至今年6月底,40多岁人群的信用贷款人数最多,达到了205.8655万人,其次是30多岁(164.8597万人)、50多岁(161.4285万人)和60岁以上(87.333万人)。 此外,根据今年6月底的数据,韩国的信用贷款余额为163.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98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4.4万亿韩元减少了20.6万亿韩元。20多岁年龄段的贷款人信用贷款余额为7.5万亿韩元,占比最低。相比之下,40多岁年龄段的贷款人信用贷款余额最高,达到了59.4万亿韩元,其次是50多岁,为43.9万亿韩元,30多岁为40.9万亿韩元,60岁以上为12万亿韩元。 有分析指出,20多岁和30多岁年龄段的信用贷款滞纳率较高,原因是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以及年轻人最近在信用贷款领域参与杠杆投资的情况较多。 今年6月,韩国银行(央行)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中也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在2020年之后发放的家庭贷款中,30岁以下贷款人的家庭贷款占比相对较高,因为他们的收入基础相对薄弱,所以该年龄段的家庭贷款滞纳率可能高于预期。”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3-09-12 10:44:38“就算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又怎样呢?TikTok太令人上头了,根本停不下来!”、“说到海淘没有比阿里速卖通更好用的App了,中国制造又怎样?便宜好用是王道!” 如果你打开一位韩国年轻人的手机,可能会惊讶于里面的“中国元素”,TikTok用来刷短视频,《崩坏:星穹铁道》或《原神》让游戏玩家欲罢不能,亚马逊海淘早已Out,现在流行的是阿里速卖通(Aliexpress)。从电商、社交到手游,韩国年轻人的手机已被中国App“渗透”。 这与此前多项有关中韩民间关系的调查结果大相径庭,二三十岁的韩国年轻人虽然对中国没啥好感,但却对中国商品及服务高喊“真香”,这一看上去多少有点矛盾的现象在韩国成为有趣的现象。 由中国字节跳动公司创办运营的短视频社交应用程序TikTok自横空出世后,对新鲜事物十分敏锐的韩国年轻人欲罢不能沉醉其中,在十几岁至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中,大有取代“油管”和Instagram的趋势。2021年10月为266万人的月活跃用户数(MAU)去年已超过400万人,下载TikTok的智能手机超过830万部。这意味着约五分之一的韩国人都在智能手机中安装了这款程序。 在艺人网红的明星效应拉动下,TikTok在韩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字节跳动也将韩国视为业务的主要拓展市场。今年4月,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访问韩国考察市场,足可见重视程度。 为纪念防弹少年团(BTS)出道十周年,TikTok推出短视频挑战活动。【图片提供 TikTok】 在游戏产业极为发达的韩国,中国游戏“反客为主”已不是啥新鲜事。以“技术宅拯救世界”为口号的中国游戏商米哈游凭借旗下游戏《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等在韩国爆火,稳居谷歌和苹果应用市场下载排名前列。尤其是《崩坏:星穹铁道》在韩国上线已超过一个月,热度丝毫不亚于Wemade的《夜鸦》、Kakao Games的《上古世纪:大战》等。《哒哒特攻》《万国觉醒》《神将三国》等中国手游也俘获了大批韩国手游发烧友的芳心。 游戏业界某相关人士透露,去年11月在釜山举行的G-Star游戏展上,米哈游的展台人头攒动人气爆棚,挤满了前来试玩体验的游戏玩家。甚至有“米哈游拯救了G-star”的说法,中国手游成功抢镜。 上月24日,《原神》和品牌披萨店“Pizza Alvolo”推出联名产品,吸引大批游戏玩家前来。【图片提供 米哈游】 不仅在文创领域,中国App在流通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日渐上升。尤其是阿里巴巴旗下跨境平台阿里速卖通在韩国的火爆令人始料未及。大数据平台IGAworks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阿里速卖通在韩国的安装次数为38万次,在购物应用软件中排名第2位,高于Coupang。不止是下载安装次数增长,用户人数也呈倍数增长。Mobile Index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还停留在120万的月活跃用户(MAU)人数今年4月已增加至290万,两年的时间内增长了一倍多。去年10月首次突破200万人后,突破300万大关近在眼前。 韩国虽然人口基础不大,但消费水平一直在全球名列前茅,尤其是电商市场极为发达。全球速卖通视韩国市场为核心基地,不断加大运营投入,今年还启用知名度极高的演员马东锡作为形象代言人。在电视、地铁等大量投放广告,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阿里速卖通”日前举行夏季热卖品牌促销。【图片提供 阿里速卖通】 中国App在韩国大行其道的同时,韩国年轻人对于中国的好感度却屡屡创下新低,据市场调查专门机构Trend Monitor今年2月面向韩国人实施的对周边国家好感度调查结果显示,20-29岁及30-39岁的受访者中,对中国持反感态度的分别高达69.6%和70.4%,高于平均水平(64.3%)。 韩国年轻人在这一问题上的“心口不一”背后的原因很多,首先,中国App的质量较之前出现肉眼可见的提高,不过四五年前,中国手游还被韩国玩家认为粗制滥造、爱打“擦边球”。但依靠庞大的资金实力收购欧洲多家游戏公司后,不断推出高品质游戏,例如米哈游的《原神》在全球大热。文创业界人士认为,如果一款App本身具有不可被替代的足够竞争力,年轻用户们不会在意它是来自中国还是来自日本,例如TikTok被质疑存在泄露用户信息的漏洞后,并没有造成用户大量流失,这是因为市面上无法找到替代TikTok的App。 其次,泄露个人信息”争议备受诟病后,多家中国企业纷纷将数据中心转移至东南亚或欧洲等地,或干脆像“抖音”和“TikTok”将国内和国外业务拆分单独运营,字节跳动和米哈游先后将业务基地转移至新加坡,据悉,阿里巴巴也正在探讨将海外电子商务业务大本营转移至海外的方案。
2023-06-15 14:55:08近期,越来越多的韩国用户选择舍弃Meta旗下社交平台Facebook(脸书)和Instagram(IG)。分析显示,这一趋势主要由于用户对网络空间中泛滥的虚假新闻、广告感到厌烦和疲劳。 韩国大数据企业IGAworks旗下分析平台“MOBILEINDEX”于1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月韩国脸书月活跃用户数(MAU)为894万人次。曾在韩国社交平台界占据领先地位的脸书,其月活跃用户数今年2月出现了显著下滑,约为980万人次,首次降至1000万以下。与去年相比,约有140万用户停用了脸书,显示出该平台在韩国用户中的影响力正显著下降。 在年轻人群体中广受欢迎的IG,其在国内的月活跃用户数连续三个月萎缩。今年8月,IG的月活跃用户数约为1925万人次,9月1901万人次,10月1885万人次,11月1865万人次。虽然,IG在2021年推出短视频功能“Reels”后,一度吸引了大量用户,但目前却面临逆势增长。 业界分析人士指出,社交平台上的大量低质内容令用户感到厌倦,这可能是导致脸书和IG用户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前,这些平台上充斥着仿冒名人的虚假广告、新闻和令人反感的内容。然而,公司不仅未对低质内容进行过滤,还允许付费刊登任何低质量内容,并助长了这一现象。韩国媒体振兴财团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使用过脸书的中小学生占比高达80.3%,但去年降至46.1%。受年轻用户流失影响,脸书用户数量预计将进一步急剧减少。 【图片提供 网络】
2023-12-11 11: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