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提供 韩联社】
韩国高温天气持续多日,全域发布高温预警。3日,位于果川的首尔大公园动物园内,动物们正在享受冰镇西瓜带来的清凉。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2日,在首尔某大型超市,市民在挑选蔬菜。【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上月受持续高温影响,以蔬菜为中心的农畜水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但随着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整体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小幅回落。 韩国银行(央行)于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生产者物价指数为119.17(2020年为基准100),同比上涨1%,环比(119.38)下降0.2%,连续两个月呈下降趋势。具体来看,农畜水产品生产者物价指数环比上涨5.3%,其中,农产品和畜产品分别上涨5.7%和8.2%。电力、煤气、自来水等公用事业价格指数受住宅用电(13.9%)、城市煤气(0.8%)等上涨影响,环比上涨0.9%。反之,受国际油价及原材料价格下跌影响,工业产品价格整体下降0.7%。其中,煤炭和石油产品下降6.3%,化学制品下降1.2%。服务业方面,由于饭店及住宿服务(-0.4%)、运输服务(-0.5%)等生产者物价指数出现下滑,导致整体服务业生产者物价指数也下降0.2个百分点。 从农畜产品具体品种来看,白菜(61%)、西红柿(51.1%)等蔬菜类和猪肉(16.1%)、牛肉(11.2%)等畜产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反之,柴油(-8.7%)、二甲苯(-12.9%)、DRAM(-2.6%)等工业原材料和酒店(-8.9%)、国际航空游客(-8.3%)等价格有所下降。央行物价统计组长杨娜京(音)表示:“截至今年9月中秋为止,受酷暑天气影响,导致收成低迷,因此以白菜和西红柿等蔬菜为中心的农林水产品物价大幅上涨。” 此外,国内供应物价指数(包括进口商品在内)环比下降0.8%,其中,原材料和中间材料价格分别下降3.5%和0.8%,但最终材料价格小幅上涨0.1%。国内供应物价指数是衡量价格变动的重要指标。
2024-10-22 14:43:506日,在素有韩国“火炉”之称的大邱市,市民烈日炎炎下撑伞出行。【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三面环海的韩国具有典型亚热带气候特点,受海洋性季风的影响,韩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极端气候频发,韩国梅雨季缩短,夏季进入“超长待机”模式,酷暑高温成为韩国夏季的关键词。 近日青藏高压(南亚高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重高压”袭击韩半岛,高温酷暑天气已连续多日袭击韩国,目前除济州道汉拿山外,全国各地均已下达高温预警。多地气温逼近40摄氏度,京畿道骊州市占东面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大关,创下今年高温记录。这是韩国时隔6年最高气温再次突破40摄氏度,截至目前,韩国共有8次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除1942年8月1日大邱外,其余6日均发生在2018年。 从韩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气象观测的1904年起,最高气温出现在2018年,当年8月1日,江原道洪川最高气温曾冲上41摄氏度,当时气象厅员工为验证这一从未在韩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温度,甚至赶赴现场亲自进行测试。 同样是2018年8月1日,首尔的最高气温达到39.6摄氏度,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2018年“出梅”时间较早,7月11日雨季结束后迎来持续高温天气,当年7月24日第10号台风“安比”生成的强热带风暴袭击韩半岛,加重高温天气。 但由于刚刚进入8月,气象厅预测目前的高温酷暑天气未来至少将持续十天,不排除超过2018年超高温天气的可能性。 据疾病管理厅6日消息,仅上周末(8月3日至4日)韩国高温天气致5人死亡,截至目前韩国今年已有14人死于因极端高温引起的疾病,多为年龄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 截至本月3日,与高温有关的疾病患者总人数达1546人,较去年增加10人,其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分别为77.9%和22.1%。疾病类型主要有热脱水(824人)、热射病(363人)、热痉挛(206人)、热昏迷(129人),其中近8成发病场所为户外。 截至本月,6日,济州已连续22天遭遇“热带夜”(夜间最低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连续天数已超过百年罕见高温的2018年,甚至出现夜间最低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超热带夜”现象。 首尔的“热带夜”现象已持续半个月,持续时间之长排在1908年之后的第四位。首尔市曾于2018年7月21日至8月15日出现过连续26天的创纪录“热带夜”。气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4日,全国平均“热带夜”达12天,已超过“史上最热”2018年的10.2天。 与2018年的烈日炎炎相比,今年的高温更接近又闷又热的“桑拿天”。2018年7月1日至8月4日期间,首尔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为273.5小时和646.91MJ/㎡,今年同一时间段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仅为121小时和473.78MJ/㎡。从湿度来看,2018年7月和8月1至4日分别为77%和68%,今年则高达83%和79%,这也加重了人体的不适感。 中国今年也开启超长“烧烤模式”,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未来数日中国将呈现“东蒸西烤”的天气格局,中东部地区从华南地区一直到黄淮地区“昼蒸夜煮”,其中,江淮、江汉、江南一带在未来一周内高温持久,尤其是本轮高温的核心区域江浙沪皖一带,部分地方最高气温可能接近或达到40℃,再加上湿度大,体感闷热,犹如蒸桑拿。 中国天气网还贴心制作了一张“全国中暑指数地图”,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和新疆部分地方酷热难耐,属于“极易中暑”。除了被称为“四大火炉”的重庆、武汉、长沙、南昌外,杭州这一“人间天堂”也喜提“火炉”称号。 本报在此提醒读者在高温天气里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户外运动,户外工作人员应定时休息,每隔15分钟至20分钟喝一杯水,并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症状严重时要即刻就医。 其实,除了中暑和热射病,高温天气还容易引起其他相关病症。“空调病”是高温天气下人在出入室内空调房与室外时因较大的温度差,无法及时调节热量平衡,就会出现感冒、关节酸痛等症状。高温甚至还能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情绪“中暑”,使人的精神、情绪产生波动,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北京故宫博物院前,大批市民全副武装抵御阳光。【图片提供 新华社】
2024-08-06 15:45:25今年6月韩国的高温天数已经超过创下炎热纪录的2018年。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提前开始的酷暑会暂时得到缓解,但预计在7月至8月的盛夏期间会迎来比现在更炎热的天气。 据韩国气象厅气象资料开放门户网站23日数据,6月1日至20日期间高温天数为2.4天,是1991年至2020年6月平均高温天数0.6天的4倍。高温天数是指当天最高气温达到33度以上的天数。 自1973年韩国扩充气象观测网并开始制定各种气象记录标准以来,2018年夏季(6月至8月)高温天数最多,当年6月高温天数为1.5天,短暂的梅雨过后,7月和8月高温天数分别达到15.4天和14.1天。其次是1994年,6月高温天数为0.9天,7月为17.7天,8月为9.8天,甚至9月的高温天数也达到1.2天。 今年酷暑的提前开始是因移动性高气压带来的晴朗天气导致日照量增加,同时伴有西南风所致。19日济州开始进入梅雨季节,22日南部地区也进入雨季后,初夏酷暑预计会暂时得到缓解。气象厅预计下周早晨气温为18至24度,白天气温为25至31度,与常年(最低气温18至21度,最高气温25至29度)相比略高或持平。 梅雨结束后,正式的“桑拿酷暑”即将到来。考虑到韩国气候通常在6月开始变热,梅雨期间暂缓,7月至8月迎来正式酷暑,有预测认为今年初夏的高温仅仅是“开始”。此外,6月的高温是移动性高气压带来的“干热”,而7月至8月则可能因带有湿热空气的北太平洋高气压,造成像蒸桑拿一样的酷暑。 气象厅在长期预测中分析称,今年6月和8月的平均气温较常年更高的概率为50%,7月则为40%。蔚山科学技术院(UNIST)高温研究中心长李明仁(音)在气象讲座上通过人工智能(AI)预测的结果显示,今年夏季高温天数较常年(10.2天)更多。 李明仁解释称,7月东亚降水量增加,高温天数减少,但雨天之间可能出现湿热和热带夜现象,8月是冬季厄尔尼诺现象在夏季转换为拉尼娜现象的时期,因此可能出现气温上升趋势。从7月下旬到8月中旬,酷暑可能会持续并出现强烈的高温天气,因此需要为应对高温和暴雨同时出现的复合灾害作好准备。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06-23 14:21:21韩国中秋节期间持续高温,大部分地区发布高温预警。预计全国多地最高气温将达到33至35度,部分地区伴有雷阵雨,夜晚或出现“热带夜”现象。 16日上午,韩国市民和外籍游客正在首尔钟路区光化门广场穿过隧道喷泉。【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9-16 15: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