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统计厅1日发布的《3月在线购物趋势及第一季度海淘购买动向》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海淘市场规模达到1.647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6亿元),同比增长9.4%,创历史新高。
按国家划分,中国以9384亿韩元的购买金额位居榜首,美国以3753亿韩元、欧盟以1421亿韩元紧随其后,分列第二和第三。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市场增长幅度达到53.9%,其他亚洲国家增长87.0%,而美国市场下降了19.9%。
韩国海淘市场中,中国的份额从去年第一季度的40.5%增长至今年第一季度的57.0%,增幅达16.5%,创下历史新高。
不同产品类别表现差异明显,生活用品和汽车用品增长49.9%,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增长72.7%,而服装和时尚相关产品下降2.4%。同时,海淘销售额也呈现大幅增长,达到3991亿韩元,同比增长37.0%。其中,中国市场增长71.7%,美国市场增长17.9%。
第一季度在线购物交易额飙升至历史新高,达到了59.6768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7%。这一增长势头受到了农历新年假期等因素的推动,旅游交通服务(23.9%)、食品饮料(15.8%)、农畜水产品(26.8%)等领域尤为突出。
移动购物交易额也呈现出强劲增长,达到44.360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0.8%。
3月在线购物交易额达到了20.4523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1%。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补贴的发放,汽车及汽车配件交易额呈现出惊人的增长,达到了79.3%。
主页产业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
中国电商推动韩国海淘风潮 保税区滞留物品数量激增
随着来自中国等地的海外直购量激增,韩国保税区内积压的库存商品数量在过去四年内大幅增长了三倍,每年有超过50万件商品在仓储后被销毁。 根据国会政务委员会所属的共同民主党议员吴奇炯从海关获取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保税区滞留物品数量达到63.7万件,相较2019年的19.6万件,增长了224.5%。 滞留物品是指在保税区超过存放期限的商品。这些商品通过正式进口、邮寄或旅客携带等方式试图进入韩国,但在入境阶段被扣留。2019年和2020年的滞留物品数量分别为19.6万件和18.4万件,徘徊在20万件以下,但在2021年急剧增加到23.1万件,2022年更是飙升至69.8万件。 随着海外直购量的迅速增加,特别是通过中国电商平台如全球速卖通和Temu的购物需求激增,滞留物品数量大幅上升。去年,滞留物品中的特快货物(即海外直购物品)数量达到59.9万件,相比2019年的4.6万件增长了1213.1%。特快货物在所有滞留物品中所占比例也从2019年的23.3%飙升至94.2%。 尤其是中国产的特快货物数量,从2019年的7千件飙升到去年的54.1万件,增长率高达7515.7%。在所有滞留物品中的占比也从3.6%攀升至85.1%。截至今年8月,滞留物品总数已达33.1万件,其中特快货物为29.9万件,占比90.2%;其中中国产特快货物占26.1万件,占比78.6%。 随着滞留物品的持续增加,被销毁的商品数量也在同步上升。海关部门对滞留物品采取拍卖、通知提取、上缴国库和委托销售等处理措施,但最终未能处理的物品会被销毁。去年被销毁的物品数量达55.4万件,比2019年增加了197.4%。销毁数量从2019年的18.6万件、2020年的12.8万件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23.3万件,2022年进一步增至55.1万件。 吴奇炯表示:“随着全球速卖通和Temu等中国电商平台的海外直购量日益增加,滞留物品也在逐年增长。滞留物品不仅影响了保税区的物流效率,还带来了高昂的保管、销毁和退运等附加费用。因此,我们必须制定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滞留物品数量,并提升拍卖成交率。” 群山海关特快物流中心【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0-15 13:47:10 -
海淘质量堪忧 半数以上韩国消费者经历过"翻车"
仁川机场本部海关物流中心【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在海淘平台购买过产品的韩国消费者表示购买的产品有过损坏、与实物不符的情况,且由于产品质量等原因,在购买后没有使用过产品。 首尔市和消费者团体面向1000名在海淘平台有过消费经历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并于22日共同发表的《海淘平台信息提供实态调查》报告显示,51.6%的受访者表示有过上述经历。具体来看,27.9%的受访者(279名)表示有过产品损坏、与实物不符的情况,23.7%的受访者(237名)表示在购买后没有使用过产品。 表示有过产品损坏、与实物不符情况的受访者中,58.8%的受访者(164名)表示已直接向卖家提出了赔偿损失的要求,而16.5%的受访者(46名)表示并未采取任何措施。但大部分消费者向海外商家要求赔偿损失后,得到的答复不尽人意,表示满意处理结果的受访者仅41名(25%)。由于海淘交易只能在线上完成,出现售后问题,消费者需要直接与海外电商沟通协调,增加了维权的难度和复杂性。 在海淘平台购买产品后没有使用产品的理由中,“产品有瑕疵,质量不如预期”的回答最多,达59.9%(142名),“没有使用产品的机会(66名)”、“只因好奇购买低廉产品后未使用(19名)”的回答紧随其后。 调查团队于6月25日至7月2日,历时8天,对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Temu、希音(Shien)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内销售的100件服装产品进行调查发现,均为三无产品(无生产信息、生产厂名,生产厂址)。根据韩国《电子商务法》规定,在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必须提供生产信息和联系方式等,若违反规定,将受到警告或罚款处分。调查的100件服装产品中,无生产国标识的有80件,无生产日期的有98件, 无产品材质信息的有7件、无尺寸信息或不准确的有12件。 首尔市公平经济课长金京美(音)表示:“海淘虽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购物选择和可能性,但也伴随着诸多风险。很多情况下,消费者难以确认准确的产品信息,因此,需要慎重决定购买。政府也将持续加大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2024-08-22 09:56:18 -
海淘热潮加半导体复苏 韩国上半年航空货运量超疫前水平
受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Temu、希音(SHEIN)等中国电商货量和半导体需求复苏的推动,加上客运需求增加带来的客机腹舱货运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韩国航空货运量超过新冠疫前2019年的水平。业内人士认为,电子商务、半导体及显示器等主要出口产品的需求增加趋势持续,因此预计下半年航空货运还会进一步增长。 据韩国国土交通部22日消息,今年上半年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航空货运总量达到215.1028万吨,较去年上半年(186.5887万吨)增加15.3%。 在新冠疫情暴发的2020年上半年,韩国航空货运业绩为161.0399万吨,同比减少23.9%。随着疫情期间航空货运需求激增,2021年上半年货运总量增至175.2585万吨,2022年上半年增至176.1961万吨。去年上半年货运总量同比进一步增长5.9%,达到186.5887万吨。 新冠疫情常态化后,今年第一季度航空公司货运业绩同比出现下降,但近期再次恢复上升趋势。今年上半年货运业绩已超过疫前2019年上半年(209.0725万吨)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电商货量的增加对货运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从今年上半年各航线货运量来看,仁川至香港航线最多,达13.4527万吨;仁川至浦东航线为11.1898万吨,位居第二。其后依次为仁川至洛杉矶9.9253万吨、仁川至成田9.6551万吨、仁川至河内8.8103万吨。 有意见指出,半导体需求的恢复也对航空货运增长产生一定影响。韩国关税厅(海关)透露,本月1至20日出口额共计37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8.8%。从品种来看,出口主力品种半导体的出口额同比增加57.5%,今年上半年半导体出口也较去年增长52.2%。 2023年红海航道危机导致海运运费上涨和海运物流中断,航空货运部门因此受益,同时航空货运运费也在上涨。香港TAC指数显示,波罗的海交易所航空货运运费指数(BAI)在今年2月跌至1787点后,自5月起连续两个月维持在2100点左右。 业界预测,下半年中国电商货量、半导体相关需求,以及信息技术(IT)和医药相关货运需求会继续带动航空货运业绩增长。航空业内人士表示,半导体市场复苏持续,人工智能(AI)相关设备和零部件需求也在增加,同时客运需求的恢复带动腹舱货运增加,下半年航空货运也会继续保持坚挺的业绩。 停泊在仁川国际机场的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飞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7-24 11:38:36 -
海淘虽好麻烦也不少 阿里速卖通投诉量同比增近两倍
以全球速卖通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纷纷在韩国市场攻城拔寨,消费者投诉量也随之增长。 韩国消费者院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涉国际交易消费者投诉共计1.9418万起,同比增长16.9%。在线上平台直接海淘商品服务的投诉量占全体的60.8%,达1.1798万起,其中海淘商品相关投诉量同比大增136.1%。 消费者院称,与疑似“钓鱼”网站和全球速卖通有关的投诉量大幅增长,其中全球速卖通相关投诉量从2022年的228起增至去年的673起,增加近两倍。 从产品类别来看,机票和航空服务最多,共计5254起占比27.7%,其后依次为服装鞋帽(4566起)、住宿服务(2331起),分别占比24.6%和12.3%。 投诉理由最多为拖延或拒绝取消订单、退款等,共计7521起占比38.7%,其次为物流问题(2647起,占比13.6%)、违约金及手续费不合理(2271起,占比11.7%)等。 从跨境电商平台所在地来看,对新加坡平台的投诉量最多,为2958起,占比34.4%,其次为中国(含中国香港)1161起(13.5%)、美国1047起(12.2%)、马来西亚608起(占比7.1%)、捷克427起(5%)等。 位于中国(含中国香港)的电商平台涉投诉数量同比大幅增加131.7%,排名从第3位上升至第2位。消费者院称,全球速卖通相关投诉量增加是最主要原因。新加坡平台投诉量较高是由于Agoda、携程旅行等国际在线旅游平台(OTA)涉消费者投诉较多。 全球速卖通APP首页画面 【图片提供 全球速卖通】
2024-03-29 1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