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江南区6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共有18.5559万人次外籍患者前往该区就诊,同比增长209.8%。与2019年的最高值13.1808万人次相比,增长了40.8%。江南区方面表示,去年外籍患者的人数占去年访韩外籍游客总数(60.5768万人次)的30.6%,占首尔外籍游客总数(47.3340万人次)的39.2%,远远超过了(截至2026年)15万人次的目标。
主页财经
“강남은 의료관광 천국”…외국인 환자 작년보다 3배 늘어 ‘역대 최대’
去年,前往首尔江南区进行医疗旅游的外籍患者人数创下新高。几乎每三名赴韩医疗旅游患者中就有一人前往江南区。
首尔江南区6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共有18.5559万人次外籍患者前往该区就诊,同比增长209.8%。与2019年的最高值13.1808万人次相比,增长了40.8%。江南区方面表示,去年外籍患者的人数占去年访韩外籍游客总数(60.5768万人次)的30.6%,占首尔外籍游客总数(47.3340万人次)的39.2%,远远超过了(截至2026年)15万人次的目标。
首尔江南区6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共有18.5559万人次外籍患者前往该区就诊,同比增长209.8%。与2019年的最高值13.1808万人次相比,增长了40.8%。江南区方面表示,去年外籍患者的人数占去年访韩外籍游客总数(60.5768万人次)的30.6%,占首尔外籍游客总数(47.3340万人次)的39.2%,远远超过了(截至2026年)15万人次的目标。
按国家划分,去年前往江南区进行医疗旅游的日本患者最多,为7.1425万人次(38.5%);其次是中国3.1336万人次(16.9%)和美国2.284万人次(12%)。按诊疗科目划分,皮肤科(48.2%)、整形外科(22.7%)、内科(10.5%)和体检(5.2%)是韩国医疗的传统强项。从访客增长率来看,日本游客的同比增长最多,达到748.8%;其次是中国和美国游客,各增长254.9%和108.6%。江南区方面表示,造成大幅增长的原因在于日本和中国20至30岁的年轻人对韩国美妆的兴趣激增。
此外,前往江南区的外籍患者人数一直在稳步增长。2019年超过了13万人次,但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下降至2.3734万人次。在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江南区持续通过线上和线下媒介,向海外患者宣传江南区的医疗旅游品牌,同时采取各类措施提高医疗旅游的竞争力。
2020年,江南区举办了江南医疗旅游线上博览会和2021年俄罗斯·独联体(CIS)直播咨询会等多项活动。去年,在蒙古乌兰巴托举办了江南区医疗旅游说明会,并参加了越南胡志明市博览会。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起,江南区还为前来医疗旅游的外籍游客提供私人订制的机场接机、专业翻译等礼宾服务,深受游客的好评。
江南区区长赵成明表示:“下半年,我们将发展重点集中在“江南医疗旅游中心”,通过结合各国的特点和外籍患者的需求,持续实施积极的营销战略,将首尔江南区打造成为全球代表性的医疗旅游城市。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
韩国"国军日"临时公休 医疗机构可自主决定诊疗费标准
今年10月1日韩国“国军日”(建军日)被指定为临时公休日,因此适用于“周六、夜间和公休日诊疗调剂费加收”制度。根据该制度,患者在公休日或夜间就诊时通常需要支付比工作日更多的自付费用。具体而言,医疗机构在公休日、工作日夜间(周六下午1点后至次日上午9点)接诊时,基本诊查费可加收30%。若使用急诊室,则加收50%。 然而,韩国保健福祉部于27日宣布,对于被指定为临时公休日的10月1日,即便医疗机构按工作日标准收取诊疗费,也不会因诊查费折扣行为受到处罚。这一决定是为应对临时公休日可能给已预约患者带来的额外经济负担。 根据韩国《医疗法》第27条第3项,医疗机构提供折扣费用可能被视为以营利为目的诱导患者,进而受到处罚。但在10月1日这一特殊情况下,即使医疗机构减少诊查费,也不会被视为违法行为。 按照原有规定,患者在这天就诊时本应支付额外的30%至50%的自付费用,药店配药时也需在配药基本费用上额外加收30%的费用。为避免医疗现场的混乱,保健福祉部决定,即便医疗机构选择不向已预约患者等额外收取自付费用,也不会被视为违反医疗法。 首尔市内某家大学医院的急诊室。【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9-27 10:09:19 -
韩国临床医生数量跌至OECD最低 医疗资源供需失衡加剧
根据韩国保健福祉部26日发布的202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健康统计》(Health Statistics 2024)摘要,2022年韩国每千人临床医生数降至OECD成员国的最低水平。 数据显示,韩国每千人临床医生数为2.6人,低于OECD成员国3.8人的平均值。2021年,墨西哥的2.5人曾排名倒数第一,但最新数据显示,韩国与墨西哥均为2.6人,处于最低水平。相比之下,日本和美国的临床医生数为2.7人,加拿大为2.8人,均未达到3人。而奥地利为5.4人,挪威4.9人,德国4.6人,瑞士、丹麦均为4.5人,显著高于韩国。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临床医生数量中还包括了韩医师,如将其排除在外,实际数量可能更低。尽管韩国医学院毕业生数量为每10万人7.6人,略高于以色列(7.2人)、日本(7.3人)和加拿大(7.5人),但远低于OECD的平均值14.3人。自2017年以来,OECD成员国的医学院毕业生人数已从13.1人增至14.3人,而韩国这一数字始终保持在7.6人未变。 与此同时,韩国医生收入水平在OECD国家中位居前列。专科医生年均收入为19.4857万美元(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高于OECD平均12.8368万美元,仅次于荷兰和德国。 韩国的护理人员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22年,韩国每千名护理人员数为9.1人,专业护理人员为7人,均低于OECD平均值9.7人和9人。然而,护理专业毕业生数量为每10万人44.9人,远高于OECD平均值33.5人。尽管如此,护理人员的年均收入为5.2602万美元,低于OECD平均的6.0431万美元。 数据显示,2022年,韩国每千人总医院床位数为12.8张,远高于OECD的平均4.3张。然而,公立医院床位数仅为1.2张,不到OECD平均2.7张的一半。与2017年相比,总医院床位数有所增加,而公立医院床位数则从1.3张减少到1.2张,显示出公立医疗资源的相对不足。 在医疗服务使用频率方面,韩国每人每年平均门诊就诊次数为17.5次,位列OECD首位,远超平均6.3次。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9.6天,仅次于日本(27.3天),居OECD第二位。急性期住院的平均天数为7.2天,排名第七。 韩国的医疗支出占GDP的9.4%,略高于OECD平均的9.2%,但韩国家庭直接负担的医疗费用占比达38.8%,远高于OECD平均的18.9%,凸显出医疗费用对家庭的经济压力。 韩国人均预期寿命为83.6岁,位列OECD第三,仅次于日本(84.1岁)和瑞士(83.7岁)。婴儿死亡率为每千名新生儿2.4人,低于OECD平均4.1人。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主要疾病的死亡率也均低于OECD平均水平,避免性死亡率排名倒数第四。 然而,韩国的自杀率高居OECD榜首,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为每10万人24.3人,是OECD平均的两倍多。同时,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为76.9人,明显高于OECD的64.2人。仅有52.4%的韩国人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低于OECD平均67.6%。 韩国吸烟率已从2017年的17.5%下降至14.7%,但仍高于OECD平均的13.8%。酒精消费量按纯酒精计算为8升,低于OECD的平均8.9升。超重或肥胖人口比例为36.7%,显著低于OECD平均的57.5%,其中男性超重或肥胖率为44.3%,女性为29%。 在长期护理方面,韩国每百名65岁以上人口中的护理从业人员数量为4.8人,低于OECD平均的5.6人。65岁以上老年人中,居家护理接受率为8.1%,机构护理接受率为2.6%,均低于OECD平均的10.2%和3.5%。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9-26 16:14:21 -
韩国妇产科数量十年锐超三成 70余市郡医疗资源严重匮乏
一项调查显示,过去十年间,韩国可提供分娩服务的妇产科数量锐减超三成。目前,全国超70个市、郡面临妇产科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困境,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无妇产科”或“难分娩”现象。 据韩国保健福祉部2日发布的消息,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可提供分娩服务的妇产科数量较2013年锐减34.4%,由706家缩减至463家。这一数据源于健康保险审查评价院对申请分娩相关酬金的住院明细单件数进行的计算和分析。 值得关注的是,诊所级医疗机构的减少幅度尤为显著,可提供分娩服务的诊所级妇产科从2013年的409家锐减至去年年末的195家,数量几乎腰斩。政府分析认为,妇产科数量锐减的背后,是新生儿数量减少带来的运营成本上升、医疗事故风险攀升等工作环境恶化所致。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250个市、郡、区中,有72个市和郡没有妇产科或虽有妇产科但难以进行分娩。其中,22个地区没有妇产科医疗机构,50个地区虽有妇产科但没有分娩室。具体来看,缺失妇产科医疗机构的22个地区均为郡,其中庆尚北道6个、江原道5个、全罗北道4个、全罗南道3个、庆尚南道2个、忠清北道1个、大邱1个。尽管设有妇产科,但实际上无法提供分娩服务的50个地区中,全罗南道10个、京畿道8个、忠清南道6个、庆尚南道6个。 目前,为了改善和维持分娩基础设施,政府自2011年起对分娩薄弱地区进行筛选,并对上述地区的妇产科设置与运营提供设施、装备及运营费用等支持。此举旨在提升该地区的产科医疗水平,确保孕妇和新生儿能够获得及时且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自今年起,政府对分娩薄弱地区医疗机构的设施、装备费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将设施、装备费由去年的1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4.5万元)提高至今年的12亿韩元,此外还将提供5亿韩元的运营费用支援。 为保障高危产妇安全就医,政府在持续推进分娩脆弱支援项目的同时,还制定了加强补偿的方案,大幅提升分娩酬金。自本月1日起,政府新设“高危孕妇综合诊疗政策”,对集中治疗室住院患者每天提供20万韩元支援,最多可享受7天。此次政策调整预计将投入2600亿韩元。 空空如也的医院新生儿室。【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6-02 15:06:32 -
韩国明确急诊医疗免责标准 医务人员将专注重症患者
今后,即使急诊医疗机构拒绝接收感冒或腹泻等轻症、非紧急情况的患者,或因人手不足等原因拒绝诊疗时,医务人员也将免于责任追究。这一规定明确了此前模糊不清的医务人员免责标准。 据韩国政府和医疗界16日消息,韩国保健福祉部(以下简称“福祉部”)已于前日向全国17个市道和大韩医院协会、大韩医师协会和大韩护士协会等各医疗协会等发出了《急诊医疗法中正当拒绝诊疗事由的指南》通知。 根据韩国《急诊医疗法》第6条规定,急诊医务人员在接到急诊请求或发现急诊患者时,应立即提供医疗服务。而此次福祉部发布的指南则进一步明确了可以正当拒绝诊疗的具体情形。 首先,福祉部宣布即使急诊室不接收属于韩国分诊量表(KTAS)4至5级的轻症或非急诊患者,也不会追究医务人员的责任。KTAS4级指准急诊患者,如精神混乱或尿路感染;5级则为非急诊患者,如感冒、肠炎和腹泻等。此举旨在让急诊室医务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处理重症患者,从而提高急诊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然而,考虑到患者往往难以准确判断自身病情轻重,通常会优先前往急诊室。该指南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或导致现场混乱。 此外,福祉部还将急诊室中可能发生暴力事件的情况列为正当拒绝诊疗的理由。例如,患者或家属对医务人员施加暴力、威胁或损坏医疗设施时,医务人员可合法拒绝提供治疗服务;在急诊医疗机构因人手短缺、设备不足,或通信中断、火灾等特殊情况下无法提供适当医疗服务时,医务人员也可正当拒绝接收患者;如果患者或家属的治疗要求违背医务人员的专业判断时,医务人员也可拒绝诊疗。 福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指南明确了正当拒绝诊疗的标准,将在韩国中秋节假期及日常急诊处理中长期适用。但福祉部也强调,这一指南可能会随着相关法律的制定、修改或法院判例的变更而调整。 首尔市内某家急救中心的患者。【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9-16 16: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