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教育部长联合宣布,截至2030年,亚洲大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CAMPUS Asia)参与学生人数计划增至3万人。亚洲大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简称“亚洲校园”项目,在2016年9月正式启动,2017年中国“萨德风波”和2019年韩国“抵制日货”等外交关系恶化的情况下,这一代表性的中日韩三国交流项目依旧持续进行。
自2021年起,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也开始参与这一项目,各国大学通过合作开发共同教育课程,并开展双重与联合学位项目。目前首尔大学、日本立教大学、中国北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正在共同开发“亚洲自由融合学”专业,通过为学生提供线上与线下各大学课程,最终向完成课程的学生授予四所大学共同署名的学位。
据韩国教育部16日消息,韩国社会副总理兼教育部长李周浩、日本文部科学大臣盛山正仁和中国教育部长怀进鹏前日出席在首尔举行的“第四届中日韩教育部长会议”,决定把目前约1.5万人的“亚洲校园”项目累计参与学生人数截至2030年扩大到3万人。
中日韩教育部长会议是2015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后,由韩方主导建立的三国部长级协商机制。此次会议是继2020年1月在中国举办的第三届会议后,时隔四年五个月再次举行。当天,三国教育部长还就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数字化转型而系统推进三国合作达成一致。三国计划未来在数字教育过程中,共享网络安全基本原则,共同寻求多种解决方案。
会议上,三国还分享各自的数字教育政策和优秀案例。日本在会上展示去年7月制定并发布的“教育现场人工智能(AI)使用指南”,中国则公开介绍汇集4万余件基础教育资料的“智能教育(SEC)”体系,韩国提出明年在全国所有中小学首次引进AI数字教材的计划。
主页时政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启动"中日韩精神——2025年度汉字"评选活动
11月1日,中日韩合作秘书处 (以下简称“秘书处”)在首尔宣布启动“中日韩精神——2025年度汉字”活动。该活动已迈入第三年,旨在通过征集代表来年中日韩合作精神的汉字,鼓励民众思考三国共有价值观和共同文化。 11月1日至12月1日,三国民众可通过官网及微博、微信、"X"(原推特)、脸书、照片墙(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参与投票。最终结果将于2025年1月1日公布。 今年5月举行的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重申了加强三国合作的重要性,而本次汉字评选活动不仅延伸了领导人会议的成果,更为增进民间相互理解搭建了桥梁,有力推动了中日韩合作精神。 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表达了对活动的期待。“随着这项意义深远的活动进入第三年,我们期待看到三国民众通过共同的文化纽带再次相聚。活动展现了前瞻性的三国合作精神,促进理解、尊重和友谊。” 去年,"交流"当选"中日韩精神——2024年度汉字","友好"和"尊重"分别位列第二、三名。这些汉字引起了广泛共鸣,反映了中日韩合作25周年之际,三国民众对加强合作的共同愿望。 秘书处是成立于2011年国际组织,旨在促进中日韩三国间的持久和平、普遍繁荣和共同文化。了解更多活动信息及参与方式,请登录https://cjkword.tcs-asia.org/ 【图片来源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
2024-11-01 14:10:41 -
中日韩青年职业满意度走下坡路 美国截然相反
韩国职业能力研究院(KRIVET)首席研究员黄圭熙(音)4日在《The HRD REVIEW》上刊登一篇题为《组织投入、职场信任、职业满足的国际比较:以世代特性为中心》的报告显示,中日韩东北亚三国的青年在40岁前对公司和职业的不满情绪逐渐增加。这一现象背后的青年频繁跳槽、生产效率低下、世代间的矛盾等原因备受关注。 该报告包含韩国、日本、中国、美国和德国五个国家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伦理调查结果。研究团队在五个国家的18至64岁在职人员中分别按性别和年龄分层抽样1500人,对共7500人样本的组织投入、信任和职业满意度进行调查。 例如,组织投入方面的问卷调查中包括“即使其他公司给出的薪酬更高,我也会选择继续在目前的公司工作。”等问题,受访者根据对问题的认同程度在1至5分之间进行打分。职场信任方面包括“我可以信任所在公司的大多数员工。”,职业满意度则包括“我希望在目前的职业中继续发展。”等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韩国受访者对公司的信任度在37.5岁之前持续下降,对职业的满意度在39岁之前持续下降,此后出现反弹并逐渐上升。也就是说,受访者在这一年龄段之前对公司和职业的怀疑和不满持续增加。 日本的情况较韩国更为严重。日本受访者对公司的信任度在47.5岁之前,对职业的满意度在47.8岁之前呈下降趋势,此后才反弹上升。韩国在组织投入方面没有出现与年龄的相关关系,而日本受访者的组织投入度截至42.2岁持续下降。 中国的情况显示,组织投入在36.4岁前,对公司的信任度在38.8岁之前,对职业的满意度在35.5岁之前持续下降,此后反弹上升。德国没有出现显著的年龄相关变化,但与东北亚三国相比,美国的情况却截然相反。 美国的组织投入在52.9岁之前持续上升,对公司的信任度和职业满意度也分别在45.3岁和44.1岁之前持续上升,此后才开始下降。也就是说美国的中青年对组织和职业更加满意。 一般来说,步入中年后通常会升任管理职务,并在职业上取得一定成就,这也可能对职业满意度产生一定影响。此次研究对这一变量以及调查对象的收入水平、正式员工与否、性别和教育程度等因素均进行控制,仅观察与年龄的相关变化。 黄圭熙指出,坊间流传青年普遍对组织和职业不满,这一现象通过研究得到验证。年轻一代对职业和组织持负面态度,可能会对职业生涯中的生产力提升产生抑制效果,并加剧社会冲突。因此,有必要考虑改变这一趋势或把出现反弹的年龄提前的相关措施。 3日,在首尔瑞草区aT中心举行的“2024环境产业招聘博览会”上,青年们正在查看招聘公告。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7-04 10:47:06 -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举办第二届“中日韩精神-2024年度汉字”活动
15日,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再度发起备受期待的“中日韩精神——2024年度汉字”活动。继去年首届活动圆满成功后,今年的活动将为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三国人民带来更精彩、更丰富的文化交流机会。 2024年是中日韩三国合作25周年。为增进三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秘书处鼓励民众在新的一年里发扬三国合作精神。 汉字在中国被称为“Hanzi”,在日本被称为“Kanji”,在韩国被称为“Hanja”,是数千年来东亚文明建设和传播的最重要载体之一。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地见证,在共同文化的基础上,中日韩三国和亚洲文明不断走向深入合作,在经济和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造福了世界文明。” 在11月15日至12月20日期间,三国民众可通过活动官方网站以及微博、X(原推特)、Instagram等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投票。最终结果将于2024年1月1日公布。奖品将在投票结束后通过抽奖发放。 在去年的首届年度汉字评选中,“和合”一词以高票当选,“相生”和“共感”分别位列第二、第三。这充分反映了三国的共同价值观和愿望。 汉字是中日韩三国共同的文化土壤。2018年,秘书处出版了《中日韩共用汉字词典》(TCVD),其中收录了658个三国常用词汇。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是三国政府共同成立的国际组织,旨在促进中日韩三国间的持久和平、普遍繁荣和共同文化。 【图片来源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
2023-11-16 11:41:57 -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交流传递温度 合作带来共赢
【编者按】作为东北亚地区唯一的常设政府间合作机制,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近年来面临着新冠疫情大流行及其他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在这些困境下,秘书处在推动三国在各个领域展开合作时遇到了诸多困难,然而他们不畏困难,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 8月24日,作为唯一受邀的韩国媒体,本报对即将于8月31日卸任的秘书长欧渤芊进行了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她分享了在任期内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所面临的挑战,并就如何加强中日韩三国在文化交流、经济合作、青年一代交流方面的努力,以及三国在维护地区和平、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区域稳定方面的角色等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忙并快乐着” 欧渤芊大使表示,过去两年任期当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受到了疫情的干扰,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不足,中日韩三国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挑战。此外,还出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例如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甚至出现了一些保守主义倾向,这些都对中日韩合作产生了影响。 同时,她还提到,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受到了双边关系的困扰,这使得秘书处在开展活动时面临着不小的难题。然而,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三国间都保持着共识,即在困境中挺身而出,保持中日韩合作的强劲势头,确保合作一直向前推进,不受阻碍。因此,在过去的两年中,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却依然充满了忙碌,而且团队成员们依然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这或许就是秘书处团队的一个显著特点:忙并快乐着。 在谈到秘书处过去两年在促进三国合作方面所采取的具体举措时,欧渤芊介绍说,秘书处今年7月在中国青岛举办了非常重要的年度旗舰项目——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强调要通过此次论坛,在青岛发出中日韩合作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明确信号。此前,秘书处今年4月还在中国厦门举办了第一届“中日韩展望对话会”,邀请了三国的一些非常资深的前政要、前外交官和知名学者,旨在就三国合作进行深入地探讨并对三国政府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通过这些举措,秘书处为促进三国合作提供了一个鼓励深入的讨论和意见交流的平台,以推动中日韩三国的合作进程。 ▲共同的文化基因 传递着交流的温度 欧渤芊强调,文化领域的交流是秘书处这两年来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中日韩三国凝聚着几千年的交往历史,正是这段历史纽带构筑了一系列共同的文化基因,如同血液在我们体内流淌一般,虽然我们未必时刻察觉,但这种影响却一直在默默地塑造着我们。 随着今年初,三国解除旅行限制,秘书处开始举办一系列大规模的线下文化交流活动,并受到了广泛欢迎。特别是秘书处联合往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扬州市、日本奈良市以及韩国庆州市政府合作,举办了名人行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最为显著的发现是,中日韩三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交往和相互影响始终如一,文化在不断的前行和发展中得以传承。 此外,在最近举办的中日韩青年百人团活动中,来自三国的100名年轻人齐聚一堂,彼此交流与了解,打破了界限和隔阂。值得特别强调的是,与线上活动相比,线下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让人感受到彼此的情感和温度。在中日韩合作的背景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温度至关重要。大家需要经常相聚,才能坦率地交换意见,更好地倾听对方,进一步加深彼此的理解和认知。 ▲经济互补促进紧密发展 共同合作助推繁荣共赢 谈及经济合作,欧渤芊指出,中日韩原本拥有非常成熟和有韧性的供应链,三国中间产品的贸易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一个完备稳定的供应链,对于中日韩三国、东亚地区、整个亚洲甚至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三国间正常的经济交往受到干扰,不仅中日韩三国,全球也将受到影响。 然而,近来一段时间以来,中日韩三国的完整供应链也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干扰。在今年6月,秘书处主持了中日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专家研讨会。会议集聚了中日韩三国和东盟的18位知名专家,他们共同认识到三国在RCEP框架下合作的潜力,特别强调了政策交流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会议也深切关注地缘政治因素对中日韩供应链的干扰,并表达出了强烈的担忧。 欧渤芊分享了她在今年7月份专门前往中国义乌进行调研的经历。她表示,2019年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将数字经济和跨境贸易作为重要的经济领域加以重视。在RCEP的框架下,跨境电子商务也被认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合作领域。 同时,她提到,目前从义乌到新疆再到欧洲有一条名为“义新欧”的中欧班列,全长1.3052万公里,几乎贯穿了整个中亚和欧洲,贯穿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她思考着,如果这条重要的经济动脉能够扩展至日本和韩国,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很可能会大幅度增长。 最后,欧渤芊表示,秘书处期望在未来能成为中日韩三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之间的桥梁,构建一个各领域合作的平台。这个平台将促进更多的相互倾听、交流、理解、欣赏和接纳,从而推动中日韩合作在稳健的基础上迈向前进,实现共赢的合作目标。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 【图片来源 人民网】
2023-08-28 17: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