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视频报道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중국 최대 영화관 체인 - 완다시네마(万达电影)
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领先的电影院线,隶属于大连万达集团。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主要业务涵盖电影放映、广告代理及影视剧投资等。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国内拥有已开业影院918家,银幕7641块。其中直营影院706家,银幕6138块;轻资产影院212家,银幕1503块。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
中国低价攻势重创韩国核心产业 反倾销呼声高涨
进入今年以来,韩国主要核心产业深受中国产品低价攻势困扰。钢铁行业去年已就中国进口厚板和热轧钢板提起反倾销诉讼;机器人行业近期也要求对来自中国与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实施反倾销措施;太阳能行业受低价竞争影响业绩恶化,开始考虑退出本土市场。 据韩国产业界15日消息,HD Hyundai Robotics、Yuil Robotics等五家韩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本月10日向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提交关于中国产四轴及以上垂直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的反倾销申诉。 四轴及以上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组装、涂装、焊接等制造工业现场。韩国企业指出,中日厂商以低于正常价格最多40%的价格倾销工业机器人,扰乱韩国市场价格。 初步数据显示,韩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进口量从2021年的9080台增至2024年的1.3445万台,三年增幅超过48%。进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从2021年的75%升至2023年的81%。进口工业机器人凭借低价几乎占据韩国市场。 钢铁行业去年两度针对进口钢材提起反倾销申诉,以反击进口产品的低价冲击。现代制铁去年7月对中国产厚板提出反倾销申诉,12月又对中日热轧钢板启动反倾销调查。目前,针对中国产厚板的反倾销申诉已获受理,贸易委员会正在展开调查。 据韩国钢铁协会数据,去年韩国进口中国产钢材多达877万吨,同比增加6.1%,创2017年以来新高。进入韩国市场的中国产厚板价格比韩国国产低20%,热轧钢板则低5%至10%。面对经济萧条与低价竞争的双重压力,业界纷纷感叹情况持续下去企业会难以维继。 太阳能行业也是受到中国低价竞争影响的一大领域。据韩国进出口银行去年12月26日发布的《2024年下半年太阳能产业动向》报告,去年12月多晶硅价格跌至每公斤5.6美元的历史低点,较同年1月(8.8美元)下降36.4%,仅为2022年8月顶点(39美元)的七分之一。同期210mm单晶硅片价格降至每片0.21美元,较同年1月下降34.4%。太阳能电池价格降至每瓦0.0038美元,组件价格降至每瓦0.0084美元,分别较去年1月下降24%和30%,同创历史新低。 随着中国产低价太阳能零部件涌入韩国市场,韩国企业或全面退出本土业务,或承受亏损进行恶性竞争。韩国唯一的多晶硅生产企业OCI难以承受与中国廉价产品的竞争,2020年放弃韩国业务,目前专注马来西亚工厂运营。韩华解决方案的Q-CELLS部门目前70%至80%的太阳能业务收入来自北美市场,目前发展重点也在海外。 中国低价倾销源于内需萎靡,韩国企业把希望寄托在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上,但前景并不乐观。浦项控股公司会长张仁和表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内需难以快速恢复,因此中国可能会继续向韩国倾销低价钢铁产品。” 业界与学界呼吁通过政策支援保护韩国产业,同时国内企业也需要尽快调整业务组合。淑明女子大学经营学教授徐镛求表示:“中国产品的低价攻势是结构性问题,高人工成本的韩国企业几乎不可能在价格竞争中胜出。因此应该迅速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或加速进军北美和法律规章较为宽松的灰色市场。” 现代制铁生产的热轧钢板【图片来源 现代制铁】
2025-01-15 15:02:16 -
中国资本加速布局韩国电商市场 资金注入成"救命稻草"
近期,中国资本迅速涌入韩国电子商务领域,从垂直电商平台到大型综合电商,中国企业的投资动作频频。市场传言,中国资本有意注资陷入财务危机的韩国电商平台Tmon和薇美铺(Wemake),显示出其在全球电商市场竞争中的新战略。 业内分析认为,中国企业将韩国视为全球低价竞争力的跳板,主要由于韩国电商平台在市场增长受限后估值大幅下降。对于深陷财务困境的韩国企业而言,中国资本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根据投资银行(IB)业内消息,自2024年10月以来,中国资本加速布局韩国电商市场。阿里巴巴向韩国时尚垂直电商平台Ably投资1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此外,韩国新世界集团旗下的综合电商平台Gmarket和时尚平台MUSINSA也陆续获得中国资金支持。 新世界集团计划与阿里巴巴成立合资公司,整合旗下Gmarket与全球速卖通,双方共出资3000亿韩元,各占50%股权。通过这一布局,新公司计划强化价格竞争力并提升市场占有率。尽管具体业务计划尚未明确,但有观察指出,阿里巴巴或借助Gmarket的韩国卖家资源,摆脱“低价低质”标签,同时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拓展市场。 阿里巴巴此前对Ably的投资目的相似,旨在吸引拥有优质产品力的韩国卖家,通过K时尚和K美容品类增强自身平台竞争力,并收集韩国消费者偏好数据。据悉,阿里巴巴还曾向ZIG ZAG和W CONCEPT等韩国平台提出投资建议,显示出其深耕韩国市场的强烈意图。 韩国电商平台估值下降成为中国资本入场的重要推手。在经济低迷和高利率环境下,许多曾高价投资韩国电商的金融投资者(FI)面临退出难题,而中国资本则为其提供了解决方案。例如,阿里巴巴对Ably的1000亿韩元投资中,仅200亿韩元用于新增股份,其余800亿韩元用于收购FI旧股。类似地,MUSINSA近期吸引的中国资金也主要用于回收FI资金。 不久前,MUSINSA的估值达3万亿韩元,但与2023年7月美国私募股权基金KKR对其3.1万亿韩元的估值相比,市场期待值已有所下降。分析认为,中国资本进入虽然为韩国电商注入了短期资金支持,但也加剧了韩国本土电商企业对外依赖的风险。 中国资本的大规模涌入在带来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多重担忧。一方面,有观点认为,中国通过“丝路电商”政策意图提升本国制造业开工率,其对韩国电商的投资或主要服务于自身利益,可能削弱韩国电商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阿里巴巴曾因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被罚款,引发公众质疑。 随着中国资本对韩国电商市场的持续关注,业内人士透露,韩国多家电商平台已陆续收到类似投资提案文件,这表明中国资本正尝试全方位渗透韩国市场。在此背景下,如何在资本引入与市场主导权之间找到平衡,成为韩国电商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2021年8月9日,在中国北京阿里巴巴集团办公大楼,阿里巴巴集团的标志亮起。【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5-01-09 10:24:49 -
名创优品携超级IP卷土重来 中国品牌加速布局韩国市场
在国内外各种风险交织作用下,今年韩国流通业前景也不被看好,中国企业依托强大的资金实力正在加快开辟韩国市场。全球速卖通、Temu等中国电商虽然因产品质量问题在韩国备受诟病,但影响力仍持续扩大。近来有“中国版大创”之称的名创优品(MINISO)也重新叩开韩国市场大门,拓展线下销售网络。 据流通业界6日消息,名创优品日前正在就入驻乐天和现代百货店进行探讨。上月14日,名创优品在位于首尔钟路区的大学路开出首家门店,并计划在弘益大学和建国大学增开门店,弘益大学店占地在250坪(1坪=3.3平方米)左右,建国大学店可能为二层独立建筑。 名创优品方面表示,计划入驻现代首尔及乐天旗下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总部位于中国广州的名创优品成立于2013年,瞄准年轻消费者通过与大型IP推出联名商品,逐渐发展为综合生活用品集合店,并先后于2020年和2022年在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目前在112个国家(地区)拥有超过7100家门店,近5年累计销售规模达6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00亿元)。 名创优品负责人表示,大学路门店将从2月起变身为迪士尼概念店,推出多款迪士尼周边商品,满足韩国MZ消费者的需求。 除了线下卖场外,中国电商与韩国流通企业的竞争也进一步趋于白热化。继阿里巴巴国际站与新世界旗下G-Market宣布将成立合资法人后,阿里巴巴集团日前在首尔State Tower南山成立法人,这座写字楼是全球速卖通进军韩国市场初期所在地。 虽然全球速卖通和Temu因产品质量问题在韩国屡遭消费者诟病,但并不影响用户的增长势头。Wiseapp Retail Goods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全球速卖通在韩月活跃用户数(MAU)为899万人,Temu为813万人,仅次于Coupang稳居第二、三位。本土电商11号街和G-Market仍难以挽回继续下滑的颓势。 名创优品在首尔大学路开出的首家门店,出售多款与哈利波特联名商品。【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1-06 15:46:05 -
中国科技巨头"组团"进军韩国 小米比亚迪相继布局本土企业迎战
2025年伊始,中国科技企业正在韩国市场展开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布局。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中国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技术实力,正逐步渗透韩国科技市场各个领域,这一趋势可能重塑韩国本土产业格局。 据ICT行业最新消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已正式成立韩国法人“小米韩国”,并将于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其韩国市场战略。小米计划在韩国推出全方位的智能产品线,涵盖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扫地机器人和移动电源等五大品类。 【图片来源 小米韩国】 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将重点推出两款新机型。高端机型小米14T搭载了与徕卡联合开发的高性能相机,配备Summilux光学镜头,并内置谷歌Gemini AI,支持“画圈搜索”等创新功能。中端机型红米Note 14系列则具备IP68防水防尘功能和2亿像素摄像头,支持30倍变焦。两款机型的预计售价分别为50万至60万韩元(约人民币2500至3500元)和20至30万韩元。 【图片来源 小米韩国】 韩国市场向来被视为“外资手机的坟墓”,因本地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网络和本土化支持要求较高。对此,市场反应褒贬不一。部分消费者担忧小米难以突破三星与苹果的市场垄断,也有消费者认为更多品牌的进入将为市场带来良性竞争。业内人士透露,小米正与韩国主要电信运营商展开深入洽谈,为产品本地化销售铺路。 紧随小米之后,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将于16日举办品牌发布会,正式进军韩国市场。比亚迪计划推出紧凑型电动SUV“ATTO 3”和中型轿车“SEAL”(海豹)两款主力车型。考虑关税、销售激励措施和电动车补贴政策,这些车型的最终售价预计将比韩国本土品牌同级别车型低500万至1000万韩元。 【图片来源 比亚迪韩国】 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汽车市场由现代和起亚主导,两家企业市场占有率高达74.1%。现代汽车全球销量达414.1791万辆,其中韩国国内销售70.501万辆;起亚汽车全球销量为308.9457万辆,国内销量54.2146万辆。相比之下,韩国中型车企KG Mobility和韩国通用的国内销量分别仅为4.7046万辆和3万辆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2024年全球销量达427万辆,同比增长41.2%,首次超越现代汽车。比亚迪计划通过ATTO 3、SEAL和DOLPHIN(海豚)三款电动车型打入韩国市场,首年销量目标定为1万辆。 面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强势进入,韩国ICT行业专家表示,中国在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领域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而韩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未来技术领域的布局相对滞后。专家建议韩国政府应尽快制定针对性产业政策,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韩国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市场策略,在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同时提升产品性价比。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科技人才、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等措施也将成为韩国应对挑战的关键。接下来的市场竞争走向,无疑将成为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2025-01-14 14: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