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胜赞会长主持了当天的论坛座谈会,邀请清华大学法学院校友会会长金大映、南方航空韩国分公司总经理王巡、西江大学教授丁有信等嘉宾作为讨论成员,围绕当前地缘政治动荡下的经济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与会者一致认为,深化韩中经济合作对应对全球不确定性至关重要,并建议通过加强商业和教育交流来深化两国经济和文化纽带。
主页韩中交流
제6회 칭화 인사이트 포럼ㆍ칭화인의 밤 성료...'글로벌 지정학적 위기와 한중외교 경제협력 방향'
韩国清华校友总会于8日在首尔总统酒店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清华洞察论坛暨清华人之夜活动,活动由驻韩中国大使馆和中国南方航空赞助。
本届论坛以“国际地缘政治危机和韩中外交经济合作方向”为主题。论坛当天,韩国清华校友会会长朴胜赞、韩国前外交部长朴振、共同民主党国会议员洪起元、亚洲新闻集团会长郭永吉等约100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韩中两国的外交与经济合作前景。中方出席嘉宾包括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方坤、中国建设银行首尔分行副总经理何颖颖、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教育公参艾宏歌、中国银行首尔分行行长周建军及南方航空韩国分公司总经理王巡等。
在开幕致辞中,朴胜赞会长表示,希望清华大学校友能够在韩中交流与合作中发挥桥梁作用,并呼吁增强集体理性,促进两国互信与合作。随后,驻韩国使馆临时代办方坤、前外交部长朴振、国会议员洪起元等嘉宾纷纷致贺词,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韩景阳也通过视频表达了祝贺。
朴胜赞会长主持了当天的论坛座谈会,邀请清华大学法学院校友会会长金大映、南方航空韩国分公司总经理王巡、西江大学教授丁有信等嘉宾作为讨论成员,围绕当前地缘政治动荡下的经济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与会者一致认为,深化韩中经济合作对应对全球不确定性至关重要,并建议通过加强商业和教育交流来深化两国经济和文化纽带。
本次论坛在探讨经济合作新可能性和实际支持方案的基础上圆满结束,与会者对未来韩中两国在经济合作和外交交流领域的进一步密切合作充满期待。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
"第四届中韩未来经济合作论坛"28日在首尔举行 探讨数字经济新机遇
28日,“第四届中韩未来经济合作论坛”在中国建设银行首尔分行举行。图为出席嘉宾合影留念。【摄影 记者 柳岱佶】 由亚洲新闻集团旗下的《亚洲日报》《Economic Daily》和中国建设银行首尔分行联合主办,中国驻韩国大使馆、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与亚洲新闻集团共同支持的“第四届中韩未来经济合作论坛”28日在首尔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以“中韩数字经济合作”为主题,重点探讨了两国在数字金融、人工智能(AI)和跨境电商等关键领域的合作前景。来自中韩两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计。 《亚洲日报》社长梁圭铉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8月24日韩中两国迎来了建交32周年纪念日。多年来,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已成为不可分割的合作伙伴。面对近年来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双方亟需加强沟通与协作。他特别指出,电子商务市场近年来备受关注,已成为推动两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希望此次论坛能够回顾两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历程,并探索未来更成熟、更切实的合作模式。 《亚洲日报》社长梁圭铉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摄影 记者 柳岱佶】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方坤在贺词中表示,中韩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庞大。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不久前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强调了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这为包括韩国在内的全球各国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他指出,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韩两国应进一步深化在数字科技、产业及规则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两国数字经济实现新突破,共同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中走在前列。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方坤在发表贺词。【摄影 记者 柳岱佶】 前韩国国会副议长李柱荣在致辞中强调,尽管两国面临诸多内外部挑战,但中国依然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应着眼未来,致力于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共同繁荣。他指出,金融、人工智能和电商等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合作潜力,双方需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合作模式。 前韩国国会副议长李柱荣在发表致辞。【摄影 记者 柳岱佶】 在主旨演讲环节,韩国首尔大学工学专门大学院特聘教授朱荣渉和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洲所所长袁波分别围绕中韩数字经济合作的战略和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论坛当天分为三个议程。第一议程聚焦数字金融,与会嘉宾就中韩数字金融的未来、支付体系的演变及协同发展趋势发表了见解。第二议程以人工智能为主题,讨论了生成型AI的全球产业生态系统及智能经济中的AI应用策略,并探讨了中韩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第三议程从韩国政府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海外网购平台对韩国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同时,全球速卖通等中国电商代表还探讨了数字经济如何助力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中韩两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深入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也为双方未来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论坛现场【摄影 记者 金东佑】
2024-08-28 18:02:54 -
【中韩未来经贸合作论坛】闫传苗:宁德时代技术助力韩国电动化
宁德时代海外乘用车产品主任工程师闫传苗在论坛上,就宁德时代技术助力韩国电动化发表演讲。 宁德时代(CATL)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提供商,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中国福建省宁德市。企业主要有两类业务,一是为绿色交通网提供动力电池系统和服务,包括电芯模组、电池包,二是为清洁能源存储提供解决方案与服务,包括电柜、储能系统和储能电站。 在过去的六年中,宁德时代持续保持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的领先地位。截至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市占率达到36.8%,稳居全球第一,累计有930万辆车使用了宁德时代的电池,遍布63个国家和地区。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从2021年起位居全球第一,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主要市场。 此外,企业还受到媒体广泛认可,宁德时代入选了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网络,多个生产基地获得了SGS碳中和工厂认证,以及2022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最有影响力的100家企业,同时也被评选为财富杂志全球未来50强企业。此外,宁德时代董事长荣获美国国家先进技术联盟颁发的终身成就奖,不仅如此,还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50家最聪明的公司,在2021年荣获汽车创新奖,被认为是最具创新性的车企供应商。2023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上,宁德时代以147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球第135位。 宁德时代有三大战略发展方向:一是用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二是用动力电池替代移动式化石能源,三是通过电动化和智能化实现市场应用的集成创新,分别对应了储能、动力电池以及电动化和智能化。 2019年,韩国发布了第三代能源规划,由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发布。该规划旨在于204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供应中占比达30%至35%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韩国要开发分布式储存系统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工业等,同时要减少石油在运输领域中的使用,这将为大力促进电动车以及储能系统的发展。 在韩国市场方面,可以观察到两个重要特点。首先,当前市场规模庞大;其次,未来市场潜力更为广阔。不论是电动车还是储能系统,还包括现代客户未来的规划,都有望实现至少十倍以上的增长。 宁德时代的技术产品能够有效支持韩国的电动车和储能领域的发展。公司提供了广泛的电池产品,涵盖了各种类型的电动车辆,从私人乘用车到重卡、电动大巴和电动船等各种应用场景。同时,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的系统可以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包括调峰、调频和交峰填谷等功能。 公司注重安全性,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并在系统级别实施一系列安全措施,力求达到核电级别的安全标准。这些安全性产品不仅在中国国内获得认可,也赢得了海外客户的青睐,包括韩国。 宁德时代还提供各种电池解决方案,涵盖了大巴、物流车、清扫车、重卡、工程机械、船舶和二轮车等不同类型的商用车辆,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针对出租车和销量最大的经济型车辆,宁德时代提出了可充可换的电池解决方案。这种创新性的换电站可以解决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焦虑问题,提供了便利性和灵活性,让消费者根据需要选择电池包的数量,同时也支持充电。这一模式特别适合韩国的城市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出行体验。 总之,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商,致力于助力韩国的新能源转型和电动化发展,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韩国的清洁能源未来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合作机会。 宁德时代海外乘用车产品主任工程师闫传苗发表演讲。【摄影 记者 柳岱佶】
2023-09-14 18:45:34 -
【中韩未来经贸合作论坛】宋志勇:加强中韩供应链合作 开创面向未来的经贸关系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三级研究员宋志勇14日,在首尔举行的“第三届中韩未来经济合作论坛”论坛上,就中韩已建立较好的经贸合作基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韩两国合作的发展方向等主旨发表演讲。 ▲中韩已建立较好的经贸合作基础 中韩已经建立了一项强大的经贸合作基础,其成绩在多个领域都显著可见。自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方的货物贸易额取得了惊人的增长。1992年时,中韩贸易额仅为50.3亿美元,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已经飙升至3623亿美元,相当于1992年的71倍。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韩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第四大贸易伙伴。截至2022年,中国已经连续20年保持了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并且连续16年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此外,韩国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自1992年建交以来,韩国对华投资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韩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国,而2022年韩国对华实际投资更是同比增长了64.2%。投资结构也在逐渐演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以及大企业投资大项目的增加都表现出韩国对中国市场的信心。韩国企业也看好中国的服务业市场,对中国服务业的投资也在逐年增加。 另一项重要的合作成果是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这进一步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经过多年的谈判,2015年中韩两国正式签署了自贸协定,取得了积极的评价。这项协定自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以来,已经进行了8次关税削减,优惠关税利用率持续提升,使得两国的企业和消费者都受益匪浅。此外,2017年,中韩两国领导人还宣布启动了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这是中国首个以负面清单方式开展的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谈判,进一步推动了双方合作的深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1月,中韩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该协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不仅为中韩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将促使两国在更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中韩之间的经贸合作基础已经稳固,未来合作前景仍然充满着潜力和机遇。 ▲中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发展机遇方面,RCEP的签署生效为中韩带来了更大的合作空间。这一协定将通过贸易创造效应和转移效应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为中韩两国企业搭建了构建互利合作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机会。此外,RCEP的签署也彰显了中韩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视,将为双方深化合作注入新的动力,还将有助于两国在加入CPTPP等方面展开合作,支持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 中国的双循环战略为中韩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中国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将为中韩经贸合作提供长期稳定的机会。 此外,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也为中韩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韩国在能源消耗和造船产业等领域可以与中国深化合作,推动双方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然而,中韩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国际秩序出现不确定性。美国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给全球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可能对中韩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因素也对中韩关系构成挑战。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其政策对中韩经贸合作产生了冲击。此外,中韩之间的产业竞争正在加剧,尤其是在高技术领域,可能导致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 总的来说,中韩之间的经贸合作在机遇和挑战之间保持平衡,需要双方共同应对全球变化,寻找更多的合作增长点,以确保双边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 ▲中韩两国合作的发展方向 中韩两国合作的发展方向既体现了双方的共同利益,也应对当前国际形势和挑战作出了积极回应。 首先,深化合作被视为符合中韩两国共同利益的关键举措。尽管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增加了一些负面因素,但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关系。双方需要重视并积极发展这一关系,确保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同时也需要在深化合作的过程中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 其次,加快中韩自贸协定(FTA)谈判,推动供应链合作深化是双方的共同目标。RCEP的签署为两国的合作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也为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提供了动力。中韩FTA已经在两国经贸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其水平将进一步增强两国的经济合作。双方应加强协作,争取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尽早取得重要进展。 最后,中韩两国还应加强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这包括在创新产业领域加强合作,如5G、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技术等,以及推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的合作。这些领域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韩两国应共同努力,发掘和拓展新的合作增长点,以推动双方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中韩两国在深化合作、加速FTA谈判、以及加强创新和环保领域的合作方面有许多共同的机会和目标。通过共同努力,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为两国以及整个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三级研究员宋志勇发表演讲。【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3-09-14 18:41:51 -
【中韩未来经贸合作论坛】姜孝周:中国二次电池价值链发展困境中寻找韩中合作机会
韩国KB证券首席研究员姜孝周14日,在首尔举行的“第三届中韩未来经济合作论坛”论坛上,就中国二次电池价值链发展困境中寻找韩中合作机会发表演讲。 中国的二次电池产业目前正面临一系列挑战。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IRA)以及欧洲的《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旨在限制对中国等特定国家的二次电池进口,以促使本国建立更为独立的二次电池供应链。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欧洲一直是全球二次电池需求的主要市场。这些政策举措可能对中国的二次电池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二次电池企业的出口占比高达33%,而其余67%则销往国内市场。 而且,中国二次电池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在美国市场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IRA对二次电池产业产生了显著影响,要求至少使用来自美国或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国家的原材料来制造如正、负极材料等电池的关键材料。这一政策措施对中国的电池材料制造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他们需要积极寻求与美国以及签署FTA的国家(例如韩国)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要求。因此,中国的电池材料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其战略,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以进入美国市场或继续在FTA国家市场扩展业务。 目前,中国的负极材料制造商正集中精力开发钠离子电池技术,因为中国面临着昂贵的锂资源价格和有限的锂储量,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替代品。钠离子电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钠原子较锂更大,因此需要新的负极材料来适应钠离子电池的需求。传统的负极材料主要基于石墨(碳基材料),因此需要研发适合钠离子电池的新负极材料,以降低制造成本。 这一技术转型也导致了负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比重增加,从锂铁磷酸铁(LFP)电池的约8%增加到钠离子电池的约25%。因此,中国的电池材料制造商正积极进行研究和开发,以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这不仅有助于解决锂资源有限性的问题,还有望使中国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增强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尽管中国的电池材料制造商正在积极开发钠离子电池技术,但目前钠离子电池在商业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韩国的企业在硅负极材料方面取得了更快的进展。韩国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是在传统石墨基础负极材料中添加硅,以提高电池性能。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改善电池的储能能力和循环寿命,对电动汽车等应用至关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相对于其他矿物,中国在石墨资源方面拥有更大的储备。因此,考虑到中国和韩国之间的资源分布差异,这可能为双方在电池材料领域展开合作提供了机会。 锂目前被视为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储存领域的重要原材料,中国的锂企业计划在全球市场上扩大其海外业务。然而,要实现这些扩张计划,需要额外的资金支持。 中国两大锂企业计划在未来2至3年内将其在海外生产的锂化合物的比例从当前的0%增加到约30%。然而,锂的矿山开发和冶炼设施的建设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投入,每吨约需要人民币1万亿元的成本。因此,为了筹集这些资金,需要额外的融资支持。 为了实现海外扩张计划,所需的资金规模大约为10万吨的海外冶炼设施建设,因此大约需要约10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然而,中国两大锂企业在2022年仅拥有约30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储备,因此需要额外的资金筹集。 此外,锂生产的主要国家正在加强对锂资源的控制,锂供应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因此,需要探讨在锂生产国家如智利和澳大利亚的参与可能性,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总之,钠离子电池和硅负极材料都是当今电池技术领域的重要趋势。中国在钠离子电池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商业应用仍面临挑战,而韩国则在硅负极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合作和技术交流可能成为双方之间的有益选择,有助于推动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应用。 KB证券首席研究员姜孝周发表演讲。【摄影 记者 柳岱佶】
2023-09-14 18: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