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中经贸联委会第28次会议12日在首尔举行,围绕稳定供应链管理、激活贸易投资、深化区域及多边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会议由韩国外交部第二次官姜仁仙与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飞共同主持,双方表示将加倍努力推动互利合作关系发展。
在此次会议中,双方重申了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并决定通过经贸联委会等协商机制保持密切沟通。此外,双方就两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建议进行了交流,并一致认为需携手营造更加稳定、可预测的商业环境以促进双向投资。
姜仁仙特别提到,希望加强文化内容交流与知识产权合作。她表示,韩国作为202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主席国,将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可持续、包容性增长,期待与下一任主席国中国密切协作。她还强调,中国近日对韩国国民实施免签政策有助于加深人员往来,期待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
李飞则呼吁两国深化地方经济合作,并提到应进一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框架下的合作。他还重申,落实2021年通过的“2021—2025韩中经济合作联合计划”具有重要意义,并倡议双方共同制定新的经济合作发展方向。
会议由韩国外交部、产业通商资源部、企划财政部、文化体育观光部等相关部门与中国商务部及驻韩中国大使馆代表共同出席。韩中经贸联委会自1993年建交以来定期召开,已成为两国全面经济合作的重要对话机制。
主页韩中交流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
韩国——扬州文化经贸产业合作交流恳谈会在首尔举行
本月6日,由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市委书记王进健率领的代表团在首尔出席韩国东亚文化中心举行的“韩国——扬州文化经贸产业合作交流恳谈会”,就韩中两国文化产业交流交换意见。 东亚文化中心院长致欢迎词,他表示:“去年4月,我通过参加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TCS)举行的东亚文化之都名人行活动有幸到访扬州,受到扬州市的热情接待。王进健书记当时提出要进一步分享和融合东亚文化的理念,并对前总统卢泰愚大力推进的新万金项目提出宝贵意见。本次韩国之行正是王进健书记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日程。” 王进健书记向出席恳谈会的嘉宾们介绍了扬州,称继去年4月后再次与卢载宪院长相会在首尔十分高兴,扬州不仅是运河之都、美食之都,也是韩中两国源远流长交流历史的象征人物——崔致远先生做官的地方。扬州市正在大力打造东亚文化之都,希望今后可以与东亚文化中心在多领域深化合作交流。 恳谈会之前,在东亚文化中心和医美行业全球预约服务平台Exprive的安排下,扬州市代表团先后走访了韩国最大的上市医疗(医美)器材公司Classys、顶级植发技术的毛杰琳医院等进行参观和交流。 东亚文化中心院长卢载宪(左)和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互赠礼物。【图片提供 东亚文化中心】
2024-08-11 13:38:20 -
中国(贵州)——韩国经贸文旅座谈会在首尔成功举办
中国(贵州)——韩国经贸文旅座谈会于5月21日在韩国首尔举行,来自中国贵州省代表团、韩国进口协会、韩中友好协会以及韩国经贸界、旅游界和媒体代表约60位参加此次活动。 中国驻韩国大使刑海明在会上致辞。他表示中韩两国互为重要近邻,经贸合作相互交融,人文往来密不可分。贵州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基地、白酒生产基地,在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绿色食品、优质白酒等产业领域优势显著,与韩国有着十分广阔的合作空间。同时,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欢迎各位韩国朋友到贵州赏美景、尝美食、品美酒,体会一场忘忧之旅。 中国驻韩国大使刑海明正在致辞。【摄影 记者 李雅贤】 韩国前首尔特别市议会议长金仁镐、韩国进出口协会常务副会长权基昌分别代表韩方致辞。他们都分别表示贵州丰富的山地资源、品质上乘的的中医药材等具有独特吸引力,未来双方将利用和发挥彼此优势与潜力,进一步推动双方格领域合作。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令狐绍辉、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芳分别就贵州对外经贸合作、文化旅游发展情况做了介绍。针对韩方特别关心的贵州山地旅游资源情况、旅游服务设施及环境以及支付入境支付便利化方面的问题,贵州省代表团一一进行解答,与韩国商协会、企业界等参会嘉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令狐绍辉正在发言。【摄影 记者 李雅贤】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芳正在发言。【摄影 记者 李雅贤】 贵州省与韩国忠清南道自2016年缔结友好省关系以来,双方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务实交流合作,友好关系不断深化,2016年举行中韩人文交流主题省道“贵州日”活动、2021年举办中韩青少年网络围棋赛、2022年举行农业技术交流研讨会,推动贵州省铜仁市与韩国忠清南道唐津市签署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意向书。此次贵州省代表团再次访问韩国忠清南道,贵阳市贵安新区与忠南科技园、贵州旅游协会与忠清南道观光协会分别签署了友好合作备忘录,并举行了忠清南道观光协会加入总部设在贵阳的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授证仪式。 【图片来源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05-21 20:09:07 -
“新质生产力”为韩中经贸合作提供新机遇——专访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
广受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两会”日前在北京闭幕,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韩中建交32周年,作为长期研究中国的韩国知名“中国通”教授,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日前接受本报专访,为读者梳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解读两会热点,展望下一步韩中双边经贸合作方向。 ▲《亚洲日报》:李强总理在“两会”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哪些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李熙玉: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词汇令人印象深刻,例如“新质生产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新产业、新兴消费……,我认为这强烈显示出中国政府认识到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延续高速发展已进入瓶颈期,正在努力谋求有别于过去的发展模式,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另外,我观察到这次的报告比起往年时间较短,会议形式有所简化,但内容更加紧凑,对外释放的信号更为明确。 ▲《亚洲日报》: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但也引发了一系列忧虑,中国《经济日报》发文警告,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倘若忽视产业发展规律,盲目跟风追热,只会欲速则不达,导致新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李熙玉:中国在经历了长期持续经济高速发展后,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围绕中美战略博弈、全球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等的国际社会矛盾凸显,地缘政治风险有所上升,新冠全球大流行等造成的“后遗症”仍然存在,依靠目前的生产力来克服复合型危机面临较大局限性。 去年放在政府工作首位的是提振国内消费内需,今年则聚焦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新质生产力”来刺激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方式,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但从外部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从本质上来说较之前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明确的差异,我仍在进一步的研读中,但发展的大体框架及方向已定,待具体的后续措施出台对政策进行细化后,我想能够更好地理解。 如何克服将所有生产力包装成“新质生产力”的潜在风险非常重要。从根本上来说,中美博弈已从贸易战升级为科技战,谁能掌握科技平台,谁能掌握原创技术、颠覆科技创新,谁就将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Game Changer)。在美方与中国“脱钩”的言论有所抬头的背景下,中国研判以传统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已无法克服危机,需要推动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革新,这更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亚洲日报》: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5%左右,与去年一致,为1991年(4.5%)后的最低目标。但即便如此李强总理也坦言实现并非易事,需要加倍努力。国际经济组织普遍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在4.5%左右的可能性较大,您怎么看待实现这一经济目标的可能性? 李熙玉:虽然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与去年目标一致,但实现难度更高,因为考虑到2022年中国GDP增速仅为3%,去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在上一年较低基数上计算,而今年增长5%左右则是在去年较高的基数上计算,实现难度增大。 但在我看来,目前的中国GDP增速是5%还是4%并不重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难度较大,持续意义也不大,从中长期来看需实现“软着陆”,从这方面来看,经济增速如何对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更为重要。 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一中长期目标,2035年GDP总量较2020年需翻番,这意味着2020年至2035年,年均GDP增速需保持在4.7%左右。因此我认为,中国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并不局限于百分之几的具体数字,而是用了5%左右的表述。实际上即使经济增速放缓至5%以下,放在全球来看依旧处于较高水平。中国之所以将经济目标定为5%左右是出于对就业问题的考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就业预期目标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00万人以上,而去年就业目标为1200万人左右,预计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1170万人,如果无法解决就业问题,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只有实现5%的经济增速才能消化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 ▲《亚洲日报》:近几年来,恒大、碧桂园等中国房地产巨头接连“爆雷”,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巨大冲击。房地产频频“爆雷”或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这也将对韩国的出口及消费造成负面影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未提及“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表述,这能否看作是放宽购房限制、提振房市的信号? 李熙玉:近期“先立后破”一词经常出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强调发展增长的同时并行产业结构调整。稳定房地产市场,不使行业风险蔓延至金融等其他领域,同时推动房地产发展模式变革。我认为中央政府采取人为的扶持政策来调控经济的可能性不大,但单就房地产问题来说,比起让房地产企业起死回生,政府试图进行有秩序的结构调整。所以房地产危机会直接导致中国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因为房地产负债大多为国内负债,中央政府手中握有管理资金流动性的手段。房地产泡沫不能急于捅破,而需要慢慢消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够成熟,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新冠疫情流行期间,消费大幅萎缩,有城市的住房空置率高达20%,房价开始下滑。比起出台具有攻击性的政策,房地产市场实现平稳过渡的重要性凸显。2020年8月,央行对房地产企业出台私有财务健全化措施,具体规则为设置“三道红线”,一是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二是净负债率大于100%;三是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在严守“红线”的同时还要采取引进房地产税等完善健全化的措施,由于房地产经济直接关系民生,因此需要区分刚需和投机性需求,推进结构调整。但仅凭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提及“坚持房住不炒”便判定是放宽限制的信号,我认为存在过度解读的风险,这可能又将引发新一轮的投机行为和过度投资,从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将实现“软着陆”。 ▲《亚洲日报》:以本次两会成果为基础,您认为韩国政府在发展对华双边贸易政策上应作出怎样的调整? 李熙玉:韩中建交到今年已经是第32个年头,双边关系已从过去的高度互补性向竞争关系转变。在中国发展业务的韩国企业竞争力大不如前,纷纷对在华业务战略进行调整。韩国企业正在积极寻找能够代替中国的市场,但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材料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零部件、材料、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等新的市场机遇为韩中提供了新的合作空间,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最终消费复苏意味着市场复苏,韩国企业的最终消费品市场仍存在巨大可能性,因此对于韩国企业来说,重新对中国市场战略进行研究调整显得十分重要。 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图片提供 成均中国研究所】 【李熙玉简介】 李熙玉教授现担任成均馆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同时还担任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韩中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韩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毕业于韩国外国语大学,曾在香港大学、北京大学等机构进行研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政治与外交、东北亚国际关系。近期著作有《中国的国家大战略研究》、《中国对新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国对新民主的探索》等。自2012年成立以来,成均中国研究所通过企划出版中国相关系列丛书,并积极翻译出版中国国内畅销书籍,为向韩国传达中国学界的研究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2024-03-26 10:23:05 -
【中韩未来经贸合作论坛】屠新泉:中韩半导体产业合作现状与前景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14日在“第三届中韩未来经济合作论坛”论坛上,就中韩半导体产业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发表演讲。 半导体产业链分工复杂且高度国际化,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具备半导体全产业链能力。在产品领域,美国占据设计与IDM领域各一半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在EDA工具领域,美系厂商垄断全球EDA市场;在代工和封测领域,中国台湾地区以台积电为首的龙头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设备和材料领域,美国和日本企业以80%的市场份额把控半导体制造上游环节,而美国、日本和欧洲在材料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 从目前的全球半导体产业形势来看,美国政府出台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冲击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高度国际分工的产业格局面临挑战。各国纷纷布局数字主权或产业自主相关措施,美、欧、日、韩等优势国家和地区发布政策,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力度,巩固其先发优势和竞争地位。 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韩国为应对日本贸易限制、全球供应链重组等问题,以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龙头企业为牵引,153家相关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提供资金、政策、资源等全方位支持,组建“K-半导体产业带”及系列配套措施。 屠新泉指出,韩国半导体企业在华投资较多生产线,且相当一部分为先进产线。同时中国的原材料对韩国也有一定出口,中国大陆市场对韩国半导体企业意义重大,因此中韩半导体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韩国在中美博弈之间寻求独立平衡的战略倾向使得中韩半导体合作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屠新泉就以上分析对中韩两国在半导体产业的下一步合作提出建议。首先,中韩两国应加强在代工领域的往来,中国应引导国内设计企业加快转单三星,以中国旺盛的市场需求支持三星先进工艺技术发展,保障中国代工渠道多样性,不断加深中韩两国利益交织;其次,中韩还应加强在设备材料零部件领域的合作,中国应从韩国已有设备、零部件、材料采购多元化需求出发,指导国内设备、零部件企业加快与韩国企业的合作发展,增强中韩合作发展黏性;最后,中方应保持甚至加强对三星、SK海力士在华工厂的支持力度,对相关审批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在各类政策上切实做到“一视同仁”,积极释放中国政府大力支持韩企在华发展的明确信号。 14日,在第三届中韩未来经贸论坛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正在发表演讲。【摄影 记者 柳岱佶】
2023-09-14 1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