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品牌中国比亚迪正式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日前选定三千里EV为比亚迪韩国官方经销商。
据三千里集团17日消息,旗下子公司三千里EV日前同比亚迪韩国签署官方经销合同,将在韩国推出比亚迪电动车。
三千里集团旗下拥有宝马韩国官方经销商三千里Motors,日前成立三千里EV,正式进军电动汽车市场。

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品牌中国比亚迪正式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日前选定三千里EV为比亚迪韩国官方经销商。
据三千里集团17日消息,旗下子公司三千里EV日前同比亚迪韩国签署官方经销合同,将在韩国推出比亚迪电动车。
三千里集团旗下拥有宝马韩国官方经销商三千里Motors,日前成立三千里EV,正式进军电动汽车市场。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韩国最大电池展会“InterBattery 2025”于3月5日在首尔COEX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为期三天。今年展会的一大亮点,是中国电池企业比亚迪(BYD)和亿纬锂能(EVE)的首次参展,吸引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企业,比亚迪的亮相无疑成为焦点。其动力电池技术及储能解决方案备受瞩目,而亿纬锂能作为中国第四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也携前沿技术强势登场。中国企业的积极布局不仅彰显了对韩国市场的浓厚兴趣,也折射出全球电池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 比亚迪近期已在韩国市场销售搭载自家电池的电动汽车,此举被视为中韩两国在电池及电动汽车领域直接交锋的信号。本次展会,比亚迪在展馆一层设立了36平方米(约11坪)的展位,展出重点放在适用于两轮、三轮电动车的电池产品,特别是磷酸铁锂(LFP)电池。展位上,中国团队热情地向访客介绍公司产品,并强调其全球出货量已突破50亿块,涵盖软包、钢壳、圆柱形等多种电池类型。 比亚迪工作人员向访客介绍公司产品。【摄影 记者 崔锦宁】 本次展会上,比亚迪的展位正对着同样首次参展的LG化学与乐天化学集团(包含乐天化学、乐天能源材料、乐天Infracell)。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布局象征着中国企业正加速进军韩国市场,或将进一步撼动当地电池产业格局。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今年1月,中国宁德时代(CATL)和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已达到55.8%。 乐天化学集团展位【摄影 记者 崔锦宁】 除比亚迪外,亿纬锂能也在本届展会首次设立展位。作为全球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九的企业,亿纬锂能的参展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电池企业进军韩国的决心。据韩国电池产业协会统计,今年InterBattery展会海外参展企业从去年的115家增长至172家,其中中国企业达到创纪录的79家,占比近一半。 面对中国企业的步步紧逼,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在展会上集中展示最新电池技术,并加速推进“46系列”(直径46毫米)电池的量产计划,包括4680、4695、46120型号,以强化全球市场竞争力,同时应对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暂时放缓(Chasm)带来的挑战。 LG新能源设立五大展示区,涵盖Hero电池解决方案、EV电池、非EV电池、未来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其中,最新推出的46系列圆柱形电池能量密度达到现有2170电池的五倍,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点之一。 LG新能源展示的46系列圆柱形电池。【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三星SDI则展出了搭载高性能电池的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并首次发布46mm直径的圆柱形电池系列。同时,三星SDI重点展示了高电压中镍(Mid-Nickel)电池、磷酸铁锂(LFP)电池,以及一项专注于电池安全性的热扩散防护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多个电池连接在一起时,如果某一处发生异常,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我们的技术可以有效阻止问题扩散。” 在三星SDI展台上,现代汽车·起亚的机器人实验室研发的服务机器人“DAL-e”将迎宾并介绍三星SDI的电池产品。【摄影 记者 崔锦宁】 SK On在展会上展示了三种主要电池形态(软包、方形、圆柱形),并首度公开高电压中镍电池。此外,SK On还展出了与SK Enmove合作开发的电动车浸没式冷却技术,以及独家研发的无线电池管理系统(BMS),后者通过无线芯片取代传统BMS电缆,不仅提高冷却液流通性,还能降低泄漏风险。 POSCO Future M在展会上呈现了覆盖原材料—材料—回收的完整供应链,并展示了最新的正极和负极材料技术。展区还设置了脚踏发电体验区,观众可通过踩踏自行车发电,所产生的电量将换算后捐赠给POSCO 1%公益基金。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右三)在POSCO Future M展位聆听主持人介绍最新技术发展。【摄影 记者 崔锦宁】 LG化学此次展出了韩国首款量产的无前驱体正极材料(LPF),这项技术可直接从定制金属原料烧结生成正极材料,不仅提升了低温输出性能,还减少了研发时间、废水排放和碳排放,具备更高的环保价值。 此外,EcoPro在展会上详细介绍了其印尼一体化正极材料工厂的竞争力,计划在印尼苏拉威西省建设从冶炼—前驱体—正极材料的一体化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公司宣布整合旗下EcoPro CNG与EcoPro Innovation,以进一步优化废旧电池金属提取与锂精炼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韩国锌业(Korea Zinc)在本次展会重点展示其二次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并介绍了计划2026年底投产的全能型镍冶炼厂。而LS Electric则携旗下五家子公司展出了下一代储能系统(ESS),该“全能ESS平台”可通过电池和PCS中的传感器实时收集数据,实现用电量预测、故障预防和安全管理。 韩国锌业展位前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在展会开幕式上,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表示,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包括电动汽车税收减免、充电基础设施扩建,并计划在未来将储能系统(ESS)市场规模扩大至现有的15倍,以促进电池市场需求增长。此外,政府正推动本土电池核心材料的生产,特别是在负极材料等关键领域,将提供财政、税收和基金等多重支持,以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 InterBattery 2025不仅展示了全球电池行业的最新技术与趋势,更见证了中韩企业在全球电池市场的正面交锋。面对中国企业的强势进军,韩国企业正加速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以确保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格局中的领先地位。
2025-03-06 11:11:01中国比亚迪正式进军韩国电动汽车市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比亚迪将于下月隆重参加韩国最具权威性的电池展览会“2025 Inter Battery”。继上月比亚迪在韩国成功推出紧凑型电动SUV“ATTO 3”并取得显著市场反响后,正积极深化其在韩国电动汽车及电池市场的布局。 比亚迪“ATTO 3”以近3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1万元)的价格定位,凭借其显著的价格优势,迅速在韩国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据悉,该车型预售仅一周,销量即突破1000辆,彰显了比亚迪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业界于18日透露,比亚迪计划在3月5日至7日期间,于首尔江南区COEX会展中心举行的“2025 Inter Battery”展会上,全面展示其卓越的电池技术实力。比亚迪方面表示:“近30年发展锂离子电池事业以来,已累计出货超过50亿个电池,产品涵盖软包锂电池、钢壳锂电池、柱式锂电池等多种形态,展现了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广泛布局。” 尽管比亚迪在此次参展规模相对有限,其展位并未设于主展区,而是位于1楼角落的A厅,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比亚迪可能旨在通过首次参展观察市场反应,为后续的市场布局奠定基础。在比亚迪的对面,LG化学和乐天化学并排设立了展示空间。 Inter Battery元老级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韩国三大电池企业将在位于3楼的C厅设置展示空间,全面展示其未来的电池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在展示规模方面,韩国与中国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LG能源解决方案和三星SDI的展位分别为540平方米、SK on的展位为450平方米,而比亚迪的展位面积仅为36平方米。 据统计,今年参展Inter Battery的企业数量从去年的579家增加约11.6%,达到历史最大规模的646家。其中,海外企业达130家,中国企业占比超过半数,达到79家。中国企业参展规模逐年扩大,从2023年的24家增至去年的62家,今年更是进一步增加,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存在感也逐年增强。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企业宁德时代在全球电池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比亚迪紧随其后,位居第二。两家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从2023年的52.5%增至去年的55.1%,增加2.6个百分点。同期,韩国三大电池巨头合计占有率则从23.1%降至18.4%。 专家指出,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各大中国电池企业正加速渗透韩国市场。业界相关人士表示:“虽然今年比亚迪的展示规模并不大,但作为全球电池行业的巨头,其影响力不容忽视。为应对中国企业的加速布局,韩国企业需积极研发创新,以保持其市场领先地位。”
2025-02-18 10:46:15比亚迪(BYD)韩国公司13日宣布,已完成针对韩国市场推出乘用车品牌的评估,并正式确认将在韩国推出乘用车品牌。 比亚迪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主要业务涵盖汽车、轻轨、可再生能源和电子产品四大领域,积极引领全球环保汽车及电池市场的技术革新。 比亚迪于2016年进入韩国市场,最初以电动叉车、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卡车等商用车辆为主,提供配套零部件及服务。近年来,公司逐步扩大业务范围,进行多角度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评估,以探索乘用车品牌在韩国的潜在发展机会。 目前,比亚迪韩国公司正为2025年初正式推出乘用车品牌做准备,包括建立初期销售和服务网络、人员招聘、车辆认证、营销策划及员工培训等一系列筹备工作,力求为韩国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乘用车产品。 比亚迪韩国乘用车事业部负责人赵仁哲(音)表示:“为满足韩国消费者的高标准需求,我们与经验丰富的员工及合作伙伴进行了深入评估和市场调研。我们将凭借全球市场的成功经验和卓越的技术实力,致力于打造一个赢得韩国消费者信赖的品牌。” 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资已达194亿美元,并拥有超过10万名研发人员。作为全球领先的环保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掌握了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具备从电池和零部件生产到整车制造的一体化生产结构。这一垂直整合优势将为其在韩国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4-11-13 09:32:59【图片来源 比亚迪韩国】 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BYD)于1月16日正式宣布进军韩国市场,此举在韩国汽车产业引发了强烈反响。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此次携旗下紧凑型电动SUV“ATTO 3”进入韩国市场,其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令韩国本土车企,尤其是中型汽车制造商倍感压力。 ATTO 3作为比亚迪的全球战略车型,自2022年推出以来,已在全球市场累计销售超100万辆。此次在韩国市场,ATTO 3的基础售价为301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2万元)。在韩国政府提供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下,消费者实际购买价格有望降至2000万韩元区间。相较于现代和起亚的同级别电动车型,这一定价优势明显,对韩国中型车企的市场份额形成了直接冲击。 根据比亚迪韩国于本月23日公布的数据,自16日品牌发布会及预售启动以来,ATTO 3的预售订单量已在短短一周内突破1000台。其中,ATTO 3 Plus版本占比高达99%,成为消费者首选。Plus版本配备通风座椅、空气净化系统、电动尾门以及瑞典音响品牌Dirac®的音响系统等豪华配置,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亮点。从地区分布来看,首尔地区订单占29%,京畿道占34%,其余地区占37%。 业内专家指出,比亚迪选择ATTO 3作为首款进军韩国市场的车型,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该车型不仅在全球市场获得了广泛认可,其出色的产品力与极具吸引力的价格定位,使其能够快速赢得韩国消费者青睐,助力比亚迪迅速打开市场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韩国汽车市场,现代和起亚是绝对的主导力量,而韩国通用、雷诺韩国和KG Mobility等中型车企则主要依靠价格优势维持市场份额。然而,比亚迪的强势入局或将打破这一既定格局。 目前韩国中型车企中,仅KG Mobility推出了电动车型Torres EVX,但去年的销量表现并不理想,仅售出6000辆。更具讽刺性的是,Torres EVX采用了比亚迪提供的电池技术。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在使用相同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消费者很可能会选择价格更具优势的比亚迪产品,这对KG Mobility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韩国通用和雷诺韩国的电动化转型同样面临挑战。两家公司计划于2025年推出各自的紧凑型电动SUV——Equinox EV和Scenic E-Tech。然而,比亚迪ATTO 3的提前入市,可能严重影响这些新车型的市场表现。有行业专家预测,即便这些车型采取激进的定价策略,在品牌影响力和售后服务网络方面仍难以与比亚迪抗衡。 比亚迪显然不会止步于ATTO 3。据悉,企业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陆续引入中型轿车"海豹"(SEAL)和中型SUV"海狮7"(SEALION 7)。这一产品矩阵的快速扩张战略,将为韩国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现代和起亚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成熟的电动车产品线,如IONIQ系列和EV系列,在短期内仍能保持市场优势。这些车型在韩国本土市场已经建立了良好口碑,具备稳定的客户群体。 然而,对于韩国中型车企而言,情况则更加严峻。一位韩国汽车产业协会的高级分析师指出:"中型车企不仅面临产品线匮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价格优势正在被比亚迪瓦解。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这些企业在电动化转型中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随着比亚迪在韩国市场的逐步扩张,韩国汽车产业可能面临重要转折点。现代和起亚需要进一步巩固高端市场地位,而中型车企则需要重新定位市场策略,在产品创新和服务体验等方面寻找新的竞争优势。 专家建议,韩国中型车企应该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同时在细分市场中寻找独特定位,避免与比亚迪直接价格竞争。此外,政府也可能需要考虑出台相关政策,帮助本土中型车企度过转型期。 比亚迪的这次进军韩国市场,不仅展示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实力,更可能推动韩国汽车市场加速变革,最终受益的将是韩国消费者。未来几个月,韩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值得持续关注。 【图片来源 比亚迪韩国】
2025-01-27 1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