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时25分,在首尔外汇市场,韩元兑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涨7.8韩元,报1,472.6韩元。
在开盘时,韩元兑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7韩元,报1,467.5韩元。随后于上午9时15分突破1470韩元,并一度升至1,473.5韩元。
26日,韩元对美元汇率跌破1460韩元关口,再次刷新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纪录。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2·3紧急戒严事件”及中美关税战引发的汇率波动,已对韩国食品价格造成上行压力。大型超市的农、畜和水产品进口价格普遍上涨10%至15%。 根据韩国零售业9日消息,某大型超市上个月与挪威等国签订的冷冻鲭鱼年度采购合同,其价格同比上涨约10%,主要受韩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走高影响。近期,韩元兑美元汇率在1450韩元左右波动,较去年2月的1330韩元上涨约10%。 该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度采购合同通常在2月至3月签订,但由于今年汇率持续上升,合同签订时间提前至上月,以尽量控制价格涨幅。本月以来,进口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约15%。” 活龙虾进口价格同样受汇率影响。另一家大型超市数据显示,截至上月,加拿大活龙虾进口价格同比上涨超10%。受中美关税战影响,中国或将活龙虾进口来源地从美国转向加拿大,进一步推高加拿大龙虾价格,预计5月至6月旺季的进口价格或上涨30%。 此外,美国及澳大利亚牛肉价格也因汇率波动和供应减少持续上涨。目前,进口价格较去年上涨超15%,销售价格上涨超10%。由于进口牛肉通常需提前三个月备货,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件引发的汇率急升预计将在下月的销售价格中体现。 大型超市预计,仅汇率因素就将导致进口新鲜食品的销售价格至少上涨10%。若叠加中美关税战导致的供应变化,价格上涨幅度难以预测。为缓解进口食品成本上升的压力,大型超市正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保障国产替代品供应,并通过直接进口降低流通成本。例如,在牛肉供应方面,超市加大韩牛促销力度,同时增加比美国牛肉价格低约10%的加拿大牛肉进口;在猪肉供应方面,则尝试与荷兰、丹麦等新供应地合作,以减少对美国、加拿大和西班牙的依赖。 除进口农、畜和水产品外,汇率上涨还推高了加工食品的原材料成本,导致零售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加重消费者负担。某大型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汇率波动和中美关税战使食品销售策略更具挑战性。我们正集中力量稳定价格,并探索多种应对措施。” 首尔明洞某家换钱所前一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9 10:39:01去年31日,在釜山港神仙台码头,进出口货物堆积如山。【图片来源 韩联社】 受汇率暴涨影响,韩国进口产品整体价格水平(以韩元为准)提高2.4%,进口物价上升将导致消费者物价的上升。 韩国银行(央行)于15日公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统计数据显示,以去年12月为基准,进口物价指数(2020=100)为142.14,环比上涨2.4%。进口物价指数从去年10月开始连续3个月呈上升趋势。12月增幅创自去年4月(4.4%)以来的最高值。原材料(3%)、中间材料(2.2%)、消费材料(2.1%)均上涨。 按品种分类,农林水产品(3.6%)、矿产产品(2.9%)、化学产品(2.7%)、初生金属(2.1%)等的上升幅度较大。具体产品中,咖啡(9.7%)、原油(3.8%)、铁矿石(3.9%)、甲醇(3.3%)、印刷电路板(9%)、二次电池(3.4%)等产品的上涨趋势尤为明显。央行分析称,韩元兑美元汇率上升及国际油价上涨等影响,进口物价呈上涨态势。韩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去年11月的1393.38韩元上涨至12月的1434.42韩元,上涨2.9%。同期,月均迪拜油价从72.61美元上涨至73.23美元,上涨0.9%。 据统计,12月出口物价指数达133.75,环比(130.57)上升2.4%,也连续三个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煤炭及石油产品(3.1%)、化学产品(2.9%)、农林水产品(2.7%)带动整体出口物价上涨。具体品种中,冷冻水产品(3.3%)、汽油(5.6%)、二甲苯(3.7%)等涨幅较大。 央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表示,进入今年1月以来,国际油价及汇率上涨,且国内外经济条件的不确定性加剧,使得未来进出口物价变得难以预测。进口物价上升不仅会影响进口消费品价格,还会提高国内的进口材料费用,从而对消费者物价造成上升压力。 从去年12月的贸易指数(以美元为准)来看,出口量指数(126.80)和出口金额指数(141.37)分别同比上升6.5%和7.8%。进口量指数(116.05)和进口价格指数(138.64)也分别上涨5.5%和1.9%。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93.32)同比上涨4.8%,连续18个月保持上升趋势,进口价格下降3.5%,出口价格则上涨1.1%。随着出口数量指数和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双双上涨,收入贸易条件指数(118.33)同比增加11.6%。
2025-01-15 10:16:08【图片来源 AI】 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加之韩国政局动荡,韩元兑美元汇率显著攀升,韩国企业面临原材料采购费用及海外投资费用增加等多重压力。 大韩商工会议所面向50强大企实施《主要企业汇率影响深度调研》问卷调查并于9日发布的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在制定今年业务蓝图时,将韩元兑美元汇率预设在1350至1400韩元区间,占33.3%。预设汇率在1300至1350韩元区间的企业占29.6%,紧随其后。意味着,每10家大企中就有6家在今年的事业规划中适用了约1300韩元的汇率。此外,,预设1400至1450韩元及1450至1500韩元汇率区间的企业分别占18.5%和11.1%。大韩商工会议所分析称,鉴于企业规划时所依据的汇率与未来实际市场汇率之间必然存在偏差,企业需不断调整其经营回话、汇率管理标准及长远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汇率环境。 调研还通过评分机制评估了汇率上涨对企业造成的困难程度,其中,“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购成本增加”以3.70分得分最高,困难程度约大得分越高,满分为5分。其次依次为“海外投资费用增加”(3.30分)、“进口结算中的汇率损失”(3.15分)以及“外汇贷款还款压力增大”(2.93分)等。尽管汇率上扬有利于出口增长,但原材料进口成本的上升却对企业的营业利润构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多数受访企业预测,今年上半年汇率将持续走高,而“韩国国内政治不稳定”与“特朗普政府强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被视为主要的不确定因素。 面对汇率上升带来的挑战,企业普遍呼吁“加大对企业的外汇流动性支持力度”(63%)与“加快实施外汇市场稳定化措施”(63%)作为首要应对策略。大韩商工会议所调查本部长姜锡久(音)强调:“在增强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同时,政府还需积极推进韩国经济体系的优化与结构性改革,以更好地抵御外部风险。”
2025-01-09 14:02:57一直标榜“美国优先”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上任不久便企图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货币战争,令世界各大经济体绷紧了神经。毫无疑问地,中国必然首当其冲,美国的亲密盟友日本和德国等也将受到重创。 根据《贸易促进法》,美国财政部在每年4月和10月指定汇率操纵国。美国制定的汇率操纵国判断标准包括以下三点:对美贸易顺差超过200亿美元;经常收支顺差占GDP的比率超过3%;外汇储备增加额超过GDP总额的2%。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曾把中国称为“汇率操纵国”,态度十分强硬。特朗普想借抨击中国操纵汇率让人民币升值来促进美国的出口,缩小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与此同时刺激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吸引海外制造业回流。 上任之初,特朗普关于“汇率操纵”的指责,也落到了日元身上。特朗普表示,日本等国多年来操纵外汇市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开表示,关于日本央行正试图让日元贬值的说法是错误的,日本央行采取的措施是为实现物价目标等。 除此之外,特朗普的贸易顾问、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称德国操纵欧元汇率,并指德国占了美国和欧盟伙伴的便宜等。纳瓦罗表示,德国与欧盟及美国间贸易结构的不平衡性是造成欧洲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近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此作出回应,称德国一直要求欧洲央行保持政策独立性,德国不可能影响欧元汇率。 媒体分析称,按计划德国今年7月将承办G20峰会,届时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借此平台宣传其自由贸易的计划和主张,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首脑会谈。 另有分析指出,一旦美国财政部今年4月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中国必定会做出强烈反击,而对中国贸易依存度较高的韩国也将遭殃。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部长柳一镐近日表示“目前来说,韩国本身被指定为汇率操纵国的可能性较低。”
2017-02-12 16: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