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池产业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的竞争力正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价格竞争力逊于中国,技术开发进度落后于美国和日本,K-电池的全球市场地位进一步下降,陷入苦战。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日前公布的数据,2024年1月至11月,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不含中国)的占有率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仅为45.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具有价格优势的中国电池企业如比亚迪、孚能科技、中创新航等,正在包括欧洲、巴西、泰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多个新兴市场迅速扩大供应范围。这种竞争使得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
即便是市场份额第一的中国宁德时代(CATL),也因竞争压力占有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特斯拉和日本丰田-松下合资公司PPES则分别实现了市场份额增长2.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
韩国电池企业的业绩也受到严重冲击。LG新能源近日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初步财报显示,销售额为6.45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4.43亿元),同比下降6.2%;营业利润则转为亏损,亏损额达2255亿韩元,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一情况主要归因于中国产低价电池的快速扩张和电动车市场需求的暂时性放缓。分析认为,SK On和三星SDI的第四季度财报表现也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在新技术领域,K-电池同样面临巨大挑战。全固态电池作为全球电池产业的竞争焦点,被认为能够彻底解决现有电池起火风险,并提供更高性能。然而,韩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开发进度明显落后于海外竞争者。
业内人士预测,今年至少将有两家企业宣布全固态电池开发成功,市场商业化时间点可能早于预期。
主页产业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
韩国电池企业发力人才培养 应对中企竞争压力
韩国电池制造企业正在加速培养电池技术专业人才,以应对全球电动车市场快速增长背景下,中国企业日益增强的竞争力。 据中国媒体报道,三星SDI计划自2026年起与成均馆大学合作,设立韩国首个专门培养电池专业人才的“电池工学系”。该学系每年将招收30名学生,系统教授从电池材料研发到大型部件制造的全流程知识,并为毕业生提供优先进入三星SDI工作的机会。 早在2021年,三星SDI已与首尔大学等6所理工科大学合作,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电池课程,并计划未来10年内为700名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此外,三星集团早在2006年就与成均馆大学合作设立了“半导体系统工学系”,每年培养约60名毕业生,成功构建了产学合作模式。三星SDI希望将这一模式扩展至电池产业。 不仅是三星SDI,其他韩国电池制造企业也在积极行动。SK On总裁李锡熙去年亲自前往首尔大学和高丽大学,与学生分享电池产业的广阔前景和技术潜力,鼓励年轻学子加入电池领域。而LG新能源去年5月在美国纽约举办了“电池技术会议”,吸引了包括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内的4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旨在满足其美国工厂扩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去年中国宁德时代(CATL)的电动车电池市场占有率达到36.8%,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而韩国三星SDI、SK On和LG新能源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下降至20.1%,同比减少3.7个百分点。同样来自中国的比亚迪市场占有率从16%上升至16.8%,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有分析指出,中国在过去10年掌握了全球60%以上的磷酸铁锂(LFP)电池相关专利,形成技术优势。相比之下,韩国企业正努力通过全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寻求突破。 此外,韩国还面临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对年轻高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日本《日经新闻》评论称,“韩国企业加强大学阶段人才培养和招募战略,将对提升其全球电池市场竞争力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宁德时代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14:03:38 -
韩国电池三巨头市场遇挫 多元化战略谋出路
【网络】 一项调查显示,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上,韩国电池三巨头LG能源解决方案、三星SDI、SK on市场占有率均呈下降趋势。 受电动汽车市场暂时性需求停滞期(Casm)的影响,蓄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逐渐发生变化,三大企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调整策略,通过研发创新产品如方形锂电池、磷酸铁锂(LFP)电池等多元化技术路径,力图重振市场地位并发起强劲反击。 韩国能源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于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应用总量中,三大电池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达20.2%。具体来看,三大企业合计占有率从2021年1至10月的31.7%降至今年的20.2%,仅三年内跌幅逾10个百分点。反之同期,中国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合计占有率从39.7%攀升至53.6%,实现稳健增长。中国企业得益于中国政府的积极补贴政策,有效提升企业价格竞争力,助力中国企业逐步增强其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渗透力与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电池产业的领先地位。 在电动汽车市场上,随着火灾等安全问题凸显,整车企业(OEM)将关注焦点投向方形锂电池。方形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大容量存储及更优的安全性能等优势。据统计,在全球电池市场上,方形锂电池占有率从去年的70.9%升至今年1至10月的78.3%,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此背景下,继三星SDI之后,LG能源解决方案也于本月宣布将与美国通用汽车(GM)携手共同研发方形锂电池项目,旨在为未来通用汽车的新一代电动汽车提供电池产品。同时,SK on亦已完成方形锂电池的研发工作,正紧锣密鼓地筹备量产计划。SK on于今年6月与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签署了《事业战略合作协议》,因此有望向吉利汽车供应其自主研发的电池。 韩国电池行业三大巨头在持续深耕NCM(镍、钴、锰)电池领域的同时,正加速布局具有成本效益的LFP(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SNE Research分析称:“自从具有成本竞争力和高热安全性的LFP开始取代NCM以来,中国的市场份额迅速增长。除了中国整车厂外,全球多家整车厂都在引进磷酸铁锂,韩国三大公司也正在快速准备磷酸铁锂的量产。” SNE Research进一步强调,尽管当前韩国三大电池公司在销售额和利润率上面临挑战,但它们正积极探索多元化战略,以期在中长期市场中稳中求进。业界相关人士指出:“中国电池在品质、安全性及价格竞争力方面已达到不容小觑的水平。综合考量,韩国电池企业面临的市场逆境并非偶然,若要重振旗鼓、夺回市场份额,关键在于迅速掌握核心技术,实现技术领先。”
2024-12-09 10:49:30 -
韩国领航全球电池火灾安全技术领域 近十年专利申请量稳居榜首
在充电的电动汽车【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在全球电池火灾安全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专利厅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十年间(2012年至2021年)全球主要国家(韩国、美国、中国、欧盟、日本等)向专利厅申请的电池火灾安全技术专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末,专利申请总量达1.3599万件,较2012年(715件)增加19倍,年均增长率达15%。 从国家层面来看,韩国以5122件专利的压倒性优势占据首位,占全体的37.7%,其次依次为中国(3099件,22.8%)、日本(2855件,21%)、美国(1518件,11.2%)等。从电池火灾安全技术类型来看,火灾感知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最为突出,达9855件(61.2%),其次为火灾预防领域(5292件,32.8%)和火灾灭火领域(967件,6%)等。 在全体电池火灾安全技术领域中,专利申请增长率最高的是火灾灭火领域,年均达37.7%。显示了近年来二次电池火灾事故频发,业界对于电池火灾灭火技术的迫切需求。 在申请专利的企业排名中,LG能源解决方案和三星SDI分别以2735件(20.1%)和1416件(10.4%)的申请量稳居前两位,中国宁德时代(701件)、日本丰田(398件)及日本三洋(322件)分列其后,而韩国的SK on(第6位,257件)和现代汽车(第9位,189件)也成功跻身前十行列。 专利审查企划局申尚坤(音)表示:“电池火灾安全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减少电池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为了切实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大企业有必要进一步加速相关技术的研发进程。”
2024-11-04 15:22:56 -
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白热化 中国电池企业崛起加剧韩企压力
自去年以来,尽管电动车市场需求趋缓,中国电池企业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或对韩国电池企业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整车厂商日益倾向于采用价格更具优势的中国磷酸铁锂(LFP)电池,这可能导致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继续下滑,而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则进一步上升。 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中,中国企业的份额大幅提升,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表现突出,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同样占据了重要地位。一直在中国以外市场居首位的LG新能源,自今年1月以来,已被宁德时代(CATL)超越。宁德时代目前在这一市场中占据25.8%的份额,而LG新能源则以24.4%位居第二。 今年1至8月,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在全球(不含中国)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46.4%。与此相对,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和孚能科技的市场份额则上升3.4个百分点至34.4%。在全球范围内,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了下降,而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则持续攀升。 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如特斯拉、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和现代汽车纷纷选择宁德时代的LFP电池,这为中国电池企业的增长提供了支持。特别是宁德时代通过向巴西、泰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出口电池,有效缓解了中国市场的供应过剩问题,并提升了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 比亚迪也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管理体系,增强了电池供应和整车制造的协同效应,并在海外市场不断扩张其影响力。在海外市场中,比亚迪的Atto 3和Dolphin等车型销量呈现增长态势。 韩国NICE信用评级公司研究员朴钟一(音)指出,由于消费者对电动车价格愈发敏感,整车厂商在确保盈利的同时更加注重成本控制,这使得中国低成本电池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他预测,韩国电池企业的高端产品需求可能被低成本产品逐步取代,未来将面临一定的销售压力。 朴钟一还强调,韩国电池企业若想突破当前困境,需开发可与LFP和钠电池抗衡的低成本技术,并将供应链从中国转向北美和欧洲。此外,韩国企业需制定融资计划以满足大规模投资需求,并提升全球生产基地的运营效率,以应对电动车之外的多样化市场需求。 9月11日,人们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上参观宁德时代展台。【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0-13 1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