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食品企业纷纷上调产品价格,加工食品物价创近一年来的最大涨幅。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居高不下,物价上涨压力进一步加剧。
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和消费者物价动向于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加工食品物价指数为122.03(以2020年基准为100),同比上升2.7%,创自去年1月(3.2%)以后的最高涨幅,超过全体消费者物价上涨率(2.2%)。
进入今年以来,食品企业纷纷上调产品价格。上月,东亚大冢(Donga Otsuka)将宝矿力水特的价格上调了100韩元(约合人民币0.5元)。大象集团则对蛋黄酱、胡椒、调味汁等酱料类产品的价格平均上调19.1%。SPC巴黎贝甜也对96种面包和25种蛋糕的价格进行了平均5.9%的上调,而乐天沃食品则计划从本月17日起,将26种巧克力棒的价格上调9.5%。各大企业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及人工费用的持续攀升,整体价格的上涨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部分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势头尤为迅猛。用于辛奇的白菜价格因收成不佳而价格飙升。同时,受气候变化影响,巧克力原料可可、咖啡豆的国际价格也同样暴涨。由于韩国大部分食品企业依赖进口原材料,因此价格和汇率的上涨直接削弱了食品企业的盈利能力,并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营负担。
为应对这一局势,政府与食品业界进行了多次座谈会,并要求企业稳定物价,并对主要食品原料实施了配额关税政策。然而,有观点认为,由于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加之汇率的持续波动,尽管企业在上半年内最大限度地遏制价格攀升,但若当前的材料涨价与汇率高企态势延续至下半年,或将难以有效控制价格上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