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期,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双方关税措施不断加码。美国对华加征高达145%关税,中国亦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加征125%关税。在此背景下,第三国转口贸易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
据了解,近几个月,中国外贸企业普遍反映收到美方客户要求降价或取消订单的通知。面对高额关税壁垒,部分外贸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多数人认为,这一局势为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带来了新的业务机遇,转口贸易模式被广泛推介。转口贸易是指货物经由第三国中转后再出口至目的国的贸易形式。该模式虽可规避目的国高关税,但实际操作中存在多重风险。根据国际贸易规则,货物通关需提供包括提单、发票、贸易合同及原产地证明等全套文件。
在这股转口贸易热潮中,韩国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稳固的美韩同盟关系以及相对合理的税率水平,自然成为热门中转站。然而,原产地是隐藏的风险之一。根据国际贸易规则,唯有被确认为第三国原产的商品,方能享受该国与美国缔结的贸易协定所带来的关税优惠。这一制度漏洞催生了灰色产业链,部分第三国商家通过违规出具原产地证明文件与中国外贸企业进行利益交换。以往,鉴于转口贸易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终端市场的客户需求,此类违规操作往往被默许。
但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原产地审查机制日趋严苛。一旦东窗事发,不仅可能触及法律红线,被定性为走私行为,更会连累合作的第三国企业。这些企业很可能因此被美国列入贸易黑名单,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笔者的贸易行业友人就曾透露,虽有中国合作伙伴多次提议通过其中转货物,但考虑到潜在风险,始终难下决心。
此外,牺牲利益、承担高风险、选择转口贸易的往往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外贸企业居多,鲜见大型企业涉足。另一方面,美国采购商对此模式的接受度同样有限。多名外贸商家表示,美国主流买家通常不会接受转口贸易这种非常规供货方式。
随着美国关税政策持续调整,对外贸人来说,今年注定是充满变数的一年。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如何平衡风险与机遇,将成为每个外贸人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