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根据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6日公布的数据,去年被指定为公示对象的92家大型企业集团(资产规模在5万亿韩元以上,约合人民币260.5亿元)合计实现销售额2007.7万亿韩元,占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8.8%。
其中,资产规模在11.6万亿韩元以上、被归类为“相互出资限制企业集团”的46家大型企业,合计销售额达1,833.1万亿韩元,占GDP的71.9%。尽管这些企业仅占公示对象企业集团的一半,但销售额占比高达91.3%,反映出韩国大企业结构高度集中于头部企业。
虽然企业销售额包含海外营收,且与GDP的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但两者均可作为衡量经济产出规模的重要指标。因此,企业销售额依然是评估经济集中度的重要参考。
具体而言,三星集团以331.8万亿韩元的销售额位居首位,单一集团的销售额相当于GDP的13%。紧随其后的是现代汽车集团(279.8万亿韩元,占11%)和SK集团(205.9万亿韩元,占8.1%)。三星、现代汽车、SK、LG和乐天五大集团的销售总额合计达到1025万亿韩元,占GDP的约40%。
企业集团的集中现象由来已久,各届政府对此的态度与政策取向有所不同。有的将其视为亟待整顿的“结构性问题”,而有的则认为它是支撑国家经济的“中坚力量”。
然而,随着新冠疫情爆发,具备强大应变能力的大企业销售额迅速增长,销售额占GDP的比重在2021年升至73.5%,2022年更攀升至85.2%,创下近年来新高。
自2022年5月上任以来,尹锡悦政府推行下调法人税、放宽企业监管等政策。尽管过去两年该比重略有回落,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79.4%和78.8%,但仍明显高于文在寅政府初期水平。
业界分析认为,韩国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进一步加深,且这一集中趋势可能会持续。未来,如何在保持大企业竞争力的同时确保经济公平性,将是韩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