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也搭上了这趟青瓦台参观的“末班车”。漫步在这座韩国政治权力的象征空间,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开放的可贵。
随着李在明即将回归青瓦台,近日前往青瓦台观光的人数显著增加。根据青瓦台基金会公布的数据,6月和7月的参观预约时段已全部约满。
青瓦台的整修工作已全面启动。参观项目将于下月16日起进行调整,8月1日起直至搬迁工作结束期间临时中断。
笔者从青瓦台正门进入后发现,等待进入本馆的游客队伍排成了长龙。自正门起,还需要再等待约一个小时才能进入本馆内部参观。看着炎热天气下排起的长队,笔者深切感受到民众对青瓦台的好奇心和极高的关注度。
青瓦台不仅是一栋建筑,更是韩国现代史的重要见证。从朝鲜王朝末期、日据时期,再到现代民主政治的建立,这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然而,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青瓦台的历史文化价值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研究和阐释。相比之下,美国白宫、法国爱丽舍宫等总统府不仅功能性强,还兼具完善的历史展示与教育功能。
不少历史专家指出,青瓦台作为韩国政治权力的象征,其建筑史、政治史与文化史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因为这里记录着韩国民主化进程的重要篇章。
笔者认为,即便青瓦台重新成为总统府,也应保留一定的开放空间和时间,让这座承载历史记忆的建筑继续发挥其教育与文化功能。青瓦台的未来,应在尊重历史和民众的基础上得到妥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