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电动汽车专业媒体Electrek本月1日报道,中国最大电动车企比亚迪(BYD)最近已在电动轿车海豹(SEAL)车型中搭载全固态电池并启动测试。初步测试结果显示,该车单次充电可行驶1875公里。该款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12分钟内即可充电至80%。
Electrek称,比亚迪计划自2027年起在海豹车型上正式搭载全固态电池,届时海豹则会成为全球首款使用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比亚迪预计在2027年至2029年进行限量生产,并自2030年起大规模量产。比亚迪方面对相关报道予以否认,但在今年2月已宣布2027年投入全固态电池量产,因此业内普遍认为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除了比亚迪之外,华为也在近期申请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专利。华为宣称,该款电池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0公里,但业内对该说法保持观望态度。随着中国电动车企在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方面加速前进,全球整车和电池行业对此充满警惕。
全固态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最大差异在于采用固体电解质,全固态电池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耐高温高压,不易发生起火或爆炸。与此同时,全固态电池的制造过程也相应需要承受极高的压力和温度,制造设备难以搭建,同时还需解决固体电解质带来的界面阻抗等难题。因此,作为“理想电池”的全固态电池开发面临诸多挑战。
在这一趋势下,韩国的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三大电池企业也纷纷加大在全固态电池方面的投入。其中,三星SDI在商业化方面走在前沿,2023年建成全固态电池试点产线,并树立2027年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量产的目标。LG新能源计划在今年内建成试点产线,目标为2030年实现量产。
SK On则在技术深化方面最为积极,目前正在同步开发高分子氧化物和硫化物两类全固态电池,目标分别为2028年和2030年实现商业化。今年5月,SK On与汉阳大学金东元教授团队合作,成功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寿命提升至3倍,并与延世大学朴钟赫教授团队联合揭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的固化时间与电池寿命之间的关联。
此外,SK On去年1月还与美国Solid Power公司签署全固态电池开发的技术转让协议,加速相关技术落地。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率先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就能重新定义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格局,在这个关键时期,整车行业与电池行业的合作至关重要。
